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180405四清明午27°C 66%:冇台敢播《邊橋謎案》?
一國兩地的跨境大橋上,深夜橫亙着一具屍體。橋上的汽車遠望覺得有異急剎車,隨後的車龍猛響on(普通話的「號」)。
兩地警方接報趕到,發覺屍體與橋同向,腰部搭在橋中央由左到右界定兩地的白線上。不止此,收屍方知,腰部斷成兩截,上下兩半非同出一源。上身是大橋一邊的反對派領袖。至於下身,警方其後搜尋失踪人口名單,懷疑是大橋另一邊的一位低端人。
此案由於橋的兩端各佔一半,兩地各派一位同級警探合作偵查。這一男一女的拍檔性格有別。加上兩地在語言、用詞、飲食、制度...上的微妙差異,又關乎警察的制度和尊嚴,偵查過程中難免摩擦。
不幸的是,其中一方的死者是政客。為防有外力、間諜、恐怖活動因素,中央派國安從大橋兩端的地方政府收去案子。偵查結果保密,反對者抗議「黑箱作業」。
但反對者深入各階層,內部不時爆出案情,發覺與反對派政治和大橋另一邊高速發展造成的副作用脫不了關係....。
際此港深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即將啓用,以上的「煽動性」場景純屬我出於娛衆亂噏。但確有雷同,也並非巧合,因為是瑞典丹麥Nordic Noir(北歐黑派)劇”Bron(瑞典文)/Broen(丹麥文)”(bridge/橋,上圖)的引申。
現實中確有此橋Öresund,北起瑞典南岸,南接丹麥北端的Amager島。其中北段是8公里的橋,南段是4公里的Drogden隧道,橋段在瑞典丹麥海峽中央的人造島Peberholm轉落隧道。上文的「長橋棄屍」就是此劇的開場白。
此橋與港珠澳不同的是政治現實。兩端的瑞典與丹麥雖屬兩國,卻同出一源,價值觀和制度幾乎相同。瑞典、丹麥、挪威至今有Nordic同盟,彼此合拍過同歐盟其他國家。難民潮困擾西歐前,Öresund過橋甚至不查護照。
因此,“Bron”裡不因其中一位死者是政客,引發兩地的猜忌鬥爭,兩地警探的磨合只是收視橋段。但港珠澳大橋萬一有涉及政治的罪案,港必鬧翻天。
睇“Bron”很費神。節奏快,跟字幕辛苦,人多難記,劇情涉及人情財家、黑市居民、恐怖活動。即使經常pause,睇完也只明一半多的。
麻煩的是,瑞典、丹麥語與英法意西幾無共同點,與德語也只有個別字眼雷同。例如英文女仔名Lau-ra,瑞典串法相同,但讀來似Lao-ah,聽到你暈。看過三齣丹麥劇,只記得一個字:father/父親是va(可按英文讀)。
但"Bron"可說明北歐創意。2011年秋瑞、丹首播。2年後BBC翻拍英法隧道版”The Tunnel”;美國則借墨西哥邊界來翻拍”The Bridge”。接着俄羅斯和愛沙尼亞去年播出翻拍的橋版。不過未聞內地或香港Like。
在港想睇唯上網。但可skip “Bron”睇”The Tunnel”。男女主角好過原版,也冇北歐文咁難聽。
法國女主角Clémence Poésy尤其精彩。人唔靚,但所塑造的警探好有型,一開口就有料到。英文近母語水準,法英隨時轉台。看似理性到冷血,但偶爾流露出感情幽默。
由此也唔得唔服BBC。看過的劇集冇一部要腰斬。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