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遙望書展

原載《信報》<兩地一檢>專欄 2009 07 06

  繼六四晚會和七一遊行【註】,香港緊接着的傳統是本月下旬的書展。六四和七一分別是這個「經濟城市」最多人出席的政治集會和示威遊行,書展則是這個「文化沙漠」最多人捧場的文化事件。其他華人地區雖然也有這類活動,但香港兼具人口密度和言論自由之便,搞得比較吸引。

  論書展,香港人流不及大陸,品味不及台灣。但大陸禁忌多,台灣頭巾氣重,唯獨我們商業為本,正中城市人愛熱鬧、追折扣的弱點。入場人次,接近全港一成人口,不要說文化,其他活動也難望其項背。

「娛樂至死」年代

  誠然,包括我在內,捧場客普遍品味不高。話題作家不是靚女、股神就是術士;暢銷書則不外消閑、娛樂和實用;出書目的由醒世立言變成商業宣傳。藝人請槍博曝光,商家借來打品牌。有線電視本月的雜誌請十位主播在封面上一字排開,原來,新聞台召集十位靚女出書拉客。這次書展說不定會輪流到場館直播。但看節錄的內容,個別純屬生活感受,與新聞編採無涉。而撇下男主播只賣靚女,更說明在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娛樂至死)的時代,新聞業也只是一盤生意。

  誠然,我們的書展有點像利用空置舖面經營的臨時特賣場。但對我來說,當缺乏文化土壤,無法兼顧提高與普及時,應以大眾為先。高品味的精英有資源去滿足自己,低層次的大眾才需要「照顧」。

  今年經濟不景,買書時更要省錢。加上會展擴建完成,有中庭連接新舊兩翼,來往各展館不必再長途跋涉,又有大批新書應「六四」二十周年而推出,可望繼續逼爆。

  近年的書展還有一個賣點。回歸後成長的一代不那樣抗拒簡體字,而簡體書取材也愈來愈青春(走進這類書店,最當眼的往往是少女漫畫),打破歷來只限於文史哲的小眾局面。但人民幣升值後,簡體書售價急漲,不少人等書展掃貨。今年這類攤位會更旺。

趙紫陽傳「風波」

  ○九年暢銷額最大的書可信是根據趙紫陽生前錄音出版的《改革歷程》。製作精美不在話下,促銷造勢也費煞苦心。首先是在六四二○前幾天推出以製造震撼。次之是像地產商賣樓,還未上市就說首批已售罄,下批請早。一時間,人人望眼欲穿。但說也巧,此書上市當天的下班時分,我路經金鐘,第一批貨剛好送到報攤。我沒有預訂,卻得來全不費工夫。可惜買六合彩沒有這樣好運。

  更有趣的是,還未到六四,三百多頁的書我也未翻完,就發現網上有一六○MB的「照相版」供下載。又過了兩天,發現檔案縮小到三十六MB,下載只需幾分鐘,中途被堵截的風險大減。與此同時,供分享的網站至少有十個八個。有人把全書分拆成幾個檔案,目的看來是供友好分頭下載,事後再交換抄錄。

  所謂照相版也就是逐頁掃描全書,一頁一圖像。好處是以最快的速度產生電子檔,搶在六四前傳開。而且把內文化作圖像,無法靠搜查「趙紫陽」、「六四」等字眼來攔截。但反過來,讀者也無法搜索內文,摘錄時更要另行打字。

  同期內,此書英文版的文字檔開始流傳。可以搜索和摘錄,但只有上半部。要到六月下旬,中文版的文字檔才面世,體積小到下載不需一秒。但由於傳送文字容易露馬腳,有人為檔案穿上迷彩服,檔名不提趙紫陽,甚至改變檔案的格式。

  我也領教過這種網上騙術。有一次找到一個以愛因斯坦為名的檔案,網站報上的體積只有五KB。以為是短文,但其實是上千頁的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英譯。

  講了這許多,只是想說明「公民社會」的現實。虛擬世界是最接近全球化的社會,網民好玩嘢、愛起鬨。上網傳播禁忌,除了出於政治動機,也有人純粹炫耀IT技能、與堵截者打游擊戰。「綠壩」軟件如果想篩走這類資訊,只會愈打愈反。

  趙紫陽回憶錄是繼宗鳳鳴的《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張戎和丈夫用英文原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後,第三本上網供分享的異見巨著。在書店裏每本要賣過百元,但在內地被禁,海外則華文書店少,難以發行。政治上來說,內地人才是此書主要的對象。現在內地移民和學生遍天下,自由下載以廣傳播,對出版者的損失其實有限。讀者看過電子版後如果喜歡,他日看到原書,相信還是會買來收藏。

  七一遊行前夕,趙紫陽回憶錄及時告別短缺,香港的書店都放在當眼處。台灣中時的版本《國家的囚徒─趙紫陽的祕密錄音》也已運到,借勢促銷。以此書宣傳的能耐和傳媒的同情,肯定會在月底的書展裏再造高潮。但反過來也促使當局四出撲火,嚴防和平演變。最近就六四出版的一批新書,中資書店唯獨封殺「趙氏孤兒」。

傳播文化重要

  港、台限於版權,絕少有電子書供自由下載。內地相反,這類網站成行成市。只不過題材大都是消閒、財經,配合國策,十分「河蟹」。文史哲類通常只限於舊書或半官方資料。而且大小網站你抄我我抄你,書種大同小異,內容參差不齊。有的哄你提供電郵,然後利用資料來牟利,甚至販賣色情。但客觀上,中國地大人多、買書不便、收入偏低,讓電子書免費傳閱,作用類似圖書館。

  舉個例,我近日看簡體的《不顧諸神:現代印度的奇怪崛起》(《金融時報》記者 Edward Luce 著,北京中信出版;英文原文: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得益良多,於是找來電子版參照。原來,內容比紙張版少一半,而且不講明是節錄。以香港觀點看,侵犯產權不特已,更扭曲原著,簡直是文賊。但如果人在農村,去鎮上看書要一兩個小時,買不起二三十元一本的課外書,現在透過電子書摘得悉外面的世界,文賊也就成為恩師。

  說白了,在發展中地區,傳播文化遠較保護版權重要。十三億人裏,即使大半讀者轉向電子版,紙張書仍可生存(只有七百萬人的香港又當別論)。

  註:本欄雖然猜對了六四會逼爆維園,但也因此而高估了七一遊行的人數,謹此致歉。我的預估純屬直覺,與歐冠盃決賽前猜曼聯憑氣勢會贏巴塞並無不同。但同樣地,這場波我猜輸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