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230214二晚17°C 55%:indiscriminately & intrinsically

    *氣球事件:1. 美方說撈到中國氣球的測量儀。且看下一步是否「證實」具間諜功能。2.中方由沉默轉而反擊,指美氣球10次越境。但整件事已庸俗化,不值得再追。
摘自230214MP

    *港即日喜聞:台灣2.20起恢復港澳居民自由行。台一如港屬亞熱帶,3月就回暖。櫻花雖然不多,但行山賞春比在港闊落得多。當然還有文創的賣點。
    *初選案看來控方都有排講。此案的「癥結」2個英文字講嗮:法官講咗一個:indiscriminately亦即無差分。指:涉案者謀求贏得立法會過半議席,目的不是監督政府或協助施政,而是不分青紅皂白,一見政府提交的預算案,就用過半議席否決之,逼使政府解散。而且無論政府如何重組、修改預算案,這同一批議員都會照樣否決,令政府癱瘓,藉此公告天下:香港過半的選民/民意代表不接受這樣產生的政府,這個制度破產。你不改制度,我們就永遠用這種不合作來對付你,使得你的政府無法運作。
    這種對抗性的參選是以英國經驗想出來的。英國自古王權弱,靠貴族同意才能統治。故自13世紀就產生了一種憲制觀念: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加稅,用民主語言說:no representation, no tax。後來北美殖民地的英裔移民也以這個原則來反對英王。這就是香港英治下,原則上立法會唯一最大的權力是否決預算案,逼使政府解散的來源。
    問題是客觀上,英治下,幾十人的立法局,最多偶有一個反對派,例如Elsie Elliot葉錫恩。但葉錫恩出身傳教士,善良溫和,反對政府是因為同情基層,并非過去30年那種街頭鬥爭派。因此在英治下,不會出現多數議員indiscriminately否決預算案,癱瘓政府(所謂濫炒)的情形。
    但發展到近年,不少熱衷政治者秉持英國的 no representation, no tax,以示因為制度上不給與他們足夠的代表性,一於以這個英國憲制觀念來癱瘓政府,令香港甚至一國兩制無法運作,以證其敗。
    但這些英式「政治家」只知有英,不知有華,拒絕了解中華的傳統,其「理想」完全是「空想」。上文說:英國自古王權弱,國王靠貴族點頭才能上座。但中國自2200年前秦始皇起,王權就是絕對的。一切皇帝說了算,包括任何一個國民、權貴、王族的生死。皇帝增開支要貴族大臣點頭,在中國是天方夜譚。一句話,中國由古至今,王權至高無上,內地話說不可分割,就像今天的主權、政權。硬借英國憲制來對抗中國對港的主權,對中央來說,是彌天大罪。
    至於說界定初選案的第二個英文字,那是intrinsically。本來,地區票選事前舉辦初選以找出最吸票的候選人,確保黨推出的人都能當選,這沒有錯。但初選案「本質上」並非「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而是專門選最堅定倒政府的人選。這對中央來說,當然就是you know what。
    晚了。牙痛了一周。但我的牙醫預約至少要1個月。幸得友好介紹自己的牙醫。預約成功,只要2周,十分感恩,既感謝朋友,也感謝從未謀面的牙醫。但昨晚持續地痛,上床後起碼有2個小時無法入睡。幸虧上次公院手術後給了我一些必理痛類,還留著,吃了一顆。不久後迷迷糊糊地入睡。今晨精神麻麻,下午罕見地睡了一回。今晚到此刻仍不覺痛,但說不定隨時來襲。只能交託給主。就此打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