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210228日晚20°C 85%:國安以來最大劑

確診回落,疫情平淡。

BNT明起預約。~50萬劑怕不出一個鐘就爆滿。

分小批來貨,相當於quota,可確保另一種疫苗不致被冷落。

今天的焦點不是疫情,而是國安法7月生效以來最大單:告47人顛覆。

相比之下,修訂港選舉法、公職任命…制度,一字咁淺:確保再冇人入局搞搞震。

作都冇咁啱,「47人」落鑊,令人想起日人最崇敬的「忠臣藏」。1703年,47個主公被勒令切腹後無家可歸的武士(浪人),羣起刺殺主公的對頭人,然後接受裁決,集體切腹。史稱「元祿(天皇年號)赤穗(被下令切腹的武士主公)事件」,日人視爲至高的忠誠,可比中國宋臣文天祥堅拒降元,當衆受死。

但歷史還歷史。今人權、全球化時代,無處不是家,再也不會有這種「第一種忠誠」。47人落鑊既冇忠臣藏咁可怕,當然也不會如此悲壯。

反而,緬甸的局勢不幸言中。中方昨說,與緬甸各方接觸,比此前慣於旁觀進了一步。但此刻據說一日內有7人因抗議政變喪生。政變到今日之前,只有1人死亡,今日是軍方加辣還是有人不耐煩豁出去?

且看美歐時差過後出什麼招。 

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210227六晚18°C 82%:中西疫苗各取所需

年初十六,「潮食」帶動下,確診反彈。但應不改變疫情向下的總趨勢。

看兩種疫苗開打的安排,爲保國產的顏面,費煞苦心。愛國羣衆、建制陣營踴躍打國產是好事。可信幕後已作了動員。

國產副作用較輕,可信。

洋貨功效和副作用勁,國貨相反,好事!想勁打洋貨,想穩打國產,各適其適。

以博主的印象(限於個人的精力,並未fc。想確認訊息可靠的話,請過訪BBC等西方名媒),目前在歐美已開打大約2個月的西方疫苗:

1.美Pfizer/德BioNTech(港稱「復必泰」)表現最好:功效強、強烈副作用個案少。首50萬劑剛到港,3月中開打。

2.英AstraZenca/牛津表現最差:功效不見得特別強,但強烈副作用個案多,被西北歐一些國家叫停。香港似乎沒有訂購。

3.美Moderna多用於美國:功效和副作用似乎在1與2之間。港要第三季才可望到貨。市民暫時無須理會。

已開打的科興溫和穩陣,適宜一般人,以求出行安心。

歐盟剛作出重大決定:今夏推出疫苗護照,到時大概打咗先准入境。港人飛英,恐怕也會照版煮碗。打定唔打由你揀。話到底,你係老闆!

但歐盟未說:是否有疫苗就OK,唔區分邊種?

疫苗的功效由60%-90%,若只問打咗未,唔問打邊種,打低效的出外旅遊,在外地染疫和傳播的風險都會較高。這種all vaccines are created equal的西方價值,是否對打強疫苗的人不公?

國產疫苗再多兩種:1國藥集團屬下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滅活疫苗;2. 「康希諾」(商標)的重組疫苗(第一種國產腺病毒載體疫苗)。

其中康希諾是第一種國產單劑疫苗。功效和安全性若不亞科興、國藥,是世人的福分。可省卻無數資源,包括扶老攜幼打針之苦。

但純國產疫苗的第三期臨牀數據似乎都未曾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不知是否因爲中國自主研發,不欲機密外洩?

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210226五晚大雨23°C 89%:原來還有無傷亡的genocide

謝網友引述UN有關genocide(種族滅絕)的定義。

就新疆問題,荷蘭議會已步加拿大後塵。看來還有西歐議會會跟進。但中國主權至上,怎會讓國際作獨立調查?最後看來還是靠經濟實力擺平。

英、法、德需要中國市場。就新疆問題,政府口硬手軟,只能丟給議會去吵。

日前就新疆「教育營」上博前,想到過加拿大議會所謂的”genocide” 是廣義的說法,不限於消弭肉體(亦即並非納粹的Auschwitz、Dachau),而包括消滅族群、文化(語言、習俗、宗教)、認同…。但下筆時寫寫就忘了。

舉個例,200年前,美國白人令來自非洲的黑奴失卻對家鄉的記憶,不知祖籍、語言、習俗,甚至不care自己祖上來自非洲哪裡,反過來認奴隸主爲父,講美式英文、信基督教、跟從白人的習俗、只讀白人編的歷史…。

但現實中,我相信今天的美國黑人不會認爲自己當年是被genocide。無奈如今觀念先進。男人走近女士時,未及時收斂目光,露出本能,亦足以構成性騷擾。《聖經》好像也說,邪念的罪等同行爲。若此,非肉體的消弭與肉體消弭同罪,也就可以理解。

若此,新疆被認爲有genocide,水洗不清。共產黨不僅篤信資本主義最終必被共產主義取代,同時相信宇宙間唯人最大,人定勝天,可以改造世間任何的事物。毛詩: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因此,將少數民族集中起來予以教育,改變其異心,確是中共的思維。

何況幾千年來,漢族人口是少數民族的百倍,5,000年文化博大精深,從未間斷,在人類史上獨一無二。出於自豪,想以漢文化來開導、改變、轉化少數民族,尤其當涉及國安時,在所難免。

當初這樣做,或有人想到在境外會犯忌。但少數民族問題份屬內政,換新天的信念牢不可破,豈能因外人顧忌而動搖。

是耶非耶,只有裏面的人才知道。在外說到底是瞎猜。

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210225四晚20°C 84%:Delay no more!

疫情雖然唔斷尾,但應該冇得再惡,捱時間者。

真正的焦點係:BNT抵港delay。但反正3月16日先開打。

但網上預約塞車停擺則是當局失策,抵俾市民鬧。何況是預約打國產疫苗?

港人興搶閘,開放頭段的網路資源必須預得好鬆,寧可浪費。何況,網絡開支相對每日爲萬人打針的人工、場地、運輸開支微不足道。等過咗頭段,轉入穩定期,才節縮一些網路資源,減少浪費。

至於注射延遲,相信全球皆然。今報載:〈防疫放鬆 接種緩慢 變種威脅 疫苗未緩疫情 中欧东欧爆第三波〉。

說到底,主要係史無前例。事涉萬計人口,包括老弱傷殘,預定的logistics到時必有疏漏。官僚可能也低估難度。港太平慣,政府不善應付危難,更冇國安頭腦。只知靠錢解決。

若此要預鬆的:希望8月底有3成、年底5成!至於羣體免疫所需的7成,或者明年春天啦(隨著多人打,若確診回落、無安全問題,其他市民會調整心態。我估到年底會有7成人肯打)!你會因爲憎林鄭、反共,而放棄外遊、去英國探子女?星洲月前就着手搞「疫苗護照」,希望月內恢復旅遊。其他地區相信都想儘早正常化。

由於全民打針的logistics複雜成本超高,功效、副作用相若的話,單針疫苗值得攞和平獎。若此,今日的喜訊係〈美FDA:J&J強生單針疫苗美臨牀效率72%、無死亡〉。

注意:臨牀的地點在美國。除非你憎死美國,否則應該可以相信:美國的臨牀數據,比發展中地區的會更可靠。J&J如果敢係美國境內粉飾數據,攞國人的命較飛,冇美國人會放過巨!

J&J 上月公布全球臨牀測試說,近4.4萬人試驗,對不同病毒株的有效率平均66%。

72%的效率顯著低過BNT。但若安全稍勝,只要打一針,省卻好多事。我會buy。但十畫未有一撇。即使港購入,怕要明夏才到貨。到時港人已打得七七八八!

有趣的是,〈中俄疫苗發貨快 中方接單幾天後到貨 展軟實力增影響〉。新聞說,西方藥廠接單後要一兩個月才發貨。

我猜,這就是威權的優勢。疫苗是國家的戰略產品,內保國安和發展,外爲國連橫合縱。一聲令下,必然調動全國的物料、廠房、人力,全天候開工,包括發貨。這相當於戰時,趕造槍炮送上前線,不可能計較成本。但歐美疫苗來自私企,要講成本效益,不可能出幾倍人工,加班加點。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210224三晚21°C 82%:開戰之下,無公正可言?

加拿大議會破天荒將中國的新疆少數民族「教育營」(不知是否正式的稱呼)定性爲「genocide」(種族滅絕)。

記得本博說過,以此來應對疆人的離心,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但後來再想,建國後不就將一些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的人集中在非民居點,嚴格按規律生活勞動,讓其認識到公民對社會的義務,得以成爲有貢獻的人?入營的並非罪犯,而只是比較另類,需要多點教育。

文革中聽說,親戚裏也有人進去過。出來後照樣生活,好像沒有什麼不妥,雖然看不出對社會多了貢獻。只不過在大氣候下,事後自己不提,大家也不問。這種人多的是,見怪不怪。當然,也有人出來後沒改好,甚至更不堪。但也在所難免。西方經懲教後回到社會的人,也有很多依然故我。

內地當時多數叫勞改,少數叫勞教。好像十幾年前才不再用。近年新疆的或許是爲不懂漢語、漢文化人口而設的改良版。這類人世代只能在本族社區生活,失卻在大社會裏的發展機會。如果入營一年,能講簡單的漢語,看得懂報紙標題、街頭告示,出來後在大社會裏更能發揮所長,也不失爲好事。

問題是,用行政力量集中百計的人,同起同吃同睡同學習,不論出發點如何,以境外角度首先就問:這些人若並非罪犯,是否自願入營?是否可以自由進出?作爲穆斯林,在營內是否仍可自由崇拜?否則說得輕是Orwellian,說得重是concentration camp。西方人一聽,更本能地想到Hitler。現在加拿大議會只不過把這個想象,推到二戰時的極端。那是怎麼回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無須狗尾續貂。

加拿大投贊成票的議員,我看也不會相信,今天的新疆營會去到那個地步。但中方長時間扣住他們兩個同胞,事件看似針對加方應美方要求,扣住一個中國名人,於是問題也就上綱上線。救人有理,管它說不說得通。

但中方當初想出這個方法來應對新疆少數民族的問題,是建國後一貫的思維。奈何!

還是日前本博那句:怪不得中國這樣難與國際接軌!看來,中國只能先大幅度領先全世界,反過來後請全世界來與中國接軌。

210224三黄昏21°C 78%:5,000蚊電子券,你點使?

一年一度財爺日。焦點當屬每人分5個月發放,每月1,000元的電子消費券。

初步看:1. 主要幫衣、食、娛…。但爲學童買5,000元的筆電,可否家人夾埋個個月既錢一次過俾呢?

2. 幫唔到只收現金的小商戶,包括街市、茶餐廳。政府可否與八達通聯手補助小商戶裝八達通,並在消費券發放期間內,減收小商戶的八達通佣金呢?

我這個年紀理應斷舍離,消費券主要用來買食物。但街市若不適用,怕只能益超市了。拭目以待。

市民寧派錢,商家嫌唔夠,政黨反對...意料中事。港人精,商家貪,建制要票,泛民要鬧,各有本分。No big deal.

疫情繼續平淡。周五開打科興,未來兩三周應該都已額滿。BNT明運抵,下月16日開打。到時頭100萬劑科興應該所餘不多,第二批100萬劑可能也快運到。Good timing。爲了讓科興有最好的reception,兩種疫苗的scheduling很考功夫。林鄭辛苦了!

〈英數據:BioNTech大減長者住院死亡率〉。

繼月前中大,今日又有大學就打針的意願公布將近半年前的民調。教授想曝光冇法子。但媒體轉述時,好心提醒受衆,而家的數據仲有冇意義。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210223二年初十二期晚21°C 81%:預約首日逼爆理所當然

年逐漸遠去,疫情反彈後轉趨平淡,希望繼續如此。今晚凌晨起限聚由2人放寬到4人。

午飯時間路過Soho。看閉門熄燈的鋪頭,想起酒吧業抗議單獨唔俾開,說願接納任何抗疫要求。

但酒吧的麻煩不在鋪頭在酒客。我試過下午路經駱克道的酒吧。多開放式,顧客多西人,談笑自若,當然冇罩,哪有一分疫情的concern?感覺上,西人自我,身在非白人地區時,潛意識裏仍然惡的。加上人地係客,華人店東點敢強制其守規矩。若此,規例訂得再嚴亦空談。

預約打針首日逼爆理所當然。也無須笑有人擒青,因爲信阿爺同政府。講到疫苗,有人輕信,有人乜都唔信。但論對社會的貢獻,前者至少多的。

第二種疫苗預訂後日運抵。頭幾日預約難免又逼爆。Good luck.

信不信由你,有非官方專家說:BNT的效力似乎較長。

Landmark:美國死亡破50萬早就預咗,僅次於美國史上死亡最多的4年南北內戰。下一個里程碑是確診破3,000萬,亦即每10人有1個中招,梗有一個係側邊。但疫苗開打至今2個月,確診和死亡已開始放緩。長遠唔使太擔心。

記得越戰死5萬人時,美國學生拒絕爲外國打仗送死,鬧得天昏地暗。如今10倍於此數,沒有人抗議、悲哀,只有正副總統默哀。Trump引發的國家大分裂奪去了所有的注意力。最終60萬找得了數嗎?

英國作爲疫情最嚴峻的西歐大國,開打2個月後,開始放寬防疫限制,爲其他國家增添信心。 

台灣起初訂購的BNT中途泡湯。近日才拿到好像20萬英國AZ,或只夠高風險的醫護、警察..用。原來,BNT被中企復星買下大中華代理權。港澳台買BNT要經復星。怪不得香港買入的BNT改用中文名。厲害了,我的國!

但有說AZ副作用湧現,法、德、瑞典叫停。台灣當心!

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210222一年初十一晚21°C 79:過渡期只怕好難玩

生性討厭hardcore politics,一向一句帶過算數。

昨晚脫博,因爲領嘢被休息。不過唔喺染疫。今日已兩博,本來預備提早上牀。但治港新要求鋪天蓋地,唔留番句,實以爲刻意迴避。

香港既係中國地方,在位者要「愛國」理所當然。共產黨依法係治國者。反共者不能治港亦理所當然。港人玩大咗20年,如今被清場,同樣係理所當然。

長遠一定船到橋頭自然直。問題是,目前多半人是反的。只在小半市民裏選人治港,選出來的又只代表小半人。大半人消極抵抗,社會如何安定繁榮?外靠北水,內靠警察?

我信長遠冇問題,因爲由教育連根拔起,下一代國教聽到大,習慣上冇咁alien。引入內地精英填補外移者的關鍵職位,10-15年後,港就脫胎換骨,由Asia’s Yellow City變成China’s Pink City,不會再有這樣多的亂彈。黨的主旋律奏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樂》,港就播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不會再奏莫扎特的《Requiem》。

問題是:由黃過渡到粉紅個10-15年,不得不留下的人黑口黑面,如同行屍走肉,流亡者在西方持續唱衰,美歐不時出招,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我地會唔會好難玩?到時唯靠內地養起來,或正是轉型大戰略的原意。

210222一初十一晚21°C 79%:今日雜感

緬甸反政變示威據聞又添兩亡魂,傷數十。但民衆繼續defy。西方的反應不如預想強。傷亡怕陸續有來。

緬甸東鄰的泰國黃派受激發。但泰軍方不像緬那樣強勢,泰皇可能亦有顧忌,或未致於搞出人命。

Really?〈國際原子能機構稱與伊朗談判結果良好 美國或放寬制裁〉

澳網打完。大坂直美輕鬆封后,台謝淑薇8強輸得寬心。祖高域更據說九連霸(或者我睇錯。博文,志在表達想法,唔喺用來上庭,費事fc啦)

利物浦上季英超放到離行離辣,今季竟主場四連敗。我懶追點解,但「足球是圓的」顯然不說明問題。這種港語很反映邊個都唔得罪的精仔心態。

中西交鋒:外記俾我地華姐考起:外人用得中國社交媒體,中國人就唔用得Twitter、FB乜?(我譯作港語,華姐當然係標準普通話)14億人又的確絕少用美製既社交媒體噃!

210222一初十一傍晚23°C 73%:食好過唔食 早食好過遲食 睇餸食飯 市民心裡有數

特首今午率領文武百官,赤膊打開了對邪惡病毒自衛還擊戰的第一針。 
210222林鄭率領百官帶頭開打疫苗(原載hk01)
市民明晨起可上網預約,醫護、滿60歲等優先羣組周五開打。
本周稍後,另一種疫苗也會從歐洲運抵。其他市民相信也很快就會接住上。 順利的話,香港入冬前可望重光,恢復繁榮。到時莫說通關,甚至可望去滑雪。 
明天的恆指應該會反映香港今天的歷史里程。騰訊睇幾多?車,馬化騰都唔知啦! 
今日年初十一,確16/無4,連升4日後總算回落。但如此幅度上落正常。過年係第四波既呼吸機,過年後掹咗應該就冇事啦!想放心就去打針啦! 
大官、專家近日排住隊爲科興解話。正奇怪點解唔見幾位「大家」,昨終有人蒲頭。但似乎冇咁keen,〈有效率可信值下限未達世衛標準;若有效率低 即便廣泛接種也不足以達致羣體免疫〉。
的確,港預訂開打的兩種疫苗,有效率無法直接比較。《聖經》教識我,我們活著,不是單靠醫學。若此,有效率也不應該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關疫苗,有個不起眼的好消息:香港有購入的BNT,〈新一批不用超低溫貯存〉。這種德、美製疫苗目前要以-70℃儲存,運送難,成本高,解凍使用時易損毀,難倒很多發展中地區。希望改良版快點運來。 

日前聽聞:美國固然有很多上年紀的人已打針,但也有人不那麼順利。NYT話,千萬人口的紐約因爲大雪,一度全城只剩1,000劑。平均每人1劑,真喺好大劑!
不止此,注射中心爲了趕工,24小時運作。有人輪到三更半夜打。美國人雖然十有九自己揸車,但紐約例外,怕有成半人冇車。半夜三更打完,番屋企怕要靠Uber。但有得打總好過冇得打,鬼叫你怕呀,頂硬上啦! 
祝我的紐約親友好運!

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210220六晚19°C 75%:釣魚台(島)會在學運50周年的2021起衝突嗎?


中國本月1日起授權海警船執法時使用武器後,接連被日方指有配備類似機關炮的大噸位海警船駛入其尖閣羣島亦即中國的釣魚台(島),與其海上保安廳艦艇對峙。

日方發布的照片,原載210220港《東方日報》

日艦說中方進入其海域,要求其離去。中方則在船身以中文顯示「你已進入中國的固有領土」的大字標語,以示本身在中國海域巡航。

雙方對峙了一段時間後,大概是中方船隻自行駛走,未發生衝突。

今晨看到OD的報道,才想到今年2021是釣魚台學運50周年。怎知下午RT就說,日方說今晨中方海警又再進入尖閣範圍。

中國提升海警,升高姿態,不會與保釣50周年有關吧?

1971年夏天,保釣學運在台發難,美國的台港留學生隨即跟進。同期內也傳到香港,觸發七一維園鎮壓,用今天的話說是「警暴」。記得當時帶頭扑人的是白人警官,名字不記得了。

這場前所未見的台、美、港三地學運,前後延續了2-3年。

香港的我沒有資格評論,因爲當時人不在港。70年代初沒有PC、電子網絡,連打越洋電話都要事先預約,一分鐘收費8美元(折合50年後怕要50美元)。加上香港理所當然近英,不服現狀的青年多受英法影響,美國的港生與香港的社運幾無聯繫。但後來回顧,香港的一些激進運動,尤其是受英法影響的托派、工團主義,當時趁保釣而起。

在台的學生是保釣的精神源頭。但當時蔣介石父子掌權,政治上控制很嚴,魯迅作品都被禁。本土保釣很快就被政府壓下,多名教授、作家投獄。

因此,保釣主要靠以台灣留學生在美國發展,利用當地的言論自由,借保釣來反蔣,進而「歌唱祖國」。此時正好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位,左潮一發不可收拾。

保釣至此自然分裂。佔少數的親政府台生另樹一幟。最出名的當然是保釣後期才到美國留學的馬英九。他比保釣元祖其實年輕很多,只能算末代,港話所謂maan車邊。

留美台生左右分家後,各有各發展。美國大如中國,人的距離遠,那時又沒有暴力風氣,最多不過互罵。記得只有一兩次揮過拳。

左派台生由於回台會被抓,很自然地考個博士,定居搞科研,普遍親大陸。

港生畢業後不少回到香港,由於美國畢業沒有英國牌,做唔到「師」,多從事商文教,保持對國情的關注。

但50年後,人人都年過七旬。尤其是台生。當時男生大學畢業後,當兩年兵才能出國。因此,在美的台生最年輕也24-5歲,如今步向八旬。據我所知,有好幾個當時的一線人物都已離世。

但事涉私隱,這裡只提一位。因爲他終生不悔,卧床的最後一刻,仍然在奮鬥。

林孝信,台大出身,主修物理,大概1967年到芝加哥大學讀博士。但還未有保釣就與美國各地的台生籌辦《科學月刊》,在美組稿,寄回台出版。現在回顧,台灣當時不准講政治。動員在美的台灣精英,用求證明辨的科學精神來啓發本土青年,其實是一種啓蒙運動。

台灣學生上街遊行保釣的消息傳至美國時,由於當時在美已有《科學月刊》的聯絡網,林可說是最早推動美國保釣的其中一人。接着更全力以赴。

細節就不說了。必須一提的是:美國的保釣很快就左轉,反蔣親共,也許與抗戰後46年的大陸學運差不多。但林的一派,由頭到尾都是中間偏左,反蔣但不親共,是保釣的支流。

林由於幾乎全時間搞運動,十年八年下來,相信在芝大取得碩士後就離校,但留在校園附近,以台灣社運爲業。

蔣經國主政後,台灣大力開放政治(現在想起來,後來蘇聯的Gorbachev是同類。最後同樣葬送威權,代之以民主。西方讚賞,但中國恐怕痛恨)。林得以解禁回台。在美、台之間穿梭一段時間後,最終回台定居,好像還是用啓蒙的方法爲家鄉出力,而不是參政。他大概五六年前過港去大陸。當時的工作是搞社區大學,傳授思想而不是職業技能,不知是否像紐約的New School或香港六四後的民主大學。

後來發覺患癌,穿梭兩岸求治,大陸似乎相當幫忙。前後大約一年多,最終在台離世。但他在台有一羣追隨者,遺孀志同道合,第二代都很支持,應該會有人繼續他的遺志。

對保釣來說,林最特別的是:不親共,但也不主張台獨,或可說是原則上的一中主義。但客觀上大概也不會贊成在目前的情況下統一。我猜:當今兩岸幾近絕交,大陸越來越不耐煩,看似想用武嚇逼統。林不藍不綠,在兩岸都不討好。

客觀上,台灣已走得很遠,林即便健在,也不可能對主流有影響。保釣當年,他左右不討好。兩岸先後開放後,反過來各自走得太遠,也把他遠遠拋在後頭。

其實我本來想說,保釣爆發十多年後,參與者早就隨著人生階段,就業、成家、生育、親子…取代激情,各有各忙。50年後,即使釣魚台真的起衝突,當日的朋友大概也不會重拾激情,站出來支持中國「收回」他們當年力爭的國土。

晚了,隨意一寫,竟寫了這許多,無層次,無條理,本來想講的反而忘了。這也許就是老人癡呆。


210220六晨19°C 75%:港台重生定新生?

港政焦點:港台「十大缺失」被「開刀」。你問HKBBC->HKCBC?Let’s bid them well. Goodbye, farewell, auf wiedersehen good night--!

昨國產疫苗抵港前一刻,被美國「毅力號」著陸火星分卻注意力,太煞風景!MP用作國際版最尾個條,標題平鋪直敘,不讚也不彈,或可見港媒當下的取態。

其實,中國只是俾美國偷咗一步,自主國產的火星船一直尾隨,只不過要5月才抵達,否則「中國帶領人類踏出一大步」就可扯平69年美國人Armstrong登月那「small step」(原話)。

〈Biden稱要共同應對中俄 促西方盟友展示民主仍可行〉。確有必要。Trump狂舞4年後,世人質疑民主是否太脆弱?即使繼續用,恐怕也要大修正。

G7稱透過G20與中國接觸。西方7大國拒與華直接打交道?又說尋求協調應對「非市場導向」,指中國經濟背後的黨領導因素?

中國授權海警船開炮是瞄準釣魚台嗎?繼日本說不排除也使用武器護衛離島後,美國表示擔心中國《海警法》加劇海上爭端。

中方說,有4名軍人在過去一年的中印邊境衝突中英勇犧牲。承認己方有傷亡,透明度有進步!不料又予外界新話題:爲免刺激民衆,只稱對手爲「外方」。雖然,14億人怕除了無理解力的幼童和傷殘者,都知道對手是誰。這種中式維穩的確很Orwellian,無怪難與世界接軌。

210220初九六晨17°C 82%:疫苗「長考」2.0

 MP港版頭:衛生防護中心〈科委會倡長者可打科興 「好處大過不打」 稱首兩期研究顯示安全有效

Q1. 一、二期正因人數不足以代表社會,故非要做第三期的大樣本測試不可。靠一、二期來過關不能接受。

Q2. 「好處大過不打」:若此,tell me打的好處vs不打的損失各佔幾成,3:7還是7:3?

注:長考,圍棋術語,長時期考慮也,粵語aau破頭。


官方最近力谷疫苗,但由低知名度的專家組上陣,反而不見袁、許、梁等兩大的「大家」。今晨才見許教授說:〈疫苗並非防止感染 惟可減輕病情〉。言下之意,科興的50%低效亦可接受。先決條件當然是:萬一感染,就像流感,係屋企訓番日就冇事。希望很快就有case爲證。

BNT下周尾到貨。大官說,疫苗料每月「到貨一批」,但沒有說品牌。不排除科興與BNT錯開隔月到,確保不會人人要B,A坐冷板凳。

有趣的是,〈內地醫護和高學歷者 接種意願低〉。若此,內地絕不能輸入洋貨。萬一到時精英湧去打,那就太失禮。

世衛專家組:源頭或係武漢市場出售的鼬獾和兔子。我連鼬獾係乜都唔識,無從置評。只記得兒時在廣州,買肉、油要票(ration),肉每月每人可能只有半斤一斤。街頭一度有個體戶提着幾個籠賣兔子,市民趨之若鶩。但當然不是當寵物。我都試過,韌韌地,但唔騷。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210219初八五晚19°C 68%:科興盼到了;緬甸第一滴血

今初八確13/無8,平淡。

科興Sinovac抵港確係「里程碑」,但讚得太cliché.

全港爲疫情捱足一年,史上從未試過。英治初期,上環樓梯街附近爆過瘟疫,但似乎局限於華工竇口,就像新加坡的外勞宿舍,當時甚至不影響主流的華人社區。當然,不排除是英人狠,將華工困在疫區內彼此「攬炒」。

歐美早港2個月開打。當地的港人長者很多都已打了,甚至打完兩針。主要是Pfizer/BNT(港稱「復必泰」)或Moderna。未聞有認識的人注射後不適。故除非體弱多病或運氣特差,無須特別擔心。

既然有得揀,宜暫時放下政治,先求自己和家人安心。無須因爲憎政府,連帶抗拒他們找來的疫苗。港賊不兩立,寧死不食周粟不應該是21世紀的政治典範。這裡說的是打針防疫,唔喺要你同魔鬼擁抱。

疫情方面,下一個挑戰是病毒「變態」。傳聞越來越多,由英倫、巴西、南非變種..進至:美合體病毒、日本全新變種…。現有的疫苗恐怕很快就不適用,又要搞三五個月才可望應對。

病毒變得如此快,到時說不定要用AI來加快研發。AI的數學模型既能自學,應可模擬病毒的進化,緊貼其變種,最終甚至研發出可進化的疫苗,與病毒變種亦步亦趨,令其無法擺脫疫苗。這會否是下一階段科幻電影的熱門?


緬甸政變後見第一滴血。但民情強烈,有說3/4公務員罷工。受此刺激,只怕止不住血。軍方未見軟化,但國際壓力增,民方或可睇高一線。

泰國黃軍會受鼓舞;港激進派也會看在眼裡。

中國照例說,希望有關各方和爲貴。但不問黑白,任何情況下都這樣說,只會被看作世界仔。自掃門前雪,避免得失人無疑精明,但很難得人敬重。

210220六後補:王外長對印尼外長說:緬甸軍方和政黨對穩定負有責任。這句話看似兩端的解釋都說得通。但以中方的思維,或較接近緬方目前的做法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210218四初七晚18°C 66%:國安重錘

 昨天曝光的一個案子,相信是去年7月國安法生效以來最厲害的。據MP說,有社運組織「Stand With Hong Kong重光團隊」的29歲男子被控慫恿外國反華,並且協助12走青案的李某偷渡。目前扣押待審的黎智英亦因此在獄中被捕,被指係上述組織的幕後指揮。

這位年輕人被指裡通外國,聽起來都不得了。在中華文化裏,賣國可說永不超生,石敬瑭、吳三桂都是千古罵名。今天的全球化時代,這種label雖然不會像帝制時代那樣極端,但肯定仍不容於國人。

而黎某人在獄中都會被捕,太富象徵性。一身多案,分開審理。不同的法官總不會合併各案來考量吧。若逐案計算,輪流執行,想想看都心寒。

我讀中學時的一首流行曲:Good luck, good health, God bless you. That’s all my heart can say.

210218四初七人日晚18°C 67%:週二開始預約,好好諗定

今初七確診7/無頭3。由此看,昨初六的~20,或係長假累積的個案。

疫情轉淡,傳媒改炒失業率。但疫災已13個月,7%在所難免。750萬人獲得羣體免疫力前,7.5%也無須驚訝。

與此相比,疫情的政治有趣得多。疫苗明午抵港前,政府今午公布全港脫苦海大計。從昨天起回顧整個過程,當局每日踏出一大步,合計構成五部曲,環環緊扣,用心良苦:

1.昨專家建議用科興;2.今局長依法授權;3.明第一批到貨;4.周一特首帶頭「赤膊」(注射時要捲起衫袖)上陣;5.周二開始讓市民預約。最後周五讓市民開打。

按常理,科興作爲唯一的國貨,港非放行不可。由此看,專家兩周前不即時放行,純屬姿態,爲科興缺數據緩住民情。但隨即借拖住換來的時間,暗裏與科興落實到貨日期,再一前一後定下上述五部曲。

由於到時科興和西方疫苗B&T分別在不同的疫苗中心打,而且60歲以上可帶2個陪同一齊打,亦即一家一次過可以打3個人,呢個周末一家大細宜好好商量:打定睇過先?打又打邊種?

前景在望,德國人話齋,謹祝各位gesunheit。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210217三初六晚19°C 82%:科興搶先到貨,下周帶頭開打

210218四初七人日晨後補:RT〈UN祕書長:公平分配疫苗是人類當前的最嚴峻道德考驗

疫情果如當局預示,長假後「反彈」:今初六確診16/無頭10,比初五多一倍。但我信第四波已入窮巷。

今日真正的頭條是:科興昨獲准使用,今就說首批100萬劑後日到貨,早過下周才運到的B&T,而且下周就開打。但市民要等到3月。若此,下周帶頭的當屬「有關人士」。

記得當局起先說B&T先到,如今國貨反先,應屬國情。專家昨批核純屬例牌。

證諸澳門先例,港開打當日,當由林鄭帶領文武百官領受國貨,載入史冊(說不定包括中聯辦、外交部駐港、國安公署的領導)。換了B&T先開打,750萬人的領導帶頭接種,好像中國人的健康安危要靠西方來保護,說不過去。

抗疫本於科學,但人是政治動物,科學大還是政治大說不清。美國的Trump大總統不也是政治壓倒抗疫?

香港下周開打,相信可以趕在3月初兩會揭幕時,在接種率上交出一個可以令領導人不再憂心的數字,至關重要。

至於一般市民,說到底自保重要,政治上無謂吹毛求疵。要認真考慮:1.打唔打?2.早打定遲打?3.打邊種?首先自問:重功效還是怕副作用?重功效自然選力度最強的。但不排除最強的藥也可能最惡,副作用或較強。若自問體質弱,最重要安全,事前問清楚當局:邊種副作用最輕?

一般來說,翌日針位腫痛難免,疲倦大概也要有心理準備。要避免的是發燒、頭暈、心跳…。機率或只係萬分之一,但高齡人士、長期病患唔好博。打針既風險如果大過染疫,打離做乜?總之,無論國產、洋貨,首要安全。

今日疫情的二條,我會話係:台方稱洽購500萬B&T成事前一刻破局,懷疑有人不想台灣太高興。言下之意何所指,不問可知。此說若屬實不得了。事涉2,300萬人的性命安危,會被視爲重大的道德issue。但暫未有人認頭,只能走着瞧。

至於疫情第三條,我會說是:WTO專家赴華調查毒源後至今,中方大致上得分6:失分4。起初傳出的消息不利中方。但WTO專家近日說,與中方已有共識,此前被美國NYT扭曲其專訪,對毒源還要做更多的探索,目前無法定論。無奈西方不信中國,總可以找到話題,最新的說法是WTO專家親中。說到底,外人怎樣看中國,最後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

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210216二晚19°C 84%:科興在港過關

210217晨後補:MP頭版頭不等期刊世衛 疫苗委會倡用科興 打第二針有效率六成 低於BioNTech 95%

過年後復工日,確診/無頭幾與昨相同。長假後小許反彈難免,但第四波應大勢已去。月底每日或只有幾個cases。

意料中,專家組對科興Sinovac疫苗開綠燈。隔28日打第二針,保護率62.3%,亦即10人打,4人或仍會感染。科興遲遲不公布數據,看來是因爲功效低於歐美對手。

但香港作爲中國特區,不能不用國貨。早就定下科興,如今開打已很遲,冇彎轉。

港人若到時有得揀,科興最好等第一批100萬B&T打完先到貨,確保接住個個月獨市。

但反過來,直覺上有辣有唔辣,科興的副作用可能也冇對手咁勁,較安全。

但3月先開打,初期多數有阻滯,要4月中方初見成效。爲免北京兩會期間港見第五波,再令領導人擔憂,未來呢個月林鄭會練得好緊。

講到疫苗「實戰」(不是測試)的功效,930萬人裏四分三已接種,遠遠拋離全球的以色列,公布60萬國民接種B&T的效果:

1.有症狀的感染率減少94%。若粗略比作保護率,高科興三成。

2.重症率下降92%。換言之,接種後,即便染疫亦無大礙,或相當於流感。

3.疫苗對所有年齡同樣有效,包括長者。

注意:上述樣本係60萬人,幾十倍於第三期測試。到時科興撞正B&T,冤家路窄。


香港就講到此。講講以色列,我好佩服呢個國家。即便在中東也是小國,但科技、管治、效率、民生…綜合計,全球怕可以排名前十。而且,它的科技十有九係用來解決民生,不妄求攞諾貝爾。例如:沙漠地帶,地少貧瘠,怎樣節水灌溉農作物;怎樣改良農作物,適應這種地理環境,用最少的土地,確保國人足食,還可以出口;怎樣利用沙漠的陽光…。

港人或聽過,李嘉誠多次投資以色列的科技venture,似乎相當成功。最近一樣好似係人造牛肉,亦即有牛食,但唔使養牛,加劇氣候暖化。

總之,以色列不但係小國裏超班,以人均計,好多發達大國都未必比得上。背後的關鍵不用說又是猶太人。猶太人與中國人都看重子女的教育,也敬老,但唔似的地方更多。人均計,雙方的差距很大。

誠然從政治出發,不僅穆斯林,全球的自由派都反以色列。原因是霸道,侵佔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鄉土,「迫害」他們,造成上百萬難民。

這種指責不無道理。但平心而論,巴勒斯坦人人少,缺少強點。碰上以色列人以同一塊土地作爲祖居,有西方尤其是美國撐腰,強弱剛好是兩個極端,註定無路可走。

當然,不能因爲強就吓人,更不能贊同強者得米。但這是現實中客觀的結果。

你即便再進步,怕都舉不出一個國際公認的巴勒斯坦人才,不論是經貿、科學、文藝、學術、體育、公益…-(巴勒斯坦政府首腦阿巴斯不算)。我唯一所知的是巴勒斯坦出身的美國左派學者Edward Said賽義德,以經典名著“Orientalism批判西方帝國/殖民主義名滿西方,指白人將自己的價值觀套在東方人身上(Said以巴勒斯坦的角度看世界,筆下的東方指中東,對東亞似乎沒有興趣)。他講的有七八成道理,只不過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晚了。收筆前收到北美愛國華人傳來維基新聞的〈輝瑞(即B&T)疫苗在多國出現接種者死亡事件〉。爲公平起見,在此連接其網頁供評比。港專家幾個小時前才說科興有效率~60%,萬里外就傳來針對性的訊息,顯有的放矢。

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210215一年初四晚21°C 74%:初七起報復性社交?

初四確診9/無頭3,3個月來首次少過10。而且,本地只佔4。第四波確定已過去。年初七起會否報復性社交?

日本周三開打疫苗。我地又落後於人。

民建聯和職工盟罕見地一致:都催政府派錢。但目的可能相反:前者想攞彩拉票;後者想掏空庫房,特區破產,一國係咁先。

厲害了,我的港:緬甸民衆持續抗議政變,泰國人去年公開挑戰皇室,似乎都受港前年街頭運動鼓舞。但緬甸軍政府看來耐不住了,最少流血就是勝利。Who’s next in Asia?

好邪:日本東海岸3.11大地震10周年前一個月,7.3級再襲幾乎同一地區。損失雖然輕微,但福島上次震壞的核電廠據說溢出污水。專家說是上次的餘震。但以往的餘震只遲幾天最多一兩周。這次相隔10年只差1個月,時間上咁準,聞所未聞。信風水的話,如何定吉凶?

日本今夏擺明唔可能奧運。唔好死撐啦!

祝好運:〈台將謝淑薇澳網寫歷史 35歲首闖女單8強〉。但對着世界前三、23歲高大強力的大坂直美Naomi,只能pray。後補:謝直落兩盤出局。正常,no regret.

210215 一年初四近午21°C 62%:疫情中,國運隆 ,你「倚」唔倚?

近日由港建制賣俾內富的老牌報紙年初四敬告市民:〈「東(指中國)升西(指美國)降」國運隆 「時勢在我(國)」港可倚(指靠國家)

我冇留意該報轉手前的社論,唔知其如此超「pro」,係唔係轉手後的新氣象。但由此更明白當局最近爲何連日封區:

財赤3,000億。過往繁榮靠金融、貿易、地產、旅遊,但疫下怕死咗七成,坐吃山空。唯上邊俾生意。但咁就先要通關,清零係先決條件。唔發茅都唔得。

有人提加稅。但低稅有百年傳統,早已融入港人的基因。何況怕七成市民憎政府,黃營到時必借勢「撥」,民情可能惡過反修例。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210214日年初三晚20°C 75%:Tribute to Daniel Wu吳彥祖


年三十晚睇到新聞就想寫,但過年拖了幾日。事關公義,今晚一定要出貨。

幾個月前,美國三藩市(兩岸稱舊金山)就有華人在公衆地方遭暴力對待。年前由港搬回出生地三藩市灣區的吳彥祖Daniel Wu,個人懸紅萬美元緝兇。

近日,三藩市毗鄰的Oakland(早期台山話譯作屋崙,普通話譯奧克蘭)市又接連有華人長者在唐人街路上,被非華人無故襲擊推跌。吳彥祖再度爲此懸紅,並到屋崙唐人街出席會議,爲華人出頭。

港報很少報道,我是在台灣聯合報在美國出版的華人《世界日報》上看到的。

據《世界》報道,吳彥祖在三藩市所在的灣區長大,在屋崙上學,姑姑在(相信是屋崙)華埠開麵包店。去年5月底、6月初,華埠經歷反種族歧視騷亂後,吳彥祖專程來幫忙清理塗鴉。他這次說,聽到屋崙有老人被推倒,想到自己91歲的父親

博主最近這些年,由於親人的關係,與東灣有點淵源,去過不下五六次,合計住過個多月。在此簡單交代一下當地的地理。三藩市是美國西海岸中部最大的城市,但市內只有90萬人。繁榮靠四周稱爲Bay Area的腹地。

三藩市所在的Bay Area是海灣,整個地區狀如右手向左合攏的佛手果。三藩市是佛手的右手大拇指(手指公),其餘4隻手指構成的彎位合稱East Bay,位於海灣東邊。Oakland就位於East Bay,與三藩市隔海相望,此外還有可能是美國最liberal的加州大學Berkeley校區。佛手下方的手掌是全球羨煞的Silicon Valley (矽谷/硅谷),Apple、Google、Facebook、YouTube等總部彼此是鄰居,以及號稱西海岸哈佛的Stanford大學。

美國與香港相反,最繁華的地區不一定是市中心,甚至不一定在城市裏。Oakland雖然是Bay Area較大的城市,但不怕說,並非有錢之地。因此,長者、基層貪其人口密,多商店、食肆,不開車亦可生活,打散工領福利也比較方便。

但美國的城市,尤其是城市裏的所謂inner city,近似貧民區,治安通常欠佳。Oakland市中心部分也比較run down。只不過這次出事是刻意針對華人,並非單純的刑事犯罪。

知道吳彥祖作爲東灣之子,落葉歸根,更對華人社區有感情,勇於站出來維護,出錢出力,肅然起敬。他來港發展怕有二十年,沒有忘本,人到中年,成家立室後,暫別發跡地,回歸故里。有需要時,站出來爲族人打拚。記憶中,在美加成長,來中港台發展的藝人裏,他是第一人。

此前在三藩市出生的港紅星,似乎就是李小龍。但Bruce Lee出生後回港成長,大學才回加州,在美打出名堂後再回流香港。

但吳彥祖與李小龍相同的是,都願意爲美國華人出力。不同大多數美國華人的第二代,與唐人街基本上沒有關聯。

反過來,香港的當紅藝人也有不少關心政治,但限於本土,未聞超越藍黃,爲更廣泛的公義而發聲。

Daniel Wu值得欽敬。

210214日晚20°C 79%:中國疫苗外交初見成效

 年初三確診12/無頭3,較初二又大減。當局看來確是從大數據得悉第四波到尾,故預告初七鬆綁。

港之富在亞洲數一數二,人口僅750萬,但疫苗離得好遲。我們的counterpart新加坡已開打了一個月;幾十年來一直尾隨香港的澳門,這次也輕易領先。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等中國樂於爭取的亞洲國家,也已先後開打。韓國憑國際地位,看來也會先過我們。日本遲,因爲審批疫苗慢。台灣據說採購策略失誤,可能加上白宮換人,最後要靠世衛分配,因此來得慢。

總之,香港買疫苗十分失策。如今話月底到BnT(慣稱輝瑞),3月初醫護、院舍開打。若此,其他長者怕要4月。一般市民更要入夏。若此,今秋未必去得旅行。

看當局搜購口罩、疫苗就可知,完全不能應付非常規的急需。全球都苦於疫情,急於擺脫、恢復生機。人人瘋搶下,疫苗早已提升到戰略、國安層次。買疫苗除了要錢,更講交情。供應方問:「港不遠千里而來購我疫苗,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但港只是中國的地方政府,除了錢,無利害關係可與供應方交換,在輪候冊上自然敬陪末座。不止此,冇政治muscle,排排下,難免俾人插隊。

記得大半年前,奧地利還是意大利訂購的抗疫醫藥,運送途中被德國「截糊」,事後要道歉。疫苗比抗疫醫藥緊張百倍,隨時要軍隊護送。香港點可能唔輸蝕。

WSJ說,中國疫苗外交初見成效.供不應求,未見負面傳聞。國藥爲此全力增產,今年可望出貨20億劑,供10億人用。但內地就有14億人,明年年中怕都book滿。

與此同時,WTO到武漢考察後說,中國〈拒交首批患者原始資料 疫情或更早傳播〉。所謂「更早」指早過已知的去年11月。爆疫越早,中國隱瞞的嫌疑越大。但與此同時,WTO有訪華團成員說,所接觸的中方人員可信。

環顧全球,抗疫政治很有趣,也很簡單。在非民主化地區,政府藉抗疫來強化權力、加控社會。反對派消極對待抗疫,不讓政府攞分、強化威權。由於不便反對抗疫,於是專搵差錯唱衰佢:擾民、滅生計、侵私隱、違人權、成效低…。建制主要從經濟著眼,逼政府強硬抗疫、加快放開經濟。但其實不關心市民健康,純粹爲錢。

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210213六晚19°C 80%:第四波到尾?

昨年初一,在親人處吃完盤菜回到家已近11點。寫了幾句就眼瞓,兩個月來,首次脫博。

過去兩年兩次入院。如今每晚儘可能早休息,天朦光晨運。但前晚年三十「守歲」,午夜先瞓,翌晨初一照樣晨運,以致當晚眼瞓脫博。《聖經》話齋:心靈雖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今年初二,確診12/無頭2,較連日在20上下徘徊大幅度下降。

當局昨預告初七鬆綁,怕是獲專家以大數據告知,第四波已到尾,可準備放寬。但爲求最快達致政府頭號sales說的個位確診,得與北通關,初一到三一於唔放。

作爲戰略,或無可厚非。但要750萬人捱過年,有欠敦厚。

林鄭發茅求清零,因爲有人大大的憂心。但清零並非爲你我的健康,而是通關,而且可信主要是求北人南來帶攜消費、就業,港人北上份屬次要。

引入內客有必要,關鍵是人次。一放開,很快就多到失控,擾亂港人的日常生活,不可能在逼近臨界線時及時煞制,既旺市又不擾民。

但從內地昨起停播BBC,港台即日跟進看,在對外方面,香港正以最快的速度與內地看齊。今後內地對外有任何做法,港都很可能跟隨。今後又怎可能限制內客。除非上面自我約束。

總之上面話齋,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210211四午夜18°C 71%:年三十晚的街市風景

記憶中。過去兩個月未曾脫博。今年三十,午晚兩餐都團年,但不想斷纜,爭取午夜前湊幾句,鼠年好收爐。

中午小團年後,下午由灣仔頭行到北角尾,一來消滯以備晚間大團年,二來看看市面。這個年紀,每次過年都要珍惜,不敢擔保明年年三十仍然行得。

途經灣仔、鵝頸、北角三大街市,甚至不經不覺,撞咗入維園花市。三個街市都很旺,但風景有點不同。灣仔未到五點,菜檔已收爐,唯魚肉檔繼續排隊。但後來路經的鵝頸、北角街市,連菜檔都繼續開。

多年前就聽說,灣仔街市餸菜較貴,理由是:灣仔區的平均收入在18區裏數一數二;多南區、山頂家庭光顧。

至於灣仔菜擋收魚肉檔開,或因魚肉貴蔬菜十倍八倍,爲賣魚肉加班,收益遠高於賣菜。

但沒料到,在東區團年後回家路經的第四個街市,晚十點仍有雜貨鋪開,正好補足下午漏買的食材。女事頭呻:今年(過年)生意最差。

許是真的,否則年三十晚,何須開到十點?

希望今年早點有疫苗,大家否極泰來。

 

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210210三晚16°C 89%:唔放過年原來等初七

年二十九,疫情進一步落到17/4,第四波當接近尾聲。由於拜年等近距離接觸,復工後會略反彈,但應不至再飆升。

官方原來初一至三唔放,係預咗俾初七,爲經濟不爲傳統。

初七起,食肆每枱由2人增至4人枱有理,但時間由現時6pm一延就4個鐘。分2次放,每周長2個鐘,6pm-8pm-10pm,不更保險?

科興三期報告拖數,港專家組禮尚往來,拖它兩周逼交料,間接snub想放水的林鄭。

科興在3種國貨中似乎最弱。港宜尋求國藥和即將推出的單針康希諾。


前天與家人去北區行街市當辦年貨。大巴從西邊北上,回程從東邊南下,提早行了今年的大運。

在街上買可信是本地農戶擺賣的蔬菜。一個幫長輩看檔的大約10歲女拿出個電子磅,準備秤薯仔。但檔口不夠平坦,電子磅無法操作。她左擺右擺,才算出我們要的薯仔多少錢。我跟她招招手。離開時,她好像說,下次再來。希望下次再見到她。她使我想起內地早期在車站、路邊擺賣的女童。辛苦了!

最可惜的是,在鎮上兜一圈,幾個購物裝,包括一個旅行用的大背囊已裝得七七八八。没怎麼看室內街市的乾貨。其實我更想看新界有冇年糕、臘味可與親友分享。

翌日閱報,原來同一時間,發仔在大埔行完山,在看似茶餐廳食晏。我當日其實也想過去大埔室內街市,但end up去咗北區,顯然冇追星緣。


幾個月來,今日第一次落雨,而且長命,由朝到晚。無法晨運,更且撞啱要去醫院複診。但入冬後收起咗遮,臨時搵唔到,只好用旅行用的Gortex連帽風䄛頂檔。雨唔大,但幾密,潮濕的春天恐怕不遠。


有趣的是,蔡英文今發表春節談話 叫「說粵語」的民眾抱持信念。

台灣民主化後,否定此前國民黨的單一語言政策。地鐵里,記得用3種話廣播:國語(大陸的普通話)、台灣話(大陸的閩南話)、客家話。台灣此前沒有什麼人講粵語。但香港出事後,據說去年有上萬港人移入。今年國安full gear,遷台的港人應該也不會少。若此,三兩年後,台灣怕有好幾萬粵語人,夠組同鄉會。希望移台的港人好好生活,投入社會,唔好丟港人假,令台灣人由歡迎變後悔。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210209二晚18°C 77%:第3種國產有路否?

今21/5,較昨進一步下跌。還有3日就年初一,第四波即便未係強弩之末,繼續勸市民過年少聚集,也顯得不近人情。打工都有3日全薪紅假!750萬人困足一年,放番3日都唔得?最多事後再收心捱過啦! 俾人憎又係攞離既。

喜:

1.本來就冇case的澳門在港澳台3地裏率先開打(多case的香港反而未有日期);

2.第3種國產入直路:解放軍x康希諾合製,一針過,儲存易,三期數據更勝科興。林鄭有路否?但只怕的後生誓死不食軍粟。

憂:1.美首見國會議員死於疫情;2.英倫、巴西、南非3大變種病毒日漸擴散,疫苗剛開打,功效就已成疑。

美國下月確診就會達到一成人,每人身邊都有人中招。再以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推算,每個人的關係網裏都有人被病毒帶走。

我除了日前的舊同事,去年就有居美的長輩被擄走。但本身長期臥牀。殘酷的是,疫症似乎是社會達爾文進化的invisible hand,志在去老存青。

國藥果然係國禮,國人自用外,只送給國賓。近日收禮的柬埔寨,至今累計474確診(~日均1.5)、無死亡。確診近萬、死亡去緊200的香港冇得恨。


緬甸軍政府終於開始鎮壓。但民衆大勇,號召罷工…。只怕流血難免,最少就是勝利。

東鄰的泰國人看在眼裡,有可能再次上街鬥政府。

但香港有了國安,應該不會再番轉頭。


終院裁決,黎智英再度還押。這次開庭原來只講大道理,黎仍可申請保釋,否則要羈押到6月開庭,坐足大半年。但國安形勢比人強,不敢看好。

國安生效即日的首案「插旗男」短期內開審,恐將成爲其後的案例,前「法」可鑑。


繼英、澳後,加拿大也對港青「伸手」。但港青不Like美,對加國相信亦然。

華近日授權海警像軍艦般開火後,即有兩海警船首巡釣魚台。日方怕中方修法爲海警奪島鋪路。

不知是否與此有關,美國航母隨即南海行孖咇。靠嚇呀?我地航母都可以打孖上架!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210208一晚19°C 74%:最驚人的華人新聞

今32/6,與前幾日屬上落市,看似被撳住上唔去,但也撐住唔肯投降。後市我估落7升3。

國際上憂喜參半,焦點仍在疫苗:

喜:英近2成人已種,確診減3成;美國1成多,確診也顯著回落。

憂:英AZ對南非變種無效;按目前接種率,全球要七年才可回復正常;

初步看,疫苗有效,絕對應打。

問題係:港已訂購的1.中資經銷的德國BioNTech;2. 中國製造、境外測試的科興;3. 美國Moderna,邊種效險比(效益vs風險)相對最好?

已知:1. 3月有望開打;2.林鄭日內會開綠燈,但到貨未有期;3. 第三季先到貨。

若此,接種的logistics係:

一、看科興年來處事之延宕,第二季尾能到貨就唔錯。

二、5月前怕只有BnT,醫護、院舍、高風險族都唔夠分。

三、要到盛夏BnT第二批接上,同時有第一批科興,常人才有望,而且怕仍限於長者等弱勢社羣。

四、怕要第三季Moderna到貨,青壯年才有望。但這可能錯有錯着:到時歐美因爲大規模注射,疫情放緩,港青看在眼裡,或冇咁冷感。

五、特區接洽中的美產Novavax,最快今夏才上市,第四季怕都未撲到貨。暫時得個講字。


仰光反政變示威號稱10萬人,打正旗號,不蒙面,無暴力。軍方開始出水炮、戒嚴。沒想到緬甸人咁勇。國際上宜勸雙方煞制,否則流血難免。


今天最驚人的華人新聞:Biden入主白宮後,首次公開評論習近平說:強硬、聰明,但骨子裏沒有民主。美國會按國際規則,與華激烈競爭,但不必發生衝突。

Biden稱,他作爲副總統時,就與當時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先後詳談合計24-25小時,知之甚深。

如今10年8年後,两人都已坐正,分掌第一大國與第二大國。但過去5-6年,美國看待中國的威脅無限上綱,雙方領袖此前對對方的印象,不論好壞都已不復存。

值得注意的是,似乎來自台灣官方通訊社的新聞稿引述Biden說:美中「不必發生衝突」,而不是「不會發生衝突」。不會是won’t,沒有這個可能性。但「不必」弱得多,無須,不應該也。暗含萬一真的發生,只能表示遺憾、無奈。

台方新聞社若沒有扭曲Biden的意思,美方不排除與華衝突的可能。

至於是怎樣的conflict,you bet。我不猜了。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210207日晚20°C 83%:繼續發茅

 今27/6繼續走低,過年應可看好。

當局亦繼續發茅。果如行政會大狀預告,繞過專家,批准未有三期數據的科興來港。

但過去半年發布數據好無搭saap。行政如此,科研好得幾多?好奇之下,Wiki其資產、產品、設備、人才,一概冇料。只知地址在北京、NASDAQ上市。過訪官網,每種產品只有一句話。

但作爲唯一的國貨,林鄭非頂硬上不可。否則港人只打洋貨,太唔似樣!

但我念過先。有得揀的話,寧可pass。

疫情方面,今日值得注意的是,有近日離港高就的非官方專家高調見報。溫文的教徒,傳教講專業,不談政治,少批評人。但今日長篇專訪,擺明有微言:〈批政府抗疫不夠果斷及現混亂 「話唔擺花市,聽日又擺番」〉,就香港的前景,〈冀保留開放形象 科研投放有耐性〉。

這位先生一度可能係最popular的大學校長,如今遠走他鄉,幫香港的頭號對手發展醫學科技。預料一去9年,他日即便落葉歸根,只怕古詩云,「回頭已是百年身」。際此疫情,加上移民潮再起,很富象徵意味。

Good luck啦, Dr.!


緬甸政變後,連日有人上街,據說成千過萬。幸而至今平和。

但只怕軍政府突然出手,釀成悲劇。

前年港玩足一年街霸,泰、緬…看在眼裡。如今倒過來,港轉靜,唯靠法院收拾後遺症,輪到泰、緬玩。港青怕有很多感觸。


今晨一開機就見到Christopher Plummer的頭條。幾個月前才看他在懸疑加劇《Departure》裏演歹角,口齒清楚,舉手投足無老人的問題,一下子就走了。新聞說在家摔倒,就這樣去了。

就在大約一周前,疫情一年以來,首次有同過事的人染疫離世。應該細過我,日常健康據說沒有問題。但不知怎的,一確診就入ICU。病癒出院後沒幾天二進宮,這就走了。但人遠在紐約,只聽到咁多。難道係醫療問題?

這位朋友是唐人街知名的華人攝影師。雖然不諳中文,但認同華人社會,熱心公益,70/80年代就出入唐人街,爲華人社會留影。我那天看美國華文的《世界日報》,才得知他離世。大約40年前,我在他當總經理的華文報館當編輯。時間不長,大概一年半載。後來看Facebook,連我們的John Tsang在紐約讀中學時,都認識他。

這再次提醒我:人到了某個年紀,包括我,這一分鐘健康,不擔保下一分鐘不出事。幸運的話,無痛離開。不幸的話,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無法自理,甚至長期臥牀,自己痛苦,更連累家人。

縱或只是0.1%的可能。心理上也要有此打算,一旦到來要認命。

每晚上牀,每朝起牀,感到呼吸暢順,冇病冇痛,都是賺的,我都祈禱感恩。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210206六晚20°C 77%:台灣最迫切,香港隨其後

本博昨才說,中方認爲台、港、疆、藏是中國的仔女,父母閂門打仔,外人無權置喙;但洋人以爲,人權是普世價值,中國的仔女首先係人,然後才是中國的仔女;中方對待仔女若不符合人權,街外有責任保護弱者。

借用文革後的名言「黨大還是法大」,今天中西爭的是:「人」大還是國大?

外事僅次於總書記的大員與美國新任國務卿Antony Blinken首次通話後公開的內容,只是重申中方「核心利益」的主權和領土完整:1.台灣最重要、最敏感,要美方恪守一個中國的承諾;2.港、疆、藏乃內政,不容外力干涉。

中方的原則很清楚,餘下要看中美誰先出手、做什麼,對方如何回應。

目前最緊張的是:中方軍力幾乎每日朝台灣推進一些,測試其底線。繼續下去,不需多久就會進至對方的防線,逼使其自衛。中方或不介意逼對方開第一槍,從而借勢還擊,爲武統順水推舟。

到時美方會如何自處?爲一觸即發的氣氛降溫?還是緊貼支援台方?中方若觸及底線,甚至出動美軍?

藏近年沉寂。疆是大問題,但美方鞭長莫及。港才真正迫切。國安步步收網,今後一兩年內,香港將會由反共的後殖民地轉型爲粉紅色的金融堡壘。上百萬不適應的人需要有出路。我猜,即使中方也不介意給無法接受新香港的人留後路,以免其無處可去,被迫呆在港作困獸鬥,對誰都沒有利。美方很可以出一分力。

少講空話,多做實事,善莫大焉。

210206六晚21°C 70%:恭喜澳門!

確診近日30->40->20,正反勢力仍在對頂,未有確定的走向。

1人確診即強檢成棟大廈,顯然清零不惜代價。希望趕周四年三十起,過年維持在單位數,挽回君心。

但此前10次突襲驗6,400人方獲1初確,按港的人工計,成效怕低過歐美。所謂搵唔到確診係「好指標」,怕內地官員都唔好意思講。總之,搵到搵唔到,政府做既就係「好」!

恭喜澳門:10萬劑國藥到埗,早港1个月,早台4個月。而且,坐言起行周二開打,想過年前打嗮醫護,過年後輪到市民。國藥據說保護力~80%,副作用輕微。但純內地評比,非經國際認證。

我地訂既科興幾經催逼後,終獲內地在未公布第三期數據下,准用於18歲以上,亦即包括長者。若此,只能信此前的巴西說法:保護力僅超世衛的下限50%。副作用不詳。你玩唔玩?

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

210205五晚19°C 81%:中美雞同鴨講

確診37/無厘頭9,較前兩日的~30略回升。這樣小的幅度恐怕只能當作統計上的noise。

但當局爲清零發茅,會講成疫情反覆,以證封區有理。

媒體落題要把握尺寸。稱〈反彈〉數學上冇錯,但客觀上引人往壞處想,幫官方立論。

世衛在武漢考察有善言,中國總算贏回一仗。

語言與北趨同:〈特首:以忠誠勇毅決心落實國安法〉。

So sick本土人:〈城大女涉圖書館洗手間水淋內地女 英文鬧其「來自中國」〉。即便在Trump治下的美國亦屬歧視,可與美國的極右極左相輝映。

Biden爲外策定調稱,符合美國利益時,隨時可與華合作。這比中國慣稱的「中美利益大於分歧」切合實際。

中方對外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似乎是「利益」,而且是物慾,任何時間,只求與對方有物質可分享。合作開發、投資牟利、交換物資、旅遊往來…,是交往的唯一決定性因素。其餘像人彼此交往的要求,性格、志趣、喜好、信仰…,都可以眼開眼閉。

但世間個人的交往絕少如此功利,即使有也被人看不起。你聽粵曲、嘆普洱;我愛古典、飲latte,就好難行得埋。偶然見一次,怕也限於客套,如坐針氈。雙方都是好人,只不過一中一西,沒有什麼可分享。

但中國對外顯然不是。利益壓倒一切。對方聽古典、飲latte,不但奉陪,而且客套恭維。收起性格、喜好,實效第一,其餘都是次要。

我這樣說,當然也顯得以偏概全。個人相交還有比飲普洱、喝latte相差更遠的價值觀問題。兩個人都識食,但一個係傳統派,最愛鮑參翅肚、東波肉;一個係進步派,清淡素食,有機食材,就肯定無法同枱。但換了中國,即使自己係前者,只要與後者有生意可圖,也會陪對方捱一餐素食,最多飯後再自己「補飛」,好似陪女友食完3星法國餐,個肚仲咕咕聲,趕去補碗雲吞麵。

這種價值差異,在外交上常見於政治觀念,尤其是民主vs威權。中國相信,不同制度的國家可和睦相處、共謀實利,只要彼此都不理對方的家事。但偏偏美歐相信世間人權高過國權,看不慣中國的家事,尤其是管教子民的辦法,經常對中國呢個阿爸指手畫腳。

中國認爲洋人無權干涉中國點教仔;洋人認爲中國有細路受虐待,外人有義務爲未成年,因而未能保護自己的人出頭,阻止大人欺負他們。老豆閂埋門打仔,街外的人有冇權干涉,是中西無法調和的矛盾。港人尤其是本土的後生,相信十有八相信外人有權干預。這就是中國與境外的死結,國安撳得住港人唔表態,但扭轉不了港人的價值。

緬甸就是最新的例子。中國不讓聯合國譴責軍政府。理由相信是別人的家事,外人無權置喙。但國際上一般相信:推翻民選政府不可接受,否則選舉就變成空話。推而廣之,個個國家最終都退回到槍桿子出政權的從前。

但中國覺得沒有問題,緬甸人自己總會解決的,中國當年就是槍桿子出政權建成的,現在好得很,我們外人就耐心看吧。

公說公有理。What can you say.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210204四19°C 77%: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確診和無厘頭連續二日走低。繼續看吧!

BnT、Moderna、AZ三大歐美疫苗開打大約一個月後,科興終於在權威的《Lancet》公布臨牀數據。

厲害的是1.針對歐美同行忽視的長者;2.功效接近100%。

不夠厲害的是:只是歐美大約半年前就已公布的一、二期數據,只有400個樣本。

但與此同時,非經學報審核,科興說第三期安全,功效達到世衛和國家要求。但無數字以爲證,齋up。

你會buy?

BnT 3月應開打。但醫護、院舍先,而且過程必有阻滯。怕5月先輪到大家。

AZ話要下半年先到貨。但英國製,適逢英國剛脫歐,與歐盟爭貨源。香港難免墊底,8月有貨就算係咁。

若此,5-7月只怕BnT短缺,唯科興有貨。但反過來又多過頭,因爲有人洒手。

唔知係唔係因爲中美惡鬥,香港冇訂美國的Moderna。但似乎係小廠,產量不多,供應3億國民都唔夠。

總之,疫苗的logistics會好有趣。中國AI咁威,應該整個程式,有成百個變數既動態非線性model,涵蓋醫學、產能、運輸、儲存、醫療水準、民意、外交、國力…等念得到的因素,實時track住各種疫苗到貨、注射的精準時間和數量、接種者身體的反應、民意和經濟實時的變化...。如果我今日仲寫論文,一定試下。



幸虧,全球範圍內有好消息。世衛說,美英疫情似放緩。

感覺上,疫苗打了一個月後,開始at work.

Let’s pray it is.

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210203三晚18°C 80%:Thank you. We’ll miss you!

確診較昨日更少,無厘頭更跌到個位。但見過鬼怕黑,睇到下周先算。

封區被指低效擾民,民間必借勢要求鬆綁。但當局意志已決,啋你都傻。


日前實時得悉英國獨力爲醫護籌款的百歲老兵染疫離世,就想即時「博」一句,唔喺例牌既RIP,而係Thank you. We’ll miss you!

俗語話,「100歲唔死都有新聞」。呢位老好人絕對名副其實!

但咁啱撞着英國玩BNO俾中國鬧。我咁樣講英國人,好似長對頭志氣,滅國人威風。

我其實好想搵個《感動中國》既人離讚。無奈中英同樣被疫情困擾一年,14億人始終唔見有抗疫感動世人既好榜樣。境外唯一聽說的,都是不太好說的whistleblower。中國難道除了偏門人物,就沒有普通的好人?唯出位才會見報?

Give me a break.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210202二晚19°C 80%:年初一至三應有grace period

確診超少,無厘頭仲少。但至少睇到禮拜尾,先知第四波是否退卻。

官必爲此邀功;民亦會繼續鬧官騷擾。封區無疑可抗疫,但當局不善機動做嘢,難免疏失擾民,加上人工貴,成本效益低。

與此同時,居民行動、工作受限,有人睇死政府不得人心,小事化大,俾政客、記者做大佢攞彩,亦勢在必然。

限聚延到年初六,茅到有違常理。港人服英國人,就因爲入鄉隨俗,識得變通。年初一至三,唔執行禁賭、阻街法例。長輩因而讓啲靚玩大細,街上則有人開魚蝦蟹。只要注碼無傷大雅,警察經過當睇唔到。但一到年初四,人人自動回復正常。

但港英從來冇爲初一到初三的grace period立法,純屬約定俗成,官民彼此識do。

如今750萬人已捱咗一年。年初一至初三都唔「鬆將」,只會加深民憤。再說,上下三代入屋團拜,食完飯阿爺阿嫲開枱,後生圍埋打機,唔戴口罩,攬頭攬頸,唔通破門入屋告人限聚乜?

做唔到既嘢,就只能放開。年初一至三些少播疫無可避免,只能當作不可抗力的後果。事前對醫護講明,懇請諒解。我相信醫護也明白,過咗年再來執手尾。

當然要誠懇勸喻市民:家族團拜、情侶拍拖就好,但要照顧好體弱的老人家;親友、同事、同行…就一於Zoom同轉數快啦!

但講明年初四就回復限聚。

年初一至三因爲家庭團拜而造成的傳播,至少容易追蹤。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210201一晚20°C 78%:民調冇驚喜

親疏立見:〈10萬劑國藥周五抵澳 料過年前後開打〉

牛年看暖預示今年好?七旬許冠傑若回青,怕會改唱:

疫苗到,疫苗到,打咗有好報。

疫苗話,疫苗話,外遊我帶路。

疫苗到,疫苗到,諗定就去做。

得到佢照起你 ,全家都好。


BNO大計帶出好多民調,結果都好「正常」:青協話三成18-34歲想移民;中大更話有44%,其中1/4人想去英國,接着澳洲、台灣、加拿大10%上下,第五美國5%。

我講過冇諗住移民,因爲太老。但真喺要走,唯有去美國,其他國家冇親人。但任我揀,怕都係英國,比較有文化、歷史,地理上比較compact。

個人限於背景,冇英國connection,熟人都唔多。但西方人500年前開始遠航,征佔落後地區。頭100年西、葡、荷領先,但接着將近3個世紀,英國獨霸全球。但並非單靠征服殖民,現代的科技、思想、制度,大都源自英國。日前翻看內地人編的《塑造现代文明的100本书》。近代以來的作品,一眼掃去可能有三分一出自英國人,而且不限於人文,包括牛頓《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美國最近100年超英,很拜歐陸兩次大戰之賜。美國遠離戰場,地大豐饒,人少自由,哈佛耶魯足比牛津劍橋。歐陸的知識精英,尤其是納粹要滅絕的猶太裔,湧去避難。猶太人的科技和人文成就,以人均計(猶太人當時全球據說只有600萬),恐怕沒有一個種族可比。

一衆歐陸客卿與美國的優越條件相結合,如魚得水。逼使日本投降的原子彈,就是客卿的心血。美國重用外人來研發最最機密的武器,足證其制度之長。

歐陸兩次大戰的知識exodus,造就了一戰以來美國的百年優勢。

中國就沒有這種便宜。中華(漢人)的文化、傳統、制度太dominant。自視自恃,不可能讓外人參與國事,更莫說研製尖端武器。世界再亂,西方知識精英也不會去中國避難。

去美國退休其實有好處:物價平,生活簡樸,社會開放,歧視相對最少。但我生爲都市人,首要出入方便,唔需要美國咁大既地方。冇公交,鳥語花香都係假。或者要等全自動車普及先算。


210201一晚21°C 75%:政經借疫情穿插搶灘。

疫情全球肆虐,政經適時穿插,看準疫苗救世,爲下半年開始復甦,預先搶灘。

大帝聲望今非昔比,戰鬥民族測試底蘊:〈俄反對派80市示威 聲援被捕領袖 4千人被捕 莫斯科男子自焚〉。

緬甸軍頭更厲害,大選慘敗後軟禁昂山,停憲軍管一年。但昂山因爲國內迫害信奉伊斯蘭的羅興亞少數族裔,早已由民主女神淪爲民主棄嬰。這次落難,西方怕出聲唔出力。說到底,現階段搶疫苗最重要。港兩份liberal建制報也懶得提。

與此同時,戰狼報日前頭條〈习近平的2022之约〉。大概指明年換屆,主席有望破例三連任,帶領14億人奔向小康,二戰後世上首次有國家壓倒美國。

說也巧,與中國鬥了幾十年的越南,76歲的國家主席阮富仲早一步突破65歲須退休的規定,第三度獲選為越共中央總書記,即日獲我們的counterpart致賀。

Biden預料今發表入主白宮後的首份外策演說。對華策略是strategic patience。感覺上,strategic暗示與前任Trump/Pompei相同,patience則表示與前任不同。說白了,按規矩比武而不像前任爛仔打交。而且會聯同歐日等盟友。使人想起Lord of the Rings

美國11月大選投票後,Biden公布國安團隊時說:「美國回來了,準備領導世界而非退縮;再次坐在首席位置,直面對手,不拒絕盟友,準備好為我們的價值觀挺身而出。」頗有app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