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190125五晴20°C 57%:進步原教旨

   內地專門彙集其他網站新聞的《今日頭條》初開時,由於只轉述不自撰,傳統的新聞業視爲公敵。但現實中,誰會逐個網站看?利國即愛國,攻訐很快就消失。
   香港據說也有人爲一國兩制來仿效。希望反建制也來學,省大家時間。
   今天提到《今日頭條》,因爲今晨頭條沿用央视网說,〈「总书记的牵挂 一枝一叶总关情」〉。內地新聞回到毛主席時代或已有幾年,但今天予我的印象特深。
   但同一網站,港人較有興趣的怕是引用本週二闫肖锋見於《中国新闻周刊》的〈20年后,它仍是中国最辛苦的城市〉。原來20年前港回歸初期,開明的《新周刊》就說香港是“中国最辛苦的城市”。20年後同一結論的理由是:樓價。闫先生在機場到市區的的士上請教司機,發現機場附近也要12/13萬元一平方米(1方米~10方呎)。
   香港一般人不介意內地有知音,但反建制會認爲:林鄭借內地來推東大嶼填海。
   填海就如內地人來港,問題在多少。凡事再有利,也難免夾有弊(副作用)。量不多利多過害,應做;量大到某個地步時,利不足以抵害,就不應做。
   荷蘭如今大量用風車發電、花卉廣銷全球,早期也靠填海來應付生存。可見世事無絕對,要看當時的需要、有多少選擇。
   我不知道東大嶼應填1,700、1,000還是100公頃。但咬定不能填則是反建制/環保的原教旨。香港今天的環保/進步/新左趨於病態,縱非暴力,但爲害社會一如原教旨
   高爾夫球場的既得利益、棕地的低用途確要糾正。前者涉及政、商、專業界精英阿爺個代就存在的特權,一如新界原居民的丁屋權,最後怕要借一國來疏通。後者則看林鄭有多少技巧。
   1,700公頃的宏圖當然應從後兩者的進展裏扣除。但行山若神聖到不能碰郊野公園,最後怕只好郁白海豚的世界。
   但闫先生對「勤力打拼才是香港的基因的認識,或已過時。今天40歲以下的人作爲社會的富二代,追求體驗、探索、創意、挑戰,鄙視朝九晚五、循規蹈矩、勤懇節儉、按部就班...的rat race。樓是要買的,但家有父幹,外有公營六合彩,絕對不能侵犯我的生活權。從今天寫得不錯的《【浪迹遊蹤】不斷擴大的冰河湖 魔幻冰島藍》,可見新一代的心態。

2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荷蘭當年沼澤充斥,不圍海造田無以立國,非香港之比。

六合彩中獎機會近乎零,且可能已淪為內地貪官汙吏洗黑錢工具,非吾等小民可望。

匿名 提到...

反填海造地部份人有反此時政府心態,積累的不滿情緒引發。換另一政府另一時機,例如彭定康可能沒這1多人反對。
60歲的也像40以下的一樣要比以前嘆世界,抱着苦盡甘來的態度。4000元攞得就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