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xt Three Days》(港譯:驚劫72小時)把驚懍片的誇大推到荒謬的地步。Russell
Crowe飾演的美國教授深信以謀殺罪判刑的愛妻含冤,見上訴無望,決定劫獄,帶同妻兒逃往美國無法引渡的國家。為了籌措今後十萬美元計的生活費,不惜械劫毒販、開槍殺人。撇開劫獄成功的爭議,教授劫殺毒販的可能性不比人咬狗高。
《三丁目之夕陽'64》有意思得多。「'64」指日本投降19年後再次崛起的1964年。借東京一條虛構小街(丁目相當於中國的弄/巷)普通人家上下兩代人生觀的分別、戰後一代開始離巢,反映時代的精神和變遷。
1964年日本的兩大里程碑是東京奧運和新幹線(子彈火車也就是高鐵)通車,當時都是亞洲第一。後來的亞洲四小龍星、港、台、韓當時經濟才起步。戲裡的一句對白「未來期待」道出了日人當時的精神:人人向上,充滿希望,明天會更好....。
在社會層次上,戰後成長的男性主流是入名校、名企,終身無憂,但開始有個別拒當「組織人」,寧棄穩定來追求理想;個別女性針對婚後只能相夫教子的傳統,有意繼續工作,與上一代的隨眾出現矛盾。
在微觀層次上,彩色電視開始進入家庭,成為鄰居聚集看奧運直播的場所。時髦的青少年學英美夾band。「御宅族」「電車男」這類青少年潮流的元祖宣告誕生。
我由此想到中國的開放改革。元年是1978,11年後迎來六四,國際形象不比今天的伊朗好。但六四後3年,鄧小平挽回了經改。隨後有幾年經濟狂飆。但到了第19年的2007,好的聲譽逐漸到頂,被急升的壞聲譽迅速拉近。翌年北京奧運、汶川地震、拉薩騷亂既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壞的一年,但壞蓋過好的態勢已成。接著這幾年都如是。現在大家都寄望習近平,但只能觀其行,talk is cheap.
若此,中國形象最好的大概是2005或2006。習近平想拍片鼓舞國人的話,這大概是可選的年份,片名是《三弄之驕陽’05》,因為中國人忌說「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