原載《信報》2008年9月29日〈一地兩檢〉專欄,網址版本不受報紙版本的字數限制,在文字上做了適當的潤飾
先是中秋,接著是家事,本欄休息了兩周後再度上陣,恍如隔世。幸虧本報專長財經,金融海嘯輪不到我來擔心。
中央繼奧運後乘勝追擊,派人上太空漫步,為後天的國慶增添大國氣派。沒想到各種人禍被奧運積壓了幾個月後,搶閘而出,國慶變掃慶。
受害於毒奶的嬰幼兒數以萬計,此外還殃及吃糖果糕餅、喝咖啡奶茶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江澤民當年突出中國人的「生存權」以反駁西方的人權,終於成為國情的現實。國人雖然吃得飽,但不保證能存活。
北京奧運和神舟七號的成就說明,我們完全有能力確保重大的事物萬無一失。但可惜,國家並未以同等的重視和投入來確保百姓的安全。人民只要明白「中國製造」不安全給國家帶來的代價,又有足夠的發言權,肯定會適當地調整有關的優先次序。
神七上天聲譽掃地
毒奶是五年前沙士(內地稱為「非典」)以來,最大的恐慌出口,所激發的民憤更有過之。沙士說到底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病毒。當局無疑隱瞞疫情,但很難直接歸因於制度。(誠然,制度腐敗,妄顧生態,會產生新型病毒。但很少人相信,英國的瘋牛症是制度之過。)但奶品生產鏈是人設計和掌控的,現在居中摻毒、禍及全球,除了制度和人的質素,很難有其他的解釋。
還有兩個月就慶祝開放改革三十年。毒奶事件說明,過去這三十年,經濟數據與公共道德背道而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遭到最嚴峻的挑戰。有意問鼎立法會主席的愛國人士曾鈺成周五在亞視評論說,〈神七上天,聲譽掃地〉。
過去一周,有三個現象凸顯了國家面對的危機:
一是網上至少有好幾種聲稱就毒奶事件爆料的電郵,所透露的內容令人震驚。各地華人寧可信其有,在親友間廣泛轉傳。但也許真實性難以確定,未見主流媒體引述,但直覺上,所講的事在內地有可能發生。最恐怖的說法是〈一個奶業工人的實心話〉,讀後包你不敢再碰含有內地成份的奶品。作者說,三鹿奶品被發現含有三聚氰胺(melamine)是「必然的」,而只要看全國同行保持沉默,就心裏有數。信裡唯一「正面」的訊息是,如果因此而有腎石,可試吃黑木耳,據說能溶解腎石。
二是我近年定期去健身室。同時間來做運動的大都是退休人士或主婦。大家邊做邊聊,十分輕鬆。上周是幾年來最激動的,將近有一半同學做做就停下來開罵,由毒奶開始,爭相數說內地的禍害,聲浪之高震耳欲聾。一個半月前,同學們才在健身室裡邊做運動邊看奧運直播。現在自卑取代了自豪。
貪婪是企業家本性
三是溫家寶的感染力開始失效。這次無論淌熱淚、說「痛心」、講哲理,給人的感覺不再是真誠而是矯情。「苦瓜總理」的譏諷取代了「親民總理」的美稱。企業家「應該」流「道德血液」一語,更與現實脫節。美國的金融海嘯再次證明了傳統經濟學的命題:貪婪是企業的本性,對社會的貢獻只是利潤的副產品。要企業以道德為本,在美國都行不通,何況是官商難分的中國。溫總引述古羅馬哲王Marcus Aureliius的思辯,予人的感覺是回到靠道德來統治的帝制,而不是用法治來管理的共和。
下次公布的民調,港人對中央信任的跌幅可能不小。深圳大火的五名港人死者裡,有〈同學網上留言:沒事勿返大陸〉(周二《明報》)。友人來郵說,女兒月前去西方渡假,當地的玩伴把劣質產品一概稱為「Made in China」。現在又來個毒奶,小女孩引以為羞,問母親:「外國人來問時,我可不可以不說是中國人?」友人安慰女兒說:「你可以說自己來自香港。」這使我想起海外港人鍾祖康的暢銷書《來生不做中國人》,現在說不定銷量僅次於外國奶粉。內地也有同類的作品。相比之下,柏楊的經典《醜陋的中國人》已太溫和。
就毒奶事件,一位常居內地的友人比我看得透:
「最大的搜索網站百度據說收了廣告費,第一時間把相關(毒奶)的資訊屏蔽了。媒體既要通過政府的審查,又遭到商業利益擠壓。這半年情況更嚴重,新聞紙漲價,加上很多企業把地震捐款算作廣告費,令媒體的收益下降。
「奶粉事件估計最後不了了之。從總理到企業都沒有悔意,所謂的道歉比沒有做還難看。這就是盛世之下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媒體被禁『炒作』,相關的報導大減。全民沉浸在神七的亢奮中。大部分人都以為,只要國家強大,個人再不幸也是值得的。
「就近日的災難,網上流傳很多黑幕,出處可能不明,但所講的事完全有可能。現在各行各業能作假就作假,暴露了就找替罪羊,最後是弱勢群體倒楣。這是一個底線不斷下探的社會,盛世表象之下是絕對的沉淪。這樣的事看得多了,人們為了讓自己好過點,只好自欺欺人,或專注於家事,社會犬儒化。你如果大聲疾呼,他們會說你『不成熟』。連生氣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新聞管制先弛後張
「從地震到現在,新聞管制的新路徑是:在網絡時代,想瞞著天下很難,因此先讓你報導,這大概有一個星期。接著就回到慣常的禁令、打壓,讓事件淡出。境外往往被第一階段迷惑,以為制度已經改弦更張了,這絕對是誤解。」
說了太多黑暗面,最後讓我借用友人傳來的一個成人笑話作結:
浙江有內褲廠搶註了兩個商標:男裝叫做「鳥巢」,女裝叫做「水立方」,廣告術語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夢想」。男裝內褲的確是「鳥」巢,但女裝內褲想不出與「立方」有何關連,不如叫做「神舟」。說到底,那是航天員全身套上保護衣,進進出出才能完成任務的地方。而神舟返回艙的形狀也像子宮,降落後打開底部吐出航天員,就像女人生孩子。若此,宣傳口號應該是「同一個G(基)點,同一個高潮」。鄧公帶領我們搞開放改革時,不就要我們抓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股災之後
原載《U》週刊2008年9月26日號
傳媒用「海嘯」而不是「風暴」來形容這場金融災難,因為來勢之急非風暴可比。風暴來襲前,居民至少有兩天時間可以準備。但4年前印尼地震引發的海嘯,幾個小時內就已捲走了幾千里外數以萬計的沿海居民,人們根本來不及走避。
這也是本欄今天選題的難處。這場金融危機之凶猛,自1930年代以來最大。加上交易電子化,億計美元上落所產生的衝擊波即時擴散到全球。禍害近乎實時,而政府救市的效應幾個小時內就可能反轉全球,連報紙都難以緊貼行情。
但也正因為雜誌不可能與股票機搶時間,因而看得比較遠,放下行情大起大落所造成的情緒,找根源,看中長線,希望幫助讀者避免重蹈覆轍,而不只是這一刻鐘應該沽還是追。後一類建議應該去問證券經紀或者交易網站。
若此,英國的《Economist》(經濟學人)可能是最好的參考。以我的偏見,這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時事週刊。首先是內容兼顧全世界,不像美國雜誌,美國話題佔了大半。雖然不像美國的《Time》和《Newsweek》那樣易讀,但有英國人的深度、文才和幽默,不像美國媒體那樣浮淺煽情。給點耐性的話,甚至可以用來學英文。
《Economist》上周(9月20日至26日號)的封面標題〈What next?〉就很明白自己作為週刊的角色。撥開實時行情的迷霧,探討這場海嘯下一步會怎樣發展?該刊搶時間做了10頁的專輯,幫助股民了解why,包括中國居中的角色,希望長遠來說能夠自保。
而說也巧,這期更合時的是,另有14頁有關全球化的最新發展。金融危機之所以會由風暴升級為海嘯,正是因為全球的市場早已連成一氣。
《經濟學人》在港雖然便利店和大報攤有售,但並非為投資者而設。想要實用的建議,可試看紐約的《Barron’s》(巴隆氏)。但正如上述,市場瞬息萬變,週刊再權威,也解決不了實時面對的問題。而且《巴隆氏》取材和文字都很美國,難讀之餘,在港也不容易買到。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試看,合適的話再訂閱。
香港的选举后遗症
原载在广州出版的《南风窗》双周刊2008年9月24日-10月7日号
北京奥运的喜庆过后,香港在政经两方面同时遭到冲击。700万市民为奥运加过油后,需要为自己打打气。
首先是金融震荡。踏入九月,美国政府突然决定挽救两家公营的全国性"房事"机构。美元受到抬捧,外资趁机加速流出亚洲,港股再度遭到抛售。恒生指数创下一年半以来的新低,只相当于去年10月历史高位的六成。有美资投行认为,港股已接近谷底;但也有行家相信,这次熊市还会跌大约3,000点,直到历史高位的一半才到底。
金融已成为香港唯一最稳当的优势,在可见的将来都不会被邻近地区取代。金融疲弱的话,靠其他行业不足以维持繁荣。与此同时,在基本经济因素方面,由于美国次按问题、内地宏观调控、商品价格高涨等无法控制的外来因素,香港今后一年以至一年半内,都会面对经济放缓与通胀持续的双重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固然希望政府伸出援手,刚刚产生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也必定争相为民出头。问题是,政府已因应通胀,给市民派了过百亿港元的"糖"。目前这个年度,预料股市会继续低迷、卖地收入乏善可陈、其他税收也会相应缩减,库房收入难与股楼两旺的上年度相比,可以派的糖有限。特首下月初就要向立法会提交来年的政府大计,称为《施政报告》。看不出他如何能够说服市民,接受糖已派完的现实。
第二个震荡是九月七日的立法会选举。很难说选举的冲击大过经济,但政治问题比较显眼,容易成为市民甚至西方的话柄。此外,经济问题还可以请中央帮忙,但议会是香港内政,只能由港人自己承受。而初步看来,这次选举最显眼的效果是:激进势力冒起。街头抗争的手段一旦进入议会,不但会扩大议会与政府之间、党派与党派之间的矛盾,更会把议会变成肥皂剧,娱乐性丰富,但建设性免问。一句话,政府的政策将更难过关。
在宏观层次上,这次虽然投票率远较四年前为低,但也许是科学上,一些难以控制的正反因素互相抵销,亲政府阵营与反对派阵营的议席对比与上届大致相同。前者仍然掌握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票数,确保政府提案得以过关。
问题在于微观层次。一则这次的参选者人数远远超过议席数,同一阵营内的各党派力争出线,以致在"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下,阵营内部的矛盾远较上届尖锐。同一阵营内由暗斗化作明争,内部矛盾甚至超过与对方阵营的矛盾。
二是这次在反对派内冒起小股激进势力,向同一阵营的温和势力抢票,成功从后者手中夺得席位。名为"社会民主连线"的小派系集结了一些边缘社群,以"基层主导、旗帜鲜明的反对派"自居,以"公平的财富再分配,政府积极调节失衡的市场,以及建立公众可直接参与的民主制度"为诉求。在传统上重商的社会里,这样"左"的政纲和挑衅式的竞选手法,竟然以高票夺得3席,比成员近20万的工会仅少一席。
四年前的选举冒出了四位"大律师",其后联同一批知识精英组成公民党,谑称"大状党",追求高层次的个人权利。港人崇拜精英,一度对其寄以厚望。不料四年后,部分选民舍"良心贵族"而投向边缘团体,寄希望于以反建制为号召的"孙悟空"。社会心态的这种变化,根源可能在于本栏5月21日号〈林行止"改宗"〉一文。
因为曾经创办同名日报而绰号"癫狗"(疯狗)的社民连主席黄毓民到时会怎么"玩"议会和政府,没有人敢说。但他的竞选口号是令特首"头痕"(抓破头皮想对策)。这使人想起台湾最初开放政治时,过百议席的立法院里只有朱高正一两个非执政党成员。朱高正无论提甚么意见,执政的国民党都无需理会。朱高正最后想出一个杀手锏:国民党一提案,他就冲上台打发言者,让"好事"的电视台直播,再经西方媒体传遍全球。人人都知道,台湾原来最出名的是议会打架。国民党为免家丑外扬,只好在提案前问过朱高正。
港人讨厌暴力,不会支持打架的议员。但在现实中,政府在立法会拥有压倒性多数,足以通过任何经济民生提案。如果忽视反对意见,硬靠票数过关,黄毓民这类"市井"政客就有借口制造事件来吸引国际眼球。(完)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黑武士白武士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上周利用奧運與國慶之間的旅遊空檔,與家人跟團去北京。
旅遊途中通常不問世事。雖然有手機,但漫遊費用貴,我並非炒家,又不是開公數,不會致電回港問新聞。但現在世界變得快,離港幾天就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覺。
起行前夕接連爆出兩大禍害:中國的奶粉有毒;美國的金融爆煲。到了北京,眺望過鳥巢後回到酒店,很自然地看電視跟進。
「飲奶送腎石」是奧運以來內地最大的醜聞。官方公布的受害人暫時只是幾萬。但13億人裡,吃奶粉的兒童少說也有幾百萬,出事的蒙牛、伊利都是內地名牌,實際受害的兒童相信以十萬計。現已發現死亡個案,今後相信將陸續有來。有些受害者說不定終身要洗腎。香港已有兒童中招。現在更發現,在中國生產的西方品牌以至中國出口的奶類食材,都有「三聚氰胺」這種毒物,全球忙著回收。飲咖啡、奶茶的成年人也難倖免。
同期內,日本有閣員因為食物安全而下台,但中國的官員和商人把責任推給奶農。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直指,有些下屬「麻木不仁」。新華社引述內地學者說,政府與企業存在著利益關係,監管時不夠獨立。言下之意,下一步的改革應朝這方面開刀。總理溫家寶再次灑淚,指部份企業「沒良心」,保證將來任何食物不再發生問題。但你會相信嗎?很多人懷疑:當局早就知道奶粉有毒,但為免影響奧運,壓到殘奧期間才公布。若此,中國在奧運期間贏來的聲譽將會賠得七七八八。好事者更會把中國貶為「世界製毒工場」。
但話說回來,與源於中國的毒奶相比,發軔於美國的金融「海嘯」衝擊更大。華爾街的這次地震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強烈的,觸發全球性的股災。中美雙方都持有對方億元計的證券。美國股市「崩潰」,中方不但資產貶值,更因為美國大戶拋售中國股以抵債,令早已陷入災難的內地股市萬劫不復。但內地股民經歷過幾次跌市後,不再像早期那樣遊行抗議,向政府索償。反而是香港股民在政客推動下上街。
在國際層面上,真正重要的是中、美先後大力救市,令瀑布般下瀉的全球股市掉過頭來有如火箭上升。一個社會主義窮國開辦股市交易不夠20年,竟然與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攜手成為金融「救世主」,可能是踏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奇聞。
不用說,原因是中國手持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足夠的財力。中國甚至有意買下陷入財困的華爾街大行。但美國擔心金融命脈被共產大國控制,不會答應。
希望中國目前黑武士與白武士兼具的雙重形象,只是中國朝向正軌的過渡期現象,最終能夠轉化成真正的白武士,為世人多做好事,而不再令人提心吊膽。
上周利用奧運與國慶之間的旅遊空檔,與家人跟團去北京。
旅遊途中通常不問世事。雖然有手機,但漫遊費用貴,我並非炒家,又不是開公數,不會致電回港問新聞。但現在世界變得快,離港幾天就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覺。
起行前夕接連爆出兩大禍害:中國的奶粉有毒;美國的金融爆煲。到了北京,眺望過鳥巢後回到酒店,很自然地看電視跟進。
「飲奶送腎石」是奧運以來內地最大的醜聞。官方公布的受害人暫時只是幾萬。但13億人裡,吃奶粉的兒童少說也有幾百萬,出事的蒙牛、伊利都是內地名牌,實際受害的兒童相信以十萬計。現已發現死亡個案,今後相信將陸續有來。有些受害者說不定終身要洗腎。香港已有兒童中招。現在更發現,在中國生產的西方品牌以至中國出口的奶類食材,都有「三聚氰胺」這種毒物,全球忙著回收。飲咖啡、奶茶的成年人也難倖免。
同期內,日本有閣員因為食物安全而下台,但中國的官員和商人把責任推給奶農。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直指,有些下屬「麻木不仁」。新華社引述內地學者說,政府與企業存在著利益關係,監管時不夠獨立。言下之意,下一步的改革應朝這方面開刀。總理溫家寶再次灑淚,指部份企業「沒良心」,保證將來任何食物不再發生問題。但你會相信嗎?很多人懷疑:當局早就知道奶粉有毒,但為免影響奧運,壓到殘奧期間才公布。若此,中國在奧運期間贏來的聲譽將會賠得七七八八。好事者更會把中國貶為「世界製毒工場」。
但話說回來,與源於中國的毒奶相比,發軔於美國的金融「海嘯」衝擊更大。華爾街的這次地震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強烈的,觸發全球性的股災。中美雙方都持有對方億元計的證券。美國股市「崩潰」,中方不但資產貶值,更因為美國大戶拋售中國股以抵債,令早已陷入災難的內地股市萬劫不復。但內地股民經歷過幾次跌市後,不再像早期那樣遊行抗議,向政府索償。反而是香港股民在政客推動下上街。
在國際層面上,真正重要的是中、美先後大力救市,令瀑布般下瀉的全球股市掉過頭來有如火箭上升。一個社會主義窮國開辦股市交易不夠20年,竟然與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攜手成為金融「救世主」,可能是踏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奇聞。
不用說,原因是中國手持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足夠的財力。中國甚至有意買下陷入財困的華爾街大行。但美國擔心金融命脈被共產大國控制,不會答應。
希望中國目前黑武士與白武士兼具的雙重形象,只是中國朝向正軌的過渡期現象,最終能夠轉化成真正的白武士,為世人多做好事,而不再令人提心吊膽。
從灣仔新街市講起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筆者近日北上,期間看不到自己的blog,以致未能及時上載本文,謹此致歉)
在拆與留之間擾嚷多年的大道東政府街市,步入9月後終於告別,斜對面位於豪宅內的街市隨即接棒。開張後,我利用去灣仔做運動的機會,順路看了幾次。新街市乾淨涼爽,但還有空鋪,顧客不多,仍待上軌道。不足之處是不像其他室內街市,兼賣雜貨。可能是因為街市門外就是雜貨街,不欲改變原來的布局。
原來的街市將會交給發展商做商業用途。但由於是著名的「包浩斯」設計,在保育人士力爭下,將會保留外觀。
灣仔近年成為保育戰場,在全港18區裡,見報率大概僅次於天水圍。我作為「中」街坊,也與有榮焉。我1976年起在灣仔打工,後來與母親妹妹搬去住,先後住過4個地方。母親和妹妹至今仍然住在那裡,而我也主要在灣仔活動。但論年資,自問比不上一些住了大半輩子的公公婆婆。
保育鬥士專攻灣仔,我猜起初是針對合和的東主胡應湘。多年來,胡應湘逐一買下附近的舊樓,打算興建90層高的酒店,把附近變成另一個金鐘。但金鐘原來是兵房,拆卸不涉及民居;合和附近大都是舊樓,要老街坊遷離幾十年的老家,即使有賠償也很難適應新環境。
我第一次在灣仔住,就在近年有「喜帖街」之稱的利東街,而且正位於大道東街角,與合和遙對。當時合和正在打樁,每打一下,我住的大廈就震一震,住客的心就猛跳一下。加上鐵窗關不緊,家具要用膠布蓋上,否則一天下來就鋪滿地盤的灰塵。
這棟大廈近年劃入市區重建範圍,現已變成地盤。但當年合和打樁對鄰居造成的干擾,或許是胡應湘後來備受針對的先兆。從合和為堅尼地道和大道東之間免費提供電梯服務可知,胡應湘不能算是奸商。他收購舊樓似乎也沒有出橫手。但偏愛大工程,不諳政治,性格倔強,也就被用來為保育祭旗。
胡應湘抱著傳統觀念,以為只要為鄰居做好安排,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在大道東打造合和王國。但時代變了,新一代不信任政府與商界,小市民也變得善於爭取權益。任何大型建設必定會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只要被人找到一種不利的影響,就足以煽起社會情緒。
前幾年在合和堅尼地道出口附近,一棟豪宅前面掛著長條,抗議胡應湘的酒店大計令堅尼地道交通阻塞。但我猜,豪宅真正不滿的是被90層的高樓擋住海景,以致樓價貶值。交通問題只是挑動市民情緒的藉口。
這是政治問題。但不幸的是,胡應湘不諳政治但又喜歡講,觀點更停留在40年前,叫市民回去過活,把大事交給像他那種政商領袖去處理。當年的市民接受,但現在要自己來做決定。
而且,胡應湘並未因為酒店大計被否決而學乖,反而更看不慣市民覺醒後的社會。這次「商人黨」在直選中全軍盡墨,似乎說明要商界接納普選,難過拉牛上樹。
(筆者近日北上,期間看不到自己的blog,以致未能及時上載本文,謹此致歉)
在拆與留之間擾嚷多年的大道東政府街市,步入9月後終於告別,斜對面位於豪宅內的街市隨即接棒。開張後,我利用去灣仔做運動的機會,順路看了幾次。新街市乾淨涼爽,但還有空鋪,顧客不多,仍待上軌道。不足之處是不像其他室內街市,兼賣雜貨。可能是因為街市門外就是雜貨街,不欲改變原來的布局。
原來的街市將會交給發展商做商業用途。但由於是著名的「包浩斯」設計,在保育人士力爭下,將會保留外觀。
灣仔近年成為保育戰場,在全港18區裡,見報率大概僅次於天水圍。我作為「中」街坊,也與有榮焉。我1976年起在灣仔打工,後來與母親妹妹搬去住,先後住過4個地方。母親和妹妹至今仍然住在那裡,而我也主要在灣仔活動。但論年資,自問比不上一些住了大半輩子的公公婆婆。
保育鬥士專攻灣仔,我猜起初是針對合和的東主胡應湘。多年來,胡應湘逐一買下附近的舊樓,打算興建90層高的酒店,把附近變成另一個金鐘。但金鐘原來是兵房,拆卸不涉及民居;合和附近大都是舊樓,要老街坊遷離幾十年的老家,即使有賠償也很難適應新環境。
我第一次在灣仔住,就在近年有「喜帖街」之稱的利東街,而且正位於大道東街角,與合和遙對。當時合和正在打樁,每打一下,我住的大廈就震一震,住客的心就猛跳一下。加上鐵窗關不緊,家具要用膠布蓋上,否則一天下來就鋪滿地盤的灰塵。
這棟大廈近年劃入市區重建範圍,現已變成地盤。但當年合和打樁對鄰居造成的干擾,或許是胡應湘後來備受針對的先兆。從合和為堅尼地道和大道東之間免費提供電梯服務可知,胡應湘不能算是奸商。他收購舊樓似乎也沒有出橫手。但偏愛大工程,不諳政治,性格倔強,也就被用來為保育祭旗。
胡應湘抱著傳統觀念,以為只要為鄰居做好安排,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在大道東打造合和王國。但時代變了,新一代不信任政府與商界,小市民也變得善於爭取權益。任何大型建設必定會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只要被人找到一種不利的影響,就足以煽起社會情緒。
前幾年在合和堅尼地道出口附近,一棟豪宅前面掛著長條,抗議胡應湘的酒店大計令堅尼地道交通阻塞。但我猜,豪宅真正不滿的是被90層的高樓擋住海景,以致樓價貶值。交通問題只是挑動市民情緒的藉口。
這是政治問題。但不幸的是,胡應湘不諳政治但又喜歡講,觀點更停留在40年前,叫市民回去過活,把大事交給像他那種政商領袖去處理。當年的市民接受,但現在要自己來做決定。
而且,胡應湘並未因為酒店大計被否決而學乖,反而更看不慣市民覺醒後的社會。這次「商人黨」在直選中全軍盡墨,似乎說明要商界接納普選,難過拉牛上樹。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大贏家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9 10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周一凌晨看了選舉開票的直播。有線、now、翡翠都通宵。但轉了幾次台後,發覺now報票最快、資訊最密 集,看起來最省時,於是固定下來。
開票的結果沒有太多的意外。除了民主黨楊森和工聯會陳婉嫻,所有與市民關係較密切的直選議員都成功連任。但楊森和陳婉嫻既然刻意在名單上排第二,想保排頭位的新人上壘,也就要承擔這個風險。這次候選名單多,同道之間形成惡性競爭,他們才賭輸。換了上一屆,相信仍然可以過關。事實上,公民黨的余若薇讓新丁陳淑莊排頭位,也面對同樣的風險。只不過她的選區港島開明中產選民多,才頂得住被民主黨和葉劉淑儀分票的風險。
擔心政府在重大事務上屈從中央的市民也可以放心。據傳媒初步統計,泛民合共有23席,穩佔立法會三分之一票數,足以否決具有憲制性質而他們強烈反對的政府議案。雖然這反過來也使得一些長遠來說對香港可能有利的議案無法過關,但在目前的社會心態下,讓泛民掌握否決權可以安民心。
近年才成立的社民連首次參選,就由「初哥」黃毓民聯同兩名立法會舊人梁國雄和陳偉業,合共贏得三席,比搞了幾十年基層組織的工聯會只少一席,比近年最受注目的公民黨也只少兩席,剛好取代這次在直選中全軍覆沒的自由黨,其中黃毓民和梁國雄更高票當選。
激進聲音增強,是社會分化、戾氣積聚的警號。最令人擔心的是,曾蔭權派錢逾百億,對消除市民怨氣幾無作用。原因當然是近月連串的施政過失,其中的梁展文案更成為「官商勾結」最佳的範例。曾蔭權還有四年任期,若不著實改善,步董建華後塵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董建華當年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最近開始有人懷念他的善良老實,就像被視為庸碌無能的前國家領導人華國鋒最近去世,內地有人懷念他甚至毛澤東治國初期,社會一窮二白,但大家老老實實過活的日子。不用說,人們借懷舊來表露對今天社會富裕但人欲橫流的痛恨。曾蔭權應引以為戒。
但要數真正的大贏家,我會說是比例代表制。由於排第二位當選的機會已很小,排第三位純屬布景板,有志者人人自立名單參選,逼使同道甚至同黨相殘。一些政治明星更為了給自己這一派「博」多一個席位,以提攜後進為名,自己刻意排第二位,而把新丁放在首位,逼使擁躉集中票數投給自己的名單,以免偶像落選。但在同道的對手看來,這無疑是裹脅選民,間接封殺同道。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周一凌晨看了選舉開票的直播。有線、now、翡翠都通宵。但轉了幾次台後,發覺now報票最快、資訊最密 集,看起來最省時,於是固定下來。
開票的結果沒有太多的意外。除了民主黨楊森和工聯會陳婉嫻,所有與市民關係較密切的直選議員都成功連任。但楊森和陳婉嫻既然刻意在名單上排第二,想保排頭位的新人上壘,也就要承擔這個風險。這次候選名單多,同道之間形成惡性競爭,他們才賭輸。換了上一屆,相信仍然可以過關。事實上,公民黨的余若薇讓新丁陳淑莊排頭位,也面對同樣的風險。只不過她的選區港島開明中產選民多,才頂得住被民主黨和葉劉淑儀分票的風險。
擔心政府在重大事務上屈從中央的市民也可以放心。據傳媒初步統計,泛民合共有23席,穩佔立法會三分之一票數,足以否決具有憲制性質而他們強烈反對的政府議案。雖然這反過來也使得一些長遠來說對香港可能有利的議案無法過關,但在目前的社會心態下,讓泛民掌握否決權可以安民心。
近年才成立的社民連首次參選,就由「初哥」黃毓民聯同兩名立法會舊人梁國雄和陳偉業,合共贏得三席,比搞了幾十年基層組織的工聯會只少一席,比近年最受注目的公民黨也只少兩席,剛好取代這次在直選中全軍覆沒的自由黨,其中黃毓民和梁國雄更高票當選。
激進聲音增強,是社會分化、戾氣積聚的警號。最令人擔心的是,曾蔭權派錢逾百億,對消除市民怨氣幾無作用。原因當然是近月連串的施政過失,其中的梁展文案更成為「官商勾結」最佳的範例。曾蔭權還有四年任期,若不著實改善,步董建華後塵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董建華當年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最近開始有人懷念他的善良老實,就像被視為庸碌無能的前國家領導人華國鋒最近去世,內地有人懷念他甚至毛澤東治國初期,社會一窮二白,但大家老老實實過活的日子。不用說,人們借懷舊來表露對今天社會富裕但人欲橫流的痛恨。曾蔭權應引以為戒。
但要數真正的大贏家,我會說是比例代表制。由於排第二位當選的機會已很小,排第三位純屬布景板,有志者人人自立名單參選,逼使同道甚至同黨相殘。一些政治明星更為了給自己這一派「博」多一個席位,以提攜後進為名,自己刻意排第二位,而把新丁放在首位,逼使擁躉集中票數投給自己的名單,以免偶像落選。但在同道的對手看來,這無疑是裹脅選民,間接封殺同道。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看選舉請翻去政情版……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9 08
今天的兩個熱點,我都無可奉告。本文截稿時,立法會選舉仍未開票;至於股市會否像某報頭條說的〈海嘯〉,還請看本報曹Sir的論述,我只能祝你好運。
上周本報轉來一封讀者來信,回應上月二十五日的本欄。讀者說,「據本人所知」,奧運開幕式撤換真唱小妹妹的傳聞只是「誤解」。換言之,大官並未干預。最後不點名地指本報有「數個專欄」「偏激、武斷」,近乎「文革」大字報。
來信未說明消息來源、作者的身分或通訊方式,下款也不是人名,而是一句人們慣用來紓解胸中結鬱的四字口語。信是手寫的,下緣有打印的日期和時間,看來是隱去電話號碼的傳真。
我歡迎讀者指正。但對於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恐怕只能割愛。
民調喧賓奪主
京奧閉幕後,新聞淡靜,我好不開心。傳媒職責所在,不得不谷選舉。但除了票站調查的爭議,其餘標題活像娛樂版,我翻過就算。寄來的傳單,轉身就塞進大廈的垃圾桶。拿起電話,一聽「我地係xx研究」就掛上。
這次選舉被民調喧賓奪主,很可以看出香港社會的性質。雖然有關方面第一次公布的民調也是我做的,我一向不回答民調。理論上,對公益性民調說實話是公民責任。但香港幾乎所有的事都是生意。我為甚麼要告訴你我怎麼想,讓你用來做你有償的事?我告訴你會選甲,甲就會當選?怎知道資料經你處理後,不是有利乙?即使民生調查,我也要看機構,消費者委員會我會回答,市場公司免問。
但我會因地制宜,如果身在西方,會比較接受民調。我這種區別對待,西方人肯定不屑。大概源於基督教教義,他們堅信自己掌握了終極的真理,身處任何社會都不應妥協。
這種東西差異,本報也有論及。由於中、印等國經濟好,而英、美差,曹Sir前天提出一個美國學者Francis Fukuyama式的問題:中國的「新民主獨裁市場經濟」、伊斯蘭體制與英、美的自由民主市場體系,最終哪一方會主宰世界?
我希望,最終的勝利者不中也不西,而是一種新制度,而英美的民主和亞洲的威權朝新制度靠攏。經濟我不敢說,但英美政制在亞洲尚無成功的先例。行英國制的日本、印度、泰國頻頻換政府,只有馬來西亞比較穩定,但政爭手段並不光明。行美國制的菲律賓和台灣則趕不走貪腐的總統,要靠體制外的「人民力量」來解決。巴基斯坦在軍人干政和望族統治之間徘徊,而且換領袖動輒要殺人。台灣有秩序的交替,算是美國模式在東亞唯一成功的例子,只可惜被統獨對立和上層貪腐拖後腿。
競選成功龍變蟲
由薩爾科齊、福田康夫、李明博到馬英九,近年冒起的領袖有一個規律:競選一條龍,任內一條蟲。前任無能或腐敗,國人把高呼改革的新人視為救命草,但很快就失望,希望再換人。選舉變成開賭:永遠有希望,但永遠在下一次。美國這次的奧巴馬對麥凱恩,恐怕也不例外。
一句話,選民不滿求變,但動不了政府的慣性,挫折感強,趨向分化和偏激。香港昨天的選舉亦然。這部分原因是現在的選民感性急躁、凡事要即時見效。但領袖換來換去都不行,會否是現有的制度已不適用於今天的選民?
更不要說,英美民主無法擺平世界各地的種族和宗教矛盾。由泰國的僵局和巴基斯坦已故總理的丈夫接替妻子的空缺即可知,發展中地區限於歷史條件,選民的意志並不那樣自由,選票未能改變鄉紳把持政治的局面。
這並非否定民主、抬舉威權。但以亞洲的發展看,政制有如房屋,是否牢固、舒適,關鍵在地基。底下是泥沙、沼澤,即使照搬英美上蓋的圖則,也複製不了白宮和唐寧街十號。英美的民主建基於人本、公平競爭、願賭服輸的幾百年傳統。亞洲要有這個地基,民主的上蓋才會穩妥。但外來文化要靠教化才能內化成生活習慣,無法靠立法來立竿見影。整個過程少說也要一百幾十年。
同文章可怡上周五〈愈西化愈反西〉一文所講的心理實驗,很能說明西方和亞洲青年的差異。實驗一是請這兩組人看一缸魚,再加以描述。西方人注意其中最大的魚的外型和游姿;亞洲人關心魚缸夠大否、水夠清否,食物是否足夠。實驗二是請兩組人將牛、雞、草分成兩組。西方青年將雞和牛歸在一起,亞洲青年則把牛與草放在一起。
專家的解析是:西方青年看事物從個人出發,不受環境影響;亞洲青年看重人所處的環境。西方青年以科學分類,牛與雞都是動物;亞洲青年以生存條件分類,牛吃草,故同一組。
要問我,第一個答案與亞洲人相同,因為我先看客觀條件,只要環境好,不怕魚不開心(除非它有西方人富裕後的心理病)。第二個答案則與西方人相同,因為我讀科學出身。
實際與品味之別
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實驗,那就是亞洲人講實際,西方人講品味。問題是,亞洲人為甚麼與西方人相反?關鍵恐怕還是在於貧富差距。西方人百多年前就已解決了「環境」問題,把生存當作理所當然,追求個體自主等高層次價值。但亞洲除了日本,步入近代後,人多地少、受殖民統治、外戰內亂,最近三四十年才見起色,很多人至今仍然赤貧。
亞洲人多「命賤」,因此關心生存的環境。此外也許知道自己不是基督教上帝的選民,不敢奢望有無窮的潛能以超越環境,只希望在現有的環境下有所改善。換言之,亞洲人的「好」是相對的,有些改善就開心,西方人的好是絕對的,不達到終極目標不罷休。亞洲人移民西方,不就是為了改善環境?
但我並不悲觀。亞洲人當收入和教化追近西方人時,相信也會有高尚的情操。中國人到時就會明白,「醜陋」和「傑出」都不是自己的天性。
今天的兩個熱點,我都無可奉告。本文截稿時,立法會選舉仍未開票;至於股市會否像某報頭條說的〈海嘯〉,還請看本報曹Sir的論述,我只能祝你好運。
上周本報轉來一封讀者來信,回應上月二十五日的本欄。讀者說,「據本人所知」,奧運開幕式撤換真唱小妹妹的傳聞只是「誤解」。換言之,大官並未干預。最後不點名地指本報有「數個專欄」「偏激、武斷」,近乎「文革」大字報。
來信未說明消息來源、作者的身分或通訊方式,下款也不是人名,而是一句人們慣用來紓解胸中結鬱的四字口語。信是手寫的,下緣有打印的日期和時間,看來是隱去電話號碼的傳真。
我歡迎讀者指正。但對於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恐怕只能割愛。
民調喧賓奪主
京奧閉幕後,新聞淡靜,我好不開心。傳媒職責所在,不得不谷選舉。但除了票站調查的爭議,其餘標題活像娛樂版,我翻過就算。寄來的傳單,轉身就塞進大廈的垃圾桶。拿起電話,一聽「我地係xx研究」就掛上。
這次選舉被民調喧賓奪主,很可以看出香港社會的性質。雖然有關方面第一次公布的民調也是我做的,我一向不回答民調。理論上,對公益性民調說實話是公民責任。但香港幾乎所有的事都是生意。我為甚麼要告訴你我怎麼想,讓你用來做你有償的事?我告訴你會選甲,甲就會當選?怎知道資料經你處理後,不是有利乙?即使民生調查,我也要看機構,消費者委員會我會回答,市場公司免問。
但我會因地制宜,如果身在西方,會比較接受民調。我這種區別對待,西方人肯定不屑。大概源於基督教教義,他們堅信自己掌握了終極的真理,身處任何社會都不應妥協。
這種東西差異,本報也有論及。由於中、印等國經濟好,而英、美差,曹Sir前天提出一個美國學者Francis Fukuyama式的問題:中國的「新民主獨裁市場經濟」、伊斯蘭體制與英、美的自由民主市場體系,最終哪一方會主宰世界?
我希望,最終的勝利者不中也不西,而是一種新制度,而英美的民主和亞洲的威權朝新制度靠攏。經濟我不敢說,但英美政制在亞洲尚無成功的先例。行英國制的日本、印度、泰國頻頻換政府,只有馬來西亞比較穩定,但政爭手段並不光明。行美國制的菲律賓和台灣則趕不走貪腐的總統,要靠體制外的「人民力量」來解決。巴基斯坦在軍人干政和望族統治之間徘徊,而且換領袖動輒要殺人。台灣有秩序的交替,算是美國模式在東亞唯一成功的例子,只可惜被統獨對立和上層貪腐拖後腿。
競選成功龍變蟲
由薩爾科齊、福田康夫、李明博到馬英九,近年冒起的領袖有一個規律:競選一條龍,任內一條蟲。前任無能或腐敗,國人把高呼改革的新人視為救命草,但很快就失望,希望再換人。選舉變成開賭:永遠有希望,但永遠在下一次。美國這次的奧巴馬對麥凱恩,恐怕也不例外。
一句話,選民不滿求變,但動不了政府的慣性,挫折感強,趨向分化和偏激。香港昨天的選舉亦然。這部分原因是現在的選民感性急躁、凡事要即時見效。但領袖換來換去都不行,會否是現有的制度已不適用於今天的選民?
更不要說,英美民主無法擺平世界各地的種族和宗教矛盾。由泰國的僵局和巴基斯坦已故總理的丈夫接替妻子的空缺即可知,發展中地區限於歷史條件,選民的意志並不那樣自由,選票未能改變鄉紳把持政治的局面。
這並非否定民主、抬舉威權。但以亞洲的發展看,政制有如房屋,是否牢固、舒適,關鍵在地基。底下是泥沙、沼澤,即使照搬英美上蓋的圖則,也複製不了白宮和唐寧街十號。英美的民主建基於人本、公平競爭、願賭服輸的幾百年傳統。亞洲要有這個地基,民主的上蓋才會穩妥。但外來文化要靠教化才能內化成生活習慣,無法靠立法來立竿見影。整個過程少說也要一百幾十年。
同文章可怡上周五〈愈西化愈反西〉一文所講的心理實驗,很能說明西方和亞洲青年的差異。實驗一是請這兩組人看一缸魚,再加以描述。西方人注意其中最大的魚的外型和游姿;亞洲人關心魚缸夠大否、水夠清否,食物是否足夠。實驗二是請兩組人將牛、雞、草分成兩組。西方青年將雞和牛歸在一起,亞洲青年則把牛與草放在一起。
專家的解析是:西方青年看事物從個人出發,不受環境影響;亞洲青年看重人所處的環境。西方青年以科學分類,牛與雞都是動物;亞洲青年以生存條件分類,牛吃草,故同一組。
要問我,第一個答案與亞洲人相同,因為我先看客觀條件,只要環境好,不怕魚不開心(除非它有西方人富裕後的心理病)。第二個答案則與西方人相同,因為我讀科學出身。
實際與品味之別
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實驗,那就是亞洲人講實際,西方人講品味。問題是,亞洲人為甚麼與西方人相反?關鍵恐怕還是在於貧富差距。西方人百多年前就已解決了「環境」問題,把生存當作理所當然,追求個體自主等高層次價值。但亞洲除了日本,步入近代後,人多地少、受殖民統治、外戰內亂,最近三四十年才見起色,很多人至今仍然赤貧。
亞洲人多「命賤」,因此關心生存的環境。此外也許知道自己不是基督教上帝的選民,不敢奢望有無窮的潛能以超越環境,只希望在現有的環境下有所改善。換言之,亞洲人的「好」是相對的,有些改善就開心,西方人的好是絕對的,不達到終極目標不罷休。亞洲人移民西方,不就是為了改善環境?
但我並不悲觀。亞洲人當收入和教化追近西方人時,相信也會有高尚的情操。中國人到時就會明白,「醜陋」和「傑出」都不是自己的天性。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記得投票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9 03
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本周日就是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但除了提醒你記得投票,此外沒有太多可說的。
這次候選人之 多、議題之貧乏、競選之喧鬧、消息之混亂、民調之緊張,是記憶中之最。但直覺上,除了個別知名候選人可能因為到時「配票」的複雜性而意外落選,下屆議會的黨派對比應已確定。但為免影響你的選擇,恕我不在這裡講。
報紙上的候選名單使我想起在電視上看過的一些選舉。幾十個政黨合共提出幾百名候選人,選票前後要摺好幾摺,要找到自己的人選都要翻幾番。我猜,這次沒有多少選民說得出自己的地區到底有多少張名單。注意:我說的是名單。如果要數候選人,說得出人數的選民恐怕百中無一。
本來,熱心服務社會,候選人才會多。但多到選民無所適從,又或者借參選來出名蔚為風氣,則適得其反。電視依法須給無名候選人同等的曝光率,但反過來也降低了選民了解知名候選人的機會。這種「機會均等」,借用經濟學術語,實際的效果是「劣幣驅逐良幣」。
至於選舉的議題貧乏,問題在於過分行政主導。首先是資源在政府手裡,立法會沒有權提出建設性的議題,市民當然眼看米飯班主。次之比例代表制基本上確保了政府議案獲得通過。「反政府」議員唯一可做的是「事後」找政府的錯。因此,議員看上去整天罵政府。但日子一久,官員習以為常,唯一的改進是學會搞公關,微笑和禮貌。市民很氣,但立法會改變不了甚麼。
除了政制缺陷,近年使立法會更趨邊緣化的是中央對港人的支援。十三億人為後盾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我們重大的需要只要向北伸手就可以解決,還要立法會來做甚麼?最近,特區求中央幫忙的範圍,由經濟民生擴大到電力反壟斷。今後相信陸續有來。你痛恨教育制度?想想中央可以為香港的父母做甚麼。
至於上文說的競選喧鬧、消息混亂、民調緊張,說到底是候選人多、議題貧乏、議會邊緣化的後果。候選人多難出頭,於是變得像藝人,人人靠噱頭。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因此,不要怪有報紙引述政治記者說,在立法會大樓裡採訪議員「跟娛記採訪明星無異」。因為,報館要記者留意的,不是誰換了新款眼鏡,就是誰買了部70吋的高清電視,或者誰中年收腰有成。不只此,這類八卦見報後,在議員之間也是最佳的話題。真正關乎公益的議題,似乎誰也不關心。
這次的候選名單大約比議席數目多一倍,也影響到民調的準確性。大部分名單只有百分之幾的支持率,與民調的誤差相若,加上總有兩三成選民意向不明,盡信民調不如不信。
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本周日就是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但除了提醒你記得投票,此外沒有太多可說的。
這次候選人之 多、議題之貧乏、競選之喧鬧、消息之混亂、民調之緊張,是記憶中之最。但直覺上,除了個別知名候選人可能因為到時「配票」的複雜性而意外落選,下屆議會的黨派對比應已確定。但為免影響你的選擇,恕我不在這裡講。
報紙上的候選名單使我想起在電視上看過的一些選舉。幾十個政黨合共提出幾百名候選人,選票前後要摺好幾摺,要找到自己的人選都要翻幾番。我猜,這次沒有多少選民說得出自己的地區到底有多少張名單。注意:我說的是名單。如果要數候選人,說得出人數的選民恐怕百中無一。
本來,熱心服務社會,候選人才會多。但多到選民無所適從,又或者借參選來出名蔚為風氣,則適得其反。電視依法須給無名候選人同等的曝光率,但反過來也降低了選民了解知名候選人的機會。這種「機會均等」,借用經濟學術語,實際的效果是「劣幣驅逐良幣」。
至於選舉的議題貧乏,問題在於過分行政主導。首先是資源在政府手裡,立法會沒有權提出建設性的議題,市民當然眼看米飯班主。次之比例代表制基本上確保了政府議案獲得通過。「反政府」議員唯一可做的是「事後」找政府的錯。因此,議員看上去整天罵政府。但日子一久,官員習以為常,唯一的改進是學會搞公關,微笑和禮貌。市民很氣,但立法會改變不了甚麼。
除了政制缺陷,近年使立法會更趨邊緣化的是中央對港人的支援。十三億人為後盾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我們重大的需要只要向北伸手就可以解決,還要立法會來做甚麼?最近,特區求中央幫忙的範圍,由經濟民生擴大到電力反壟斷。今後相信陸續有來。你痛恨教育制度?想想中央可以為香港的父母做甚麼。
至於上文說的競選喧鬧、消息混亂、民調緊張,說到底是候選人多、議題貧乏、議會邊緣化的後果。候選人多難出頭,於是變得像藝人,人人靠噱頭。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因此,不要怪有報紙引述政治記者說,在立法會大樓裡採訪議員「跟娛記採訪明星無異」。因為,報館要記者留意的,不是誰換了新款眼鏡,就是誰買了部70吋的高清電視,或者誰中年收腰有成。不只此,這類八卦見報後,在議員之間也是最佳的話題。真正關乎公益的議題,似乎誰也不關心。
這次的候選名單大約比議席數目多一倍,也影響到民調的準確性。大部分名單只有百分之幾的支持率,與民調的誤差相若,加上總有兩三成選民意向不明,盡信民調不如不信。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選舉悶死人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9 01
一想起六天後的立法會選舉就煩,到時投票交差就算。並非只有我冷感,《明報》昨天的副刊引述「跑政治新聞的資深記者」說,「真係好想……選舉快啲完」,「很多人都不諱言,至今只記得候選人的花邊故事或『騎呢』宣傳」。我由此想到幾個搞選舉的朋友,祝他們好運。
我懶理選舉,與奧運無關。我看體育不以國族、地域為分野,也不以獎牌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中國辦體育就如辦奧運,國家有了錢後,只要選定目標,就可以動員十三億人硬拼,在短時間內做出成績。除了中國,想不出有哪個國家做得到。
何況中國仍然有太多家庭需要脫貧,想子女成為劉翔。我們金牌的基礎是大量兒童從小接受地獄式訓練,相比之下,歐美和香港雖然富裕,但要靠年輕人的興趣加上個別人的天賦。因此,我們金獎比美國多不等於國力更強;他日即使男籃大勝夢幻隊,也不等於國家 No. 1。
改革全包體育制度
我們慶幸有鄒凱、陳若琳等後起之秀接替楊威、郭晶晶的同時,要記住他們背後成千上萬未能在選拔中由地方晉升到中央的體院同學,最後變回普通的孩子,多年來的汗水付諸東流。他們打從五六歲起就離開家庭,像學徒那樣天天被訓斥,無時無刻要與同學爭出線。這種在發育時期的苦工式鍛練和競爭心態,會否留下終身的傷痕?
明珠台上周五播放新加坡前年在武漢拍攝的記錄片 Little Big Dreams(小小奧運夢),就記述了兒童體操隊員的辛酸。現在的教練說:「冠軍只有一個」;古代的軍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並非否定五十一塊金牌的成就,而只是說,為金牌歡呼的同時,要記住幕後的代價。現在國家全包的體育制度,哪一天改為公私合營、以私為主,而父母不再讓稚齡子女當體育學徒,就是中國的大躍進。
但反過來,也毌須因為對這個強大有效的「極權」感到無奈,就把京奧等同於希特勒主持的柏林奧運會、以至古羅馬暴君的鬥獸場。中國無論多麼不容忍異見,但就個人自由和社會整體的富裕而言,與納粹和法西斯本質上有別。而體育運動縱使起源於人類的生活,特別是角鬥、戰爭的技能,但社會步入近代後,早已將體育與作戰能力脫鈎。現在沒有人認為射擊和騎術金牌對國防有利。
同樣地,看不起主要靠力量的體育競爭,認為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有文藝大師、學問大家才值得崇敬的文人優越感也已過時。體育本身就存在着人文因素,在多元的時代,覺得只有精神領域才值得追求,本身就有違人文精神。
政府無能議員無牙
說回選舉,我感到厭煩,一是覺得政府無能、議員無牙,選不選都改變不了現實;二是覺得回歸以來,以這次選舉最亂最悶。候選名單比直選的席位多一倍,更不必說候選人。看電視論壇,一張名單最多有八個人,掛頭牌的明星每講一句,身後各人就一起點頭,活像機械人。
而且在通脹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政府派錢穩住了社會。民主派無招可使,建制派則毌須有招,唯有扮鬼扮馬博出鏡。加上議席的分配,民主派很難否決政府的提案。這次選舉最大的懸疑只是,在學者所謂的「變相多議席單票制」下,有沒有明星因為「策略性投票」或者台灣說的「配票」而落選。
曾蔭權上任三年來,對下靠派糖,對上靠伸手,日常靠口舌便給,近月板斧用老、頻頻失誤,民望跌到危險的邊緣。政務官則淪為利益集團,價值觀貧乏,把程序當公義,把市民當白癡,較兩岸官場「進步」的只是,即使貪錢也「合法」。社會風氣與上層的行為互為因果,人人要權利、攞着數,將責任推給社會和政府。
由董建華時代開始,特區明白到中央不會讓香港衰敗後,頻頻伸手。先是靠CEPA來撑住經濟,現在更靠中央來應付政策難題。我不反對借中央來對付死抱着既得利益不放的電力公司,但此風一開,只恐怕今後一有大事就借十三億人之力,自己愈來愈懶。
至於說政府無能,隨意決定豁免外傭稅起始時間所造成的不公,還可以說是決策匆忙、考慮不周,梁展文案則是赤裸裸的腐敗。始作俑者無疑是地產商和退休前涉嫌輸送利益的前大官,但真正令政府信用破產的是,大官的舊同事對其任職申請照批不誤。理由是:新工作與當官時的職責無關,而且不負責與政府打交道。
無人不知,現在的財團都經營多種業務。根據政府的邏輯,大官不論在任何一方面給財團「鬆章」,退休後都可以合法地為財團主持其他業務作為回報。你如果說,大官任內並未從事過獲聘主持的業務,政府會說,法律不禁止人改行,政府無權否決。
「退休搵真銀」成共同利益 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一眾大官之所以泯着良知批准,因為這幾百個AO在「退休搵真銀」一事上,已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沒有AO敢說不。否決任何同袍的申請,也就等於封殺其他同袍退休後的出路,自絕於同袍。
AO以往被奉為神明,現在墮落至此,說到底是社會用行政人員的標準去看待大官,只要求有效、按本子辦事,不要求有高尚的情操,結果換來了一眾醒目但沒有靈魂的官僚。
誠然,高尚的理念有時候流於空洞。美國兩大黨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黑人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上周接受提名後,承諾為九成五的家庭減稅、提供美好的民生,但沒有說在巨額赤字下,開支從何而來。但即使如此,他講得漂亮,神態感人。我看直播時,雖然知道可能只是空言,也深受感染。
反觀香港,建制派和高官靈魂和口水都欠奉;民主派則也許有靈魂,但最善言的政客純靠罵人,提不出願景來鼓動選民。
一想起六天後的立法會選舉就煩,到時投票交差就算。並非只有我冷感,《明報》昨天的副刊引述「跑政治新聞的資深記者」說,「真係好想……選舉快啲完」,「很多人都不諱言,至今只記得候選人的花邊故事或『騎呢』宣傳」。我由此想到幾個搞選舉的朋友,祝他們好運。
我懶理選舉,與奧運無關。我看體育不以國族、地域為分野,也不以獎牌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中國辦體育就如辦奧運,國家有了錢後,只要選定目標,就可以動員十三億人硬拼,在短時間內做出成績。除了中國,想不出有哪個國家做得到。
何況中國仍然有太多家庭需要脫貧,想子女成為劉翔。我們金牌的基礎是大量兒童從小接受地獄式訓練,相比之下,歐美和香港雖然富裕,但要靠年輕人的興趣加上個別人的天賦。因此,我們金獎比美國多不等於國力更強;他日即使男籃大勝夢幻隊,也不等於國家 No. 1。
改革全包體育制度
我們慶幸有鄒凱、陳若琳等後起之秀接替楊威、郭晶晶的同時,要記住他們背後成千上萬未能在選拔中由地方晉升到中央的體院同學,最後變回普通的孩子,多年來的汗水付諸東流。他們打從五六歲起就離開家庭,像學徒那樣天天被訓斥,無時無刻要與同學爭出線。這種在發育時期的苦工式鍛練和競爭心態,會否留下終身的傷痕?
明珠台上周五播放新加坡前年在武漢拍攝的記錄片 Little Big Dreams(小小奧運夢),就記述了兒童體操隊員的辛酸。現在的教練說:「冠軍只有一個」;古代的軍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並非否定五十一塊金牌的成就,而只是說,為金牌歡呼的同時,要記住幕後的代價。現在國家全包的體育制度,哪一天改為公私合營、以私為主,而父母不再讓稚齡子女當體育學徒,就是中國的大躍進。
但反過來,也毌須因為對這個強大有效的「極權」感到無奈,就把京奧等同於希特勒主持的柏林奧運會、以至古羅馬暴君的鬥獸場。中國無論多麼不容忍異見,但就個人自由和社會整體的富裕而言,與納粹和法西斯本質上有別。而體育運動縱使起源於人類的生活,特別是角鬥、戰爭的技能,但社會步入近代後,早已將體育與作戰能力脫鈎。現在沒有人認為射擊和騎術金牌對國防有利。
同樣地,看不起主要靠力量的體育競爭,認為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有文藝大師、學問大家才值得崇敬的文人優越感也已過時。體育本身就存在着人文因素,在多元的時代,覺得只有精神領域才值得追求,本身就有違人文精神。
政府無能議員無牙
說回選舉,我感到厭煩,一是覺得政府無能、議員無牙,選不選都改變不了現實;二是覺得回歸以來,以這次選舉最亂最悶。候選名單比直選的席位多一倍,更不必說候選人。看電視論壇,一張名單最多有八個人,掛頭牌的明星每講一句,身後各人就一起點頭,活像機械人。
而且在通脹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政府派錢穩住了社會。民主派無招可使,建制派則毌須有招,唯有扮鬼扮馬博出鏡。加上議席的分配,民主派很難否決政府的提案。這次選舉最大的懸疑只是,在學者所謂的「變相多議席單票制」下,有沒有明星因為「策略性投票」或者台灣說的「配票」而落選。
曾蔭權上任三年來,對下靠派糖,對上靠伸手,日常靠口舌便給,近月板斧用老、頻頻失誤,民望跌到危險的邊緣。政務官則淪為利益集團,價值觀貧乏,把程序當公義,把市民當白癡,較兩岸官場「進步」的只是,即使貪錢也「合法」。社會風氣與上層的行為互為因果,人人要權利、攞着數,將責任推給社會和政府。
由董建華時代開始,特區明白到中央不會讓香港衰敗後,頻頻伸手。先是靠CEPA來撑住經濟,現在更靠中央來應付政策難題。我不反對借中央來對付死抱着既得利益不放的電力公司,但此風一開,只恐怕今後一有大事就借十三億人之力,自己愈來愈懶。
至於說政府無能,隨意決定豁免外傭稅起始時間所造成的不公,還可以說是決策匆忙、考慮不周,梁展文案則是赤裸裸的腐敗。始作俑者無疑是地產商和退休前涉嫌輸送利益的前大官,但真正令政府信用破產的是,大官的舊同事對其任職申請照批不誤。理由是:新工作與當官時的職責無關,而且不負責與政府打交道。
無人不知,現在的財團都經營多種業務。根據政府的邏輯,大官不論在任何一方面給財團「鬆章」,退休後都可以合法地為財團主持其他業務作為回報。你如果說,大官任內並未從事過獲聘主持的業務,政府會說,法律不禁止人改行,政府無權否決。
「退休搵真銀」成共同利益 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一眾大官之所以泯着良知批准,因為這幾百個AO在「退休搵真銀」一事上,已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沒有AO敢說不。否決任何同袍的申請,也就等於封殺其他同袍退休後的出路,自絕於同袍。
AO以往被奉為神明,現在墮落至此,說到底是社會用行政人員的標準去看待大官,只要求有效、按本子辦事,不要求有高尚的情操,結果換來了一眾醒目但沒有靈魂的官僚。
誠然,高尚的理念有時候流於空洞。美國兩大黨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黑人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上周接受提名後,承諾為九成五的家庭減稅、提供美好的民生,但沒有說在巨額赤字下,開支從何而來。但即使如此,他講得漂亮,神態感人。我看直播時,雖然知道可能只是空言,也深受感染。
反觀香港,建制派和高官靈魂和口水都欠奉;民主派則也許有靈魂,但最善言的政客純靠罵人,提不出願景來鼓動選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