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231226一Boxing Day晚17°C 68%:必也正名乎

    聖誕眨眼就過去。今年踎家,未聞聖詩,故也沒有那樣傷感。
    今天12.26,比聖誕又高幾°。西方人稱Boxing Day,港稱“拆禮物日”,但我毫無概念。雖然在美國住過十幾年,但一直在華人圈子裏生活,一個相熟的黑白棕朋友都沒有,對於這些美國習俗,一概不通。Wiki方知,12.26的正名是“節禮日”,但並非送給親友,而是為你服務的人,古時的‘下人’,香港今天怕主要指家裏的 “姐姐”。
    小時候與父母住在廣州。我父母都不過生日,以致我至今沒有這個習慣,但也許為了逗我,每年聖誕都與我玩聖誕老人半夜將禮物塞在大襪子裏的遊戲(時為50年代初,已經解放,這個洋遊戲當然是在國府時代學來的)。我幾歲時又真的玩得很認真:平安夜早早入睡,以便翌日大清早起來翻襪子。但父母當時送給我什麼,完全不記得了。
    現在的一代5-6歲就玩手機,有乜唔識?平安夜掛襪子收禮,呃得邊個?
    我們在港長大,從小過“聖誕”,縱使不信教,對這個稱呼甘之如飴。但其實,這個稱呼是英國人教我們的。14億華人/漢人裏,稱12.25為“聖誕”的,是絕少數。
    因為,台灣1949-78年在蔣家治下,雖然蔣夫人宋美齡信基督教,但丈夫蔣介石信儒家。對儒家來說,過去2,500年來,唯孔子一人可稱“聖”。洋人耶穌12.25的生日,只能稱“耶誕”。台灣今天雖然相當自由,百姓互祝“聖誕”不會被抽秤,但官方仍稱“耶誕”。因此,當街顯眼處只見“耶誕”,商業性場合(內地的CBD)才會見“聖誕”。當然,更多人借英文“Merry Christmas”來加強節日氣氛。即便唔識字都明,官方也會心微笑。
    至於大陸,以馬、列為指導思想,唯物、無神,不論洋教教主耶穌還是本國先師孔子,都不會奉為“聖”。故“聖誕”在內地公共場合應絕無僅有。當然,一如台灣,“Merry Christmas”可以意會,不可言傳。(但內地商場會否播放“Silent Night” ”Joy to the World“?)
    至於孔子生日,內地稱“孔誕”,孔子故鄉山東省曲阜(春秋時魯國所在)好像每年都隆重紀念。
    若此,再過幾年,香港immerse into(沉浸入)大灣區後,是否要逐漸phase out“聖誕”的稱呼,以免影響區內的另外8個城市?
    因為,日前港報說,內地就14億人應否過12.25的洋節,頗有些爭論。彼此祝“聖誕快樂”即使未致於“崇洋”,至少也會be distracted from中華文化。
    何況,耶穌生日比創建共和國的毛主席早一天,為耶穌慶生多少會分散悼念主席的心情。歷史的偶然莫過於此—-雖然,耶穌據說並非真正生於12.25,而只是後世信眾選來紀念的日子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