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140226三「熱」:回歸後行內第三宗(更正:網友指出第一宗在回歸前一年,昨係第「二」宗)

   過年後公私兩忙。
   近親裡首見龍鳳胎。活了將近70年,my first close encounter with產房裡的初生嬰兒,而且是一對。兩個寶貝回到家裡,更與三歲的哥哥上演美聲trio。
   一家大小齊出動,往往還是顧得了右顧不了左。
   哥哥頭一年全靠母體滋養。這回本來也打算如此。但沒兩天就發現,天然的供應填不飽兩張嘴,不得不加入奶粉的行列。幸虧沒有短缺。
   雙胞胎落地同一天,妻家有親戚慶大壽。一眾最親的人特地萬里回歸。由於是家宴性質,席上都是熟人,氣氛較一般擺酒親切得多。
   一天兩喜,人生難得一見,本來就比較忙。同期內又來了些散工。
前年底辭掉翻譯的差事後,去年沒做事。但馬年突如其來。可散工難免帶時間性,我又生性怕拖,即使委託人不催,也力求儘快交貨。
   公私撞在一起,偶然就期間發生的事草了幾句,都留在手機裡。但今天再短也不能不寫完。
   將近中午時,對著電腦的家人拋來一句:劉進圖被「斬」。我正趕工,以為是類似「燉冬菇」的figurative speech。聽第二遍方知爲「真」,頓時愕然,想不通為何要拿他「開刀」。
   這是回歸後新聞人的第三宗(更正:應為第二宗,見文題)。十年前,大班把口辣,在商台時得罪江湖或有可能。梁天偉編週刊,深挖社會檔案,或踩到人條尾。但《明報》面向知識人,主要爆政治料,不涉及道上。對頭人多屬政經精英,一般不會用這種手段。
   何況,劉已步下神壇個多月。如今訊息實時,即使在位時觸雷,現在才來下毒手?
   但再一想,莫非特地選在預算案日,深知兩三天內傳媒都難以分身,可壓低輿論的反彈?(140227四後補:OD網站用作港聞頭條,排在32條預算案之後;TK網站排在第14條 若此,背後的黑手絕不簡單。
   事發頭幾個小時,消息反覆。初說三刀,創在背部,無生命危險。我以為只是「警告」他。上gym堂時,同學間聊起,我也是這樣說。晚間看電視方知,即非攞命,也是刻意「借他一生」。
   此時行內激動。但以事論事,即使不中聽應該講出來。因為,市民憑閱歷,也心裡有數。
   這就是:新聞人敢踢爆不公、仗義施壓,難免得罪惡勢力。但本身是書生,與政經領袖雖同屬公眾人物,卻無大官的警力保護,富豪聘請保鏢的財力。除非改行,否則只要做新聞堅持公義,也就繼續暴露在對方目光之下。你在光,而他在暗,令你為了家人的安全,即使知道誰出手也有顧忌。證據不足,法律也就莫奈其何。
   上述三位新聞界領袖,我上班時都有過交往,由公務到同事甚至私交都有。只能爲其默禱。
   香港以法治自詡,但在這方面帶有發展中地區的影子。
   兇手會否已第一時間「北漂」?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140219三晴「暖」:艾大師你也敢摔!

   就週日「驅蝗」,網友質疑當局必打,並無《兩難》。
   我當時匆匆擬就,說得太簡略。說全了:當局不得不作勢檢控。但形勢劣、定罪難、越高調越火上加油。現實中只能拖到事過情遷,從輕了事。
   至於美生嬰兒滿18歲後,美國會問是否做美國人讓你選,那是我1980年代在美時聽說的。沒有留意後來放寬還是收緊。現在塞班或一出生就是當然的美國公民。祝大家好運。
   *北京市長送給國民黨元老的「小米」手機背刻「兩岸聯手,賺世界的錢」。「首善之區」既成「狩錢之區」,全黨唯錢是圖,肅貪何異緣木求魚。
    我作為「小米」入門用家雖與有榮焉,但一直納悶,為何起個這樣mundane的品牌。但後來醒起,或來自毛澤東最愛brag about的「小米加步槍」打敗日軍和800萬人美式裝備的國軍威水史。軍人打仗一靠糧草,二靠武器。小米者,民生也。今天的「小米」許是用來打敗美國iPhone、韓國Samsung的秘密武器,相當於Harry Porter手中的wand(?)。
   報載,小米可能以100億美元成為估值最高的新上市公司。港人可認購否?
   好期待雷軍出個一機涵蓋iPhone/iPad/Mac Air的xWand。
   至於說「步槍」,今天會否指空母?
   我並非贊成中國擴軍,而純粹是按事揣測。
   *艾未未會否來港展出,質問中共《憑甚麼》
   昨驟看大師邁阿密個展遭刑毀的電視新聞,還以為是洋「五毛黨」或吳老在MP說的「洋共」邀功。
   再看下去,仿效大師三聯作攝影《失手》(Dropping a Han Dynasty Urn)而摔其展品的是當地的非華裔畫家,稱抗議舉辦《Ai Weiwei: According to what?》的展館只重舶來,令本土藝術家「無地自容」。
   不過,這次強國人外出「佔領」損及當地人利益與港人的遭遇相反。佔領者一是民主國家Like的反共英雄,受損的是老外,并非強國人的同文同種。二則靠以一抵百的優才,並非靠人數+人幣,受損者冇得er。
    報載,大師摔漢甕是讓觀眾反思藝術品和日常物品的價值、以及文化物品的脆弱,表達破舊帶來新想法、新價值。鬼話!說白了,借舊罐子來罵中共死抱共產、專制意識。過時的東西,國人不摔破則不立。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140218二晴暖:「驅蝗」升級,當局兩難

   昨今大幅回暖至近20度。預報今晚又驟凍。全球暖化派為何不吭聲?
   事前未聞本土/反陸/港獨派會於週日上街「驅蝗」。會否是看準港人此刻最㷫言論自由受損而臨時發難?廣東道富陸客象徵性,既可上CNN、BBC,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又小於時代廣場。反過來,當局打的話會被罵侵犯表達自由、製造「衛港英雄」,不打又無法交代,更怕下次再進一步。
   四名司/局長翌日同聲譴責,但頭痛的是,市民似乎覺得商台炒李慧玲的粗暴遠過於反陸派驅蝗。
   意料中,泛民只罵前者而不提後者。但民族派的OD引述立會議員范國威說,週日驅蝗的發起人之一與他同屬新民主同盟
   *劉曉波當初不肯走,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政治犯。現在妻子說想保外就醫。即使不算丈夫的諾貝爾和平獎,劉霞本人長期落髮、態度堅決,有殉道者形象。對她越惡,世人越同情。何不讓她走?雖然,美卿訪華之際就心臟病發,哪有這麼巧?
   疆獨在美卿來華時發難,也不會是巧合。這次用自殺方式襲警,修正了前幾次見人就砍的濫暴,較易博同情。今後怕更難搞。
   *過年沒上博。日前列舉強國人炒賣全世界時,忘了加入期間內積壓的聳動新聞:
   13億人為基的自由行湧到50萬居民的小城(很多內地鄉鎮都不止50萬人過年,令澳門開埠500年來,新馬路首次要控制人流。據統計,年初四截至下午5時有16萬人次入境,內地人佔六成。但澳門今年派錢相信過萬。
   強國人更威的是連中國駐南極科研站都逼爆。青年百人旅遊團飛到阿根廷,包遊輪下南極參觀,爲國增威。但科研站哪有人手物資來應付上百名行行企企的國人,留下的廢料更污染淨土。
   MP財經頭條說:《英報告促禁中港客倫敦置業 外資拉高樓市》。
   有中國土豪僱用的年輕英式女butler(管家)譏諷東主沒品味;
   加拿大封殺中國投資移民後,溫哥華以南兩小時車程的美國西北重鎮西雅圖,亦即蓋茨/微軟、Starbucks的hometown,豪宅市場應接不暇(沒看過《北京遇上西雅圖》裏湯唯演的赴美生仔富二奶,可上陸網)......。
   後補:今午翻出手機裡的筆記,more:
富豪紛出逃 5.1萬億資產藏海外 奢侈品年消費¥4800億》
《土豪金終極版手機億元》
爲幼兒園年齡的《孫女鋼琴演奏會 豪花三萬元》
《台吸2,145億人民幣存款》
《陸客搶購台珍稀紅珊瑚》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140217一晴暖:我的傳媒觀

   過年大半個月,友人傳來的訊息一悲一喜。
   一個比我年輕的研究院同窗中風留院,有知覺但無法表達。同窗一家是虔誠的基督徒,信仰支持著他們。願主降福。
   這再次提醒我,God do not promise us a rose garden,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年來,從家裡相差八十多歲的一老一少,一個日漸衰退,一個幾乎每日學會一種新的技能,使我深深認識到,人生的認知和活動能力是一個出生後由零漸長,接近中年時達到最高點,然後逐步回落,晚年逐一將技能交還給上天的循環,最終歸於塵土。無人能夠倖免,而只能求加快升軌、減慢降軌的途程。
  與此同時,經同窗努力,終於聯絡上一個40年無音訊的中學大學校友。而且,啓動此事的並非在港的同窗,而是這位朋友來港前,在廣州讀小學時的同學。他們校友聯誼時,大概就缺我們在港認識的這位同學,來函詢問,由此促發我們在美的一位大學同窗努力尋人。

   昨家人提醒,邊看電腦邊瞄了幾眼焦點人物出席的《城市論壇》直播。
   我一怕hardcore politics,二怕拗頸,覺得自從電視普及後,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其實更多是人氣、口才加演技的比拼。
   雙方拗頸,觀眾「信」誰,我相信基於證據和論點的「真理」不會多過三成。說白了,你即使掌握真理,但若口拙、不會演戲、不懂群眾心理,撞著毓民、大班、奧巴馬這類名嘴,有理說不清。
   而我剛好口拙、討厭演戲,所以本能上懶聽電台,也不看這個港台經典。對李慧玲的認識僅限於她任職報紙時的文字。她紅遍天後,只看到報紙有關她做節目的反應,感覺上她是繼毓民、大班後最凶狠的批判者。至於她講的有多少是本於理、是否超越前輩,我懶得深究。想了解新聞自由,我寧可看美國劇集《Network》。
   注意:上文的「信」字加括號,因為在今天的開放社會,關鍵在於大眾信什麼。但人形成信念不一定本於事實,甚至不一定須要合理。
   正如世界末日、神鬼、UFO,以至較為貼身的股市主跌還是主升、美國何時加息、中日會否開戰、中共是否很快「仆街」、六四何時平反、梁振英會否中途「頭痛」、全球暖化會否上演災難片的《The Day After》、香港會否地震海嘯、疆獨會否來施襲、……,世上100種揣測,可能有95樣有人信,但成事的可能只是極少數。
   因此,在開放社會裡,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只是公關營造大眾信仰的遊戲。權貴明白此道後,請記者教他們講大家中聽的話、幫忙說服同行、為他們淡化紕漏。因此,慣常代公眾質疑權貴的記者看著厚祿和照顧子女工時的份上,紛紛利用所掌握的媒體和大眾心理,轉行爲大機構搞宣傳,反過來幫權貴說服公眾。
   不怕說,我的傳媒觀不及今天常見的「先進」。我不相信,傳媒的理念與市場必然排斥多過兼容,而理念應壓倒市場。我不buy只求銷量廣告、不求人道關懷的媒體,但也怕理念掛帥,以為只要政治問題解決、民生即水到渠成的新聞鬥士好心辦壞事。
   我佩服的傳媒人要善於表達理念、巧於借市場來傳播理念。電視普及後,文人辦報就已失效。如今網絡隨身、實時資訊無孔不入,傳統媒體只有融入網絡才能生存,所謂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從這個傳媒觀出發,我佩服的傳媒主黎智英和施永青。兩者都能兼顧理念和市場,辦報成功,而巧的是,兩者都因為報紙對建制有壓力,在廣告上被中資杯葛。
   當然,這兩個老闆很不同,黎智英超人地street-smart,充分利用人性的弱點來達成報紙的理念和市場。他過去一年來,借蔡瀾逐一與影壇大哥大姐拍「動新聞」、「閒聊」,我起初納悶。後來想,大概是看到現世代「玩的就是真理」,借娛樂業來延續報紙的生命,甚至不排除借明星爲政治上「正義」的事業動員。
   我為「肥佬」打過短期的工,很佩服他的sharpness和洞察力。當然,他之所以成功,除了在市場上用盡人的弱點,對內也就是對同事夠狠。他需要你時,絕不吝惜高於市場的待遇福利。但一不需要時,一分鐘都不留,冇人情講。但分手時依足合約,絕不欠你一個仙。我寧可這樣的人多過拖泥帶水,邊找你差錯邊與你講價,但心裡不情不願,最後還是逼你走的老闆。
   要去做gym了。施永青下次再說。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140216日暖陰:強國《泡沫爆破》?

   早上氣溫反彈到14度。家裡抹地發覺黏黏的,怕「回南」不遠,趕快開抽濕。西方歸來的長輩剛捱過移民後未再經受的室內凍感,很快又要面對牆出水發霉的日子,只怕要提早返回天氣空氣一流的海外。
   Like:Prada股價跌,皮草價插水,因強國客不再。希望金勞、法拉利、香港地產……陸續有來。誠然,世間的好景總有一天會過去,或者說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正如去年沒有人會想到曼聯的今天,中共也不可能免疫。但今天來說《中國泡沫爆破》恐怕早了一些,更像是中共敵人的咒詛、新左的wishy-washy。奢侈品疲軟更像是習近平打貪的反應。只怕一陣風,滯後的需求變本加厲。
   Like,but some HKers may hate:「全球最大流動付款平台」《支付寶攻港 淘寶購物可「嘟卡」》。網購有兩大障礙:付款複雜(或者說不安全),付運代價高。比如我向「小米」買的「紅米」用得很滿意,想加配件。但一次過哪湊得夠300港元來免運費,否則運費幾乎貴過貨價。
   「淘寶」除了貨多價平、交易無下限,更重要的是台、港都有友人讚其信譽,可上網實時向賣家查詢。我很想幫襯,但至少要開兩重戶口,偶爾用一次,過後莫說密碼,連註冊名稱都不記得。但強國方便港客後,失卻「優先」的港人怨氣更大。
   這兩天還有兩則強國人對全球憑經濟實力對「移民」的新聞。
   一是湧到離中國沿海四小時機程的塞班(Saipan)生仔。美國的安全、福利、教育對強國人更有利,減少了香港醫療、教育的壓力。但據美國法律,出生後要十八歲才能領護照,此前只是居民?此外,強國人為何去塞班而不去同樣很近的美國屬地關島?美國在太平洋的其他離島Marianna、Cook準備起飛?
   更重要的是加拿大突然撤銷投資移民,6.5萬個待批的案件一律作廢。據說其中《九成中國人》。但移民入籍後,少不免帶來兄弟姐妹……瓜leng藤,藤leng瓜,最終少說也涉及20萬中上階層的中國人。
   加國這下破釜沈舟夠狠,退回億計的投資怕頗吃力。但中國人頭腦快,很快就會找到別的窿路。
   希臘最近顯然破產得無法可施,向中國人招手。但你除了歐盟護照,有什麼把炮?萬一退出歐盟,又是否向中國移民回水?

140216日陰暖:有人準備dump出福島積壓的食材?

   過年去友人家飲鮑魚湯食臘味飯。席間聽說,有專家赴日考察得知,日本準備dump出福島洩核積壓將近三年的食材。善煮的友人有點擔心。因為三聚氰氨事發時,真的有熟人因為天天飲陸奶而患結石緊急送院。
   大陸的「化學」食品、腐臭動物、陰溝油嚇死人後,我們力捧台灣,當然還有日本。但接著那兩年,素來貼近自然的台、日也傳出食物的irregularities。台灣用塑化劑、日食過期照賣與大陸的恐怖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一隻死老鼠搞臭一鍋粥。結論是:食台灣日本嘢也要三思而行。
   接著,鄰近東京的福島核電廠震壞釋出輻射水。從本港日本「弁」連鎖的「正告」可知,日方即使不禁用福島附近的食材,外界也避之唯恐不及。
   但農產積壓三年,生計困難的日人何止千萬。欲對外傾銷合乎邏輯。
   當時在友人家,聽過就算。我同輩的人絕少哈日,本無意拿來講。但剛才網看到日本《THE世界遺產》紀錄片最新的《将日本食材卖到海外去》,或與上述傳聞有關。
   日方去年11月在上海promo「和食」,繼於12月18日邀請全球10位專長日本菜的老外名廚到東京決戰,評選「外和廚」世界冠軍。
   和食去年獲頒「世遺」。日方打蛇隨棍上請老外來比拼,推廣的不是和食而是和「材」。因為,日本以外有55,000家「和」餐館,但大都由老外打理,就地取材。日方希望說服這幾萬名外廚改用和材,帶動日農產出口升呢。
   日方很精,規定只能用和材參賽。令外國日常就地取材的廚師不得不在賽前來日選材、試煮以求保質。鏡頭遂跟隨參賽者拍攝,爲和材placement ad。十名參賽者裏,電視台選了改攻和食僅一年的新加坡名廚陳先生和善燒豬肉的比利時小餐館東主華特來發揮。
   對華人來說,有趣的是,善煮蘿蔔的陳廚在新加坡只能用當地常見的中國蘿蔔。但聽日本助手說,中國蘿蔔偏辣,日本蘿蔔較甜。果然,陳廚在日本田裡拔出新鮮蘿蔔嚐味後笑著說「Tastes like apple」,言下之意,爽脆甜美到可當生果。中國辣vs日本甜似有意無意地隱喻我們這兩個民族。
   華特則由於歐盟不准日豬入口,平常只能用歐豬,這次比賽特地到鹿兒島視察日本最靚的黑豚。在農場試食後覺得「一番」。
   最終榮獲金獎的是賽前鏡頭並未報道的新加坡老和廚李先生。下次大概會輪到中年的陳廚和華特。
   由此看,日方近月力推食材,主要是借和食世遺的勢。但居中難免有人藉機dump震後積壓的農產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140213四(年十四)8度:媒體逐一被上面收聲?

港新聞自由「每況愈下」
   過去三天,氣溫每況愈下:8.37.57.3。今天才算回到8度。但預報明天會進一步跌到7度,破半世紀記錄。立此為記。
   
   傳媒頻出政治疑案,矛頭不是指向北京就是振英。昨晚商台繼11月將李慧玲「燉冬菇」後,突然解僱之。今天這位鐵嘴幾乎明說梁難脫嫌疑。
   這一系列案子,我幾乎未提過。並非避嫌,而是傳媒的爭議背後通常有很多無法證實的「是非」。我在性格上只對思想問題有興趣,沒有耐性追蹤人的問題。讀科學時選讀理論,不碰實驗,就是這個道理。
   不怕說,我打過梁振英任董事的機構相當長時間的工。但他只在公司招待賓客時露臉,有吩咐的話也許會經我的上司傳達,我不會知道。嚴格來說,與他說不上有賓主關係。
    回到「傳媒自由遭中共侵蝕染紅」的疑雲,容我從理論說起。
    媒體的產權雖然私有,但由於新聞題材公有,變得兼具公私兩面性。產權所有者一方面要爭取受眾、賺錢,但另一方面要承受新聞持份者左右其產品以求對己方有利的壓力。這種或明或暗、無時不在的角力,最終可歸納為:媒體「公大還是私大」的爭議(借用中國改革初期「黨大還是法大」的話題)。
   不怕說,我的新聞觀沒有新一代那樣先進。對我來說:
   AD被抽廣告純屬廣告主的決定。公眾的質疑講過就算,不成話題。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三四十年前大陸一窮二白、文革餘悸猶在時,除了個別愛國人士,誰敢在《文匯/大公》登廣告?哪時誰會爲左報出聲?為何現在反共最有效的報紙被抽廣告就有罪?正如宗教團體不會光顧有風月版的報紙,愛狗團體也不會在討厭寵物的媒體上登廣告。
   至於MP換總,基本上也應該是產權人的抉擇。他既然押上身家名譽,一旦做錯,自會承受跌報份廣告、遭讀者唾罵的損失。換總即便是討好大客,只要後者的業務和行為不違反法律道德,公眾不可能用關注來overwrite產權人的決定。員工不安有理,但齊穿黑衣控訴,上升到社運高度,是用難以界定更遑論量化的公眾利益來trump私營機構的經營。
   過去這些年有好些報紙進進出出、換東換員。MP特別招嫌,因為文化人視之爲碩果僅存的激進思想oasis。就這方面的受眾市場和影響來說, MPAD既是市場上的死對頭,又是分工的拍檔,分頭爲思想教化和行爲動員而努力。
   MPAD是我唯一每天看的報紙。但從傳媒角度出發,對MP只有慨嘆。直覺上,從業員的好心遠遠超過選材、表達的能力。就如去非洲做義工,愛心爆棚,但體力不夠、應變不靈,可能愈幫愈忙。
  夜深了,暫此打住。

140213年十四雨8度:我的反面家教

   所住大廈過年貼了副對聯。雖然年年都見,不知出自何人、何時,但對得頗爲工整:
   年年順景福星到,歲歲平安好運來
希望馬年至少做到平安。
   
   退休後主動受政府gym定時定點「雙規」,至今應有10年。同班同學多已退休,且選擇同一時間來上課。長此以往,也就成了熟人。
   但補助的公共服務按財政預算的週期運行。每逢年初也就是預算年度的年尾,我們這種有教練的gym班按例停開一個月。期間內,各位gym友只好自求多福。我選擇行山路,平路為主,偶有一段長斜。
   過去這個月就是本年度例行的停班月。我到山邊散步代gym。週一那天低溫記錄8.3,家人提醒我天冷。我不太在意,但上到山路方知,問題不在低溫而在寒風撲面。但令頭腦清醒,就當作美國北部的深秋。
   接著由週二到今天,低溫記錄依次是7.5、7.3、8,我沿同一條路身歷凍感。但今天兩分鐘內,第一次在這條山路上見到兩批合共四名警員。一個開電單車的交警抄咪表逾時的私家車牌,另外三個藍帽子行tri-beat。但邊行邊聊,不像是接報趕來。
   這條步道偶有電視上見過的大官,包括回歸前的英國人。但近年常見的是前特首。老好人相當忙,每兩次總有一次邊走邊講電話。身後跟著一位中年男子,像司機多過G4。
   這次警員「雲集」希望不是有事發生。

   Gym班昨復課。各同學一個月不見,都互相問好,當然少不了「新年進步」「恭喜發財」。
   Gym後去公共圖書館爲母親借書。並非老母想看,而是母親退化加快,照顧她的妹妹想給她一點distraction,以免老人無聊,諸多需索。母親前兩年還很精伶時,最愛說自己看完了所有亦舒的小說,甚至不止一次。但過去這一年回家,妹妹的話題總是:母親加快退化,越來越annoying。
   每次回家,只見母親安靜地坐在沙發上,神態和動作未致於一般所見的退化病徵。但妹妹所說的有可能存在。
   母親有兩大問題:首先是一生五體不勤。在她成長的時代和家庭背景,五體不勤是富貴,而勞碌是窮賤的同義詞。她不僅不工作不做家務,連兒女也交給傭人甚至親戚
   不帶孩子,代價之一是我與妹妹對她都沒有好感。妹妹更因為被她扔在上海,文革下放耕了八年田,失卻受教育的機會而怨她一世。端看學歷,還以為妹妹與我出自兩個懸殊的家庭。我則視母親爲反面教材,與她做相反的就對了。
   因此,我不認同精英,包括自己所屬的知識階層,反而認同普通人;母親五體不勤,我則以勞碌為榮。永遠想找事做、找事學。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拒絕光消耗無作為。即使有一天中了六合大彩,也不會開遊艇、躺沙灘、穿金戴銀和clubbing。
   母親五體不勤代價之二是,貼身的「桃姐」阿燕很錫我,我大概五六歲,就告訴我不是姓崔的父親生的,我是……。幸虧我的性格裡沒有現代元素,不會像美國電影那樣,跑去confront母親,“Who am I?”也沒有因而變得反叛。 
   母親的第二個問題是:一生唯一能夠持續的興趣是打麻雀。60歲以前,她基本上一週六天、每天十小時。據她以前的姐妹說,她由大陸來港後最好景時有過三層樓,後來大概輸掉或者被騙。大概那之後,母親就搬來父親打工、我寄居的書店,一家團聚。
   打麻雀累通家本來是過去的事,問題是80歲以後,同輩的麻雀友體力不繼甚至離世,湊不夠一枱。沒有牌打,母親似乎生無可戀。
   母親直到去年,一見人就說朋友逐一死去,唯獨自己。當時聽來以爲她自詡長命;如今再想,這其實是她傷感自己的孤獨。
   本來,老友不夠腳,可搵新雀友或者去長者中心。但母親好像只是很久以前去過一兩次社團的活動。後來我猜,她可能像民初旗人、俄羅斯十月革命後的白俄這類沒落貴族縱或只威風過二三十年,其後大半輩子活得很潦倒,但始終拋不開「心理優勢」
   這也就提醒我,一不要緬懷過去,無論昨天多威水,今天就是今天。二要對世事有興趣,不時探討新事物。只要問心無愧、不傷身,再無聊的嗜好也好過沒有。好在我做新聞。新聞生生不息,不會有生無可戀的問題。
   此外,明白世事無常,借用《聖經》的話,God do not promise you a rose garden.今天好不等於明天也一定好。每一天都盡力而為,做得多少是多少。為今天感恩,為明天寄望。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140207五年初八:Let Us Praise Little People

香港有史第一個扎鐵女
   年初二剛想上博,一些檔案偏尋不獲,忙了幾天方知已搬到外置硬碟期間遙控有關鍵制(鍵)失靈,海外來暫住的長輩冇TVB睇。開市後到鴨寮街解決,生活方回復正常。
   本以為遙控壞只有另購,原來有攤檔專長修理。老闆娘將遙控對準儀器,逐個鍵按就知道哪個失靈。修理費40元。但客人來修的都是Sony一類品牌,我是雜牌,也懶得他日回來取。問有兼容貨,老闆娘搖搖頭。
   行到街另一頭,總算找到兼營賣與修的,大字「一小時修理」。收費30,修不好不收錢。但聽我說只是個別制壞,就說是底板問題,冇得整,著我到轉角的攤檔淘舊貨,約120元。
   我偏尋不獲,死死氣回過頭繼續行。原來,說冇得整的攤檔隔壁也專營遙控。夫婦檔見我出示的壞鬼,拿出一個好「的式」的遙控說兼容,60元,但要先set(還是boot?)。付錢後約一分鐘,他已將遙控對準一部儀器完工。許是input我的型號,確保遙控發出的紅外線對應我的電視頻譜?
   交貨時,老闆叮囑我換電池。我半信半疑,但回家對著電視一按,果然起死回生。iHandy牌,型號IH-MiNi86E。自稱One-Key Learning Remote,山寨的創意?
   社會很靠這類看似微不足道,但你有需要時方知重要的小人物維持運作。我自廣州讀中一時學來「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共產意識形態,至今identify with小人物。
   先祝AD昨報道的香港有史第一個扎鐵女(圖取自AD)馬年順利畢業、開工。39歲生了四個才出道。每周受訓五天半、每天八小時,以5呎4之軀與一眾大男人鬥抬200-300百磅重的鐵條。畢業後還要捱一年長達9個月的25-30度濕熱天,想想都難頂。
   但這位20年前隨家人由江西來港的女中豪傑認為,「無理想才覺辛苦」。與現在hea、品味才算樂活的風氣對比,顯見那一代移民與今天港人超現代之別。同樣是AD,日前引述「專家」稱,家長陪子女見工,動輒說辛苦就唔好做。這種溫室風再過一代,再加上大陸養起,香港遲早淪為阿拉伯油國那類二世祖。
   由此想到我所在大廈多年來的清潔工。每天清晨逐層倒垃圾、抹地,然後幫個別住客洗車。後一種工作相信是私人僱用的外快。當年上班時,每逢在大廈公共地方碰見,她都主動說「早晨」,聲音響亮,笑容開朗,不似是獻殷勤。粵語帶口音,但非外省,更像佛山、番禺、順德一類intonation。
   阿姐好像週一至六,早上七到十。我退休後偶然早上外出,會在小巴站碰見。寒暄之下,原來做完我的大廈,下一份工在小巴線上另一處。說不定也是類似的工種。我退休已十年,她現在應至少有四十歲。很大成數有子女。她對我所在大廈住戶的演變、進出,遠比我所知爲多。說不定有一天我離開了,她仍在此服務。
   希望她繼續做,收入增加,闔家順利。
   我在此住了20多年。另一個長壽的服務人員是郵差。住處離大路有個頗陡的斜坡,初行頗索氣。但多年來都見到同一個郵差,背著郵袋捱上來。
   由制服轉換想到,郵差先生似乎回歸前就每行這條線。而且,我所在的大路沿途有三四個這種「臺」,每個離大路總有幾層樓高。不只此,先生的體重十年如一日,絕對不瘦。夏天看他上我這個斜坡,一步一點頭,有Sisyphus的味道。因為,此前已背著更大袋郵件,上了兩三個坡;而每上了一個,又要下來,再上下一個,一周六天,沒完沒了。
   他通常兩點左右派到我這裡。退休後偶在大堂碰到。不知是否公務人員避嫌,不打招呼。我尊重對方的選擇。但難免納悶:為甚麼十數年如一日,不換線也不升上神台?希望他退休後可食長糧。
   住處另一種常見的人物是小巴司機。退休後不趕時間,改搭大巴。但上班時搭小巴多。司機見熟客大都等埋。有一位最開朗健談,主動招呼。聽他說,兒子專長生命科學,落籍新加坡教大學。此前在港教,但被高薪挖角。
   每次見他就問,幾時去探子弄孫。他好像說,住得耐悶。當然囉,他愛玩股馬。新加坡乾淨過醫院(已故紐約市長Edward Koch語)。
   司機先生現在應年近70,近年偶爾客串,大概頂班多過搵銀。希望他健康,一家安好。
   所在的大路還有一位擺攤修家品、收舊貨的老伯。這條街幾禁絕商業,阿伯的檔應屬歷史遺跡。近年攤子多由一位年輕人座鎮,或子承父業。但老伯風雨不改,每天下午到街上倒垃圾處翻找可recycle之物。
   每次見他弓背慢步就想起這條街的變遷。他開始服務街坊時,我還不知道有這條街。Good luck, good health, God bless you.
   此外鵝頸室內街市二樓有一個爲我補衣的阿姐;一位街市粉麵鋪開朗的樓面……。他們的形象在腦海裡有時候深過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