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190821三晚29°C 78%:My Friday game plan

        理療日。上次撞正8.5,今天才番做。阿Sir好好,停咗成個月,先請我左右前後彎腰,看康復程度。我話,傷愈後最明顯的變化係:腰部原有的「避震器」衰咗。而家由行人道落車路,一分心唔記得有一級,即使1-2吋高,落地都躉一躉。今後要步步爲營,再躉親就怕要提早彎腰做人。
        阿Sir check過我的狀況後,讓我再做前幾次做開既運動和磁療。但停咗一個月再做,腳好痠(yuen),10分鐘的滑雪機甚至無法一氣呵成。顯然懶了弱了,要番gym補課。
        做嗮所有嘢後去見阿Sir。話:你生活上OK架啦!小心的,唔使再離啦!
        腰傷後理療應有10次。雖然不捨得離開,但深知需求大,應騰出名額給更有需要的人,只好鞠躬多謝阿Sir。等10月再見醫生。
        理療後剛好食晏。久未食蒸魚,這次的鯇魚竟有魚頭云。上次食魚頭已是史前的事。我小學時在廣州唔食魚,怕腥,可能受父母都唔係廣東人既影響。但來到香港後,尤其成年後,鍾意食蒸魚多過食肉。但煎炸就麻麻。尤其討厭炸,毫無魚味。因此,天生做唔到鬼佬。
        飯後回家路上,金光耀眼。
        顯然因上午理療透支,回家後在牀上攤到四五點。
       接着上網發覺,今日係元朗「恐襲」滿月,有人呼籲今晚番去靜坐。希望不會再有事。
       由元朗事件再看到8.23的人鏈預告,忽發遐想:87年回港後就住港島,但從未由一頭行到另一頭。週五傍晚何不沿著人鏈,由筲箕灣行到中環?
       中學時大多數時間住在深水埗,由欽州街行到天星碼頭是最大的娛樂。但期間有一年多,父親在青山道的紗廠打工,住在男工宿舍。母親另有居所,但不太方便,於是安排我在她認識的人家裏循環寄居,每處兩三個月。其中兩處是港島的跑馬地和北角。但在外寄居要加倍behave,即使無聊都唔會去行街。
       但更重要的是城市佈局。50/60年代,港島的金鐘係兵營,今天的鰂魚涌、太古係船塢,西灣河係漁灣。換言之,港島沿海有幾段是「荒野」。彌敦道才是唯一由頭到尾有屋有鋪的第一大道。換言之,雖然德輔道中是權力的大道,彌敦道才是市民的大道。我以九龍爲家,是有福的。我當時對港島毫無歸屬感。
           一於咁話。週五下午帶水、更換的T恤...。大約六點去筲箕灣食街,等人鏈成形就沿着其西行。中途稍歇。希望在人鏈散開時分抵達金鐘、中環。
         至於中環到堅尼地城,行過不止一次。反而更想由深水埗行到荃灣,或者由黃埔行到觀塘。紅磡、土瓜灣也是我寄居年代曾經住過的地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