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141027一晴:建制派為何招人嫌

   建制派打記者,梁振英用體育宗教無經濟價值為現有的選舉制度辯解,正正說明了建制派為何愛國愛港、貢獻社會,仍遭到知識中產排斥,越年輕的人越不屑。
   建制派的基層中華觀念強,但缺少修養和現代意識。「維園阿伯」和打記者的中醫雖顯得極端,但集中體現了這種profile。
這類人接近內地的大眾多過香港社會的主流。
   建制派精英則是唯邏輯思維的one-dimensional men,認定人要不斷地改善生活->經濟必須不斷地發展;穩定才能發展,守法才能穩定。因此,穩定與發展不可抗拒。
   這種思維最終把社會的管治簡化成兩個參數:經濟;law and order。
   而經濟為了便於衡量,又簡化為可量度的物質,最終凡事化作$。這就是經濟學尤其是古典派致命的缺陷。
   1.難以量化的benefit一概不算:
   例如運動令人少生病,有助於生產力、節省醫療開支,英超、NBA、四大網賽.....賺錢更以億計。這樣的常理都忽略,難怪李慧詩上Fb瘀the hand that honours her。同樣的,雖然馬克思說宗教是人類的鴉片、偏激的伊斯蘭信徒為害人間,但宗教為億萬人撫慰心靈、舒緩壓力、維繫人倫、激勵善舉.......。即使中共也選用佛教來維繫社會。這類benefit無法量化,GDP一概不算,但無人不知其利。
   2.只計算經濟活動直接的收益,不問間接的得失,包括:
   a. secondary、tertiary的好處,例如上述的體育和宗教;
   b. 為後遺症善後的開支,例如工業污染環境、汽水飲肥人、農藥深入土壤水源,令人多病、削弱生產力,增加醫療、除廢的開支。只看近利而不顧遠慮,相當於棋屎只看一步,不知自己早已成為棋王看四步的籠中之鱉。
   但經濟學限於估算的能力,容易淪為數字遊戲。中國的GDP據說月內即超越美國。但扣除北京治霾、損害健康的成本後,相對於天朗氣清的美國首都,是否仍較高?
   這更忽略了,社會富裕後,經濟學上的backward bending curve效應增強,越來越多人追求非物質的價值,包括休閒、修養、行善、人倫、創造、追求自我......。但對經濟學來說,年入千萬的銀行家、名醫、大狀休假去流浪、做義工,絕對是浪費資源、拖發展後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