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160715五31°C78%:現實若如此殘酷,點講先好

   健康可能是長者間的頭號話題。日前有專長醫療的友人講到中醫,我由此想到醫療業一個常見的弊病:利用無人不『驚』死,不惜金錢求保險的心理來『多』賺。醫療賺錢天經地義,問題是是否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賺取excesses,經濟學上所謂道德風險。
   不料消委會昨就說:體檢套餐項目越多,其中無必要/根據的檢查也越多。例如,加入癌症標記(tumour marker)測試可多收近千元。但其實多用於已知有癌的人,看治療是否有效或復發。用來檢測一般非確診有癌的人士準確性不高。依我看,引起虛驚怕更多,若此又可以令我們做更精細更貴的測試來確定,後續的收益更和味。

   昨天做醫療project,又遇到一個下筆時怎樣既不離實,但又不打擊患者意志的難題。這種病一旦確診,往往只剩幾個月,一些中文網明言『死亡率相當於發生率』。但寫入教育性小冊子,放在候診室供取閱,無疑是叫確診者放棄、準備後事。
   現實真的如此殘酷時,如何帶著祈願地講,希望幫聽者保留勇氣去面對最終的運命?
   公共教育無須文學修辭,我也沒有這種文采。但事關人命和別人全家的福祉,誰能讓患者在最後的日子裡盡力而為,爭取時間與家人相聚、處理好想要做的事,平靜地離去,勝造七級浮屠
   但下筆時若非受到公關的宣傳,美化醫學,就是被美式勵志蒙蔽,照搬用氾濫的抗病故事,相當於欺騙。在講出殘酷與維持激勵之間的那一點落墨對患者最有利?
   醫療文字涉及複雜的知識,下筆時寫得夠淺白但又符合醫學,讓常人一看就懂就算不錯。心理問題比醫學更複雜,兩者兼顧要超班才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