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151216三午雲:《見習冇限耆》too good to be true

   留美同窗的家人昨在台來通郵,說同窗日內會遷入安寧病房(港稱「寧養」),並就同窗所住的醫院說,安寧病房「僅有20床,很熱門」。來函附有13日探望者圍攏病榻的近照,一切盡在不言。
   同日接大學同窗北美發來的聖誕e卡。兩相對照,只能就地祝福,盼早日再聚。
   《The Intern》或是第一部講長者再就業的電影,昨看了網版。勵志用心良好,但劇情too good to be true。自己退休十年加上看母親退化,明白長者再出山的意義,不僅是人口老化、工資急升、請唔到人來頂檔。因為除了可為晚年的護理多點積蓄,更重要的是「有寄託」,活動身心,以免呆坐退化。
   母親一生唯愛打牌,且雀友只限早期相熟的中上層太太,來港60多年,數埋或不夠10個。但80過後,雀友逐一限於體力湊不夠4個。母親失卻唯一的對外接觸,終日呆坐沙發上同一位置,看眼神大概是在想此生如何不如意,生存的意志不強。
   我每次回家,母親都是那句:「我冇錢!」指的不是家用,那我早就交給與母同住的妹妹,而是自己沒有現錢。理由是:我大便不通,要買瀉藥。她每次這樣對我說,妹妹就給她10元。她說不夠,但收下後,事後又不知道塞在哪裡,週而復始。這與友人先父的退化相似。
   我由此明白:老來要維持對事物的興趣。固有的嗜好限於年事無法持續時要有替代,只要不是嫖賭飲吹,任何寄託-打牌、信教、做義工、修行....應都有助於減慢退化
   至於再就業,那當然只是個別長者的寄託。多數人會覺得捱夠了,選擇嘆茶旅行、含飴弄孫,子女可能也不想父母再辛勞。但我本性勞碌命,希望對社會還有用,也間接繼續用腦。即使遺傳母親的退化,也盡量減慢,少連累人一個月也好。何況過去這一年方知,天有不測風雲,晚年的醫護開支或很可怕,積蓄上要留餘地。
   《The Intern》的香港片名《見習冇限耆》神譯,劇情輕鬆。主角Robert Di Nero以70高齡在美再度受聘不奇,但在200多人的網企裡作為擺設性的「見習生」(與暑期工同級),開工十日八日就成為80後靚老闆Ann Hathaway的近身,最終連公司是否外聘CEO甚至老公走私都聽他的,這就變成童話。
   值得給分的是,借舊派企管人Di Nero重新展示50-70年代的職場規矩和work ethics,對35歲以下主導的網絡時代作出示範。今天企管的自由風無疑好過早期的等級分明、一板一眼,但難免過猶不及。舊派一些起碼的規範或可對今天的放任起到參考作用。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有關認知障礙症的最新發展(港台節目):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sciencewithyou2015&d=2015-12-11&p=6813&e=334683&m=epis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