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 星期日

231231日除夕21°C 70%:玩政治,綠營高藍營幾皮

    2023年除夕,一個「熱」字講嗮。下午氣溫25.7°C,有記錄以來最高;鬧市有的十字路口,墟冚到好似過年。
    近天星碼頭的廣東道名店段,再見有導遊舉旗的鴨仔團。有人甚至當街高聲要團友報數怕走失。
    呢個元旦假旺丁絕對冇假。但來客的人均消費恐怕仍不及爆賣的年頭。內客如今願意來體察社會,少了炫富,這其實是一種進步。港商從生意眼出發覺得冇癮,可以理解,長遠需要適應。
    我一直不喜歡元旦,名義上是大節,但感覺上很反高潮。頭尾只放一日,唯一的高潮是除夕晚倒數。此外是點算過去一年的得失,希望新的一年會較好,英文所謂reckoning。
    我並非總覺得一年不如一年的悲觀派,但也很難相信,明年一定好過今年。只有一些特殊的年份,例如股災、負資產、疫情、動亂甚至戰爭,因為過去一年衰到貼地,才比較敢肯定,明年多少會好一些。
    本來還有事想講。但晚了,最後講一樣即日最有趣的新聞。
    台灣1.10週三改選正副總統和全體立法委員(也就是中央議會)。近日開始衝線:綠、藍、白3派總統參選人直播電視辯論;各派的民調逐漸歸邊,藍的說與綠營拉近距離;綠的說與藍營拉大差距。信者得救。
    1.3亦即投票前一周起,依法不得再公佈民調,理由是避免造勢影響選民。
    但沒想到(至少我後知後覺,台灣的人也許早已得聞),總統府屬下國史館昨12.30日周六就國史館剛出版的《蔣經國日記(1970-1979)》開座談會,說此人1979年主政時,仇視民主,不容許成立反對黨。
    綠營此時這樣說,志在'應節’。因為此前30-40年,很多人覺得,蔣經國1986年開放黨禁、報禁,順應台民開放政治的訴求,化解官民衝突有功,是1991年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開放政治的榜樣。
    但現在主政的綠派在大選前夕出版蔣氏開放黨禁前的日記,‘戳穿’其‘開明專制者’的面目,間接告訴選民:台灣的民主是綠營上街打拼出來的,並非國民黨的恩賜;蔣家獨裁者從頭到尾都敵視台灣人民。
    選民,你們‘識做’既啦!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231229五晚19°C 81%:《前海總規》‘融’咗你

    看《前海總規》以「服務香港」為重,可以想象香港5年後將會有一番新景象,10年後更將脫胎換骨。說白了:融入面積、人口大十倍八倍的大灣區。離港10年的市民,到時回港怕行都唔識行。這反過來是從骨子裏為香港去殖、去本土,成為中國特式的自由港。
    到時香港人口的主體將會是過半的粵語港人加過百萬源出於30省市的科技、企管、金融、…專才,輔以世界各地,尤其是與華合作國家的人才,構成中國特色的melting pot。
    這是從經濟發展出發,以人口和土地優勢改造香港的高招。過去幾十年來,本地人數可能過百萬的反對者出於意識形態,既排拒上面,又覺得上面少不了香港,有恃無恐。如今借用荷里活片名:The Empire Strikes Back。
    And不怕說,they are in total control.你不願意接受香港融入大灣區,請便。1971年林彪和家人乘民航機擬逃往蘇聯。毛澤東接報後,據說講了這樣一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得她去吧!”(見內地內部出版的《毛澤東思想萬歲》)今天上面對因為政治原因而出走的港人,可信也持這種態度,但同時引入內地和外地專才來填補空缺,借勢改變港人的反共比重。
    港人高才外移後,尤其是持英式牌照的各種“師,內地限於專業訓練和制度,一時難以填補。但相信這個缺口只會存在3-5年,接著就會透過各種途徑補上,期間會順便修訂過去150年來,只承認英式牌照,連北美資格都不接受的限制。
    上文說5年、10年,是因為內地早期學蘇聯,凡事5年、10年一進。因此,香港與大灣區8市融合的過程,應該可以想象成2個5年計劃,第一個5年初見成效,第二個5年圓滿完成。
    以上純屬我想當然,並無證據。Don’t take it too seriously.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231228四深夜20°C 84%:港人只願as a matter of factly

    12.28,繼續回暖。
    有建制報近月不時頭條為特區和內地的經濟擔憂,很有勇氣。
    客觀上,內地可信面對不小的經濟壓力,明年內恐怕都不容易恢復中速的成長。但坊間叫苦得多,就會被提醒:不要落入西方反華唱衰、軟對抗的陷阱。的確,看西方的RFI、台灣綠媒,一講到大陸經濟就專炒最衰既,離崩潰似乎只差一步。
    港近月持續為對深消費逆差而叫苦。北上和南下的人數粗略計約2:1,但港人在深的人均消費,相信也大過內客在港的支出。換言之,北上vs南下的消費逆差$,應該>2倍。
    不只此,我們與內地還存在著長假的差距。港媒今日提醒我們:2024過年請3放9;復活節請3放10;仲有2個月可以請2放5。
    內地縱有‘黃金周’,但除了過年那半個月,一般來說,港人請假外遊的自由度似乎較大。換言之,香港2024這幾個長假,對深又會大出血。
    尤其是這次過年,內地人不會再湧港辦年貨,但港人就相反。旅社已放聲氣開深巴掃貨團,預備人人拖筴過關光顧港人最近熱爆的“Sam哥
    5年前,港人意氣風發:我們自由、法治、追求民主,上邊獨裁高壓,商品多偽劣,大陸人人想離香港,點會念到自己的吸引力有一日會反過來輸俾人?
    但原來真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
    19年,本土青年高呼保自由、爭民主,不惜上街開戰。如今他們煙消雲散,留下的700萬市民,反昔日內地客湧港之道而行。
    我限於一些條件(與政治無關),雖然很想上去見識,回港證也有效,但內地開關後,至今未曾成行。不過完全明白市民的選擇。
    昨有友人在FB總結他日前與家人北上散心的體會,完全認同港人湧上去的原因。這位朋友既非建制派,也非本土派,為人真誠,總結出4點北上的優勢:
    1.物價低三幾成;
    2.花樣多(14億人30個省市,漢人生性靈活,只要有市場,有乜古怪念唔到呀?);
    3.地大,行走鬆動,唔似香港地小,經常要避人;
    4.服務親切。
    前3個理由自明,唯最後一點比較tricky。我多年未曾北上,不敢以深圳的服務與港相比。但服務親切,港人在日本相信體會最深。
    看影視就知,日人待客的態度,是從小在家、在校得來的習慣,並非純粹為打工念口簧。早上上學上班踏出家門時,必高聲對家人說:我出去啦!留在家的家人,也照例回應,一路平安。放學下班回到家,入門時也會高聲宣佈:我回來了。家裡的人則說:O kai li(日文:御歸來,歡迎回來也)。港人怕覺得多Q如。
    同樣地,日本家庭開飯,人人坐定用雙手架起筷子,好似祈禱般低頭,話:”我開動了“(或者譯作:我不客氣了)。港人家庭同樣闊佬懶理。
    港人的脾性很好理解:個人主義,覺得繁文縟節無謂甚至虛假。但日人覺得天經地義。在這兩種環境下長大,日人提供服務時親切顯得很自然。反之,港人服務到位,但唔會講多一句。你叫咖啡,我到時就送上放低,乾淨利落,但唔會好似日人咁,用柔和的語氣說:“你久等了,請慢用。”
    上述友人說,深圳、東莞的的服務員有時會走過來問候關懷,例如問:“啱唔啱食呀?”比日式服務語貼身。側重個人權利的話或會覺得介入私隱,但相信一般港人都不介意。
    說到底,港人的服務純屬as a matter of factly。這就是我們在英國150年治下訓練出來的習性。我們名之為法治,其實是因為由家庭到學校都不重視甚至迴避德育。尤其係過去30多年過渡期起,後生的一代為了加強自由民主意識以抗共,中學的通識、社科似乎刻意擯棄德育,只教學生質疑、挑戰、對抗權威。也許覺得教德育,就會令學生變得服從。不夠反叛,也就不利抗共囉。後生一代19年鬥志昂揚,會否是這種教育的“成就
    晚了,就此打住。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231227三晚19°C 66%:What a Smart Play

    聖誕後的復工日,老天繼續回暖,本屬好事。點知對我和一些慣常上政府體育班的市民卻是dooms day.
    過去十幾年,我與一班同學上的政府gym班,每4周報一次名,先到先得,可親身到政府場地填表交錢或者上網。很多同學上慣同一場地、時段,跟慣同一教練,每個月都在報名第一日就一早出手,同一地點、時段的20-30個名額,可能半小時就full嗮。
    不知是否當局覺得班上太多舊人,不利頭一次報名想學玩的新生,今個月起,所有的體育班報名、租場,一律改用新app SmartPlay,不再接受親身報名(係政府設施前排過夜都冇用)、更重要的是:報名後一律抽籤,不再先到先得。
    要等抽籤後,如果仲有空缺(例如報名的人數少過班上名額,又或者有人抽到但放棄),才放出來供未抽中的學員先到先得。
    我們舊學員自然從善如流。但冇念到的是:同班~30位同學,報下月的同一時段,冇一個抽到。但隨機的抽籤唔可能咁啱咁橋。會唔會係:抽籤前,先剔走嗮的舊人,只係从來未上過gym班的新人之間抽?
    但既然冇舊人抽到,即係同班的將近30個同學都要係今12.27晨8:30開放抽籤餘額供先到先得時,先至進入SmartPlay搶位。
    由於事前冇同學抽到,今晨8:30自然人人都click SmartPlay,希望繼續有堂上。可以想象,那一刻會很緊張,網絡也很忙碌。有同班同學話,所有各種運動和時段、場地合計,博先到先得的人數恐怕以萬計。
    或因此,SP由8:30起,忙到1.進入app要輪候~20分鐘,2.報名的每個環節又要排十幾甚至幾十分鐘。其中一個程序,按下Enter後,整個畫面變花白,乜都冇,好似hang機。
    而且,再耐心等都冇用,因為app設定咗用戶進入SP後可以逗留的時限,可能係20-30分鐘。亦即你輪候進入SP到輪候每個報名程序所耗費的時間,若合計達到app設定的用戶逗留時限,app就會話你逾時,將你踢出app。
    這時你只有重頭來過:輪候進入app,然後輪候完成每個報名程序。例如,如果報名要經過4個程序,揀選項目、時間、地點,填報資料,確認,交費…,每個程序都要輪候,你最終可能又係未報完名就逾時被踢出app,前功盡廢。
    講得太長,浪費大家時間。最後一句summarize:我今晨8:30 click政府據說用咗5億元推出的SP,搞到11:45左右,才算meng衫尾,搭到尾班車,據說係我去既場地最後一個名額,但比我慣常去的時段遲一個鐘。我住得離gym較遠,落堂後回家需時。如果唔係冇選擇,唔會報呢個時段。但冇計啦。人上了年紀,要逼自己keep住,有gym做好過冇。
    神經衰弱3.5小時,搶來12x1hr的gym,到底應該飲番杯定喊一場?
    只怕一個月後又要重複呢個惡狗搶屎game。
    你或者會問:上政府gym班咁辛苦,何不改去私家gym?揀間就近住處的俾月費唔係得囉。
    但我既弱點係:運動非本性,純粹係希望將健康的日子延長些,縮短生命最後冇法自主生活的歲月,盡少連累家人。因此,定時定候返學最啱我,隨自己方便的時間去gym,只怕去幾次就放pear。
    再說,上咗gym班將近20年,多少認識的同班同學,大家縱使冇問高姓大名,等候上堂前見到,也有講有笑。維持social有利長者減少癡呆風險。去私家gym,三唔識七,只見一班玲瓏浮凸的健男fit女,我冇必要。再說,財政上已有20年只出不入,長期去一個月花費過千的私家gym,可免則免。
    但恐怕還是要為最後一分鐘log到最後一個名額而感恩。還有其他同學連衫尾都meng唔到。
    我们的城市越來越智慧。個別像我這種唔夠智慧的人,一要認真努力,二要求神拜佛,以免被社會淘汰。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231226一Boxing Day晚17°C 68%:必也正名乎

    聖誕眨眼就過去。今年踎家,未聞聖詩,故也沒有那樣傷感。
    今天12.26,比聖誕又高幾°。西方人稱Boxing Day,港稱“拆禮物日”,但我毫無概念。雖然在美國住過十幾年,但一直在華人圈子裏生活,一個相熟的黑白棕朋友都沒有,對於這些美國習俗,一概不通。Wiki方知,12.26的正名是“節禮日”,但並非送給親友,而是為你服務的人,古時的‘下人’,香港今天怕主要指家裏的 “姐姐”。
    小時候與父母住在廣州。我父母都不過生日,以致我至今沒有這個習慣,但也許為了逗我,每年聖誕都與我玩聖誕老人半夜將禮物塞在大襪子裏的遊戲(時為50年代初,已經解放,這個洋遊戲當然是在國府時代學來的)。我幾歲時又真的玩得很認真:平安夜早早入睡,以便翌日大清早起來翻襪子。但父母當時送給我什麼,完全不記得了。
    現在的一代5-6歲就玩手機,有乜唔識?平安夜掛襪子收禮,呃得邊個?
    我們在港長大,從小過“聖誕”,縱使不信教,對這個稱呼甘之如飴。但其實,這個稱呼是英國人教我們的。14億華人/漢人裏,稱12.25為“聖誕”的,是絕少數。
    因為,台灣1949-78年在蔣家治下,雖然蔣夫人宋美齡信基督教,但丈夫蔣介石信儒家。對儒家來說,過去2,500年來,唯孔子一人可稱“聖”。洋人耶穌12.25的生日,只能稱“耶誕”。台灣今天雖然相當自由,百姓互祝“聖誕”不會被抽秤,但官方仍稱“耶誕”。因此,當街顯眼處只見“耶誕”,商業性場合(內地的CBD)才會見“聖誕”。當然,更多人借英文“Merry Christmas”來加強節日氣氛。即便唔識字都明,官方也會心微笑。
    至於大陸,以馬、列為指導思想,唯物、無神,不論洋教教主耶穌還是本國先師孔子,都不會奉為“聖”。故“聖誕”在內地公共場合應絕無僅有。當然,一如台灣,“Merry Christmas”可以意會,不可言傳。(但內地商場會否播放“Silent Night” ”Joy to the World“?)
    至於孔子生日,內地稱“孔誕”,孔子故鄉山東省曲阜(春秋時魯國所在)好像每年都隆重紀念。
    若此,再過幾年,香港immerse into(沉浸入)大灣區後,是否要逐漸phase out“聖誕”的稱呼,以免影響區內的另外8個城市?
    因為,日前港報說,內地就14億人應否過12.25的洋節,頗有些爭論。彼此祝“聖誕快樂”即使未致於“崇洋”,至少也會be distracted from中華文化。
    何況,耶穌生日比創建共和國的毛主席早一天,為耶穌慶生多少會分散悼念主席的心情。歷史的偶然莫過於此—-雖然,耶穌據說並非真正生於12.25,而只是後世信眾選來紀念的日子而已。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231225一聖誕日晚15°C 63%:I wish you a merry X'mas...

    今天較昨天又高了幾度。惜陽光只眷顧上午,下午轉陰,沖淡了‘高溫’的效應。
    這個聖誕,港繼續為旅遊出超而叫苦。但要說不幸,怎比得上耶穌的誕生地伯利恆?以色列卯力報復哈馬斯突襲以來,加沙平民據說已賠上了2萬條命。而聽以方口氣,還要打一兩個月。耶穌的族人成為舉世之的。愁雲慘霧下,還怎麼唱”Joy to the World“
    本港過去24小時最不幸的是有3人輕生,而且似乎未至於生不如死的境況,為何刻意選聖誕前夕來表達?
    港媒刊登這類新聞時,照例加一句“珍惜生命”。但最怕這類市民將這句忠告視為諷刺。
    到底是社會太差還是個人的心理韌力太弱。
    近月,特區一級大員全數出動sell旅遊、撐消費。財爺更親自招呼應邀來玩的內地靚網紅,推介我們的好嘢。還望俾面!
    但特首和司局長,時薪過千,且各有專長,統統客串sales person,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拜託娛樂界KOL會否更好?
    有篤信自由市場的特首顧問說,港經濟今後十年都難看好。我沒看內文,難道是不滿港日漸‘社會/福利主義’,不再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但特首顧問講到咁傑,都幾係嘢!
    但我正因為不懂經濟,冇咁悲觀。現在的路線的確是比較福利,但肯定是以內地為後盾,並非香港孤身作戰。說白了,我們未來十年,經濟上全面融入大灣區,內地支援我們,我們也為內地創富。香港的經濟不再是獨自的一盤棋。我估,內地只要撐過呢兩年,會恢復中度的增長。
    聖誕日就此打住。Good luck, everybody.

231224日平安夜14°C 47%:Silent night...

    今天終較昨日回暖~2°,相對的幅度不小,感覺明顯。但天文台又預警霜凍,警告遠未解除。
    幸虧自己沒有前兩年那樣怕冷,否則怕都幾難挨。
    上網預約打XBB。發覺很少注射點,港島東甚至沒有,匆忙中選了私家診所。但經家人提醒,的確,萬一注射後有反應,在公立診所可望多些關照,最後還是約在公家。日期當然就要延後,港九的公家診所爆滿也。
    許是天生的體質,從小到大打針,記憶中從未有強烈的反應(除了因為母親的遺傳,天生低血壓,第一次捐血就暈倒,此後終身免疫。)這次打XBB應該也如是。但世事無絕對,一切交託吧。
    週五冬至,接著两日周末,然後週一、二放聖誕,週三27日才復工。但番5日工又放元旦。再說,港持續寒冷,留港瑟縮不如去玩雪,借凍得福。
    港報為對日的消費逆差驚呼:港人赴日=5x日人來港。5倍看似懸殊,念落可以理解:日本是港人的頭號旅遊勝地,面積、景點數十倍於香港,加上季節變化、待客親切、安全有序。縱沒有太多新玩法,也足夠港人一年去兩三次。
    相比之下,1,000方公里的香港,高速公路上一個鐘就由頭行到尾,外人一生來兩次就夠。幾十年前,我們以購物天堂吸客。但網商跨境供貨後,各地的貨種和價格差距大減,很少外地人要專程來港,才能以好價錢買到心頭好。何況,我們的租金和人工已抵銷了免稅港的優勢。
    總之,彈丸之地,本地幾乎無產出,單靠自由港的老本,無法抵銷全球化的壓力。繼續以此為賣點,死路一條。
    晚了,縱未寫完,也不得不睡。
    Merry Christmas!Good luck, good health, God bless you.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231223六晚11°C 62%:瑟縮中的交代

    這次全國性的寒流既冷且長。香港至今應有10日,預告聖誕過後才回暖,頭尾約2周。昨12.22冬至8.6°,過去24年最冷;今12.23更落到8.1°。明晚平安夜,在街頭雪雪呼凍可增添氣氛。
    這次寒流值得慶幸的是:未聞有人凍死。似乎只有一位60+堅持游冬泳,因凍失救。
    上週在台灣。由於日間外出多,每晚都查閱當地翌日的天氣預報,發覺比香港大約高2°。難道海洋上空相對較陸地溫暖,寒流在海上南下時,被吸走了部分寒氣?
    這次出遊由於日間走路較多,晚上在旅館懶得上博,沒有為旅程留個log。回來後,一直想上,但又想休息,看看書和劇集、買買菜就過去了。
    回港前夜在台北。“新光三越”地區的聖誕燈飾勝過我們。人家地方大,比較空曠,除了火樹銀花,還有街頭表演,加上點寒風,使我想起紐約—可能只少了報佳音的Salvation Army和街角的露宿者。
    回港那程,一踏入CX機艙就是紐約style jazz的聖誕音樂,Bing Crosby、Frank Sinatra的聖誕歌。但除了令我感傷,乘客大都是年輕的港人,對紐約don’t give  a  damn。
    紐約歷經社會撕裂、3年疫情…後,現在5th Ave.平安夜還會車水馬龍嗎?St. Patrick Cathedral的mid-night service還爆滿?不知道5th Ave.上Trump Tower的名店有沒有試過被群眾‘零元購’?
    台灣八天,照樣每天看新聞。期間最多的竟然是訃聞:高耀潔、林超榮、周海媚…(好像還有,但不記得名字)。但最離譜的是:以色列軍人開槍擊斃3名舉白旗求救的以籍人質。以色列由於起初一次過被哈馬斯打死上千人,失卻理智,現在反過來令哈馬斯獲舉世同情,連帶令全球的猶太人由二戰的受害者變成21世紀的加害者。Netanyahu不去無以息民憤。
    明天就是平安夜。現在‘國際化’,人人以世界公民以自豪。其實家人散居四方,港人明晚就靠Zoom與西方的親友過節。但時差半日,氣氛不同,聊勝於無而已。
    今天破了幾年來的誡:特地買了本紙書給自己當聖誕禮物,因為沒有電子版。希望接著幾天的紅假能看完。Halleluja。
    由於職業,過去這幾十年,有多個台灣友人在港工作了一個時期後,回歸鄉土。這次去台灣,不想打擾他們,一個也沒有聯繫。
    此外還有不少在西方的親友。疫後復常一年,不少曾回來探親訪友,但也有很多不得而見的。
    希望所有在外的家人親友聖誕平安快樂,新的一年比今年又好一些。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231217日花蓮陰:在縱谷食正北方的疾風

12.16台灣東邊的稻米聖地池上。清晨陽光普照,遠處山上雲霧朦朧,一派國畫景象(圖)。不料,大約九點過後變天,疾風撲面,氣溫下降。適逢我與此行的帶路人兼照顧者預定午前乘火車北上花蓮,以為正好避開池上的變天,怎知雙重失算。
先是去花蓮的快車罕見地誤點將近一個小時,亦即預定的一小時車程送多一倍。但幸虧是火車遲到,不是困在車上。
再者抵達台灣東邊最大的都市後,天色陰沉,風照樣颳。只
12.16晨8點前池上(博主攝)

不過地處城市,周邊多少有房屋阻擋,感覺上沒有池上田野無遮無擋那樣厲害,但也足以想起侯孝賢1983年的作品「風櫃來的人」。
歷經池上-花蓮一「役」,充分體驗到台灣中央山脈以東地區的一個特點:「縱谷」,北起花蓮縣南到台東縣的地區,西有中央山脈與西邊的台中到高雄的人口密集區相隔,但原來東邊還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脈與沿海相隔。
因此,北起花蓮南到台東,是一條狹長的平原,東西都是大山。好處是成為台灣的米倉,「壞處」是南北之間無遮擋,北方的寒流長驅直下,缺少像大陸東西走向的秦嶺為南方擋風的保護作用。因此,縱谷南方池上的疾風,其實來自縱谷北方的花蓮。沿縱谷北上,不但不能避風,更是往風櫃裡鑽,「頂硬上啦」!
12.17花蓮第二日,風繼續颳,天色照樣陰沉。但事物是相對的:同一時間,緯度較南的香港,氣溫甚至低過花蓮幾度C°。不用說,那是今年入冬以來,北方第一個寒流南下的效應。台灣這次由北到南的「低溫」,如果是針對下月大選的下馬威,會對哪一方有利呢?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

231210日中午26°C 64%:南北換人再造香港

    上午陽光普照,700萬人的好天氣,區選有福。有人放聲氣,票率2成幾都OK。
    港&深的南北融合主打互補,由行業互補深入到交換居民,讓南方老人北上退休換取北方青年南下補充勞力,最終改造南方的社會:
    1.南相對有錢過北,但物價也顯著貴過北,吸引南人北上玩樂購物(生活用品);
    2.南人富裕了幾十年後,後生不若北人進取,新一代甚至以hea為榮,讓北人南來代南人支撐經濟;
    3. 南人慣了靠股、樓賺快錢,懶理長線的科技;北人在科技國策下成長,正好南下搞科技,填補這個空缺;
    4.反之,南人富裕後,生活習慣和醫療較好,長壽冠全球,老多嫩少,懶於生養,正好鼓勵部分老人北上頤養,騰出空間給北方高才落戶,從而更新南方的社會以至意識形態,去除違安的國族觀。
    十年八年前,北人瘋湧南來,由萬元包掃到藥妝,搞到交通擠迫、物流紊亂,有人借居民的怒氣,要與北方切割。
    如今反過來,南客北上遠多過北客南來。幸虧北邊地大、需要南客的消費幫補、社會管理也較規範,當不會像昔日南人那樣嘈喧巴閉。
    這個兩地交融改造南方的大戰略,十年前的南人做夢也想不到。 

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231209六晚23°C 82%:開放2.0加油!

要見過鏡頭前的Putin/普京,對於俄統再度爭取連任,相信都不會感到驚訝。只要瞄過國際版頭條一眼,對於他明年會成功連任,就更無懸念因為直覺上,除了他,沒有那個俄人管得了這個國家,甚至可能沒有人敢坐這個大位,坐了恐怕也是做樣子。
因此,“普統做到2030年”應該是non-issue
    再說,普統生於1952年,2030年才78,以他武士般的體魄(雖然不時傳聞他罹患不治之症,但只怕流亡俄人的咒詛遠多過事實--倫敦說不定有俄式東正教的打小人),到時也還是很精壯。如果美國80出頭的特朗普和拜登都爭相報國,普統無論精力、意志,可信都強得多。因此,向前看吧!
    國家“開放2.0”的措施日日新。內地繼對5個西歐國家免簽後,進一步將各國的簽證費打七五折。
    與此同時,我們重金禮聘美足職聯豪門的邁阿密攜同球王Messi來港賀歲。但不留起部分波飛讓港人優先購買,擺明想引來上萬東亞富有的球迷,包括內地人,為疲弱的經濟作出貢獻。
至於港報頭條預告對內地人恢復一簽多行,相信也會再度造成一些水貨活動,尤其是北區。但現在政經局面大不同,特區肯定也會疏導人流、理順物流,盡少再刺激市民。可信沒有人敢借題生事。
港以上兩招會有成效。但內地簽證費減1/4,誘因怕不夠。設身處地,你如果是外國人,會否因為簽證費由say ¥1,000減到¥750而來華旅遊?感覺上,在外人眼裡,減簽證費不如簡化簽證、景點打折、優化服務。
再說,內地普及電子交易也成為很多境外遊客的攔路虎。西方人最重私隱,為了看故宮、長城、外灘,要開中國賬戶,報上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護照號碼、住址、手機號碼、電郵、信用卡號碼。一周十天後離華,這些中國賬戶再也不會用,但給出去的個資永遠存在對方那裡,你猜,西方人幹不幹?
如果覺得遊客付現金太費事,其實香港的不記名八達通是很好的折中:一拍即可,但用戶無須提供個資。外客幾年才來一次,一周十天就走。你賺他/她的旅費、宿費、景點費有理,但長期存放他/她的個資作甚?
中國接待意識形態幾乎相反的西方人,必須從對方的心理去著眼。要他們像中國公民那樣,遵從中式管理,最怕一拍兩散。

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

231207四晚21°C 57%:China has to revive it's soft power.

    昨晚累,缺博。
    今晨好天,外出散步,午後轉陰。
    昨今兩天看完5x45m的刑偵日劇《真兇》(日文《真犯人》)。2個男主角村上隆也、小泉孝太郎(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長子)和女主角內田有紀我都喜歡,還有慣演衰人的高島政伸。《真兇》非新劇,說不定以前看過。但完全不記得,當作初看。
    一個家庭有稚童被綁撕票,過了法例時效都無法破案。不料30幾年後,輪到死者的生父被殺,生父與妻子亦即死者生母離異已久
    案情難解,加上警方上層借案情來争風,以及警探出於性格、經驗,偵查過程中不同的偏重(最常見的兩派是:重實證vs重直覺),始終無法突破。
    最後的真相很意外,比較牽強。但全程緊湊流暢,我會給4分。
    *過去這兩天,與日劇相間看的是印度史。但得著的不是對印度的認識,而是發覺不少英美有識之士,尤其是英國人,痴迷印度。網上找到的3本印度史:Shortest History印度5000年、Brief History文明5000年、The Story of India印度的故事,無不熱捧,近乎肉麻。
    印度與中國不但是最大的競爭者,在文明、價值觀上也幾乎相反。印度重精神/mind,滿天神佛,多元;中國重實用/物質,無神,一統。因此,在中vs印之間,愛此通常遠彼。故從上述3本印度史可以猜想:這一代的英美有識之士,多敬華而遠之。
    中國想說好自己的故事,很需要點創意,尤其要從意識形態出發,斟酌自己的presentation。否則,越展示基建(高鐵、大橋)、IT(5G/6G、超級電腦)、世界最大最快最高最強的…,越自豪,只怕不是嚇怕對手(所謂Yellow Peril),就是越被重視心靈的新一代不屑(覺得只有機械,沒有靈魂。這類人會問:中國的文藝成就與基建怎比?)甚至令西方一些人因為看到中國的軍事display,覺得國安受威脅。
    不怕說,中國今天已失卻軟實力。發達地區的中產女性都學瑜伽、打坐,未聞有人學太極、八段錦....。男性學搏擊,近年由空手道、跆拳道、柔道發展到泰拳、巴西柔術,未聞中國功夫復興。連李小龍都沒有人提。
    *過去兩天,國際上有兩個金句:
    1.81歲的美統Joe Biden回應記者說:因為“他”出選,所以我也出來,保衛美國的民主。
    言下之意,如果80歲的Donald Trump不選,Biden也願意不求連任。
    大有:“我不入地獄的氣派。Biden絕對是有史以來,說錯話最多的美統。但這句“他出我也只好出”,我要給他4.5/5.0分。Good luck, Mr. President.
    2. 以色列軍方回應西方記者說:巴勒斯坦平民2:哈馬斯武裝人員1的傷亡率~實況。言下之意,以軍若擊斃將近6,000哈‘兵’,則對方平民亡卻~12,000。這是以軍說的,應該可信。加沙平民的傷亡,初步有了定論。
    以方目前主攻加沙南部,預料會打到1月。平民大概還要賠上3,000?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231205二晚22°C 77%:“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陽光普照,好天有好事:見了半個世紀前在學時一位仍屬‘靚’(友人自稱)的友人。當時一起在芝加哥唐人街做義工。幾年後,其中幾位搬去華人‘市場’大芝加哥怕十倍的紐約唐人街發展。我留校,後來回港,不料幾年後,輾轉也去了紐約唐人街,一住多年。但每日在十個八個blocks(內地叫“街區”)的唐人街出入,竟然未再謀面,直到今午。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這位朋友與夫人年輕得多,氣色很好,令我羨煞。但被疫情阻隔了4年後,首次回歸。此前香港先是‘街鬥’,接著3年封關,都是自小到大從未見過的災難,兩夫婦自然甚為關注。紐約市疫情首年一度也曾封城,但其後兩年較港鬆得多。
    港今年才算恢復正常。希望目前的市面能夠令他們滿意。下次有時間再回來。
    同屬港今天/西半球時間2023.12.04,家裡還有一件大喜。但事涉家人的隱私,這裡只留個記錄。祝這個家庭平安、順利。
    *本週區選主導,其餘還是無日無之的自殺、工傷、交通傷亡、帶毒入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尤其是頭兩大即將畢業的學生,接連有人自殺。是畢業論文的壓力還是私人原因(例如:感情、家庭、經濟...)?
    但趁港無話題,講講台灣:我為了自保:對於台媒的大選報道,一律以3成真+7成心戰視之。台灣3大報,由綠到藍依次是:自由、聯合、中時。感覺上,除非自己深綠或深藍,否則最好避開兩頭的報紙。中間的一份也要帶有色眼鏡看,最多信5成。
    例如:港選舉最興打‘告急’牌。舉一反三,台由於綠營形勢照例佔優,綠報說綠營告急,最好作如是觀。故綠營民調(台灣的民調似乎都有政治派系)說自己與藍營只差~3%,相當於統計誤差,我絕對不信。
    直覺上,我相信“正常”情況下,綠營會贏,尤其是因為藍、白彼此分薄票數。所謂不正常例如當年陳水扁在最後一刻中槍,獲得同情票。但藍營候選人即便有類似的災禍,大概也博不到同情。白營反而有可能。
    晚了,Good night.

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231204一晚22°C 80%:Game over.

    今天真的涼了。冬天不遠了?預告說今冬不冷。
    一個有國安案待審的名氣女生,與當局合作獲發還護照後,遠赴加國進修,按規定須於本月返港向當局報到。現高調宣佈棄保,說可能終生不回,理由是過去幾年活在恐懼中,患上抑鬱症、…甚至英美軍人派往中東作戰後常見的PTSD。
    此女‘自由’了,但後來者休想再獲得‘寬大’處理,甚至說不定連帶收緊對同類案件的辦理。Game over.
    由此想起,還有三週就是聖誕,商場、景點忙於架設燈飾。期間偶會飄來旋律‘幽’美,為節日增添氣氛的英國經典民歌《Greensleeves》:
    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
    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我們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官方apps層出不窮。相信年內,政府提供的服務,都會純手機作業。政客話齋:你唔係老闆,冇得揀!
    最近呢排,我地的gym班舊生,行埋就呻報名改用SmartPlay。人人都忙於操練,怕報唔到,但似乎人人都有的問題。
    我就搞錯咗。App將報名當購物,列出三個選擇。但我以往一直只做gym,蠢到以為:1、2、3選擇好似學生報學校既第1、2、3志願。第1志願的學校唔收,就自動彈我落第2的學校,第2都唔收,就自動彈我落第3間。原來唔係:每個選擇係一種活動,例如打波、游水、太極…,3種選擇係俾你報3種活動,唔係同一種活動既唔同時段、地區。
    因此,我報同一種活動(gym)既兩個唔同時段,會被獨立抽籤。結果有可能;兩個時段都抽唔到,完全冇得玩;也可能反過來兩個時段都抽到,逼我放棄其中一個時段。
    總之,無論好唔好,政府改玩法,你只有去適應,自己加油,玩熟個App。拗頸嗮氣。
    反之,這也逼使我,要準備萬一:兩個時段既gym都抽唔到,成個月冇得玩,身體狀況轉差。為免這種後果,只能看看其他運動,每個月報兩三種,寧可抽中到時放棄,好過賦閒。
    總之,我盡可能cope with it。鬼叫你冇選擇乜!

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

231203日晚21°C 73%:歷來最勁的區選

    連日在市區練習長時間步行,路經無數區選的街站。但對於遞過來的單張,一律只能拱手。說到底不是該區的選民,無謂浪費紙張。
    這次區選是否有史以來宣傳最厲害的?大街上到處是旗海。一個小區有幾個議席,竟有4-5人角逐?更不解的是:甚至有非地區議席的參選人當街舉旗拉票。這類議席不是只有同行的選民才能投票嗎?難道這個議席的選民集中住在那幾個街口或者在那裏出沒?
    政府全力谷票下,區選相信是今後這個禮拜本地唯一的焦點。除了突發事故,其餘的事一律暫緩,你我可以趁機鬆一鬆。
    *對我來說,此外唯一需要關注的是:建制報頭條提醒:〈全國抗病毒 隨時再線上教學〉,內地兒科爆滿,父母嗷嗷聲。
    今冬肺炎x流感x新冠‘3鬼’拍門的scenario,本港專家月前就已預告。坐穩了!
    直覺上,內地目前正當開放2.0,再次封區/城/關的可能性近乎零。但誰也不敢擔保,在港只能見步行步。多價肺炎針我幾年前打過,今年的流感也打了,剩下新冠。最新的XBB變種疫苗已抵港,頭一階段先供院舍和長者打,相信日內就會公佈預約的安排。一般人暫時怕只能在人流密的場所戴口罩以自保。
    綠營主政,力求勝出大選繼續執政的台灣,即日宣佈從陸港澳入境者,會作健康抽檢。希望不會有太多港澳旅客被打回頭(綠營基本上與大陸斷絕往來,大陸遊客相信近乎零)。
    *至於以巴(哈)戰事,停火交換人質/囚犯的限期屆滿,以軍恢復轟炸。哈方公佈的加沙死亡人數直線上升,此刻接近300。
    原來,戰事開始以來,哈馬斯抗以最有力的部門不是游擊隊,而是衛生局:由他們來不斷提升死亡人數,令全世界對以方施壓。這次真正挨打的不是哈方而是‘殺人不眨眼’的以軍。
    或因以軍恢復‘殺人’,以色列、巴黎、菲律賓都有懷疑來自支持巴人的恐襲(喀什米爾的一次或出於當地印、巴族裔歷來的衝突,無關以巴)。且看會否蔓延到英、美。
    昨天說香港安全時忘了說:香港至今未聞恐襲,因為:我們沒有中東那種族裔、宗教的千年衝突。香港正因為歷來是商港,只有銅臭,在國際政治上沒有地位。在此爆炸彈、搞暗殺,沒有有份量的對象,上不了BBC、CNN頭條。恐怖活動要精心策劃、賠上人命,當然想獲得最大的回報。香港冇料到!Let’s keep it that way.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231202六晚21°C 77%:港的意外事件在增多?

    基於價值觀,有人覺得在港生活不及西方自由。這可以理解。但在港生活也有顯著好過西方的地方--起碼對我這種要求低的人來說:
    1.公交:便捷程度幾乎舉世無匹,95%的人無須開車也能上班上學買餸。美國的這個比例幾乎是倒過來;
    2.安全:很少要擔心被偷、搶、暴力對待(對女性來說則是性侵)。
    香港並非沒有嚴重的暴力,但通常是出於某些瓜葛,私仇或幫會,很少三唔識七的針對,例如美國大城市常見的petty crime,通常是急於搵錢買毒品頂癮,邊個俾佢撞到就倒霉。
    但如果你理想高遠,不滿足於1.與2.這類生活優勢,香港也就吸引不了你。
    但希望不是我神經質,香港近年在安全度上,似乎朝不利的方向發展。交通傷亡幾乎每天有,工業傷亡感覺上每兩三日就有一單,輕生致死更>1宗/日,醫療事故也有增加的趨勢,而且有些看似無厘頭。此外,由於人人帶手機隨時攝錄,網上日日都有人在人口密集處為小事大吵大鬧,似乎博做網紅。
    過去這兩天令人心噏的是:接連兩個男長者在醫療設施範圍內死亡。一是輸氧而未開氣閥;二是有患者被發現血壓計接駁喉纏頸。
    前者當局責無旁貸。後一案例雖然有關的公佈用中性字眼,但難免有人估:是否患者背著醫院人員的自作為?如今潮流興民粹/極左,弱勢no fault。若果真有患者輕生,公院睇唔實,尤其係老弱,疏忽關顧,鞠躬道歉都冇用。聽日怕會有媒體大字引述家人:還我人來!
    由於社會風氣一面倒,當局有必要檢討教、醫、工、社、住各方面的規程和執行方法,盡可能減少意外。
    這兩天最能說明中國今後兩三年對外風向的是:單方面讓5個西歐國家和大馬公民免簽入境。且看下一步會否擴至近年與華矛盾較多的法、德、英、韓、日。不用說,最後才是美國。
    2023年底是鄧小平三中全會宣佈開放改革45週年。此刻來提升對外開放的力度和深度,或可稱為開放改革2.0。主動對西方人入境免簽,是很重要的訊號。若此,香港對西方人和資金豈非要更加開放,否則何以是中國最開放的城市?
    反過來,大概除了明顯涉及國安的issues,本港對一些意識形態問題的處理,或者也需要review,以更好地配合深化對外開放的國策。 
    港與前海若迅速融合,港人上前海工作、進修、生活時,慣用的資訊是否與在港時相同,還是說要改用內地的標準?亦即在港時用Google、FB、WhatsApp,一過境就改用內地的coungterpart微信、百度,暫停與在港和海外親友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