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231017二深夜25°C 65%:黃大仙果然旺

    這次gym班結業後,想找地方逛街才發現,居港前後將近50年,有一個港人最熱心的公共場所竟然從未去過,也從未想過要去,甚至從未進出過那個地鐵站--雖然一前一後的地鐵站都進出過不止一次。
    這就是每逢年初一嗒正12點,信眾爭相衝線上香的黃大仙。並非因為我信基督教忌諱--沙田車公廟、鑽石山志蓮淨苑、李嘉誠在大埔興建的慈山寺,還有大嶼山的寶蓮寺,我都到過。以前去內地、日本旅遊,著名的廟宇、神社(包括東京的靖國)都會進去兜一圈。
    今午終於心血來潮,踏入觀門。好方便,地鐵站一出來就是。正名是“嗇色園黃大仙祠”,嗇色園是什麼意思,恕我就不Google了,網友請便。
    最深的印象不是祠的建築和佈置,而是內地客滿園。
    我沒有細察遊客花費的多少,不敢說是否香火鼎盛。但論人口的密度絕對熱鬧,尤其是
1.周圍豎立著比人高的‘牛頭馬臉’(頭部造型有點像城大展出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的平台;
2.正殿對開供信眾手持香火膜拜的通道。雖然大字公告請信眾勿跪拜,仍有一對年長的男女跪在地上,手執點燃的香枝上下祈求,神態至為誠懇,看似內地來的老夫婦。
    看衣著、容貌、舉止,再側聞普通話,加上有手執三角旗的中青人士隨行,來祠的恐怕八成是內地團客。而且,其中不少的衣著與一般景點的時髦(遠比港人穿得講究)散客有別,不少人臉部膚色較深,可能並非來自一二線城市。
    商界無疑想內地客更能花錢。但客源不限於中上層,其實有力南北的了解—讓內地更多人看到港vs內的盈與虧。
    內地肯定有些方面好過香港。這些‘好’處,有些港人不以為然,本土派不要。這是他們的自由,但一般市民不妨放開懷抱去觀察,看是否適合自己。
    看新聞可知,大灣區陸續加大港人北上旅遊、工作、退休的便捷以至優惠。不怕說,這對香港社會既有利--可舒緩就業、護老、醫療…的壓力,但反過來與港‘爭’人,逼使我們拿出更有利的政策來留人。不怕說,如果唔係要坐成個鐘車,仲要排隊過關,我都想去深圳種牙。
    一些父母和港生可能最關心的是:八大可信最多會收4成外來生,亦即本地生vs外來生幾乎一半半。不用說,這4成裡十有九會來自內地。14億人每年有上千萬高中生畢業,升重點大學打崩頭,係人都搏命。只要有百分之幾的內地生申請香港八大,成功的機會怕很高。
    八大即便學英美,對本地生和外來生分兩條龍取錄,內地生入學後的表現,仍會對與本地生構成壓力。
    本地新一代成長於富裕已30-40年的社會,早已拋開阿爺阿嫲個代既養家活兒心態,追求自我、只做愛做的事,向往創意,看不起routine,更受不了氣。內地初步富裕後,中上家庭的子女也如此。但14億人裏,仍有上億類似香港早期打工謀生為家人的青少年。後者會否成為填補香港勞力空缺的主力?
    當然,成績普通的港生可反過來申請內地大學,增加入學的機會。問題是內地哪些大學的學業水平與港八大相若,香港的父母和同學是否接受。
    晚了,就此打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