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130212年初三:這支下籤去到盡


   *大年初二為港求得「宜慎小人,凡事不利」的下籤,蛇年笑話莫大於此。誰是「小人」雖人言人殊,但就過去這大半年誰「凡事不利」看,特首無疑高踞榜首。全港等著看他週一復工時的回應。
   梁國雄懷疑代市民求籤的發叔玩嘢,相信不少人有同感。回歸後,沙士年和金融海嘯年雖曾先後求得下籤,但這次的籤文沒有ambiguity,度身訂做都冇咁啱。
   *昨行大運。坐巴士兼走路,由半山的寶雲道/司徒拔道-灣仔-天星-荔枝角-鴨寮街flee market-欽州街差館對面初來港時的居所-荔枝角道-彌敦道-油麻地-北角-小西灣-東廊-金鐘……加上年初一到過跑馬地,我熟悉的市區,除了中學附近和住過一年多的紅磡和土瓜灣不順路,這次過年都經過了。
    在港頭十年,前後住過不下十個地方,基本上是在他人的店鋪或家裡寄居。一半時間在欽州街,其餘的地方一般只有幾個月。欽州街當年的戰前舊樓早已重建。昨天地鋪的門上貼滿了租售廣告,下一個開店的會是藥房?
   *讀中學時每天經過的荔枝角道和沿途的橫街,或因位於市區最北,大陸開放後成為珠三角成衣廠的後勤基地和製成品批發中心。最突出的景觀是將中國成衣運回祖家的非洲水客。雖然都是黑皮膚,但語言、動作、打扮與美國黑人有別。美國如此發達,中國成衣早已被Wal-Mart等大集團包辦,沒有水客的餘地。
    荔枝角道作為工業後勤基地,過年幾乎沒有商鋪開門。行人稀疏,這才得以細看這裡的環境。原來,街的另一邊就是大角咀。只不過自己在深水埗畫地為牢,從未想過跨過街看看另一邊。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地鐵不入大角咀。最近的奧運站和太子站都位於外圍。但記得大角咀也有重建計劃,港鐵站的地圖應加入區內的地標。
    *這個大年初一有點傷感。傍晚傳來乒乓球「李小龍」莊則棟離世。73歲加上患癌多年,本來是一種解脫。令人感慨的是政治上大起大落:以乒乓幫忙打開了中美隔絕;文革中為「四人幫」幫兇;文革後獲日本紅顏知己追隨,終身不離不棄;晚年坎坷。此外在那個年頭,他榮獲的連冠是否有內定的成分?球技在世上無疑數一數二,但不等於贏梗。有說官方為了製造連冠,規定當時第二、三把交椅的李富榮、徐寅生為他掃除國際賽對手,但最後一定要讓他。無論如何,人已過去,RIP
   *更傷感的是初一晚Discovery頻道的李小龍回顧。我當時在看板腦,偶然眼角眇眇。原來,今年是這位華人史上影響最廣的偶像離世40年。在可見的將來無人能望其項背之時突然暴斃,至今未有人超越,對華人的咒詛莫過於此。
   令李小龍成為舉世偶像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我是在芝加哥大學讀書時與香港同學一起看的。
    1970年代頭兩年仍屬文革時期,四人幫當道,沒有什麼中國人在美國受尊敬。香港只是《Love is a Many Splendor Thing》(生死戀)《The World of Suzie Wong》(蘇絲黃的世界)等荷里活電影裡高叉旗袍華女迷倒白人紳士的異域場景。演吧女蘇絲黃的港英混血女星Nancy Kwan(關南絲)只是影帝William Holden(威廉荷頓)的陪襯。李小龍是美國戲院裡第一個一出場,觀眾就大吹口哨、學他出手時吆喝的華人。這些擁躉大都是黑人,覺得受白人歧視,看到這個有色人種青年架勢英武、動作瀟灑、一臉傲氣,Chuck Norris等白人殺手打到兩眼翻白,紛紛拜倒。
    李小龍的死訊傳到芝大時,我與幾個香港室友住在芝大學生宿舍Little Pierce的503室。不記得是誰最先聽說,只知道所有人都呆了。當時的香港消息很少能夠登上美國英文報紙。唯一的消息來源是郵寄到大學圖書館的美國版星島日報,但已經是事發兩三天後的事。
   受文革左風影響,我當時覺得李小龍太英雄主義。這次看Discovery,一眾美國人有黑有白對他發乎內心的崇敬,方明白李小龍令美國很多基層男性得以借武功來達成尊嚴。電影生涯若有十年八年,對社會的影響難以想像。不料只有三四年,沒有人有心理準備。箇中的悲劇性就如其功夫,令人難以置信,但又無法否認。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對華人的咒詛莫過於此"
如果真有咒詛, 這是自己找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