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天安門前大閱兵,紀念抗日勝利80週年。
國際聚焦:1.中、俄、朝領導人帶頭,眾星拱月;2.展出先進武器,港稱show quali,美國人叫flex muscle,俄領導人說:落後就要挨打;3.暗含對綠台的‘威懾’。
回顧80年前的1945:日本天皇8月15日宣佈投降後,9月2日派代表在美國主力艦上與一眾盟國簽字落實。二戰至此完全結束(納粹德國此前已先行投降)。香港結束3年零8個月的淪陷期,宣告“光復”。
國際聚焦:1.中、俄、朝領導人帶頭,眾星拱月;2.展出先進武器,港稱show quali,美國人叫flex muscle,俄領導人說:落後就要挨打;3.暗含對綠台的‘威懾’。
回顧80年前的1945:日本天皇8月15日宣佈投降後,9月2日派代表在美國主力艦上與一眾盟國簽字落實。二戰至此完全結束(納粹德國此前已先行投降)。香港結束3年零8個月的淪陷期,宣告“光復”。
抗日確應從1931年9.18瀋陽事變算起。因為,日軍隨後進佔整個東北地區,更捧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來設立傀儡政權‘滿洲國’。故日軍侵華始自1931.09.18(其實09.18之前,日本關東軍就已進佔東北鐵路兩旁的戰略據點,只不過當時與中國軍隊各據一方,並非單方佔領)。
以瀋陽事變6年後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作為日軍侵華之始,是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對日綏靖的算法。因為,日軍若1931-37年佔據東北不算侵華,則國府不派兵收復東北,不能算不抵抗,而只是出於戰略考慮,所謂不到最後關頭不言戰。
蔣介石當時拖延抗日,因為怕內地的共產黨多過東北的日軍。毛澤東帶領共產黨據守延安大西北,日漸壯大,指揮紅軍以農村包圍城市,對蔣權位的威脅更大過日軍。
换言之,蒋介石也是毛澤東《矛盾論》的信徒:以共產黨為主要矛盾,日軍為次要矛盾,先要除去主要矛盾,才能回過頭來解決次要矛盾,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同時對付主次矛盾。
但二戰以大局論,在幾萬米的高空俯瞰整個歐、亞、非戰場,則自從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珍珠港遇襲,逼使美國參戰後,盟軍主要是以美國作為第一強國的財力、產能、科技、國民意志來打完二戰的下半場,直至取得完全的勝利。
對美軍主要的助力是:英國人、中國人、蘇聯(今俄羅斯)人的堅忍耐力,以及中、蘇浩瀚的國土、蘇聯嚴寒的冬季…。(法國在二戰初期就向納粹德國投降,變成傀儡政府。只剩民間的游擊隊抗德。)
與此同時,不得不信邪,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決策者失卻理智、自找死路的選擇,重蹈150年前法國皇帝拿破崙的覆轍。
以瀋陽事變6年後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作為日軍侵華之始,是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對日綏靖的算法。因為,日軍若1931-37年佔據東北不算侵華,則國府不派兵收復東北,不能算不抵抗,而只是出於戰略考慮,所謂不到最後關頭不言戰。
蔣介石當時拖延抗日,因為怕內地的共產黨多過東北的日軍。毛澤東帶領共產黨據守延安大西北,日漸壯大,指揮紅軍以農村包圍城市,對蔣權位的威脅更大過日軍。
换言之,蒋介石也是毛澤東《矛盾論》的信徒:以共產黨為主要矛盾,日軍為次要矛盾,先要除去主要矛盾,才能回過頭來解決次要矛盾,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同時對付主次矛盾。
但二戰以大局論,在幾萬米的高空俯瞰整個歐、亞、非戰場,則自從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珍珠港遇襲,逼使美國參戰後,盟軍主要是以美國作為第一強國的財力、產能、科技、國民意志來打完二戰的下半場,直至取得完全的勝利。
對美軍主要的助力是:英國人、中國人、蘇聯(今俄羅斯)人的堅忍耐力,以及中、蘇浩瀚的國土、蘇聯嚴寒的冬季…。(法國在二戰初期就向納粹德國投降,變成傀儡政府。只剩民間的游擊隊抗德。)
與此同時,不得不信邪,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決策者失卻理智、自找死路的選擇,重蹈150年前法國皇帝拿破崙的覆轍。
希特勒派德軍深入地廣人稀的蘇聯國土。蘇聯借勢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拖延時間,令德軍延綿千里,難以補給。入冬後在零下十幾度的荒野中露宿凍餓。德軍最後不得不自行撤回,沿途屍骸遍野。德國人如果不是迷信希特勒,恐怕早就槍斃這樣的統帥。
同樣地,人口、面積、資源、產能當時可能只是美國一兩成的日本,派艦隊傾巢而出,去上萬公里外的夏威夷偷襲美國的主力艦隊。整個安排很成功:沿途保密,利用美國人大咧咧的自豪疏漏,甚至刻意選在週一清晨,深知美國大兵的習慣:每逢週末就飲酒追女作樂,翌晨宿醉未醒,輕易重創其太平洋艦隊。但也正因此,逼使美國下不了台,不得不全力參戰,與日本死過。日本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日人當年為何會去挑戰美國,自找死路?最常見的解釋是將上面的常理反過來說:
正因為深知美國國力厲害,當面打不過,故出陰招:趁其大意,摧毀其足以威脅日本的軍力,確保自己能獨力稱霸亞太地區。
但日本低估了美國的產能。珍珠港遭到重創後,不出一年,已造出大批艦艇、戰機。半年後就在中途島,擊沉日本幾艘航母,報了珍珠港一箭之仇。
中途島海戰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捩點:此後美軍發惡,日軍開始挨打。誠然,美軍逐個島嶼搶灘,代價很大,但日本戰敗只是時日問題。
相對來說,亞洲的陸上戰場,包括中國、印支(中南)半島…進展較慢,主要是以廣大的地區和人口,拖死人口不多、兵源有效的日本。
說到底,似乎冥冥中有主宰: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都是自取滅亡。西諺所謂: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我作為二戰之末的嬰兒,加上一些家世,對此特別注意。Period.
同樣地,人口、面積、資源、產能當時可能只是美國一兩成的日本,派艦隊傾巢而出,去上萬公里外的夏威夷偷襲美國的主力艦隊。整個安排很成功:沿途保密,利用美國人大咧咧的自豪疏漏,甚至刻意選在週一清晨,深知美國大兵的習慣:每逢週末就飲酒追女作樂,翌晨宿醉未醒,輕易重創其太平洋艦隊。但也正因此,逼使美國下不了台,不得不全力參戰,與日本死過。日本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日人當年為何會去挑戰美國,自找死路?最常見的解釋是將上面的常理反過來說:
正因為深知美國國力厲害,當面打不過,故出陰招:趁其大意,摧毀其足以威脅日本的軍力,確保自己能獨力稱霸亞太地區。
但日本低估了美國的產能。珍珠港遭到重創後,不出一年,已造出大批艦艇、戰機。半年後就在中途島,擊沉日本幾艘航母,報了珍珠港一箭之仇。
中途島海戰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捩點:此後美軍發惡,日軍開始挨打。誠然,美軍逐個島嶼搶灘,代價很大,但日本戰敗只是時日問題。
相對來說,亞洲的陸上戰場,包括中國、印支(中南)半島…進展較慢,主要是以廣大的地區和人口,拖死人口不多、兵源有效的日本。
說到底,似乎冥冥中有主宰: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都是自取滅亡。西諺所謂: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我作為二戰之末的嬰兒,加上一些家世,對此特別注意。Period.
不過,美國揚威二戰後,成為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指揮全球,頤指氣使,最終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