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250928日夜29°C 81%:當局終於出手

    或見規勸無效,樺加沙10號波過後,當局破天荒對‘勇於挑戰逆境’的市民出手。暫知似乎有3單:
    1.2位南亞女帶同家裏的兒童到海邊‘觀浪’出po。期間一度被大浪衝倒,同行的小童據說嚇到喊。
    2.有男士到海灘暢泳。
    3.有父親與家傭攜同2男童到海邊‘見識’。
    1.和3.案中的成人涉嫌疏忽照顧兒童。
    由於似乎無法例禁止個人冒險,2.案會如何處理,還看當局公佈。
    當局此前從來不針對這類個人的冒險行為,我估係因為:
    1. 政治上敏感,易被人借題發揮,講成侵犯個人自由,Big Brother/專制/極權來了。
    2. 港人以醒目、走位、變通為榮。故英治下,在生活問題上眼開眼閉。只要不涉及他人,儘量讓市民自己執生。而家政府彷彿話:你地管唔掂自己,需要我幫手!有人怕會視為貶低港人。呢個時代,傷害自尊係瀰天大罪!
    3.查找市民的不足,對執法的公務員有蝕底冇著數。調查蒐證,不但自己加辛,萬一告唔入,自己醜,連累上司/部門,甚至可能俾事主和媒體將番轉頭,借來踩政府。因此,當局以前眼開眼閉,符合本身的利益。而家反過來要關切、積極、負責…,絕對不易為。
    市民如今愛運動、旅遊,挑戰自己,挑戰環境,係美式progressiveness使然。
    但這種進步有兩面。好的是打破國人幾千年來的保守、內向心態,向西方人學習,敢作敢為。因此,我們750萬人而家愈來愈多在世界上冒起。
    但港人愈來愈勇,愈來愈敢為,愈來愈唔信邪,也就自然有人勇於甚至刻意要在風險最大時挑戰環境。加上而家網紅就是king。既然樺加沙‘世紀一遇’,又點能唔出po?
    而必須承認,這次的大風,又咁啱似乎有的講過龍。
    唔怕俾人話保守。對於自己過癮而連累社會、耗費公帑、甚至危及趕來拯救的人員的行為,應予相應的‘回報’。政府派出救援的開支若係X元,導致這個後果的‘敢死’人至少應支付雙倍的費用,此外再做長時間的社會服務。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290926五夜29°C 80%:中美緩和,峰會在望?

    人生每個階段各有‘羈絆’,老來不一定較得閒。
    退休後,有人要顧家:照顧自己和伴侶,湊孫,陪伴上一代過好最後的日子。有人無牽掛:旅遊、吃喝、打牌、歌舞、運動、信仰、文藝…嗜好千百種。
    到頭來,‘老’友之間見面,除了志趣相同的,並不比返工時更多。
    算起來,我一個月見不到一次舊友。現在見得最多的,反而是退休後上興趣班的同學。讀書時的同窗最多6年,但退休後的興趣班同學,最長的將近20年--雖然層次上不一樣。
    50/60年前的‘書友’天涯海角,各有不同的大(國族)小(住處所在的地區)環境,sense of belonging可能都有差別。老來才遇到的同學,反而是活在同一個環境裏。
疫情期間,幾乎有兩年,大家都冇堂上,彼此見不到,但同病相憐。疫情過後再見番,可能高興過分別已大半個世紀的書友。
    昨日與多月未見的朋友飲茶。友人愛旅遊,等不及公院排期,年前去外地換膝蓋半月板,比港便宜一半。再次見面,慣例問走得怎樣。說還有些痛,但大致沒問題。友人今年已两次外游,上4,000公尺都没有高原反應。👏👏👏
    月前,有興趣班同學北上一間港人最知名的大醫院換半月板,說一隻膝蓋幾(俗語說:無三不成幾)萬¥。聽說效果滿意。說不定有一天輪到我。
    坐七望八後,友人聚舊,多少會談到自己下一步的安排。在西方獨居的朋友,這個問題尤有必要。
    唔係咒人,我60年代中初到美國。同校有五六個香港仔。此外有一個星洲來的post-doc,因為講粵語,所以黐埋我地玩。有一日徬晚,住係好幾個街口外既佢,突然開車過離呻。原來,所租住的3層木屋傳出異味,報警後先知:其中一層既獨居老人走咗唔知幾多日。呢位朋友要漏夜搵地方搬。
    60年代,美國仍屬黃金時期,也有如此淡薄的家庭。老伯也許有親友,但可能遠在千里之外(美國的面積大如中國),加上自己有家庭要照顧,一年到頭,感恩、聖誕節才來個電話:“Hi, Dad/Mom, Merry Christmas. Love you! Bye.”)。今天或者好一些,也許一個月一次Facetime.
    因此,身在西方的獨居‘老’友,尤其是人際地理距離遠的美、加,人到70‘後’,或須考慮移居長者邨。雖然月均可能要6-8,000美元,但住食無憂,安全有保障,包括基本的護理。
    這裏並非替人做廣告。美國的老人邨早已家傳戶曉,使乜我離吹。
    我以先父最後幾年之鑑,希望到自己將近不能自理時,遷入護老院。到時話唔定要上大灣區。雖然以現時母親的經驗,入院舍並非上策。但自己辛苦好過留係屋企,連累埋照顧的家人。現只求上天,讓我最後的日子不要那樣長。
    
    至於大事:中美關係似乎放緩:
1. 總理出席聯大,接連會見美國商界。
2. 中國不尋求WTO給予特殊待遇,據說此舉移除了對美關係的其中一個障礙。
3. 美國眾議員團相隔6-7年後再度訪華,獲國級大員逐一接待。賓主看來都很客氣,看來無意繼續頂牛。
4. 500架波音輸華,美大使話將近傾掂。中方冇否認。
5. TikTok中轉美敲定:股權美資80vs中資20;用美方算法algorithm;數據存美雲。特朗普應該好高興,民主黨相信也無話可說。
    若此,中美元首下月底在韓話舊,怕十拿九穩。
    至於另一個美方提到的話題:芬太尼,相信中方也唔會坐視。
    美方已重判中國籍的一男一女,指稱其明知故犯,將芬太尼原料輸美。
    若查實有化學廠靠輸出這類原料來搵食,我們似乎的確可以做的嘢。唔係因為美國逼埋離,而係某種‘普世價值’:冇人應該靠播毒來維生!我們有過鴉片戰爭之痛。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250924三3號雨26°C 93%:你家沒事吧?

    打風總是麻煩的,今年已不記得掛過多少次8號。幸虧這次的“世紀最強”名不副實。你家沒事吧?
    “Ragasa樺加沙”響警報第一天,記得我說“拭目以待”。過去24小時,
或因住處不特別當風,風聲不大,金睛火眼𥄫住都叫唔出一次“嘩”!只有一兩次,有物件敲在窗戶上發出較大的聲響,才算一震。
    日前閱報就一愕:廣州11市包括深圳“五停”(停課、停工、停產、停運【輸,主要指公交】、停業)。期間有地鐵站通宵開放,讓市民入內過夜,有打仗feel!
    起初是誰說“世紀最強”的?這次連萬里外的美國氣象局也加把勁。
    無論你多討厭美國,可見的將來,它仍然享有最強的話語權。借用50年前華爾街投行E. F. Hutton的廣告術語:“When America speaks, people listen.”美國天上有衛星,地上軍事基地遍全球,情報特強,話Ragasa仲強過“山竹”(見本博昨附圖),點敢唔聽?有second thought的人怕百中無一。
    現在大陣仗過去了,沒有事就是好事。反而令人納悶的是:這次兩岸四地,最不幸的是台灣:花蓮有鄉鎮堰塞湖溢流(洩洪),帶走17人,大多是住在地面一層(台灣一樓,港地下G/F)的長者。此刻仍有人失聯。但看
台媒似乎不是太緊張。是見慣天災還是怕捲入慣性的黨政之爭?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250923二夜8號27°C 85%:大風來前靜過鬼

海外經WhatsApp傳來,未指明出處
    ‘巨’風Ragasa樺加沙威脅第二日,清晨去gym為運動班‘執雞’,接著隨家人去街市食早餐買蔬菜。

    街市仍算旺,但與昨差天同地。蔬果大檔倦勤,肉檔前也不再見人龍。初看一愕,但轉念一想:當局昨晚就預告今午改掛8號,大檔陣仗大,入貨多,開半日唔著數也!但如果明天掛8甚至10號,蔬果大檔週四只怕也會倦勤,因為週三冇貨來港,家裏的儲糧怕要頂到週五。
    但午後起掛8號至此刻入夜,室外靜英英。記起以往打風,窗外fengfeng聲之前,也有半日無聲。大概這段平靜期,我們位於偌大‘風雲’的無感部位。要待風吹過了此範圍,地面上才會有感。
    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對颱風來說,其實是“大風來前靜過鬼”。
    這次連美國方面也預料是有史以來最勁的一次。拭目以待!

    但我不會去戶外實地求證,更不要說海邊山上。
    今午有一家4口據說在柴灣海邊觀浪,母與子被捲落海,父下海救人。幸獲艇家幫忙救起。但3人都昏迷入ICU。新聞沒有說,這家人挑戰風浪。咁就認真唔好彩。
    人要有勇氣,但點樣平衡個人的能力與環境的限制,好考智慧。最近呢二三十年,港人思想日趨進步,以彈丸之地,一再創出上世紀難以想象的成就。
    但居間也不時有人以挑戰自己以至極限為榮,偶見失手。其中一些多少係無須有。
    以往當局唔出聲,怕被指干預市民的自由。如今開始明言勸喻。上述不幸發生後,當局呼籲:打風期間,唔好追風逐浪;不聽從的話,會採取行動,
    說到底,超出個人和環境限度的‘勇氣’,不僅可能禍及本人和家人,也會連累負責救援的專業人員和其家人。人家不是為你而生的。你作為市民,同樣有責任對其他人負責。
    窗外開始有點風聲了。
    今晚好各位!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250922一夜1號31°C 67%:菜場如戰場

    首先恭喜Botwana博茨瓦納男子4x400米接力,首次代表非洲奪金,打破美國的壟斷。
    新聞沒有說中國隊如何。    
    天憐港人,趁‘巨’(有別於北美、加勒比海的“颶”=hurricane)風未到,俾我地多一日緩衝。
    週末兩天,陰雨連綿。不料今晨陽光普照,正當‘備戰’。澳門建議市民儲糧3日,我地係咁依都要買番1日啩。
    去gym操完聽日運動班‘執雞’既大機後趕去街市。唔係作大,噓撼過年廿九。
    個個肉檔都排長龍。蔬果大檔更被師奶‘圍城’。錢鍾書話齋,城裏的人想出離,城外的人想入去。但通道塞爆,每移半步都要“唔該”。一間凍肉鋪門口泊咗十架八架車仔。望入去鋪頭,逼過年宵。
    但整個街市上落有序。行咗半個鐘,只聽到一個阿嬸鬧人阻住門口。
    食非我所長,入廚只求能入口。買餸如執藥,有個樣就算。正因為分唔出級數,今晨除了白麵包,幾乎都買齊,甚至帶回個凈兩餸。週四唔開市都頂得住。
    兩大袋當有十幾磅,搭公交上落都要屏住度氣。但好在多少有做運動。要努力堅持、珍惜自己,為此刻仍然能夠幫忙家務而感恩,直到上天要收回我這份能力為止。
    聽朝保我報到運動班!
    至於大事:美眾院代表團相隔6年再訪華,獲總理接待。議員通常難應付過官員。在野黨基於本位要反政府,其光譜的另一端通常逢中必反。如今民主黨在野,黨內最反華的主要是進步派,只講理念,不問實際,相當於意識形態上的紅衛兵。
    至於傳聞特朗普為了與我國主席話舊,暫緩對台的下一筆4億軍售。‘特’事‘特’辦,no big deal。
    以陸方目前的軍力,美方對台售武純屬象徵性。大陸那一天真要攻台,必定已豁出去,40億美元的美製武器都擋不住。大陸反對美國售武純屬法理上的:侵犯中國主權,即便賣1美元也不行!
    外人一個常見的看法是像新加坡總理說的:只要台不獨,陸也就沒有打的必要。
    但這對中國人來說,背後潛藏著“人隨時間而移情”的問題。
    新加坡華人可能150年前仍自視為華僑。但可能自100年前起,轉而認同本地,視中國為先祖。這與英裔美國人與英國的關係是同樣的道理。
    中國現在接受新加坡華人認同當地。台灣人也許覺得,自己有同樣的權利改變認同。可問題是:新加坡和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淵源,無論量和質都有明顯的差別。唯物辯證法說:量變起質變。台海兩岸有過內戰;陸&台最近的距離相當於香港到廣州,不及與新加坡距離的一成。。
借用一個日人常說的詞,台灣與大陸的‘羈絆’,非新加坡可比。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250921日夜27°C 93%:10萬買簽證,真係有金執?

    明後天據說可能好大鑊。澳門建議市民儲備3天既糧水。
    這次的強颱風取名“樺加沙”,希望唔好同中東既加沙扯上邊。
    *有說:美国每2人就有1人用TikTok。果真,剔除3.5億人裏的60後(長者不善用手機、較少看視頻)和未懂人事的5歲前,在國民裏的佔比或高達2/3。
    若此,如今美國人鍾意呢款中國killer app到要自己離run,又唔係唔可以理解。But then, Mr. President, what do I get in return?
    另一個‘笑話’係:據說有應邀赴美工作的印度專才在飛美(大概是矽谷所在的三藩市)班機上突然聽講,持專才類簽證H-1的外國人要交10萬美元後,嚇到即刻要落機,怕入境時冇得俾要鎖起。
    美統顯然是得悉他的偉大政策引起恐慌,立即澄清:10萬美元並非年費,而是一筆過。換言之,如果上述印度專才做滿一年後,獲同一僱主續約,其後各年的薪水就袋袋平安。
    但即便只交一年,10萬美元都唔係小嘢!
    矽谷的中層技術人才,恐怕也不過年入20萬-50萬美元。扣除合計大約1/3的聯邦(中央)+州(中國的省/自治區)+地方(住所的市鎮)三級稅,還有各種保險,加上超高的矽谷衣食住行(住屋月租動輒三五千,仲有sales tax, toll charge, 25%既小費),就算簽約3年,每年交3.3萬來支持MAGA,都幾喇脷!
    不過,以矽谷的薪給和工作、生活環境,發展中地區的專才仍會前赴後繼,個10萬唯有當中間人食水深啦!而家到處偷呃拐騙,呢10萬至少係大總統收既!Thank you, Mr. President!
    再講,都唔好話唔服呢位美統。79/80歲既人,似乎每日都坐好幾個鐘飛機。日前才係倫敦返離,單程7個鐘,下月又要飛15-16個鐘去韓國開APEC,與我們的主席話舊。明年初再飛15-16鐘去北京。即便在專機上享有帝王級侍候,也還要應付時差。落地後要擺出總統的儀態,與東道主談笑傾生意、應付刁鑽的記者、回應下屬的請示。
    但至今未聞美統年輕時愛運動,體格特好。以大總統的性情,後生時多數係party animal。何況此人當年高富帥,佢唔搵人,人地都扑埋離。美國男生開party,你know what,唔使我畫公仔畫出腸。到此年紀,仍能日理萬機,絕對係人之中的例外。此人看來天生有的福份。
    你仲話個天係公平既?
    講起10萬美元,擱筆前突然想起:美統剛就任時bragged about的500萬美元黃金移民簽證,不知為國庫收到幾多億?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250919五夜3號28°C 72%:元首通話可望有成

    港今晚9點中美元首通話。若上次可以為準,隨時傾1個鐘。
    雙方除了敲定TikTok賣給美資,相信更重要的是:月內是否在東亞舉行峰會?
    中方既已邀約,美統據說也頗為興奮,成數應該很高。
    而且,美統本性愛威。有可能的話,相信都會想去皇都出po,而不只是在東南亞握個手。
    與此有關,美統在倫敦返美的空軍一號上對記者說,佢咁鍾情中國發明既TikTok(內地版稱“抖音”),因為去年競選時,為佢贏得好多後生選民。
    美國的年輕人傳統上反建制,親藍(民主黨)反紅(共和黨)。但原來上次大選反過來,寧可揀個番兜白宮既極右白老男,不buy出身美國最進步選區三藩市既深膚色中女(以平權看,深膚色+女性雙重加分)。
    近年西方經常說:東方的‘專制’國家在網上散發假消息,左右西方的民情和自由選舉。如今難道進而以社交媒體為‘特洛伊木馬’,收集自由世界的大數據,從內部來控制西方?
    用此前一些港人的話說:將你我的敏感數據(例如喜歡誰不喜歡誰)‘送中’,最終反過來送你我的‘終’。
    但現在,這位美統不但未因為去年他的民意被‘送中’而憎死中國,更Like到要夾硬向中方買下這種‘魔鬼’軟件。
    現在看來,美統之誠打動了中方,願意換回一些自己有需要的事物。
    但不僅美國人,連香港的反對派也值得反省的是:年輕人最愛的社媒TikTok,在關鍵的時刻為何不是幫進步派,反而幫了‘反動’派?
    美資收購後,下次再有關鍵的選舉,TikTok如果仍然不幫進步派,那就證明:問題是進步派過去這段時間失卻民心,連後生仔女都睇唔過眼。
    看了特朗普這大半年一柱擎天的‘成就’,新聞天天都有他的‘倒行逆施’,他的一些手法也實在做得過火(例如到處抓II,關押條件惡劣,連韓資派來建廠的技師都被集體扣留…)。
    但美國幾乎冇人出聲。因為,此前20-30年,進步派/新左派的好心走火入魔,遠遠超出合理的範疇(例如大城市露宿者氾濫。三藩市甚至立例:偷搶唔夠千美元唔拉!)。現在特朗普雖然過火,但確實是在right the wrong. And the right is long overdue.
    進步派想重新贏得民心,必須從內心懺悔,痛改前非。無論內心多善良,落實時要合乎環境的現實和人民的承受力。每個社會都不同,美國不是天堂,沒有無限的能力。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250917三夜1號30°C 78%:大總統訪華收大禮?

     年度《施政報告》日。本屆政府強勢,宣政有力。民間冇人會今日搞活動,以免坐冷板。而說也巧,今天連突發都無大事—吉兆,因為通常都牽涉人命。
    《施政》話題多到連標題都睇唔嗮。一眼掃過:加強公務員問責制應Like;比較意外的是日前仍上頭條的公屋租置,臨時抽起;直覺上,大學外地生可佔一半,校園生態將丕變。本地生要加油,hea唔係辦法。
    *跳出香港,放眼世界:即日最驚人的‘傳說’是:本地英文報說,1.美統特朗普訪華基本上落實;2.時間可能是10月底或11月初的APEX峰會前後;3.美統此行的收穫將會是:中方的500架波音客機訂單。
    第3項若屬實,粗略計1架波音1億美元,無疑是大總統就任以來,為國人贏得的最大訂單。由北京返抵國門時,大可對記者說:I deliver what I promise. Do I?
    至於TikTok,其中資開創者“字節跳動”相信會將80%股權賣給美資,從而由美資營運,以息美方的‘國安’疑慮。但會沿用字節跳動研發的數據模型,所謂algorithm。後面這個安排可信是中方的堅持:這是中國人的創造發明、引以為傲的軟實力。但不排除會作些改動,以免美國一些人疑神疑鬼。
    有趣的是,不知道是否巧合:我們這邊一位傳奇性的大企業家(幾乎可比美國已故的Apple創辦人Steve Job),雌伏多年後,近日突然照抄人家大總統的口號,高呼“MAGA!有冇搞錯? 
    但轉念一想,原來這位與美國大總統同樣有性格的中國企業家,當初所創辦的萬億港元市值公司,縮寫正是A!他要Make自己的孩子Great Again!
    而更巧的是:美國特大總統對上一次(2007年)一當選,就請我們這位大企業家去紐約面談。事後從未對外透露談了些什麼。兩人這次的奮鬥目標竟又英雄所見略同。
    世間竟有如此巧的事。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250916二晚30°C 74%:美方勝出第4輪?緬懷Bob Redford

    Grief: Robert Reford離世,享年89。A very good person.
    *以政治理由申請免遣返的外人,慣常來自亞、非發展中地區。不料如今由於俄烏戰事,有來港工作的白俄男模聲稱怕回國後,會被派去幫俄軍打仗,要求免遣返。但申請被拒,上訴覆核。
    此類案件的結局慣常是今後當地人來港還是改去其他地區博庇護的指標。此外,西媒慣性為申請者打邊鼓,對受理的地區施壓。
    我國與白俄友好,白俄是俄的鐵盟。很考政治智慧。
    *聽美方的口氣,他們‘勝’出對華的第4輪經貿談判。我如果沒有理解錯:
    A.美方揚言封殺TikTok,斬斷3.5億hyper active富有網民對中國頭號軟實力的dependency,逼中方在TikTok的中資成分和美國監管方面鬆手。
    B.美方拒絕舒緩至今對中方的經貿辣招,要中方“骨聲吞咗佢”(許冠傑歌詞),但願承諾今後不再加辣。前提當然是,我對你的表現滿意。
    但以上純屬美財長一面之詞。此人高大俊俏,笑容可掬,措詞得體,但在骨節眼上會說實話?
    但我們作為中國人,苦在自己國家的發佈用行話,在技術性jargon裡夾雜東方式隱晦,我最多看懂3成。由於只看得懂對手說的,侷住要他人之矛來攻己之盾
    此外,美方這輪似乎還有一張王牌:談得不好的話,今年內元首峰會怕難以成事。
    據說,中方此前已遞上邀請對方來訪的帖子。
    就此刻來說,中美元首定於本週五通電話。到時除了敲定TikTok轉手,相信也會涉及峰會的安排。這對雙方的國民甚至全世界都是好事,希望順利落實。
    *今午一月一次的運動班抽籤揭曉。報5種班都抽唔中。對一周後候補(執雞)冇信心。當日要一大早排2-3個鐘隊,只怕唔夠體力。恐怕要打定10月繼續冇班上,做運動只能食自己。
    *一直想講講新近看過的影視,但總是被新聞話題佔去。
    今夏看了一齣幾年來看得最開心的日劇:阿部隆史、松隆子演夫婦的《幸福的婚姻》。松隆子是我的favorite,但在這部戲裏,阿部演得更出色,角色也最討好。
    松隆子與父親、叔叔、弟弟15年前涉及一樁兇殺疑案。全靠阿部作為全國知名大狀,以愛心+耐心+專業幫一家人撐過去。
    還有很多想講的影視。但晚了,希望今後能抽時間每天講幾句。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250915一深夜30°C 77%:中美第4輪談判有成?

    澳門5年一度選議員。港府為週三的《施政報告》造勢。社福界力爭田地,港媒從旁打邊鼓。
    我胸無大志:眼看美國終於要減息,只希望幾乎是餘下日子裏唯一收入的銀債,這輪可以分多兩手。
    講到美國減息,特朗普上任8個月,美國有地位的人,似乎冇一個敢公開對他說“No!”—除了Fed主席Powell。相信冇人記得特朗普當眾說過多少次要Powell滾(為免利率為黨派政治服務,總統依法不能炒Fed主席—大概除了犯嚴重的刑事案)。但他每次都堅守崗位,絕不退縮。他利率管得好不好,說實在的我不懂。但要說盡忠職守、捍衛法治,3.5億公民裏唯此一人!
    明天一月一度的政府運動班抽籤揭曉。上個月食白果,今個月冇運動做。希望呢次有得中,下個月有堂上。
    長者上運動堂係自救: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公共醫療的負擔。政府應鼓勵這種好市民行為,多開的班。
    說也巧,今午趁平買了對近年當紅牌子的運動鞋。老來上下梯級怕不安全,現在買鞋重抓地/grip。希望下個月得以上運動班用。
    中美在西班牙談了兩天經貿後,美方說就TikTok的去留接近達成協議。
    希望美國的後生繼續有得玩,原創的中企獲得合理的回報!
    寫到這裏,實時新聞引述特朗普說:週五將與中國主席通話。
    TikTok的下落看來是解決了。
    晚了,最後只補一樣:
    槍殺特朗普‘青年團’創辦人的猶他州22歲男子Tyler Robinson,看來是因為性取向:同居的伴侶是男變女的T類人,因而痛恨極右派排斥LBGTQ。
    事主如果與伴侶搬去LBGTQ天堂的灣區,就不會有這次的悲劇。但也許灣區(矽谷所在)生活費貴,非這對伴侶所能負擔。
    但這樁暗殺只會讓特朗普加大對左派的打壓,處事更雷厲風行。
    講到灣區,還有一則令我drop jaw的新聞:哈佛對特朗普跪低唔奇,沒想到的是:連全美最左的王牌大學U of Calif, Berkeley(加大柏克萊)也應白宮要求,遞上涉嫌反猶的160名師生名單(相信主要是師生裏的progressive派+中東裔、北非裔)。
    Berkeley是美國大學裏的井岡山。美青戰後的左傾風,始於1960年代初Berkeley學生帶頭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我在灣區碰到過一位當年參與示威的老先生)。他們當時抗爭的對象加州州長,就是荷里活牛仔明星出身、後來貴為總統的Ronald Reagan列根/里根。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250914日午33°C 62%:美國‘刺客’多lone wolf

    夜來上博,搞到半夜,慣常掛一漏萬。
    昨晚講美國的驚天刺殺案,就忘了提一個早就想到的要點:
    凶嫌是lone wolf,無同謀,甚至冇熟人諗到,此人會如此偏激憤怒。
    美國社會的這種特點,從好處看是個人自由獨立,從壞處看是不少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關在房裏,藏在心裏,唯社媒中人有感覺。但後者近乎事主的‘同道’,不會提醒社會,也不會紓解事主,反而可能表達同感,推波助瀾。
    換言之,美國的左派是個人性的,與歐洲工業生產力爆發後貧富懸殊引發的馬克思派信仰並無共同點,甚至可能互不相容。美國左派只求個人自由,不求改造社會、階級平等(只求個人平權,例如女=男,同性戀=異性戀)、世界大同。在某些方面,美式新左甚至可能與歐式老左互不相容。
    *過去一頭半月,以色列仗著特朗普的勢,繼續武力清洗加沙,準備改造成度假‘天堂’,永絕巴人的反抗。巴人呼天不應叫地不聞。國際社會不斷譴責,但得個講字。
    與此同時,俄方睇死特朗普莫奈其何,繼續默默地襲烏。歐盟又嬲又怕,但援烏有心無力。烏看來唯棄土、不入北約,無以止戰
    更最頭痛的是:停戰後,沒有歐洲國家敢在烏駐軍維安,生怕烏再次被攻擊,自己被捲入戰事,引發東西大戰。西歐對這個悍敵又恨又怕。
   *中vs美今起第4次談經貿。前3次沒有破局,但進展似乎有限。雙方元首今年內能否見面,顯然繫於此。會前有西媒潑冷水。
    ×藏南鄰國尼泊爾Z世代‘革命’成功後,由德高望重的女性大法官暫任總理,以待3月大選。這個民主過渡有多順利、能否清除上層的‘貪腐’,舉世矚目。
    但相信全球社媒更關注的是:‘尼青’的‘革命’壯舉,能否在此前‘顏色/花朵革命’不果的中東歐、中東複製?當地的後生肯定在摩拳擦掌。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250913六深夜29°C 77%:特朗普的盟友認真唔好彩...

    刺殺特大總統‘青年團‘創辦人Charlie Kirk的22歲猶他州男子Tyler Robinson,果然是出於左反右的政治原因。但在美國context下,既不是馬克思階級鬥爭的信徒,亦非法國大革命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的擁躉,而是痛恨Kirk宣揚‘仇恨’,大概是指美國右派反對非法移民、性小眾、非基督教信仰、無業遊民…。
    這裏不是為美國極右辯護。但倒過來看:美國的極左派不也‘仇恨’保守/右派?否則為何要打砸幾百年前的名人象徵,包括當年據說曾經販奴的哈佛大學創辦人,就像現在東亞這邊的綠台要消滅蔣家的遺跡?
    所謂仇恨,極左和極右恐怕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但沒想到凶嫌是本州人。上世紀的3大政治暗殺案:1963年冬Kennedy甘迺迪總統,1968年春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King牧師,1968年夏甘迺迪總統胞弟、司法部長Robert,記憶中兇手都不是案發地點的本州人。
    除了上述3政治暗殺案的先例,更重要的是:Utah猶他州是保守州份、基督教一個特殊教派摩門教的大本營。Kirk去猶他州動員,相信是因為fans多。不料在右派州份撞正有人要殺右派政客,實在唔夠運!我唔擁美國右派,但也唔認為人地該死。
    此外比較特別的是:案發後,雖然翻查案發地點附近的CCTV,確定凶嫌的容貌和身形,但24小時過去仍未找到此人,要靠此人的生父(本身是警察)和一位牧師(大概來自凶嫌一家所屬的教會)說服凶嫌自首。否則FBI仍要騰雞,也省卻追捕、與凶嫌對峙槍戰的風險。
    但反過來,或許有美國人自詡:我們雖然有CCTV發現凶嫌的容貌,但24小時都未確定其下落,說明我們國家自由,並未大量儲存居民容貌的檔案。
    的確,以我常看的刑偵日劇,警方一發現案件關係人的容貌,即時翻查官方儲存的萬計大頭相。一旦發現九成幾相似的人,立即鎖定其身份:姓名、年齡、性別、出身(日人指成長的地點,相當於中國內地的戶籍)、學歷、職業、所屬團體、前科,隨即派警員包圍此人最後的住所、查問其關係人…,確保走唔甩!
    但Kirk案24小時都未找到貌似凶嫌人士的身份,或說明美國政府的居民檔案未儲存大量的儀容、個資。而以特朗普的傾向,Kirk案肯定會激發官方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左派打死了一個右派,但長遠計損失更大。此後,當局必大量收集左派的人事檔案,嚴密注視,藉機harass,確保‘特統’治下的國安。左派衰梗!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250911四夜29°C 79%:極左反撲,但恐怕早了些

    這兩天,美國、西歐、東亞‘不約而同’,有人針對極右得勢‘揭竿起義’,態度堅決,行為激烈。
    
與此同時,我們獲終院認可的同志草案,被立會以71v14的絕對比數否決。歐美為了疏導將平權絕對化的極左派,有可能再次攻擊我們以至國家,甚至輔以行動。
    世界各地這輪突如其來的大反右,至今有3:
    一、最驚人的是美國特朗普‘青年團’Turning Point USA的創辦人、年僅31的名嘴Charlie Kirk,出席右派活動時被人從遠距離槍殺。
    去年大選前夕,特朗普被人從遠處行刺,逃過大難。行兇者不一定是反右的左派。特朗普已成為21世紀的icon。想刺殺他的人,有可能是出於扭曲的心理,想全球知名,歷史留名、被視為英雄、萬人敬仰…,不一定是出於政治目的。
    但特朗普的後生擁躉,即便在美國,恐怕亦非家傳戶曉。殺他即便能載入史冊,亦屬旁枝末節,不登大雅之堂。
    若此,此人有可能是出於盲動的極左派,有點像巴勒斯坦人見到以色列極右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後生助手。
    二、法國極左派再次上街,揚言Block Everything,亦即類似香港2019年黑衫後生打砸公共設施,企圖癱瘓社會來逼政府就範。日前初試啼聲。政府擺出強硬姿態,近200人被捕。法國極左派是聲大夾冇準,還是說到做到,重演200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看幾天就知道。
    法國
2年換6-7個總理,在發達國家裏的確別樹一幟。恐怕只能說,與法國人的浪漫、華而不實(最叻既係LV,唔係電動車、AI、機械人),脫不了干戈。
    三、但近日左派/自由派的反撲,沒想到最厲害、最‘成功’的是有不少族人在我們香港生活的藏南山國尼泊爾。當局封閉Facebook等社媒,刺激年輕人上街打砸,包括中央政府的核心建築,警方強手鎮壓。激烈衝突中,至今超過20人喪生。多名部長的豪宅被示威者放火,一位前總理的夫人被活活燒死。
    局面失控,總統和總統請辭,重開社媒。上層或已有人流亡。組成新政府前,暫時由軍方主持大局。
    據英美媒體報道:尼泊爾人早就不滿上層奢華,下層捱苦,換言之,杜甫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不懂尼泊爾,但可信確有其事。西方自由派媒體報道的事基本上是真的。問題出在自由派的價值觀:將自由、民主、人權絕對化,而不是按當地的歷史、文化、地緣、實力來酌情下藥,就像中醫處方,按患者體質的差異來微調份量和各種藥物的比重。
    例如,現在尼泊爾這樣糟,但西方用來對各國施壓的其中一種調查:哪個國家的人最快樂,有好幾年,世一係尼泊爾隔離沒有普選的
不丹王國。而且,大概二十年前就說:不丹歡迎遊客,但每人每天至少要花100(還是200?)美元,換言之,窮遊可免。如此歧視錢不夠的遊客,毫不平權,為何西方的調查又不rate低它?
    當然,我們可以明白,不丹為了確保美好的天然環境不受損,以高收費來篩掉它認為不夠‘taste’的遊客、執拾遊人留下的垃圾。但不丹國民的幸福建基於對世界各地窮遊客的歧視上。這是自由派的價值嗎? 
    說回這次極左派的反撲。眼看特朗普壟斷了全世界的政經焦點大半年,美國內外無人敢說不,西歐各國的極右派紛紛借特朗普的勢‘雄起,很有可能當政。極左派孰不可忍,說不定有人準備‘拋頭顱,灑熱血’。
    山雨欲來?極左派有機會?還是說,會被特朗普打到趴地?
    我估:極左派慣常盲動,有勇無謀,這一輪會輸,而且輸得很慘。想反超,還得等極右派逐漸顯露其惡,激發民意逆轉。說不定還要一兩年。
    歷史上,國民革命推翻清朝,不也搞了十幾年?期間犧牲不少。我小時候就去拜過廣州黃花崗的72烈士。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250910三夜29°C 83%:他們走了,我們努力

    胡菊人也走了,享年92。是否19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南來名筆最後的一位?
    這一代的人後來有些選擇自我放逐。但也有人在暮年落葉歸根。人各有志,各適其適,活得寬心就好。
    說也巧,過去這幾天,除了上述見報的人物,我還有2宗親友裏的長輩離去。
    人世間的規律,年事一到,旁人無奈,只能低頭送別。
    下一波恐怕就是…。
    現在終於能體會:所謂“好走”有多重要。
    兒時在廣州,除了叔叔帶我逛街,培養出對社會的感覺,其實,出身官家的母親在我四五歲時,給我上了啓蒙第一課。
    母親教我的第一單念口簧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這首詩直白,照字面解,無所謂‘寓意’,兒童也聽得明。
    予我印象較深的,是母親隨後教我的杜甫《兵車行》。
    這首詩很悲情,其實並不適合兒童。但4-5歲點識咁多,背咗就算。
    我成年後始終沒有問母親,為何自細就用這樣慘的詩教我。母親基本上apolitical,對社會民情並無特別的關注,教我《兵車行》,恐怕純粹是清末民初她當官的爺爺(母親從未提到過她父親亦即我外公。或因外公有幾房,母親屬小房,與外公很疏遠。)小時候教她,現在她來傳承而已。
    我不知道是否母親教我杜甫罵皇帝的《兵車行》,以及叔叔帶我逛街認識社會,種下了我成年後走‘歪路’的禍根。但想到這兩天接連傳來的長輩訃聞,還想起杜甫另一首悲歌《石壕吏所表達的無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這兩句雖然是哀古時小民在亂世中的命運,但延伸到常人生死之別亦無不可。
    跑馬地墳場門口的對聯:
    今日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
不也是同樣的意思?
    你猜,俄攻烏和以打哈兩仗裏,會否有類似的悲嘆?
    *今午去公院覆診。地鐵順利,但最後一程的綠巴排咗9個字,高峰時怕排咗70-80人,等覆診的老弱辛苦。上到醫院先知,原來入口處的主幹道大塞車。我本來預鬆的既時間,變成反過來遲半個鐘,趕忙同接待處解釋,怕‘依法’被cancel。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250909二夜28°C 87%:父母提醒咗我好多嘢...

    今晨剛要出門赴約,戶外突然倒水,擔傘著Gortex都冇用,只好退回家。不料,正想WhatsApp話遲到,滂沱大雨忽然消失,恍如從未落過,於是重新趕出門。也算是幾年一遇。
    今晨幾個月才一次的聚會,其中一位朋友家有要事不得不割愛。
    七老八十,今後外出只怕越來越多這類因為家事、健康的阻滯。幾十年的朋友,見得一次係一次。大家保重,健康好運。
    母親大概從20初開始,以麻雀/麻將為唯一的愛好。每天的routine類似白領返工:早上九點敲過出門,去友人屋企打,通常係家境好過我們的。徬晚回來食飯。風雨不改。如是堅持到七十幾歲。
    但到了某一天,4個雀友裏,逐漸有人隨著年事,體力轉弱、出入不便,要另外湊腳。再到後來,連擴大的雀友圈都開始短缺。
    至於母親為何必定外出打牌,而不是有時也招待雀友來家,主要是家裏條件不夠。廣州時期,一家3口加叔叔住在父親的鋪頭,除咗冇privacy,也冇家傭可為雀局斟茶遞水。
    來到香港後,境況更差。前後30多年,父母由頭到尾只夠錢租一間房,從未住過獨立的單位。父親離世後,我由美國搬回港,才帶著在美國積蓄的2萬美元和妹妹合資買了第一個2房單位。
    母親70幾難以開枱後,一度去圖書舘借亦舒小說來打發時間。百多冊亦舒,由頭睇到尾,再番轉頭睇。但即便這樣也睇完了,最後還是無聊。
    為了明白自己的母親,我借來亦舒翻看。看了幾頁就多少明白:亦舒筆下的人物最接近她認同的社會身份:30-40歲的中上家庭(以今日打比方,也許丈夫是醫生、律師、會計師、高級公務員...,月入十幾二十萬)、面貌娟好的有閑師奶。無須工作、做家務、湊仔女。錢老公包起,力家傭代勞。自己日常就是與同階層的太太打牌、聊天、shopping。
    此前看李安導演、梁朝偉和湯唯主演的張愛玲小說《色.戒》就覺得:戲裏第一場,與湯唯開枱的3位南京汪精衛政府官太,相信就是母親的憧憬。可惜少點運氣,嫁低了。
    父親是安分守己的傳統中國人,也許不夠進取、達不到母親的預期,但勤勤懇懇、忠於家人,盡了他的力!Nothing I can say.我多少也受他影響。
    父親走得早,既因為健康差,但也與性格內向,70-80年代公共服務面窄、資訊貧乏有關。父親與母親相反。母親善方言,閩北(福州話)、閩南(廈門/漳州/泉州話,同今台灣話)、粵、國(普)、滬5種方言流暢,父親語言能力差,只能講滬、國2語,粵語不比今天的印傭好(我有母親的遺傳,但小時候沒有機會學閩語,只能講粵、國、滬)。
    父親粵語差、英文弱,加上中年才來港,與英治下的政府完全alien。縱使溫飽都勉强,但唔知道可以送我入公校、申請公屋,只能咬住牙根死頂。我57年來港,讀咗10年書,頭6年靠父親自費供私校,後來的4年才算係考到公校,仍然要交費,只不過相當可能平的。10年裏唯一享受過的福利係最後4年攞過幾百蚊助學金。
    顯然因為生活不如意,母親來港後,曾試過自殺。
    我這樣說,也許有人覺得自揚家隱,有虧我父母。但我看作一種社會檔案,沒有太見不得人的事。
    先父離世已將近40年。他無私地養大我。母親先一步從廣州來港後,父親獨自帶著我。來港後,雖然自己的英文只有小學程度,滬腔發音笑死人,也努力自學來教我。我畢生感激他。
    母親如今是百歲人瑞,只不過有意識但無知覺。我只能為她祈禱,希望她少些痛苦。由此也祈求我主,希望輪到自己最後幾年時,得免這個過程。
    今晚本來還想講新聞。但晚了,明天還要去醫院覆診。就此打住。
    Good night, eveyone.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250908一夜28°C 83%:Defense to War, Back to the Future

    今年至今掛過幾次≥8號波?多少年一遇?靠點擊博廣告的媒體為何這次不炒?
    幸而塔巴(普通話諧音:他爸)雷大雨小,虛驚一場。下次的氣旋是否稱“塔馬”?
    *Department of War是美國國防部1789年建國初期採用的名稱,用到二戰後的1947年。1949年改稱Department of Defense(英國英文稱Defence)。
    特朗普如今回歸舊稱,並非單純的復古,而是像Michael J. Fox, Back to the Future也!
    誠然,特朗普是老派,而且老派得來品味不高。但不稱Defense而稱War,寓意甚深,符合他的治國理念。美媒用改名花費10億美元來踩他,只暴露自己的膚淺。
    Defense是被動的:中國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國防軍隊的責任是守家門,外人不來犯,不會衝出門口去打人。
    War是中性的,包括被人打而還手,以及主動去打他人。說到底,戰爭至少要有兩個敵對的陣營,無對手不成戰。
    換言之,特朗普的Department of War不僅要保家衛國,打退進犯者;有需要的話,還會主動出擊,打敗那些並沒有侵犯美國的人。
    因此,這就解釋了。特大總統為何一上場,就向全世界宣佈:1. 加拿大是美國的第51州;2.要向丹麥買進長年冰封的世界第一大島Greenland格陵蘭;3.‘收回’百年前美國人興建的巴拿馬運河。
    因為,美國國防部稱War那158年,尤其是19世紀那100年,美國擴張得好開心:領土由起初靠近大西洋的13州,擴到太平洋沿岸。方法包括:
    A.和平:1.向無力維持龐大海外領土的法國敗家皇帝買入今路易斯安那等中南部州份;2.向同樣財困的帝俄買入今阿拉斯加州(面積可能相當於我們的西藏);
    B.征伐:1.兼併今德克薩斯州(今50州裏最大的州份);2.打敗墨西哥,搶來今加利福尼亞(今矽谷所在)、內華達(今賭城所在)、猶他(今摩門教地頭)等黃金州份;3.打敗西班牙,搶來今佛羅里達州(今邁亞密所在),4.鼓勵東部的美國人以及新來的歐洲移民,由美國東部策馬驅車西進拓殖,霸到既地就係你既。必要時趕走印第安原居民,不排除要殺人。這包括今中部廣大的農業州份。5.1898年在美洲打贏拉美主子西班牙,奪得其東南亞殖民地,包括菲律賓(二戰後脫離美國獨立)、關島(今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
    因此,19世紀那100年,美國的疆土可能擴大了幾倍,比得上帝俄當年東擴,一百幾十年內由烏拉山以西的歐洲部分擴至太平洋沿岸。美、俄當年的擴張都是‘蛇吞象’。
    因此不能排除,特總統將Defense復古‘正名為War後,何時覺得國家利益需要maximize、安全需要進一步的保障,會下令該Department北上加拿大、登陸格陵蘭、進佔巴拿馬運河兩端,名副其實地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這裏的Great兼具Grand與physically Big的意思。
    說到底,War Department不僅是被動地等敵人上門,還有義務主動進擊對手,以maximize美國的利益也。
    你笑特統蠢?你絕對冇佢咁精呀!
    晚了,就此打住。祝各位明天back to normal。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250906六夜31°C 73%:盛事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港團在內地行車出意外,1死3傷。事發地點偏遠,希望傷者能儘早獲得適當的治療。
    *我們作為商港,搞慣經貿活動,以盛事吸客本理所當然。
    但繼年半前花千萬港元請來球王美斯在場邊齋坐,如今再來一個幾百萬元升不了空的熱氣球節。而且,主辦人據說與美斯那次有重疊。
    我們以往搞活動,資源是否來自東亞?現在想請歐美‘過江龍’,容易被鑽空子?
    *今午心血來潮,係時代廣場經維園行到筲箕灣。中途借維園的長櫈做伸展,路經鰂魚涌快餐店時歇歇腳。全程大約3小時,感覺良好,感恩!
    小學時在廣州,功課不多,父母沒時間管我,不時跟外出徒步送貨的叔叔行街。由當時市中心的海珠南路到近郊的越秀山,基本上行勻晒,包括今天旅客必到的上下九、西關、荔枝灣...
    但現在廣州市已擴大了幾十倍,叔叔與我當時步行的範圍,只是廣州市今天的舊區,怕只是一條線上幾個地鐵站的遠近。
    母親說叔叔兒時腦膜炎,燒壞了腦。但叔叔與我講話、帶我逛街…,毫無問題。叔叔大概在上海長大,以滬語為母語,但聽得懂粵語,能以粵語短句回應。我7-8歲去上海一年半學會滬語後,回到廣州與叔叔轉台溝通,愉快得很。他帶我行勻全市,從未‘蕩失’路、回不了家。
    但母親出身官家,有階級觀念,看輕地位、見識不如她的人,包括她認為弱智的叔叔。但其實,我小學時,父親看店,母親外出打牌,唯叔叔教會我逛街認識世界,是我的啟蒙老師。逛街自此成為我的一種功課和社會參與。
    我住在紐約時,也曾經由曼哈頓南端的Battery Park逛到城北125街Columbia大學處--但8.8英里~14公里,加上編報紙辛苦,一週只休一天,要分2-3次走完。只有讀書時住在芝加哥,限於治安,連大學所在的Hyde Park都走不完。
    父親57年帶我來港後,不時寄錢回廣州給叔叔。但聽說叔叔單身一人,生活坎坷,最終下落不明。
    我今午逛港島,是紀念我的親人和啓蒙老師。
    叔叔的名字縮寫GR。謝謝你!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250905五夜30°C 67%:特朗普good days are over?

    特朗普01.20上任後,足足壟斷了全球話題7個月,最近這十天八天才被中國的09.03大閱兵蓋過。但過後,相信特朗普以其flamboyant性格、極端的手段,仍然會是國際焦點。
    要講搶風頭,我們很難與特朗普比:處事四平八穩,對外循循善誘。這是國人的長處,但要上網搶po爭Like,無疑難與驚世駭俗的網紅作風鬥,只能求做好自己的事。
    這兩天,特朗普有兩樁事,頗為難解。
    首先是派軍艦到南美委內瑞拉附近的海域,打擊‘運毒赴美船,過程中擊斃對方船上的11人。說這只是開始,今後陸續有來。
    我只看了港報標題、掃過幾句內文,沒有查閱英美反特的一級媒體。
    我相信美方有關該船運毒的情報是真的,不至於為了反對委內瑞拉的左翼政府而亂入殺人。
    但即便‘毒船’當時在公海,未上船核實毒品和人員身份,怎能就打死所有的人?怎知船上不會有被毒梟挾持或打工謀生的海員、工人?後者無論如何罪不至死。
    當年奧巴馬政府派特種部隊偷襲拉登在巴基斯坦的住處,也放過其妻兒。
    美艦的火力可能百倍於運毒船,加上直升機,完全有能力逼停對方繳械,何須不問情由就開火擊殺?此舉完全罔顧法律和人權。
    若此,特朗普下一步是否派兵突襲委內瑞拉境内的毒梟大本營,格殺勿論,一勞永逸?
    第二樁是特朗普就任以來,每隔幾天就簽發Executive Order/行政命令。我不懂行政法,只見他發佈時意氣風發,以為都經法律顧問過目,上庭也站得住腳。怎知他現在終於說:
    如果加關稅被法院推翻,美國就慘了,比現在更窮。
    換言之,法律顧問恐怕告訴他:總統單方面加外國的關稅,按美國法律,很可能無效。若此,亦即過去半年來針對全世界簽發的加稅決定,純屬一紙空文。美國話說:Back to square one.
    由此看,特朗普至今簽發的EO,是否相當大部分都缺乏法律根據?
    認真搞笑!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250903三午陰33°C 61%:大閱兵的回顧

    今晨天安門前大閱兵,紀念抗日勝利80週年。
    國際聚焦:1.中、俄、朝領導人帶頭,眾星拱月;2.展出先進武器,港稱show quali,美國人叫flex muscle,俄領導人說:落後就要挨打;3.暗含對綠台的‘威懾’。
    回顧80年前的1945:日本天皇8月15日宣佈投降後,9月2日派代表在美國主力艦上與一眾盟國簽字落實。二戰至此完全結束(納粹德國此前已先行投降)。香港結束3年零8個月的淪陷期,宣告“光復”。
    抗日確應從1931年9.18瀋陽事變算起。因為,日軍隨後進佔整個東北地區,更捧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來設立傀儡政權‘滿洲國。故日軍侵華始自1931.09.18(其實09.18之前,日本關東軍就已進佔東北鐵路兩旁的戰略據點,只不過當時與中國軍隊各據一方,並非單方佔領)。
    以瀋陽事變6年後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作為日軍侵華之始,是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對日綏靖的算法。因為,日軍若1931-37年佔據東北不算侵華,則國府不派兵收復東北,不能算不抵抗,而只是出於戰略考慮,所謂不到最後關頭不言戰。
    蔣介石當時拖延抗日,因為怕內地的共產黨多過東北的日軍。毛澤東帶領共產黨據守延安大西北,日漸壯大,指揮紅軍以農村包圍城市,對蔣權位的威脅更大過日軍。
    换言之,蒋介石也是毛澤東《矛盾論》的信徒:以共產黨為主要矛盾,日軍為次要矛盾,先要除去主要矛盾,才能回過頭來解決次要矛盾,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同時對付主次矛盾。
    但二戰以大局論,在幾萬米的高空俯瞰整個歐、亞、非戰場,則自從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珍珠港遇襲,逼使美國參戰後,盟軍主要是以美國作為第一強國的財力、產能、科技、國民意志來打完二戰的下半場,直至取得完全的勝利。
    對美軍主要的助力是:英國人、中國人、蘇聯(今俄羅斯)人的堅忍耐力,以及中、蘇浩瀚的國土、蘇聯嚴寒的冬季…。(法國在二戰初期就向納粹德國投降,變成傀儡政府。只剩民間的游擊隊抗德。)
    與此同時,不得不信邪,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決策者失卻理智、自找死路的選擇,重蹈150年前法國皇帝拿破崙的覆轍。
    希特勒派德軍深入地廣人稀的蘇聯國土。蘇聯借勢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拖延時間,令德軍延綿千里,難以補給。入冬後在零下十幾度的荒野中露宿凍餓。德軍最後不得不自行撤回,沿途屍骸遍野。德國人如果不是迷信希特勒,恐怕早就槍斃這樣的統帥。
    同樣地,人口、面積、資源、產能當時可能只是美國一兩成的日本,派艦隊傾巢而出,去上萬公里外的夏威夷偷襲美國的主力艦隊。整個安排很成功:沿途保密,利用美國人大咧咧的自豪疏漏,甚至刻意選在週一清晨,深知美國大兵的習慣:每逢週末就飲酒追女作樂,翌晨宿醉未醒,輕易重創其太平洋艦隊。但也正因此,逼使美國下不了台,不得不全力參戰,與日本死過。日本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日人當年為何會去挑戰美國,自找死路?最常見的解釋是將上面的常理反過來說:
    正因為深知美國國力厲害,當面打不過,故出陰招:趁其大意,摧毀其足以威脅日本的軍力,確保自己能獨力稱霸亞太地區。
    但日本低估了美國的產能。珍珠港遭到重創後,不出一年,已造出大批艦艇、戰機。半年後就在中途島,擊沉日本幾艘航母,報了珍珠港一箭之仇。
    中途島海戰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捩點:此後美軍發惡,日軍開始挨打。誠然,美軍逐個島嶼搶灘,代價很大,但日本戰敗只是時日問題。
    相對來說,亞洲的陸上戰場,包括中國、印支(中南)半島…進展較慢,主要是以廣大的地區和人口,拖死人口不多、兵源有效的日本。
    說到底,似乎冥冥中有主宰: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都是自取滅亡。西諺所謂: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我作為二戰之末的嬰兒,加上一些家世,對此特別注意。Period.
    不過,美國揚威二戰後,成為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指揮全球,頤指氣使,最終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250902二夜30°C 77%:白色巨塔又一單

    公院洩露病人資料案,睇落都幾大件事,不排除會燒到整個醫管局。
    剛爆出來時,以為是醫生的劣行,例如將病人動手術時的照片上網供嘲笑。
    再看方知犯事者是‘認真’的,並非博Like。
    簡單地說,今年2月,該院有胰臟癌女病人P接受3級女醫C開刀後,懷疑因併發症離世。
    事後,院內同一部門的57歲1級男醫A聯同35歲的2級女醫B,私下將C為P開刀的數據傳給其家人,似乎想表示手術過程有甩漏。
    不只此,有關的數據甚至傳給一些與P非親非故的病人E、F、...,目的似乎同樣是‘煮’C。
    院方接到投訴後,這兩位未經院方同意擅自公開病人私隱的高級醫生,A請辭,B停職。
    院方接著報警,A&B被捕。
    (注:此處醫生的級別:1級>2級>3級)
    至今大致可確定:A&B甘冒大不韙,並非網民貪玩、想威、賣貨…,而是針對同事C。
    若此,又有2種相反的可能:
    1.C的醫術真係有問題,A&B為咗病人,睇唔過眼,捨身犯難;or:
    2.A&B聯手排擠C,想踢走佢,電視劇裏常見的‘白色巨塔’權鬥。
    無論1或2,都並非單純的侵犯私隱。
    但實情如果係1, A&B為何不循公院內部的正途,向上port C?而係私下爆料,既暴露醫院的機密、侵犯他人的私隱,更幾乎得罪嗮醫院所有既同事?
    不只此,有關的傳聞對院方也不利。據說:病人P今年2月術後反應欠佳,C就曾對P的家人說,自己做手術時有甩漏。
    但到了7月,院方就P術後離世的結論是:死於併發症。換言之,無關C的手勢。這一來,不僅C得以解脫,院方也得免醫療事故的指責。
    我不懂醫學,事情再發展下去,肯定超出我的understanding。但醫學界過往多少予人醫醫相護的感覺。這次恐怕也難以擺脫這種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