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151206日涼:港之恥

   樓一招剛見成效,建制剛全掌立會、硬過創科局,但權要用盡的在位者性格,招致在野全面反攻。公屋鉛水、港大起義、反三跑、反港鐵、倒高鐵、撤TSA、反「網絡23條」一浪接一浪。毛主席說,世間正義的鬥爭都是互相支持的(大意)。下一浪是?
   當局怕要趁聖誕新年的喘息部署一月反擊,否則要捱到二月中過年後。
   教育沙皇不想被被港大師生送上斷頭台,步帝俄末代沙皇後塵,唯自行引退。現只看在位者如何留點面。港大幾乎獨佔社會決策層和法醫財工等關鍵功能組別近百年。在位者非用自己人不可,也應找港大出身的前司局長。這次慘敗咎由自取。
   我若移民,不在政改而在社會面臨停擺。20/30年前,港以基建多快好省傲視東南亞。最近這十幾年,延誤超支已成常規。基建方會否打從醞釀時,就計入了立會的監督?求過關時壓低一成半成,但私下預留三成。到施工近半方陸續預告延誤超支。
   無論社會多透明、自由、民主,專業服務不論法律、工程、醫療、財務....都有一個死症:委託方遭服務方「裹挾」。服務性質本於專業知識,委託方只能了解皮毛,服務方在定價、條件和提供的過程中佔盡優勢。明知委託方難容半途而廢,一旦開了頭,就可輕易地予取予攜。
   服務方會否好心視乎社會風氣,靠監管和法治是管不了的。裝修公司拆牆後幾天不見人,原來先去拆另一家的牆,以便綁住幾家輪流做。你當然可以請律師,但成本效益與求他回來復工不成比例,於是只好請太太扮惡你陪笑,為工友送下午茶。到他說材料較原先漲價,問你買不買,難道你說不做或者改用大陸料?
   同樣地,你不可能與醫生就手術費講價或者半途換醫生,甚至很難在不同的醫生之間格價、比較其醫術。
   當然,基建延誤也因為泛民刻意阻撓。但正因此,基建方早就預計延誤超支幾成,等你騎虎難下才來訴苦。泛民反基建,基建奉陪冇蝕底,輸家是市民,賠公帑不特已,服務也越來越遲。香港若在法治等方面較鄰近地區仍具優勢,這點則是恥辱。
   當然,台灣在這方面可能更差。但台灣開放政治後,基建向以低效出名(開放前60/70年代蔣經國主持的「十大建設」我不熟,不敢亂評)。現在我們一如政治,正逐漸與台看齊。

3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英美澳的基建同樣以低效聞名,似乎這是英式自由社會的通病。新加坡是用了中式獨裁提高效率

匿名 提到...

又關乜事呢?而家講嘅係起嘢唔係講批唔批佢起。

都係供求啫,一次過起十幾樣嘢,撞曬期,緊係要人冇人要機冇機要料冇料,接得到咁大張單有幾多間?政府夠唔夠膽今次衰咗下次出標唔俾佢落?

Patrickov 提到...

突破盲點!其實時不時聽聞有人指出此事,惜孤掌難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