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21030四夜27°C 74%峰會開了個好頭,中美繼續加油

    美方昨天吹的風,今天的中美釜山峰會後,基本上都已證實。
    對美方來說,最重要的是稀土。對中方來說,目前最有利的是降低原先的關稅。稅率雖然仍然不低,但以中國超高效的產能和成本,可信仍可保有一定的美國市場份額,穩住數千萬人的就業,美國消費者也可繼續享有較為廉宜的民生用品。
    國家主席在上週的中全會提到經濟“下行”的壓力。不用說,讓人民養家活兒、穩當地生活至關重要。
    至於中方最想要的晶片,雖然不包括Nvidia最新的Blackwell,但據說美方讓中方直接與Nvidia也就是CEO Jensen Huang黃仁勳商討,美國政府會從旁看著。希望美方用務實的態度來審批出口,而不是凡涉及中國就認定有損國安。
    至於杜絕芬太尼,
希望早日有成,這對中美都好。毒品尤其是最毒的芬太尼,說什麼都不應該流傳。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社會主義大國,冇理由孭呢個鑊。拿出執法力給美方看,讓他們心悅誠服。
    但又必須承認,今天的峰會沒有事前預計的精彩。美統本來想與我們主席談3-4個小時,但結果只限於正式的談判,前後不到2小時,未曾促膝敘舊。恐怕只能给6.5分。
    關鍵在於:上述協議一年為期,相當於法律上緩刑1年以觀後效,又或如1年的入境簽證,明年是否續簽,睇你今年既表現。
    說白了,雙方每日都𥄫實對方如何執行協議。不滿意的話,明年恢復辣招,甚至可能半途終止。
    但希望今後這一年,雙方為了兩個頭號大國對世局的責任,好好落實協議,進而加強合作。
    今天的峰會除了經貿,中方主動提到美統落力應對國際間的一些麻煩,表示願以中方的方式在這方面出力。
    目前最難平息的自然是俄烏戰事。美統調停無果,再度制裁俄方。此外阿富汗vs巴基斯坦、印度vs巴基斯坦都涉及複雜的背景,不容易擺平。泰國vs柬埔寨的和議亦須從旁𥄫住,以防衝突復燃。這幾個國家都是中國的鄰邦甚至盟友,可信中方有出力的餘地。
    今晨,特朗普先生一見到我們主席就笑開,說(大致是)So good to see you, my friend之類。
    但也許你也注意到,我們主席低聲回了一句。驟耳聽似乎是兩個字的短語,而且可能是世人首次聽到中國主席當眾講英文:
    我聽到的好像是:“Me too!”有沒有聽錯?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51029三重陽夜25°C 74%:明天應該看好


    中方終於證實明天的中美峰會,更表示:願與美方“合作”對付芬太尼走私。
    這是應對美統說:美方欲降低對華徵收的芬太尼關稅來換取中方在芬太尼問題上與美‘相向而行‘(中方的這句外交金句在此與美統的意思不謀而合,姑且借用。)
    美方說:明天的峰會預料歷時3-4個小時,亦即長過月前特統與俄統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美軍基地大約2個小時的會晤。看來這次會較為productive。
    芬太尼之外,美方繼續報喜:
    1.中方恢復買入美國大豆,第一批18萬噸(據說:中國停買美國大豆期間,主要向金磚老友巴西買。但巴西大豆在中方採購過程中加價。中方若有美、巴兩個貨源,可避免有人借獨市來坐地起價);
    2.美方或允准Nvidia(英偉達/輝達)的Blackwell晶片輸華。
    但記得Nvidea東主Jensen Huang黃仁勳月前說:中國的AI晶片只比美國落後幾個nano/納米order of magnitude。
    若此,Blackwell至少要比中方自主的晶片先進半年一年,否則中方唔會吼。
    而比上述1、2更關鍵的是美方此前說:美方擱下對華徵收100%的關稅,換取中方暫緩收緊稀土的出口管制。
    明天午後等看電視吧,且看特朗普到時會否手舞足蹈。
    
    連日講特朗普,回過頭來交代幾樣港事。
    1. 與國安有關的連環爆炸案終於審結:8被告里5人打甩,1男判18年,餘下2人判16年8個月。刑期在同類案子裏第二長,但有5人甩身,對事主來說已屬大幸。
    獲刑的3人如無意外,出番離時在35-40歲之間。虛耗了十幾年的黃金歲月,但相對仍然很年輕,大把時間搶番失去的光陰。
    新世紀頭十幾年,港有不少後生狂熱於政治‘理念’,瞇埋眼往前衝,甚至要搞‘革命’,要香港成為全世界最‘進步’的先鋒。
    東歐的顏色革命未能達成,中東的花卉革命也未竟。人類的使命落在我們港人身上,要帶領世人,開創法國大革命後的新篇章...!
    但我自問太落後,冇法子明。雖然,看過些文革時紅衛兵的作為,也不是不可想象人失卻理智時的狂野。
    如今狂潮過後,社會回復實際,希望年輕一代也回到生活中來。
    2. 昨天35+初選案第一個服刑人因為獄中鑫哥為良好,獲得提前獲釋。恭喜!
    此人說很後悔當時自己的作為。無論怎樣,付了代價恢復自由就好。此後與家人好好生活,重新出發。也希望社會給予機會,有關方面提供協助。
    3. 日前發現第一宗本地感染的基孔肯雅熱。估計港人A北上感染,回港後被蚊M叮,M帶菌再叮未曾出境的港人B。案發在屋邨,人口密集,且有學校。全運會逼近,增加了風險。
    但直覺上,香港樓房密集,蚊多極有限。警覺後積極滅蚊,蚊媒疫傳播的風險應該不大。
    相比之下,反而人傳人的季節性流感風險較大,打疫苗為上。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251028二深夜24°C 77%:只要對兩國人民有利,我寧可悲觀估錯

   我的身軀柔軟度特差。昨午60分鐘的伸展課全程卧蓆,最後10分鐘只好投降,坐在蓆子上看班上的同學做。阿Sir擔心我扭傷,特來問詢。我說OK,只是沒力氣。
    當晚疲累,看本週最新的日劇打發。今晚才來補漏。
    首先,大前天博文的2個預測都大錯特錯。
    錯估特朗普朝西飛來東亞還是小事,真正糟的是估錯中美的吉隆坡部長級談判繼續頂牛。
    上述談判結束後,美方唱好。中方繼續用隱晦的‘學術’語言來回應,但不否定美方的說法,予人的感覺是:美方的說法事不離實。
    美方說:吉隆坡談判敲定了元首峰會簽署的協議。換言之,1.中美元首10.30週四肯定會在韓國見面,2.到時雙方會當眾簽約,為中國春節前美統訪華營造良好的氣氛。
    至於協議內容,美方說:中方推遲收緊稀土出口+恢復購買美國大豆+允准TikTok出售在美的業務vs美方不另加100%關稅。此外,相信雙方都會撤回向對方船隻停靠增收費用的決定。
    但台灣問題的層次高於經貿,非日前的部長級談判可及,會否在週四的元首峰會提出來、界定底線?但若如韓媒說,中美元首預訂在釜山機場見面,相當於月前美、俄總統在阿拉斯加美軍基地的兩小時‘短敘’,則台灣問題或留待美統來華,才有時間‘研磨’。
    至於美方很著緊的芬太尼,美方近日未提。
    中、美這次果真降低姿態,善莫大焉!中國的14億人是世界最能幹靈巧的生產者,美國的3.5億人是全球人均最大的消費力,兩國人口合計接近全球1/4,只要對兩國人民有利,我寧可悲觀估錯,好過估啱,讓這1/5人彼此仇視,波及全球。
    11點了,就此打住。Good night!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251026日夜27°C 53%:特朗普視世間萬國為自己的子女

    我真simple and naïve,昨晚第一句就估錯。
    我按常理,以為特朗普來東亞開峰會行一般旅客的路:由華盛頓向西,飛越3,000英里橫幅的美國後,接著橫跨太平洋到東京或首爾,全程約15-16小時。見過日本第一位女首相或韓國總統後,再南下峰會東道主大馬。
    但特朗普並非常人,一則有專機全天候命,幾乎想去邊就去邊;二則這位美國總統看來是毛主席的信徒:“千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的確,從美國向西飛來東亞,途中只有些蚊型島國,冇人可見,冇嘢好做,冇得出po,不但嘥大半日時間,更悶死。
    反之從華盛頓朝東飛,先後途經美國傳統的盟友歐盟、東歐戰亂之地、中東是非之邦、南亞擁核的人口大國、中南半島一眾有朝氣的經濟體,抵達峰會地點大馬之前,沿途可蜻蜓點水,見人、訓示、落order,全球觸目。
    原來,特統從華盛頓出發後,先在專機上與日本新任的女首相通電話,加深美、日鐵盟,接著以入油為名,停靠中東海灣油國,請東道主登上他的專機,檢討/匯報由他出手達成的以色列vs哈馬斯停戰進程。
    接著來到峰會東道主大馬,執泰、柬兩個爭戰國首腦之手,見證雙方簽署停火協議,確保世人都知道,這兩個國家得免生靈塗炭,完全是他這位美統的功勞。據說,泰&柬同意息兵,是因為特朗普以終止與兩者的經貿談判為要脅。
    期間,據說特朗普提醒我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據聞也有爭執,但快了,他接著就會處理。
    感覺上,特朗普至今解決國際爭端的辦法,是將一眾國家地區視為他這個萬王之王的子女。子女吵架,嚴父一板臉:誰敢再吵就沒飯吃!一眾子女知道厲害,不敢不收口收手。
    大概只有中、俄、朝不吃這套。
    但客觀上,如果特朗普靠大石砸死蟹來達成世界和平,對世人來說,仍屬利多過弊。只不過,特朗普過後,世界是否又將打回原形,甚至變得更差?
    但挪威的和平獎明年頭痛,Donald Caesar再創的Pax Americana如此成功,搵乜理由唔頒俾佢好?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251025六夜26°C 58%:特朗普想用台灣換稀土?

    東亞明週日凌晨,特朗普應當就飛抵日本。
    美方說,今週六在吉隆坡與中方的首日談判有‘建設性’。空話!
    我猜,今後兩天的談判在經貿上也會膠著,最終只能為週四韓國的峰會定基調。
    但以過去24小時看,特統與我們習主席面談時,主調有可能首次由經貿升級為政治。
    特朗普就任以來,對華一直只講經貿:認定中方藉‘不公平’的經貿,吃掉美國萬億計美元的財富,現在要用關稅等政策來討還。
    同期內,中方雖然反覆強調台灣問題的‘紅線’,但特朗普絕少回應。
    這不稀奇:特朗普商人本性,只關心錢,懶理hardcore politics。對於台灣問題,只希望兩岸不打不獨,少讓他操心。台海只要平靜,台灣對特朗普唯一重要的,恐怕只是台積電tsmc的晶片技術。
    但昨天特朗普啟程來東亞之前說,與中國元首除了談經貿,還會提出台灣以至香港的黎智英問題。
    我由此猜:美方由於沒有經貿牌頂得住中國的稀土,想打台灣牌來抗衡:用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合作’(例如減軍售、剎住與綠台的軍事聯繫)來換取中方在稀土上‘鬆章’。
    是耶非耶,週四就知!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251024五夜24°C 64%:峰會敲定,成果難料

    周末前夜,下午上了運動課,今晚之博希望幾句了結。
1. 中美峰會敲定下週四假韓國舉行。美統除了會順路訪日,與新出爐的女揆hajimimesde,還打算與他的朝鮮‘老友’金主席話舊。一箭三鵰,許氏兄弟話齋,點到你唔服!
2. 明週六到週一,中美高層假大馬第五(?)次就經貿拗手瓜。但美方暫時冇王牌頂得住中方的稀土,只怕談不太攏。
3. 就中美峰會,特統前一天還說有3大議題(好像是:俄油輸華、芬太尼、大豆),但現在突然narrow down為芬太尼,俄油和大豆已解決還是中方拒談?
4. 時間上相信並非偶然:與華同屬社會主義的美國眼中釘古巴,宣佈扣留一名被美、墨通緝的中國籍男性芬太尼毒梟,準備引渡去美國。英美的指控有待中方澄清
5.被英、美指係中南半島詐騙園區幕後主腦的一位內地出身柬埔寨籍男性華人CZ,原來是本港上市公司的控股人。有說內地已把此人列為調查對象。若此,英、美的指控其來有自。但至今未聞政總就此作出澄清。這家上市公司的小股東、往來戶難道也無所謂?
6.美统突然煞停與北鄰加國的經貿談判,稱加國播出的一個政治廣告歪曲美國歷史。
但明明周前,加總才南下拜訪美統,在鏡頭前與這位王者握手互擦。形勢為何又反過來?原來,有關的廣告不是聯邦政府搞的,而是安大略省政府的創意。
加國這次‘一隻老鼠搞wor一鍋粥’,罕見地說明西方政制liberal的另一種後果。
言論自由原則上是大好事。但團體內個別成員的言論若涉及整個團體的利害,這位成員是否有自由表達?
美統以一個省的言論來否定整個加國,心胸無疑太窄。但安大略是加國最富、人最多(華人也最多,尤其是港人)的省份。換了加州發揮言論自由針對某個超級大國,被後者算在華盛頓的賬上,美國又如何?
莫說中國,我估,東亞沒有地方政府會這樣來發揮言論自由。這就是西式自由的excesses.
7.倫敦地鐵站每年逃票~1.9億英鎊~票務收入3.5%。原來,地鐵員工按規定‘不動手’,見到有人逃票只能勸喻,不能扣押交給警方。跳票者若懶理,地鐵莫奈其何。
‘不動手’的哲學,說到底來自西方自由至上形成的‘寧縱勿枉’法律觀。慣用英國普通法的我們也難免。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21023四夜22°C 61%:鄧公生前就吼準稀土獨市?

    今日日間繼續涼,在家都要披件外套。
    特朗普就預定下週與中國‘老友’話舊之前,繼續每日反覆,一日唱好,一日唱淡。
    看來,中美傾唔係好掂。中方緊抱稀土,態度很硬;Trump prez苦於無Trump card可抗衡。
    現在勉強想到一張牌,權充space(黑桃)Dee:所有用美國軟件生產或運作的設備。
    你是說:美國對華禁運用MS Windows、Apple OS、Google app的設備?手機、筆電、電子設備、雲端數據...一律放棄14億人的市場?中國境內的人要統統投入華為、小米、聯通…的懷抱?
    就在昨天,有港媒引述美國WSJ說,早在鄧小平33年前南巡時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就看準了稀土的辣招。
    但老爺子時已年近90,不可能懂IT。當時手機遠未普及,沒有電動車,Apple仍帶有貴族性,更莫說Google、社媒、AI。再說,稀土當時聞所未聞,但中東石油係現代生活的血液則無人不知。鄧公當時就將稀土比諸石油的先見從何而來?隨口打個比方還是有鬼谷子的神算?
    的確,鄧公此言對上11年,中東海灣油國曾經用減產來逼到美國當時的卡特政府嗌救命。我適逢其會。
    當時與家人住在美國東海岸名校所在的大學城,shopping(買餸)、番夜校不得不用車。老友慷慨借出自用車予我。我那天一大早去入油,發覺車龍長幾個街口。輪候時要緊貼前面的車。前面一郁,即刻要撻車跟上。反應稍慢,空出半個車位,即被後面的車鏟入離。
    大學城居民都是中產專才,平時好friendly。但到了非常時期,人人靠車生活,即便Ivy League高才也不再講courtesy。
    鄧公若92年就以稀土比諸石油,難道當時就預見到中美會有今日的爭鬥?收緊出口就是當年阿拉伯油國減產的絕招?
    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藉機反特統:美國1980-81年石油危機後,再加上伊朗大使館的數百員工被激進的伊斯蘭基要派圍困在使館裏足足一年,好人卡特最終成為美國罕見未能連任的總統。
    但幸虧特統現已年近80,看來不會再尋求連任。否則石油的先例難免令白宮想到今日的稀土。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251022三夜18°C 78%:秋風秋雨愁煞人

    香港這個中國南端的亞熱帶海港,夏長冬短。夏濕悶,但好在有海風,反而沒有珠三角內陸那樣乾煎。
    不用說,香港最好是秋天,熬過了炎夏後,秋高氣爽,是最佳的郊遊季節。
    但今年這個秋天是例外?
    今晨因為每月一度的大事,六點敲過就出門。抵達目的地後,耐心等候,不料愈坐愈凍,幸虧隨身帶備風䄛。原來:此前一直~30°C的氣溫,今晨跌到18.4°,總算真的入秋了。
    兩天後預料又會回到~30°C,但可信是強弩之末矣。
    今天作為a first taste of autumn,同樣令人意外的:不是南宋武將詞人辛棄疾筆下的“天涼好個秋”,而是清末革命女英烈秋瑾慨嘆的“秋風秋雨愁煞人”。作為風後的效應,雨斷斷續續下了一天--雖然不大,即便不打傘也撐得過去。
    今天愁煞人的不僅是風雨,還有中美關係。
    美統剛唱好對華關係就反過來說:與華即便能達成公平的協議,與中國主席也不一定會見面。言下之意,下週預定在韓國舉行的峰會可能告吹。
    與‘老友’縱有協議也不碰杯,這顯然是矛盾的。誰都會想:這次不見面是因為不投契,達成協議是勉為其難,以後還會繼續吵!
    作大自己的功勞是這位特統的特性。
    那麽,明年初訪華難道也是靠’車’?
    中方按例未就上述美方的說法表示是或否。
    不過,特統雖然本性大言不慚,但未至於天馬行空。故暫時來說,對中美關係保留5成的疑慮,應該是比較穩當的—尤其是如果你炒股:今天恆指應聲回吐。
    Good luck and good night.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251021二夜 21°C 73%:特朗普繼續‘報喜’

    美統繼續’報喜’:明年初訪華。
    你估,美統會否去過中國年(春節)?
    若此,下週在南韓與我國主席見面,肯定唔會翻枱,甚至會藉日內的對華談判敲定些喜訊(議程據說是:稀土+芬太尼+大豆),留待峰會後公佈,為訪華造勢。
    係人都知,呢位美統最要威,𠱁得佢開心,乜都易話為;反之與他頂心頂肺,他隨時狂飆,到時冇人收得了科。
    這樣說,並非要你處處遷就他。而是說,此人確有帝王的性格,不能用現代政客的行為來判斷。
    如果你是股民,相信就更春江水暖鴨先知:恒指接連2日升2%。顯然是炒中美經貿戰放緩。
    港股雖然仍未回到疫情前,但中美趨緩應該仲有兩個月,睇落去啦!
    本博至今未提:
1.美國民主黨在國會卡住預算,令特朗普政府停擺,至今約有2周;
2.上週末,全美有2,000多場‘反特’的No King示威,合計有幾百萬人上街。
    博主懶得講,並非擁特,而是觀世看實效,最怕務虛:
    1.美國政府此前也曾多次被國會停擺。但現實中,民主黨無論多想特朗普死,也不敢用百萬計的公務員和家人,以及千萬計的領福利、靠醫療補助的婦孺老弱來陪葬。出足氣後,還是要放白宮一馬,否則民主黨變成自絕於選民。
    2.美、歐這類慷慨激昂的示威雖然說明很多人很怒,但同期內,唔上街冇火氣,繼續默默地生活工作的silent majority,推動社會的作用似乎更大過表面上威得多的民意showcase。
    而且,現在Z世代的示威較阿爺個代baby boomer大躍進。60年代初,美國金牧師率領的March on the Capitol,十萬黑人默默地行進,神情肅穆堅定、一臉悲情,令你崇敬甚至落淚。
    現在XYZ世代上街,有(怒)氣冇(影響)力,有勁度冇深度,有演出冇感染。為了表示fed up,示威時落足‘色水’。但唯同道欣賞,大社會冷感甚至反感。
    說到底,歐美今天的‘progressive’示威有激情冇真情,只是同道間的自瀆,感染不了局外人。
    因此,我懶得寫。對於西式社會最自豪的這類表達自由,知道就算。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251020一夜3號25°C 66%:中美緩和靜待峰會

    昨有貨機降落時衝落海,2名機場員工不幸被撞落水溺斃。
    同屬collateral damage,昨中環有商廈棚架大火,連帶隔鄰的連鎖快餐店要暫時整休。
    至於近日被美方放冷箭的中方對美談判第二號人物去職,是否亦屬中美角力的連帶傷亡,則見仁見智。
    但看美方近日的姿態,一切待兩國元首面談。此刻的要務是為來之不易的峰會營造最佳的氣氛。說到底,解開彼此間的死結,由關稅、稀土到政治、國安,最終還待元首拍板。大家就忍多十天吧!下週的經貿談判round 5,怕只是為峰會準備agenda而已。
    日本果然還是要由萬年黨主政。但這次較有創意:支持萬年黨再次執政的小黨,只會在議會投票時支持萬年黨,但本身不入閣,亦即沒有議員當官。
    女首相終成事實。但這種閣外聯盟夠穩定?我賭它不夠一年就要重組。
    你也許猜到,我不看好巴基斯坦vs阿富汗的停戰協定。印象中,巴基斯坦除了伊斯蘭、貧瘠…,來來去去都是政爭甚至政變、恐襲,從未傳來一則令人開心的事。阿富汗就更不用說,印象中,黃土的國度,地無三尺平,人無三斤釘,中央堅守伊斯蘭,地方上似乎是部落軍閥的世界。強悍善戰,先後打走世界兩霸的前蘇聯和美國。但能趕走外族入侵者,不善於去除同族間的芥蒂。
    因此,巴與阿只怕握手是例外,拗手才是常規。
    至於俄烏戰事,由於本質上屬大吓細,俄統的鐵血性決定了大局。美統拗唔過,只能逼烏方割地息兵。歐盟撐烏有心無力,只會予烏方不切實際的遐想。戰事無論拖多久,答案怕都差不多。希望在2026.3.23開戰滿4年之前結束吧。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251019日夜30°C 68%:楊教授真有20億港元的遺產?


    網絡+社媒的全球+全時+發表成本~0特性,激發了人類無窮的表達慾,成為個人出名、發財的捷徑。成果是:人人趨於極限地發佈,‘訊息’恆河沙數。
    網上的發佈近乎完全自由後,按內容真確性遞減,大致可分為3級:1級:~8成真,基本上本於事實,主要是新聞媒體;2級:~5成真,有其事,但加入‘創意’以加大點擊,例如網民製造事件以出po、對世事的詮釋;3級:<1成真,本無其事,純屬人為生成以‘牟利’,例如‘帶貨’。
    論數量,直覺上,第2+3類>>第1類。
    由於常人聽古仔通常開心過睇事實,因而第2、3類的接收度高過第1類,對社會的影響可信亦較大,正所謂真話冇人聽,古仔多人追。更何況,看的人只求過癮--即便明知其靠作,講得愈誇張驚人通常愈吸引,因此,2+3類才是網絡、社媒的主流。
    埋頭虛擬、懶理現實會否是新時代、新世代的意識?
    由於用網絡+社媒的expertise與年齡大致成反比,上網愈後生愈叻。我這個年紀的人與十幾二十的後生比,近乎白痴。睇唔明的後生既網絡語言,更唔明的後生點解鍾意虛擬更多過現實。
    上一代說年輕人逃避容易,要解開這個結難。
    *今天港媒大力緬懷楊振寧,讚揚他的愛國、君子秉性。
    但在深綠管治下的台媒,今天一則有關楊教授離世的‘新聞’,我很懷疑有多可信。
    這段新聞的關鍵字是“18億”。說根據遺囑,楊教授留下這個數字的人民幣資產,悉數留給子女;至於陪伴教授渡過生命中最後20年的年輕妻子,除了獲准入住他生前在北京清華大學校園買下的一幢屋子,別無遺贈。
    該報似乎想說:教授薄待為他獻出20年青春的愛妻。
    楊教授回國前在美國住了半個世紀,生前立下遺囑完全正常。
    但教授回內地定居前,在美國和香港當教授,即便諾獎得主,年薪應該也不過2-3百萬港元。即便精於投資,也很難想象在30年內會變成20億港元。
除非:
    1.教授獲鉅富崇敬,每年贈予千萬港元。
    2.有華人創業者崇拜他,贈予初創企業的股權。這筆股權上市後翻了幾番,現值十幾億。
但你相信嗎?
    3.國家曾經對教授作出億元計的饋贈,表揚他回國定居和貢獻祖國。
    上述消息見於台灣3大報系裏,政治上居中的一份。
    台灣綠派主導大局後,似乎想每4年加深綠政來‘循步漸進’達成台獨。此刻已接近墨綠。在此氣氛下,一位熱愛中華的老學者離去,綠台難免會玩點花樣。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251018六夜29°C 75%:從楊振寧1922-2025說起

    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1957年)的華人楊振寧,今晨在京病逝,天壽103歲,留下妻子。
    楊教授和拍檔李政道教授獲獎,激發我這一代人湧往攻讀理論物理(不進實驗室,主要用紙和筆推演數學方程來推斷物理現象,後來也用電腦來模擬物理現象),尤其是“粒子物理particle physics”(研究構成原子、質子的微型粒子。後來稱為high energy physics高能物理,因為研究這類微型粒子要用超高能量的巨型儀器加速之,讓其彼此對撞,觀察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和其他物質,藉此推斷粒子的內在結構)。
    我並非攞正牌讀物理,但也追隨了這股理論風十幾年。我的恩師K用物理公式來研究化學變化,學術上叻過我N倍。我當年不但才華不夠,更荒廢光陰,白拿助學金,拖累了他的研究。但或者正因為我是華人/中國人,這位出身紐約Brooklyn的猶太裔學者悉心照顧我,毫無怨言,形同再生父母。現在,我已上了年紀,不知此生是否還有機會回報他。只能將這個願望留在祈禱裏。
    但不得不承認,當學生時,用數學推論來研究物理、化學、生物沒問題。但畢業後很難找工作。科研機構需要的是落手落腳做實驗的人。理論賣不了錢,唯尖端大學會留幾個教授位子給理論家。
    因此,我恩師後來的學生,畢業後很多改了行。但改行不等於過得不好。因為,理論科學家除了用手算,後來更多用電腦來模擬物質的變化,精通程式編碼。畢業後,往往被請去用電腦模擬各種社會變化,去投行做modelling,估算市場走向、買空賣空的時機和程度…。
    I am more than indebted to you, my dear professor and mentor. God bless you and your family.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251017五夜 29°C 77%:我仍然買日本出女首相

    許係回應特朗普對華的100%關稅威脅,港股幾連跌,今日~2.5%。怕下週反彈?
    日本唯一肯就當年侵略亞洲道歉的前首相村上富市以101歲離世,也算是道歉積福矣!
    但肯道歉的日本首相似乎只此一人,多少說明:日人不道歉是常規。
    ‘預祝’高市早苗開日本女首相先河後,我未再講這個話題。期間,長期的盟友公民黨離去,民進黨湊不到過半議席,幾個在野黨謀攜手執政,破自民黨的萬年黨金身。我不懂日本政治,更不捧自民黨。但憑常理:在野黨重理念輕實際,彼此間難合易破,我賭其最後談不攏,還是要由萬年黨頂上。故我還是買女首相。
    本博不久前炒特朗普攞和平獎,當然是玩嘢。和平獎只在70-80年代頒過俾Machiavellian--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此後一直頒給反對派/人道派。這次的女得主雖然政治上右,但頒獎機構看中她反對左派總統的‘專制’。自由派只愛反對派,看不起支持在位者的人,甚至懷疑其與權力同流合污。
    挪威、瑞典、芬蘭、丹麥組成的北歐,是歐洲最左的地區。加上人少、富裕,福利最好。挪威人、瑞典人幾乎一出生就由國家包起生老病死。坐監有落地大窗,環境好過本港九成幾人既住所。服刑人甚至可申請外出辦事過夜。
    但人家的關愛、純樸、世外心態有千年的歷史,是嚴寒、偏遠環境造成的,我們羨慕不來。中國人多競爭大,佔人口~95%的漢人精明、見縫插針、永不歇息。北歐人聽說換咗新車會特地擦點灰、塗點油扮二手,怕被人家說招搖。
    台灣的文化人走新左,過去十幾年力捧芬蘭,借其‘進步純樸’來反大陸的發展、競爭、進步觀(以大陸角度看,台灣的文化人鼓吹躺平來軟對抗統一)。但其實,台灣限於資源,2,300萬居民的條件與北歐差幾個order of magnitude,文化人的憧憬純屬海市蜃樓。香港與北歐就更是兩個極端。
    說回特朗普,無論你多討厭他,但不得不承認,這位即將80的老人好搏命,恐怕你都冇佢咁用功:一搞掂以哈停戰,就回過頭來調解更麻煩的俄烏戰事。
    特朗普起初被俄統tum,後來大概明白對方城府深,與他性格相反。學乖了後,現在對俄軟硬兼備,不像當初一廂情願。希望他這次與俄統談停戰有成啦!
    這樣說純屬從人道出發,並非捧呢個‘美始皇’。俄vs烏已打咗3年半,長過我們當年抗美援朝。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只不過打了4年(1914-18)。此仗無論對烏、對俄、對鄰近的國家都太痛苦。
    不過,說實在的,即便特朗普真能講停俄烏戰事,明年的和平獎也不會頒給他。放心吧!
    我要煲劇休息了。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251016四夜29°C 71%:稀土會否變成敵我矛盾?

    特朗普揚言下月起加中國貨100%關稅,以‘報復’中方收緊稀土出口,中方稱有權依法管制稀土後,雙方未再升高姿態。
    接著,美方按例放料施壓,中方則以慣常的技術性語言強調,新的規管對各國一視同仁,非針對美國。
    但美方的一面之詞不能信,中方的語言又看不太懂,只好等兩國元首月底在韓國面談時再說。
    以第三方角度看,顯著收緊稀土出口,可以被人拿來說事。
    原則上,我們中國開採、提煉的稀土,賣不賣權在我手!
    但這是否只適用於99.9%種類的商品。換了千中無一的生存必需品,生產者是否有權少賣,即便可能影響到他人的生活?
    月前,巴基斯坦說,位於一條大河上游的世仇印度卡住水源,影響到下游巴基斯坦的生計。最近輪到印度說,我們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上游閘水發電,準備西電東輸到珠三角,影響到印度人的生活。
    這兩說有幾分真,我不知道。但這使我們想起,新世紀的生活若真缺不了稀土,而我們的產量佔全球~八成,我們雖然有絕對的優勢,但只怕責任也太大。
    更不幸的是,稀土用量有很強的‘階級’性:主要是富國用來生產強力磁鐵,用在汽車、IT設備、武器上。與我們友好的發展中國家大都生產不了這些高端產品,不在乎我們收緊稀土出口。這就更使美歐認定,我們想藉稀土來控制他們,謀求世界霸權,此後勢不兩立。
    管制稀土出口有必要。關鍵是程度:唯物辯證法說,超過某個程度,量變生質變。毛主席說,人民內部矛盾蛻變為敵我矛盾。
    同樣重要的是:稀土元素有十幾種。有的元素只用於民生,例如汽車的剎車;有的用來生產晶片;更有的用來製造導彈。
    限制軍用稀土絕對有必要。但生產晶片的稀土,是否可以中庸之道:以出口稀土來換取先進晶片?至於民用稀土,是否基本上可按供需價格出口?
    我作為外行,以上所說恐怕九成五是wishy washy。但希望我們與西方能找到一個有理又互利之道,好過落入敵對的深淵。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251014二傍晚30°C 73%:對立會去七的期盼

    本港回歸後,頭十幾年被反對派主導,只爭選票,只求‘拒內’(將港與內地好似疫情咁隔離),懶理經、民、社。但單靠選票換不來飯票,單靠政治明星解決不了經社的結構性問題,最終只會一拍兩散。
    如今倒過來,經社民壓倒一切,政治難得提上日程。近日的“立會去七”可說是2020年夏國安法頒行以來,政治上最矚目的發展。
    不怕說,我雖然不是經濟動物,但政治期望低,懶理美國人所謂的hard-core politics。
    現在的立會話題由於較為貼近生活,我比2019年前關注得多。但議員的來源與反對派主導時太不同,現在的90人,我叫得出名字的,主要是回歸初期就入局的‘建制派’,亦即現在準備讓路給後生的資深一代,合共怕不夠19個。由於唔識候選人12月的分區投票,我恐怕只能讓賢。立會重選後,我叫不叫得出9個名字都難說。
    但這是無奈何的事,社會總有需要改、變的地方。只要整體向好,What can I say?
    投票的人和拜票的人,Good luck!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251012首次翻枱

    昨晨驟見美統加中國貨100%關稅,取消月底與中國老友聚舊,一愣!
    大總統日前才為峰會報喜,突然翻臉為何來?
    原來,我沒注意中方週四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這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相當要命。美統啃不下。
    中方涉及科技的公佈十分專業,我只睇明3-4成,故通常放棄,掃個標題就算。週四就是如此,點知原來係針對美國的國安勁料。
    美統01.20上任以來,一直是他在經貿上出招,其他國家捱打、求饒。這次是首次被中方反將一軍。
    中方此前將近9個月,對美一直採取守勢。每次都是美統出招,中方以太極推手卸力。期間甚至主動邀請美統來訪,以示維持關係的意願。為何現在等峰會敲定,才來個下馬威?
    誠然,中方現在找到了反制美方之道,於是flex muscle。
    但長遠來說,在稀土上卡到美國嗌救命,換來國貨輸美回落4-5成,除了贏得國族尊嚴,幫不了14億人的發展。
    若此,中方會否想藉週四的新安排,換取美統逆轉對華科技出口無底線的打卡壓?
    美方生怕在關鍵技術上被中方超越,因此限制一些出口,一如中方扣住稀土,可以理解。問題是程度:如何將產品、技術的出口限制在最尖端、最不可或缺的程度,盡少影響民生?美方現在是無限擴大化,沒完沒了!
    比如說,美統揚言限制關鍵軟件輸華。但軟件是可以研發的,不同稀土等天然的實物無法打造。中國造得出DeepSeek,美國的關鍵軟件最多不過領先3個月半年。中方可不可以用稀土來交換這3個月半年呢?
    10:30了,不想搞得太晚。就此打住。
    最後總結稀土的問題。我不懂箇中的細節。但感覺上是:
    稀土礦地球很多地方都有,並非只產於中國。但中國:
1. 多年來買起咗很多國家的礦源。
2. 壟斷了提煉稀土的技術。有關技術或生意額不大,西方懶得發展。中方行社會主義,非純粹基於利潤而經營,大力開發稀土技術,形成獨市。
3. 稀土的重要性不在於這類元素本身,而是混入其他金屬來製造磁鐵,含稀土的磁鐵吸力是一般磁鐵的N倍,是很多生產設備的部件,包括生產IT晶片的機器。日常生活多見於剎車的磁鐵。一般磁鐵的吸力停不住一部上千公斤高速行進的汽車。換言之,美國這個過氣的汽車王國若無稀土,連汽車都造不成。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251010五雙十中午30°C 75%:和平獎4連霸當仁不讓

    今天10.10。每年这天是綠營在台掌權後,最難過的日子。
    雙十是國民黨的大慶,現在要綠營來主持不共戴天仇人的慶典,實在難啃。可信都是草草了事。最重要的是發佈獻詞,表明今後一年‘
獨行路線,看2,300萬台民和對岸的反應。
    現任的男統綠得發黑,日前說:美統若能說服‘中國’不攻台,可得和平獎。
    你猜,美統聽了,覺得孺子可教還是可笑?
    對世界來說,今天真正重要的是:港黃昏時分,挪威機構會公佈年度的和平獎。美統近日出盡力拔山兮之勢,在最後一刻令哈馬斯接受與不共戴天仇人以色列的放人停戰安排。兩年慘酷的殺戮,賠掉近10萬巴人的性命,婦孺老弱怕佔大半的加沙戰事,終於可望結束,加沙更可可望發展成中東的Trump式樂園。
    美式自由經濟學有句口頭禪: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21世紀的大好事,我們這80億人又怎能不reward解開這項世紀死結的大好人?美統說得更清楚:他前任的那位高個子,什麼都沒做,一上任就被人送上這個獎。言下之意,我為世人做了這許多事…。
    的確,美統是對的:功勳應與功績相稱。
    若此,美統按例在任4年,今後4年的和平獎都應歸於美統,實現空前絕後的和平4連霸。
    我這樣說是有前瞻性的。美統過去大半年來,同樣竭盡全力爭取俄烏停戰,恢復經濟和建設。任務艱鉅,但日語話齋,正“一步(讀音yibbor)一步”邁向勝利。相信明年此時,俄與烏就會雙雙報喜。所以為美統預訂和平獎杯,絕對有理。
    請大家多多支持!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251009四夜29°C 73%:失業會上到3.8%?

    匯豐用千億來私有化屬下的恆生,係年來香港最大的財經新聞。網民笑說:恆指冇恆生,猶如菠蘿波冇菠蘿。以我之不才,也不得不留個記錄。
    我絕少講財經,一來無知二來無本(投資的本),一於懶理。香港係亞洲金融中心,港人本性最擅財經。加上昔日同窗多的是這方面的權威,我無謂自曝其醜。
    但近日巧的是,恆生上頭條前夕,世銀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長4.8%;港高校預測:港今年增長2.5%,失業或會上到3.8%。
    若此,內地頂住了美國的關稅戰,成長不錯。但3.8%的失業率以港來說比較高,我們仍未衝出經濟轉型期,還要幫受壓行業的打工人渡過難關。
    與此同時,金價突破4,000美元,銀價也水漲船高。
    不用說,我最關心的是,港幾時才脫困。我作為銀根變少的退休後期族,早就節衣縮食。但正當盛年的百萬市民,要兼顧上下兩代,會比較辛苦。
    當然,以港人的醒目勤快,加上當局努力打出去,總會sail through。但疫後至今已3年,希望彩虹早的降臨。
    今天只講香港。社會方面,大家都惋惜一對外出買餸過中秋,無端白事被車撞死的主僕。但要說公眾場所的安危,我會更擔心:公園裏有露宿者無差分地用刀襲擊兩名不相識的男子,甚至用最致命的割頸來害人。
    比較意外的是,疑兇上庭後,未以精神問題來自辯。通常,只要說精神異常,無論害了多少人,都只能判入院治療。這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慣例。
    除了看此案如何審,怕更要注意:社會上是否有被忽視的角落,以防傷害到無辜者?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251007二夜29°C 70%:希望長假旅遊遇險的朋友吉人天相

國慶+中秋超級黃金週出遊的盛況,摘自251008ST

    
今年陰曆閏六月,以致八月十五的中秋遲來,貼近與陽曆十.一的國慶,加大了內地黃金週的力度。或因此,每逢大假慣例塞爆的高速、景點,今年尤烈。
長假頭一晚,高速一些路段被車龍堵死。車頭燈通明如天上銀河的航拍照(右圖摘自251008ST),既是繁華的寫照,也是連假人流的預兆。
    看報道,億計的人趕路博po,算是沒出太多事故。唯最意外的是十月秋至,千計遊人高攀珠峰5,000米的base camp,碰上雨雪被困。有說在零下溫度中全身濕透,躲在羽絨裏都沒用。幸而國家出動,至今已至少有350人獲救。希望餘下的6-700人也吉人天相。
    此外還有一批旅人在祁連山高處遇險。
    14億人不僅富了,同樣重要的是:也‘個性’了。國人傳統上保守。但現在的Z世代要闖要看要試,不信邪。萬計的人出外闖蕩,也就難免有個別過勇撞正唔好彩。因此,世界各地不時有國人遇事。其實,有些事件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改革開放後,由於民族性傳統上保守,我們鼓勵大家放開、探索、挑戰…。西方人因為敢探索、冒險,500年前‘發現’了美洲,至今仍在收取這隻長線股的紅利。
我們在他們還未遠航前,就已派大得多的艦隊“下西洋”。但我們的祖上滿足於自身的富裕、文明,堅信世間最好最優秀的事物已盡在我手,外面還有什麼值得我去看的?只憐惜外邦小國,不時對他們作點教化,就像西方人四出向落後的民族傳道。世間既無我天朝所需的事物,也就無須外出去探索什麼,等小邦來朝拜就是了。因此,我們遠航不是為找新奇,而是出於好心:撫慰不如我們天朝上國的南洋異邦,say個Hello,教化教化這些弱小民族,讓他們羨慕、崇敬我們的magnanimity.
於是,西方人進入近世後,快步衝前,由不如我們反過來超前,最後更憑仗著外向的脾性和無限的貪慾,掠奪、羞辱我們150多年。
因此,我們新的一代肯外闖、探索、向人家學、取長補短是對的。但敢於闖蕩,勇敢之餘是否也留點分寸,尤其是初次見到的異國、異境。將欺山莫欺水推而廣之:換了一種新環境、新地域、新氣候、現地形,是否也“欺熟莫欺生”?
再說,身在異國,除了自然環境,還有他人制度、語文、習俗、社會風氣、貧富程度…的問題。在外地一旦遇險,你能很容易通知當局來救嗎?就算及時傳出訊息、講得通、官方答應來救,人家的人手、技術、意願能與國內相比嗎?
千萬不要學美國人。荷里活電影有這種場面;有白人男性在異國遊覽期間,受到不禮貌的對待,甚至被威脅、毆打…。此人立即高呼:Call the American Embassy!換言之,請周圍聽到的人代為致電美領館。因為,我的國家世界最強: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誰敢動美國公民一根毫毛,美國政府雖遠必誅。
中國人應該多出遊異地,但尊重人家的法規習俗,入鄉隨俗,不要做只信自己最先進,認為人人都應以我為準的大國主義者。


251007二中秋翌日晨:閱報無聊...

   挪威人好痛苦。舉世矚目的年度決定日內就要公佈。
   俾佢則俾天下人鬧,唔俾佢又驚俾人買起!
   美始皇:你隔離既大冰山我早就睇中,而家連你一齊買埋,等你地做兄弟,係我第52個仔。
   我而家每年多入幾萬億,正怕冇定使,你半年都唔值呀!
   挪威人:主啊,求你給我智慧!

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251005日傍晚1號29°C 81%:日本右轉,中國水來土掩

    昨晚恭喜日本第一位(expected)女首相’時,純從女性出頭的角度出發,對事主幾無所知,
    後來翻到港報ST和台美報WJ各一文,對高市早苗女士算是稍有瞭解。
    我在這方面毫無權威,狗尾續貂還不如附上2報的link,讓網友自行判斷:
    251004WJ<從保守鐵娘子到自民黨領袖>
    兩文說的基本銜接。但WJ出身台灣,現在官方墨綠,報道的口氣比港媒來得‘右‘。
    台灣3大報系,按綠度漸增是:中國時報粉紅,聯合報淺綠,自由時報墨綠。
    說回女首相:大保守派,相當於日版Margaret Thatcher戴卓爾/撒切爾。經濟上主自由;政治上強右,對內反進步/新左,對外強調國安防衛(記得戴卓爾曾派艦隊下南美打敗阿根廷,搶回Falkland(英國稱呼)/Malvinas(阿根廷稱呼)群島)。
    說得誇張些,借用美統Trump王的口號MAGA(右圖:
美國預定發行的新版1美元硬幣
),高市sor-li(“總理”的日語發音)的理想是“Make Japan Great Too/MJGT”。
    若此,不用說,女首相上任初期,與中、韓,尤其是剛烈的韓國人,可能會頂心頂肺。
    我們相信會本儒佛之心,苦心規勸其迷途知岸。但女首相可能邊微笑,私下邊吩咐防長重申她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調。
    原來,高市女士或因同性同行之宜,與台灣對上的第一位女領導人相當投契,幾年前就曾與後者在任期間視頻對談。今年4月更率領國會議員團訪台。上月,上述的台灣前領導人以個人身份回訪日本。
    台灣或早已預定,每任領導人都‘綠進一步。現政府就比上一屆綠得多。以此進度,最怕卸任前就會觸及對岸的紅線。
    如今日本女首相親台,綠台自然大喜。但日本經濟1990年起泡沫爆破,至今已低迷35年,女首相真能分心‘照看’中國最忌外力介入的千古功業?
摘自251005ST
    至於美統Trump的諾獎大業,喜訊是哈馬斯據說願意釋回所有的人質,而以色列作為美統的小弟,相信已被rein in,暫時剎住針對加沙的殺戮。
    但以vs哈不共戴天,和談過程中稍有差池,雙方裏的鷹派就可能藉口翻枱。
    總之,雙方都不能信,旁人怕只能pray!
    若此,美統的諾獎成數,最多只有2成。尤其因為:頒發和平獎的挪威機構本身很左,近10年8年得獎的都是新派(相對於紅十字會等舊派)好心機構,或者代表進步觀的個人,例如阿富汗一位因為堅持入學而被塔利班判刑的少女。
    美統想博諾獎,怕首先要顛覆頒發的機構,重寫其charter,換掉其決策層。但挪威人又進步又有錢(挪威因為海中有油,是世上最有錢的500萬人,人均收入高過美國),何須出賣自己?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251004六夜29°C 76%:恭喜高市早苗...

    首先預祝高市(Taka-ichi)早苗(Sana-e)成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注),也祝賀日本女性打破了ultimate的glass ceiling。同樣重要的是:贏了最愛在女權上鬥(No Bra, My Body=, No X, No Sex...等運動都是美國女性發起的)的美國。
    What next?大財團會長(董事長)還是大銀行行長?
    高市早苗,64歲,已婚。年輕時是飆車、heavy metal一族。似乎至今不否定當年的‘年少輕狂’。日人客氣內斂,但看來女首相no way。
    政治上是安倍俊三遺志的繼承者。但安倍對內對外都很圓滑,高市女士似乎兇一些—許是女性的militancy?
    此外,女首相偏向‘民族’派,維護‘傳統’,此前曾參拜靖國神社。首相任內可信會止於獻金,但應該不會對當年外侵表示歉意。
    對中國來說,現在更貼身的議題是:女首相對台灣會‘介入’到什麼程度?
    台灣與日近水樓台(沖繩首府那霸離台北大概只有半小時民航機程),地形氣候相似,連地震都同病相憐。
    更重要的是,1895-1945年日人殖民台灣50年,留下了很多明治維新式的建設和觀念。一些發展有條理過同期內清末民初,軍閥弄權割據、革命黨鬥軍閥的大陸。
    今天台民對日本的‘feel’,可能更多過對大陸的。走入台灣食肆時,店員高聲用台腔國語迎客說:“歡迎光臨!”不就是在日本步入日式食肆時聽到的“Mishimese Duozuo(普通話拼音)台灣版?香港受英人管治150年,茶餐廳店員見食客入離,最多係話:“坐/隨便坐!”大陸食肆也沒有高聲迎客的風氣。
    說回日本的女首相,相對於對外關係,更重要的是:這個頂上的高位可以坐多久?日內離任的石破茂只做了一年多,民望長時間不夠25%。但直覺上。高市女士民望至少高一級,或可熬三年。且看估得啱唔啱。
    今天本來想講特朗普。但被日本政治的新紀元奪去焦點。餘下只好幾句帶過。
    特大總統上任8個半月:
    1.最成功的是:加關稅。據說今個財政年度可望多收萬億美元,有意每個公民派2千。你如果係美國公民,恭喜先!但唔好唔記得我:我都有份貢獻架!
    2.最失威的是:調停俄攻烏。俄統超宮心計,睇死對方虛榮,讓其以為自己主導大局,手舞足蹈,但其實乜都冇應承。大總統空開心一輪才如夢方醒。而家反過來似乎憎死對方,變得好右甚至反俄。但俄統早有準備,怕你乜?
    3.由於2.俾人玩,大總統急於在外交上挽回敗局,最近力谷以色列vs哈馬斯講和,每日都爆料,更出到ultimatum:立下時限,要哈馬斯不成功就成仁,美國人話齋,take it or leave it.
    大總統急到這個程度,看來是因為:10月係諾貝爾獎月,和平獎還有十日八日就公佈。大總統除了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也急於想Make Myself Even Greater/MMEG。
    我們應該祝大總統好運來?還是說:
    Bless the Prez. Keep the Prez far away from us?(調寄百老匯音樂劇《Fiddler on the Room屋頂上的琴師》。戲裡的Prez是The Tsar即昔日帝俄的沙皇。但這齣戲現在在政治上不正確,因為親猶,講帝俄時代驅逐境內的猶太人,猶太人堅持民族傳統,幽默應對。現在想進步的話當罵猶太人)。
    注:當選日本執政黨總裁嚴格來說未算首相。但按慣例,國會宣佈為首相只是程序問題。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251002四夜29°C 80%:One down, four weeks to go

    近日一事不順,涉及手機和銀行。但跑了4次都未能解決,這兩大機構甚至說不出所以然。銀行的一位職員甚至有點晦氣。
    為此脫博多日。但今天期待已久的國際盛會落實,不得不留個記錄。
    特朗普昨趁我們國慶公佈:4周後與中國主席會晤。
    有關場合當指10月底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他老人家不遠萬里而來,我方以逸待勞,亦將有以利稀客乎?
    美統宣佈上述消息時說:到時一個主要的話題是“大豆”。
    以近日新聞看,當指:全世界用大豆最多的中國,近月停買產量第二大的美國貨,改從產量第一大的金磚兼左派老友巴西進口,美農叫苦。
    美國還有13個月就中期選。特統最怕中部一眾農業大州倒向民主黨,令他在國會兩院更容易被卡。顯然,與我們主席話舊時,會希望我方高抬貴手。
    或因此,有說中方想用大豆來‘換取’美方對台灣的‘承諾’,用佛語說:在這個問題上‘放下’。
    綠台或風聞此說,日前高調買入美國大豆。但人口不到大陸2%,購買量幫不了美統。
    
    美方基於地緣和歷史因素,1949年以來都放不下台灣。大陸真想用大豆來謀求突破,與過往純粹打政治和軍事牌,是認知上的躍進。
    對特朗普來說,大豆不同晶片、AI,主要用來榨油和飼養家畜,輸華不會幫中國超美,只有助他這派當選。若此,或許不介意在涉台上作出調整。
    但他凡事看作生意,或會要求中方在這方面給點‘默契’,讓他得以堵反華派之口。
    這樣猜,會否過於rosy,4周後就見分曉。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250928日夜29°C 81%:當局終於出手

    或見規勸無效,樺加沙10號波過後,當局破天荒對‘勇於挑戰逆境’的市民出手。暫知似乎有3單:
    1.2位南亞女帶同家裏的兒童到海邊‘觀浪’出po。期間一度被大浪衝倒,同行的小童據說嚇到喊。
    2.有男士到海灘暢泳。
    3.有父親與家傭攜同2男童到海邊‘見識’。
    1.和3.案中的成人涉嫌疏忽照顧兒童。
    由於似乎無法例禁止個人冒險,2.案會如何處理,還看當局公佈。
    當局此前從來不針對這類個人的冒險行為,我估係因為:
    1. 政治上敏感,易被人借題發揮,講成侵犯個人自由,Big Brother/專制/極權來了。
    2. 港人以醒目、走位、變通為榮。故英治下,在生活問題上眼開眼閉。只要不涉及他人,儘量讓市民自己執生。而家政府彷彿話:你地管唔掂自己,需要我幫手!有人怕會視為貶低港人。呢個時代,傷害自尊係瀰天大罪!
    3.查找市民的不足,對執法的公務員有蝕底冇著數。調查蒐證,不但自己加辛,萬一告唔入,自己醜,連累上司/部門,甚至可能俾事主和媒體將番轉頭,借來踩政府。因此,當局以前眼開眼閉,符合本身的利益。而家反過來要關切、積極、負責…,絕對不易為。
    市民如今愛運動、旅遊,挑戰自己,挑戰環境,係美式progressiveness使然。
    但這種進步有兩面。好的是打破國人幾千年來的保守、內向心態,向西方人學習,敢作敢為。因此,我們750萬人而家愈來愈多在世界上冒起。
    但港人愈來愈勇,愈來愈敢為,愈來愈唔信邪,也就自然有人勇於甚至刻意要在風險最大時挑戰環境。加上而家網紅就是king。既然樺加沙‘世紀一遇’,又點能唔出po?
    而必須承認,這次的大風,又咁啱似乎有的講過龍。
    唔怕俾人話保守。對於自己過癮而連累社會、耗費公帑、甚至危及趕來拯救的人員的行為,應予相應的‘回報’。政府派出救援的開支若係X元,導致這個後果的‘敢死’人至少應支付雙倍的費用,此外再做長時間的社會服務。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290926五夜29°C 80%:中美緩和,峰會在望?

    人生每個階段各有‘羈絆’,老來不一定較得閒。
    退休後,有人要顧家:照顧自己和伴侶,湊孫,陪伴上一代過好最後的日子。有人無牽掛:旅遊、吃喝、打牌、歌舞、運動、信仰、文藝…嗜好千百種。
    到頭來,‘老’友之間見面,除了志趣相同的,並不比返工時更多。
    算起來,我一個月見不到一次舊友。現在見得最多的,反而是退休後上興趣班的同學。讀書時的同窗最多6年,但退休後的興趣班同學,最長的將近20年--雖然層次上不一樣。
    50/60年前的‘書友’天涯海角,各有不同的大(國族)小(住處所在的地區)環境,sense of belonging可能都有差別。老來才遇到的同學,反而是活在同一個環境裏。
疫情期間,幾乎有兩年,大家都冇堂上,彼此見不到,但同病相憐。疫情過後再見番,可能高興過分別已大半個世紀的書友。
    昨日與多月未見的朋友飲茶。友人愛旅遊,等不及公院排期,年前去外地換膝蓋半月板,比港便宜一半。再次見面,慣例問走得怎樣。說還有些痛,但大致沒問題。友人今年已两次外游,上4,000公尺都没有高原反應。👏👏👏
    月前,有興趣班同學北上一間港人最知名的大醫院換半月板,說一隻膝蓋幾(俗語說:無三不成幾)萬¥。聽說效果滿意。說不定有一天輪到我。
    坐七望八後,友人聚舊,多少會談到自己下一步的安排。在西方獨居的朋友,這個問題尤有必要。
    唔係咒人,我60年代中初到美國。同校有五六個香港仔。此外有一個星洲來的post-doc,因為講粵語,所以黐埋我地玩。有一日徬晚,住係好幾個街口外既佢,突然開車過離呻。原來,所租住的3層木屋傳出異味,報警後先知:其中一層既獨居老人走咗唔知幾多日。呢位朋友要漏夜搵地方搬。
    60年代,美國仍屬黃金時期,也有如此淡薄的家庭。老伯也許有親友,但可能遠在千里之外(美國的面積大如中國),加上自己有家庭要照顧,一年到頭,感恩、聖誕節才來個電話:“Hi, Dad/Mom, Merry Christmas. Love you! Bye.”)。今天或者好一些,也許一個月一次Facetime.
    因此,身在西方的獨居‘老’友,尤其是人際地理距離遠的美、加,人到70‘後’,或須考慮移居長者邨。雖然月均可能要6-8,000美元,但住食無憂,安全有保障,包括基本的護理。
    這裏並非替人做廣告。美國的老人邨早已家傳戶曉,使乜我離吹。
    我以先父最後幾年之鑑,希望到自己將近不能自理時,遷入護老院。到時話唔定要上大灣區。雖然以現時母親的經驗,入院舍並非上策。但自己辛苦好過留係屋企,連累埋照顧的家人。現只求上天,讓我最後的日子不要那樣長。
    
    至於大事:中美關係似乎放緩:
1. 總理出席聯大,接連會見美國商界。
2. 中國不尋求WTO給予特殊待遇,據說此舉移除了對美關係的其中一個障礙。
3. 美國眾議員團相隔6-7年後再度訪華,獲國級大員逐一接待。賓主看來都很客氣,看來無意繼續頂牛。
4. 500架波音輸華,美大使話將近傾掂。中方冇否認。
5. TikTok中轉美敲定:股權美資80vs中資20;用美方算法algorithm;數據存美雲。特朗普應該好高興,民主黨相信也無話可說。
    若此,中美元首下月底在韓話舊,怕十拿九穩。
    至於另一個美方提到的話題:芬太尼,相信中方也唔會坐視。
    美方已重判中國籍的一男一女,指稱其明知故犯,將芬太尼原料輸美。
    若查實有化學廠靠輸出這類原料來搵食,我們似乎的確可以做的嘢。唔係因為美國逼埋離,而係某種‘普世價值’:冇人應該靠播毒來維生!我們有過鴉片戰爭之痛。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250924三3號雨26°C 93%:你家沒事吧?

    打風總是麻煩的,今年已不記得掛過多少次8號。幸虧這次的“世紀最強”名不副實。你家沒事吧?
    “Ragasa樺加沙”響警報第一天,記得我說“拭目以待”。過去24小時,
或因住處不特別當風,風聲不大,金睛火眼𥄫住都叫唔出一次“嘩”!只有一兩次,有物件敲在窗戶上發出較大的聲響,才算一震。
    日前閱報就一愕:廣州11市包括深圳“五停”(停課、停工、停產、停運【輸,主要指公交】、停業)。期間有地鐵站通宵開放,讓市民入內過夜,有打仗feel!
    起初是誰說“世紀最強”的?這次連萬里外的美國氣象局也加把勁。
    無論你多討厭美國,可見的將來,它仍然享有最強的話語權。借用50年前華爾街投行E. F. Hutton的廣告術語:“When America speaks, people listen.”美國天上有衛星,地上軍事基地遍全球,情報特強,話Ragasa仲強過“山竹”(見本博昨附圖),點敢唔聽?有second thought的人怕百中無一。
    現在大陣仗過去了,沒有事就是好事。反而令人納悶的是:這次兩岸四地,最不幸的是台灣:花蓮有鄉鎮堰塞湖溢流(洩洪),帶走17人,大多是住在地面一層(台灣一樓,港地下G/F)的長者。此刻仍有人失聯。但看
台媒似乎不是太緊張。是見慣天災還是怕捲入慣性的黨政之爭?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250923二夜8號27°C 85%:大風來前靜過鬼

海外經WhatsApp傳來,未指明出處
    ‘巨’風Ragasa樺加沙威脅第二日,清晨去gym為運動班‘執雞’,接著隨家人去街市食早餐買蔬菜。

    街市仍算旺,但與昨差天同地。蔬果大檔倦勤,肉檔前也不再見人龍。初看一愕,但轉念一想:當局昨晚就預告今午改掛8號,大檔陣仗大,入貨多,開半日唔著數也!但如果明天掛8甚至10號,蔬果大檔週四只怕也會倦勤,因為週三冇貨來港,家裏的儲糧怕要頂到週五。
    但午後起掛8號至此刻入夜,室外靜英英。記起以往打風,窗外fengfeng聲之前,也有半日無聲。大概這段平靜期,我們位於偌大‘風雲’的無感部位。要待風吹過了此範圍,地面上才會有感。
    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對颱風來說,其實是“大風來前靜過鬼”。
    這次連美國方面也預料是有史以來最勁的一次。拭目以待!

    但我不會去戶外實地求證,更不要說海邊山上。
    今午有一家4口據說在柴灣海邊觀浪,母與子被捲落海,父下海救人。幸獲艇家幫忙救起。但3人都昏迷入ICU。新聞沒有說,這家人挑戰風浪。咁就認真唔好彩。
    人要有勇氣,但點樣平衡個人的能力與環境的限制,好考智慧。最近呢二三十年,港人思想日趨進步,以彈丸之地,一再創出上世紀難以想象的成就。
    但居間也不時有人以挑戰自己以至極限為榮,偶見失手。其中一些多少係無須有。
    以往當局唔出聲,怕被指干預市民的自由。如今開始明言勸喻。上述不幸發生後,當局呼籲:打風期間,唔好追風逐浪;不聽從的話,會採取行動,
    說到底,超出個人和環境限度的‘勇氣’,不僅可能禍及本人和家人,也會連累負責救援的專業人員和其家人。人家不是為你而生的。你作為市民,同樣有責任對其他人負責。
    窗外開始有點風聲了。
    今晚好各位!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250922一夜1號31°C 67%:菜場如戰場

    首先恭喜Botwana博茨瓦納男子4x400米接力,首次代表非洲奪金,打破美國的壟斷。
    新聞沒有說中國隊如何。    
    天憐港人,趁‘巨’(有別於北美、加勒比海的“颶”=hurricane)風未到,俾我地多一日緩衝。
    週末兩天,陰雨連綿。不料今晨陽光普照,正當‘備戰’。澳門建議市民儲糧3日,我地係咁依都要買番1日啩。
    去gym操完聽日運動班‘執雞’既大機後趕去街市。唔係作大,噓撼過年廿九。
    個個肉檔都排長龍。蔬果大檔更被師奶‘圍城’。錢鍾書話齋,城裏的人想出離,城外的人想入去。但通道塞爆,每移半步都要“唔該”。一間凍肉鋪門口泊咗十架八架車仔。望入去鋪頭,逼過年宵。
    但整個街市上落有序。行咗半個鐘,只聽到一個阿嬸鬧人阻住門口。
    食非我所長,入廚只求能入口。買餸如執藥,有個樣就算。正因為分唔出級數,今晨除了白麵包,幾乎都買齊,甚至帶回個凈兩餸。週四唔開市都頂得住。
    兩大袋當有十幾磅,搭公交上落都要屏住度氣。但好在多少有做運動。要努力堅持、珍惜自己,為此刻仍然能夠幫忙家務而感恩,直到上天要收回我這份能力為止。
    聽朝保我報到運動班!
    至於大事:美眾院代表團相隔6年再訪華,獲總理接待。議員通常難應付過官員。在野黨基於本位要反政府,其光譜的另一端通常逢中必反。如今民主黨在野,黨內最反華的主要是進步派,只講理念,不問實際,相當於意識形態上的紅衛兵。
    至於傳聞特朗普為了與我國主席話舊,暫緩對台的下一筆4億軍售。‘特’事‘特’辦,no big deal。
    以陸方目前的軍力,美方對台售武純屬象徵性。大陸那一天真要攻台,必定已豁出去,40億美元的美製武器都擋不住。大陸反對美國售武純屬法理上的:侵犯中國主權,即便賣1美元也不行!
    外人一個常見的看法是像新加坡總理說的:只要台不獨,陸也就沒有打的必要。
    但這對中國人來說,背後潛藏著“人隨時間而移情”的問題。
    新加坡華人可能150年前仍自視為華僑。但可能自100年前起,轉而認同本地,視中國為先祖。這與英裔美國人與英國的關係是同樣的道理。
    中國現在接受新加坡華人認同當地。台灣人也許覺得,自己有同樣的權利改變認同。可問題是:新加坡和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淵源,無論量和質都有明顯的差別。唯物辯證法說:量變起質變。台海兩岸有過內戰;陸&台最近的距離相當於香港到廣州,不及與新加坡距離的一成。。
借用一個日人常說的詞,台灣與大陸的‘羈絆’,非新加坡可比。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250921日夜27°C 93%:10萬買簽證,真係有金執?

    明後天據說可能好大鑊。澳門建議市民儲備3天既糧水。
    這次的強颱風取名“樺加沙”,希望唔好同中東既加沙扯上邊。
    *有說:美国每2人就有1人用TikTok。果真,剔除3.5億人裏的60後(長者不善用手機、較少看視頻)和未懂人事的5歲前,在國民裏的佔比或高達2/3。
    若此,如今美國人鍾意呢款中國killer app到要自己離run,又唔係唔可以理解。But then, Mr. President, what do I get in return?
    另一個‘笑話’係:據說有應邀赴美工作的印度專才在飛美(大概是矽谷所在的三藩市)班機上突然聽講,持專才類簽證H-1的外國人要交10萬美元後,嚇到即刻要落機,怕入境時冇得俾要鎖起。
    美統顯然是得悉他的偉大政策引起恐慌,立即澄清:10萬美元並非年費,而是一筆過。換言之,如果上述印度專才做滿一年後,獲同一僱主續約,其後各年的薪水就袋袋平安。
    但即便只交一年,10萬美元都唔係小嘢!
    矽谷的中層技術人才,恐怕也不過年入20萬-50萬美元。扣除合計大約1/3的聯邦(中央)+州(中國的省/自治區)+地方(住所的市鎮)三級稅,還有各種保險,加上超高的矽谷衣食住行(住屋月租動輒三五千,仲有sales tax, toll charge, 25%既小費),就算簽約3年,每年交3.3萬來支持MAGA,都幾喇脷!
    不過,以矽谷的薪給和工作、生活環境,發展中地區的專才仍會前赴後繼,個10萬唯有當中間人食水深啦!而家到處偷呃拐騙,呢10萬至少係大總統收既!Thank you, Mr. President!
    再講,都唔好話唔服呢位美統。79/80歲既人,似乎每日都坐好幾個鐘飛機。日前才係倫敦返離,單程7個鐘,下月又要飛15-16個鐘去韓國開APEC,與我們的主席話舊。明年初再飛15-16鐘去北京。即便在專機上享有帝王級侍候,也還要應付時差。落地後要擺出總統的儀態,與東道主談笑傾生意、應付刁鑽的記者、回應下屬的請示。
    但至今未聞美統年輕時愛運動,體格特好。以大總統的性情,後生時多數係party animal。何況此人當年高富帥,佢唔搵人,人地都扑埋離。美國男生開party,你know what,唔使我畫公仔畫出腸。到此年紀,仍能日理萬機,絕對係人之中的例外。此人看來天生有的福份。
    你仲話個天係公平既?
    講起10萬美元,擱筆前突然想起:美統剛就任時bragged about的500萬美元黃金移民簽證,不知為國庫收到幾多億?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250919五夜3號28°C 72%:元首通話可望有成

    港今晚9點中美元首通話。若上次可以為準,隨時傾1個鐘。
    雙方除了敲定TikTok賣給美資,相信更重要的是:月內是否在東亞舉行峰會?
    中方既已邀約,美統據說也頗為興奮,成數應該很高。
    而且,美統本性愛威。有可能的話,相信都會想去皇都出po,而不只是在東南亞握個手。
    與此有關,美統在倫敦返美的空軍一號上對記者說,佢咁鍾情中國發明既TikTok(內地版稱“抖音”),因為去年競選時,為佢贏得好多後生選民。
    美國的年輕人傳統上反建制,親藍(民主黨)反紅(共和黨)。但原來上次大選反過來,寧可揀個番兜白宮既極右白老男,不buy出身美國最進步選區三藩市既深膚色中女(以平權看,深膚色+女性雙重加分)。
    近年西方經常說:東方的‘專制’國家在網上散發假消息,左右西方的民情和自由選舉。如今難道進而以社交媒體為‘特洛伊木馬’,收集自由世界的大數據,從內部來控制西方?
    用此前一些港人的話說:將你我的敏感數據(例如喜歡誰不喜歡誰)‘送中’,最終反過來送你我的‘終’。
    但現在,這位美統不但未因為去年他的民意被‘送中’而憎死中國,更Like到要夾硬向中方買下這種‘魔鬼’軟件。
    現在看來,美統之誠打動了中方,願意換回一些自己有需要的事物。
    但不僅美國人,連香港的反對派也值得反省的是:年輕人最愛的社媒TikTok,在關鍵的時刻為何不是幫進步派,反而幫了‘反動’派?
    美資收購後,下次再有關鍵的選舉,TikTok如果仍然不幫進步派,那就證明:問題是進步派過去這段時間失卻民心,連後生仔女都睇唔過眼。
    看了特朗普這大半年一柱擎天的‘成就’,新聞天天都有他的‘倒行逆施’,他的一些手法也實在做得過火(例如到處抓II,關押條件惡劣,連韓資派來建廠的技師都被集體扣留…)。
    但美國幾乎冇人出聲。因為,此前20-30年,進步派/新左派的好心走火入魔,遠遠超出合理的範疇(例如大城市露宿者氾濫。三藩市甚至立例:偷搶唔夠千美元唔拉!)。現在特朗普雖然過火,但確實是在right the wrong. And the right is long overdue.
    進步派想重新贏得民心,必須從內心懺悔,痛改前非。無論內心多善良,落實時要合乎環境的現實和人民的承受力。每個社會都不同,美國不是天堂,沒有無限的能力。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250917三夜1號30°C 78%:大總統訪華收大禮?

     年度《施政報告》日。本屆政府強勢,宣政有力。民間冇人會今日搞活動,以免坐冷板。而說也巧,今天連突發都無大事—吉兆,因為通常都牽涉人命。
    《施政》話題多到連標題都睇唔嗮。一眼掃過:加強公務員問責制應Like;比較意外的是日前仍上頭條的公屋租置,臨時抽起;直覺上,大學外地生可佔一半,校園生態將丕變。本地生要加油,hea唔係辦法。
    *跳出香港,放眼世界:即日最驚人的‘傳說’是:本地英文報說,1.美統特朗普訪華基本上落實;2.時間可能是10月底或11月初的APEX峰會前後;3.美統此行的收穫將會是:中方的500架波音客機訂單。
    第3項若屬實,粗略計1架波音1億美元,無疑是大總統就任以來,為國人贏得的最大訂單。由北京返抵國門時,大可對記者說:I deliver what I promise. Do I?
    至於TikTok,其中資開創者“字節跳動”相信會將80%股權賣給美資,從而由美資營運,以息美方的‘國安’疑慮。但會沿用字節跳動研發的數據模型,所謂algorithm。後面這個安排可信是中方的堅持:這是中國人的創造發明、引以為傲的軟實力。但不排除會作些改動,以免美國一些人疑神疑鬼。
    有趣的是,不知道是否巧合:我們這邊一位傳奇性的大企業家(幾乎可比美國已故的Apple創辦人Steve Job),雌伏多年後,近日突然照抄人家大總統的口號,高呼“MAGA!有冇搞錯? 
    但轉念一想,原來這位與美國大總統同樣有性格的中國企業家,當初所創辦的萬億港元市值公司,縮寫正是A!他要Make自己的孩子Great Again!
    而更巧的是:美國特大總統對上一次(2007年)一當選,就請我們這位大企業家去紐約面談。事後從未對外透露談了些什麼。兩人這次的奮鬥目標竟又英雄所見略同。
    世間竟有如此巧的事。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250916二晚30°C 74%:美方勝出第4輪?緬懷Bob Redford

    Grief: Robert Reford離世,享年89。A very good person.
    *以政治理由申請免遣返的外人,慣常來自亞、非發展中地區。不料如今由於俄烏戰事,有來港工作的白俄男模聲稱怕回國後,會被派去幫俄軍打仗,要求免遣返。但申請被拒,上訴覆核。
    此類案件的結局慣常是今後當地人來港還是改去其他地區博庇護的指標。此外,西媒慣性為申請者打邊鼓,對受理的地區施壓。
    我國與白俄友好,白俄是俄的鐵盟。很考政治智慧。
    *聽美方的口氣,他們‘勝’出對華的第4輪經貿談判。我如果沒有理解錯:
    A.美方揚言封殺TikTok,斬斷3.5億hyper active富有網民對中國頭號軟實力的dependency,逼中方在TikTok的中資成分和美國監管方面鬆手。
    B.美方拒絕舒緩至今對中方的經貿辣招,要中方“骨聲吞咗佢”(許冠傑歌詞),但願承諾今後不再加辣。前提當然是,我對你的表現滿意。
    但以上純屬美財長一面之詞。此人高大俊俏,笑容可掬,措詞得體,但在骨節眼上會說實話?
    但我們作為中國人,苦在自己國家的發佈用行話,在技術性jargon裡夾雜東方式隱晦,我最多看懂3成。由於只看得懂對手說的,侷住要他人之矛來攻己之盾
    此外,美方這輪似乎還有一張王牌:談得不好的話,今年內元首峰會怕難以成事。
    據說,中方此前已遞上邀請對方來訪的帖子。
    就此刻來說,中美元首定於本週五通電話。到時除了敲定TikTok轉手,相信也會涉及峰會的安排。這對雙方的國民甚至全世界都是好事,希望順利落實。
    *今午一月一次的運動班抽籤揭曉。報5種班都抽唔中。對一周後候補(執雞)冇信心。當日要一大早排2-3個鐘隊,只怕唔夠體力。恐怕要打定10月繼續冇班上,做運動只能食自己。
    *一直想講講新近看過的影視,但總是被新聞話題佔去。
    今夏看了一齣幾年來看得最開心的日劇:阿部隆史、松隆子演夫婦的《幸福的婚姻》。松隆子是我的favorite,但在這部戲裏,阿部演得更出色,角色也最討好。
    松隆子與父親、叔叔、弟弟15年前涉及一樁兇殺疑案。全靠阿部作為全國知名大狀,以愛心+耐心+專業幫一家人撐過去。
    還有很多想講的影視。但晚了,希望今後能抽時間每天講幾句。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250915一深夜30°C 77%:中美第4輪談判有成?

    澳門5年一度選議員。港府為週三的《施政報告》造勢。社福界力爭田地,港媒從旁打邊鼓。
    我胸無大志:眼看美國終於要減息,只希望幾乎是餘下日子裏唯一收入的銀債,這輪可以分多兩手。
    講到美國減息,特朗普上任8個月,美國有地位的人,似乎冇一個敢公開對他說“No!”—除了Fed主席Powell。相信冇人記得特朗普當眾說過多少次要Powell滾(為免利率為黨派政治服務,總統依法不能炒Fed主席—大概除了犯嚴重的刑事案)。但他每次都堅守崗位,絕不退縮。他利率管得好不好,說實在的我不懂。但要說盡忠職守、捍衛法治,3.5億公民裏唯此一人!
    明天一月一度的政府運動班抽籤揭曉。上個月食白果,今個月冇運動做。希望呢次有得中,下個月有堂上。
    長者上運動堂係自救: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公共醫療的負擔。政府應鼓勵這種好市民行為,多開的班。
    說也巧,今午趁平買了對近年當紅牌子的運動鞋。老來上下梯級怕不安全,現在買鞋重抓地/grip。希望下個月得以上運動班用。
    中美在西班牙談了兩天經貿後,美方說就TikTok的去留接近達成協議。
    希望美國的後生繼續有得玩,原創的中企獲得合理的回報!
    寫到這裏,實時新聞引述特朗普說:週五將與中國主席通話。
    TikTok的下落看來是解決了。
    晚了,最後只補一樣:
    槍殺特朗普‘青年團’創辦人的猶他州22歲男子Tyler Robinson,看來是因為性取向:同居的伴侶是男變女的T類人,因而痛恨極右派排斥LBGTQ。
    事主如果與伴侶搬去LBGTQ天堂的灣區,就不會有這次的悲劇。但也許灣區(矽谷所在)生活費貴,非這對伴侶所能負擔。
    但這樁暗殺只會讓特朗普加大對左派的打壓,處事更雷厲風行。
    講到灣區,還有一則令我drop jaw的新聞:哈佛對特朗普跪低唔奇,沒想到的是:連全美最左的王牌大學U of Calif, Berkeley(加大柏克萊)也應白宮要求,遞上涉嫌反猶的160名師生名單(相信主要是師生裏的progressive派+中東裔、北非裔)。
    Berkeley是美國大學裏的井岡山。美青戰後的左傾風,始於1960年代初Berkeley學生帶頭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我在灣區碰到過一位當年參與示威的老先生)。他們當時抗爭的對象加州州長,就是荷里活牛仔明星出身、後來貴為總統的Ronald Reagan列根/里根。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250914日午33°C 62%:美國‘刺客’多lone wolf

    夜來上博,搞到半夜,慣常掛一漏萬。
    昨晚講美國的驚天刺殺案,就忘了提一個早就想到的要點:
    凶嫌是lone wolf,無同謀,甚至冇熟人諗到,此人會如此偏激憤怒。
    美國社會的這種特點,從好處看是個人自由獨立,從壞處看是不少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關在房裏,藏在心裏,唯社媒中人有感覺。但後者近乎事主的‘同道’,不會提醒社會,也不會紓解事主,反而可能表達同感,推波助瀾。
    換言之,美國的左派是個人性的,與歐洲工業生產力爆發後貧富懸殊引發的馬克思派信仰並無共同點,甚至可能互不相容。美國左派只求個人自由,不求改造社會、階級平等(只求個人平權,例如女=男,同性戀=異性戀)、世界大同。在某些方面,美式新左甚至可能與歐式老左互不相容。
    *過去一頭半月,以色列仗著特朗普的勢,繼續武力清洗加沙,準備改造成度假‘天堂’,永絕巴人的反抗。巴人呼天不應叫地不聞。國際社會不斷譴責,但得個講字。
    與此同時,俄方睇死特朗普莫奈其何,繼續默默地襲烏。歐盟又嬲又怕,但援烏有心無力。烏看來唯棄土、不入北約,無以止戰
    更最頭痛的是:停戰後,沒有歐洲國家敢在烏駐軍維安,生怕烏再次被攻擊,自己被捲入戰事,引發東西大戰。西歐對這個悍敵又恨又怕。
   *中vs美今起第4次談經貿。前3次沒有破局,但進展似乎有限。雙方元首今年內能否見面,顯然繫於此。會前有西媒潑冷水。
    ×藏南鄰國尼泊爾Z世代‘革命’成功後,由德高望重的女性大法官暫任總理,以待3月大選。這個民主過渡有多順利、能否清除上層的‘貪腐’,舉世矚目。
    但相信全球社媒更關注的是:‘尼青’的‘革命’壯舉,能否在此前‘顏色/花朵革命’不果的中東歐、中東複製?當地的後生肯定在摩拳擦掌。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250913六深夜29°C 77%:特朗普的盟友認真唔好彩...

    刺殺特大總統‘青年團‘創辦人Charlie Kirk的22歲猶他州男子Tyler Robinson,果然是出於左反右的政治原因。但在美國context下,既不是馬克思階級鬥爭的信徒,亦非法國大革命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的擁躉,而是痛恨Kirk宣揚‘仇恨’,大概是指美國右派反對非法移民、性小眾、非基督教信仰、無業遊民…。
    這裏不是為美國極右辯護。但倒過來看:美國的極左派不也‘仇恨’保守/右派?否則為何要打砸幾百年前的名人象徵,包括當年據說曾經販奴的哈佛大學創辦人,就像現在東亞這邊的綠台要消滅蔣家的遺跡?
    所謂仇恨,極左和極右恐怕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但沒想到凶嫌是本州人。上世紀的3大政治暗殺案:1963年冬Kennedy甘迺迪總統,1968年春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King牧師,1968年夏甘迺迪總統胞弟、司法部長Robert,記憶中兇手都不是案發地點的本州人。
    除了上述3政治暗殺案的先例,更重要的是:Utah猶他州是保守州份、基督教一個特殊教派摩門教的大本營。Kirk去猶他州動員,相信是因為fans多。不料在右派州份撞正有人要殺右派政客,實在唔夠運!我唔擁美國右派,但也唔認為人地該死。
    此外比較特別的是:案發後,雖然翻查案發地點附近的CCTV,確定凶嫌的容貌和身形,但24小時過去仍未找到此人,要靠此人的生父(本身是警察)和一位牧師(大概來自凶嫌一家所屬的教會)說服凶嫌自首。否則FBI仍要騰雞,也省卻追捕、與凶嫌對峙槍戰的風險。
    但反過來,或許有美國人自詡:我們雖然有CCTV發現凶嫌的容貌,但24小時都未確定其下落,說明我們國家自由,並未大量儲存居民容貌的檔案。
    的確,以我常看的刑偵日劇,警方一發現案件關係人的容貌,即時翻查官方儲存的萬計大頭相。一旦發現九成幾相似的人,立即鎖定其身份:姓名、年齡、性別、出身(日人指成長的地點,相當於中國內地的戶籍)、學歷、職業、所屬團體、前科,隨即派警員包圍此人最後的住所、查問其關係人…,確保走唔甩!
    但Kirk案24小時都未找到貌似凶嫌人士的身份,或說明美國政府的居民檔案未儲存大量的儀容、個資。而以特朗普的傾向,Kirk案肯定會激發官方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左派打死了一個右派,但長遠計損失更大。此後,當局必大量收集左派的人事檔案,嚴密注視,藉機harass,確保‘特統’治下的國安。左派衰梗!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250911四夜29°C 79%:極左反撲,但恐怕早了些

    這兩天,美國、西歐、東亞‘不約而同’,有人針對極右得勢‘揭竿起義’,態度堅決,行為激烈。
    
與此同時,我們獲終院認可的同志草案,被立會以71v14的絕對比數否決。歐美為了疏導將平權絕對化的極左派,有可能再次攻擊我們以至國家,甚至輔以行動。
    世界各地這輪突如其來的大反右,至今有3:
    一、最驚人的是美國特朗普‘青年團’Turning Point USA的創辦人、年僅31的名嘴Charlie Kirk,出席右派活動時被人從遠距離槍殺。
    去年大選前夕,特朗普被人從遠處行刺,逃過大難。行兇者不一定是反右的左派。特朗普已成為21世紀的icon。想刺殺他的人,有可能是出於扭曲的心理,想全球知名,歷史留名、被視為英雄、萬人敬仰…,不一定是出於政治目的。
    但特朗普的後生擁躉,即便在美國,恐怕亦非家傳戶曉。殺他即便能載入史冊,亦屬旁枝末節,不登大雅之堂。
    若此,此人有可能是出於盲動的極左派,有點像巴勒斯坦人見到以色列極右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後生助手。
    二、法國極左派再次上街,揚言Block Everything,亦即類似香港2019年黑衫後生打砸公共設施,企圖癱瘓社會來逼政府就範。日前初試啼聲。政府擺出強硬姿態,近200人被捕。法國極左派是聲大夾冇準,還是說到做到,重演200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看幾天就知道。
    法國
2年換6-7個總理,在發達國家裏的確別樹一幟。恐怕只能說,與法國人的浪漫、華而不實(最叻既係LV,唔係電動車、AI、機械人),脫不了干戈。
    三、但近日左派/自由派的反撲,沒想到最厲害、最‘成功’的是有不少族人在我們香港生活的藏南山國尼泊爾。當局封閉Facebook等社媒,刺激年輕人上街打砸,包括中央政府的核心建築,警方強手鎮壓。激烈衝突中,至今超過20人喪生。多名部長的豪宅被示威者放火,一位前總理的夫人被活活燒死。
    局面失控,總統和總統請辭,重開社媒。上層或已有人流亡。組成新政府前,暫時由軍方主持大局。
    據英美媒體報道:尼泊爾人早就不滿上層奢華,下層捱苦,換言之,杜甫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不懂尼泊爾,但可信確有其事。西方自由派媒體報道的事基本上是真的。問題出在自由派的價值觀:將自由、民主、人權絕對化,而不是按當地的歷史、文化、地緣、實力來酌情下藥,就像中醫處方,按患者體質的差異來微調份量和各種藥物的比重。
    例如,現在尼泊爾這樣糟,但西方用來對各國施壓的其中一種調查:哪個國家的人最快樂,有好幾年,世一係尼泊爾隔離沒有普選的
不丹王國。而且,大概二十年前就說:不丹歡迎遊客,但每人每天至少要花100(還是200?)美元,換言之,窮遊可免。如此歧視錢不夠的遊客,毫不平權,為何西方的調查又不rate低它?
    當然,我們可以明白,不丹為了確保美好的天然環境不受損,以高收費來篩掉它認為不夠‘taste’的遊客、執拾遊人留下的垃圾。但不丹國民的幸福建基於對世界各地窮遊客的歧視上。這是自由派的價值嗎? 
    說回這次極左派的反撲。眼看特朗普壟斷了全世界的政經焦點大半年,美國內外無人敢說不,西歐各國的極右派紛紛借特朗普的勢‘雄起,很有可能當政。極左派孰不可忍,說不定有人準備‘拋頭顱,灑熱血’。
    山雨欲來?極左派有機會?還是說,會被特朗普打到趴地?
    我估:極左派慣常盲動,有勇無謀,這一輪會輸,而且輸得很慘。想反超,還得等極右派逐漸顯露其惡,激發民意逆轉。說不定還要一兩年。
    歷史上,國民革命推翻清朝,不也搞了十幾年?期間犧牲不少。我小時候就去拜過廣州黃花崗的72烈士。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250910三夜29°C 83%:他們走了,我們努力

    胡菊人也走了,享年92。是否19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南來名筆最後的一位?
    這一代的人後來有些選擇自我放逐。但也有人在暮年落葉歸根。人各有志,各適其適,活得寬心就好。
    說也巧,過去這幾天,除了上述見報的人物,我還有2宗親友裏的長輩離去。
    人世間的規律,年事一到,旁人無奈,只能低頭送別。
    下一波恐怕就是…。
    現在終於能體會:所謂“好走”有多重要。
    兒時在廣州,除了叔叔帶我逛街,培養出對社會的感覺,其實,出身官家的母親在我四五歲時,給我上了啓蒙第一課。
    母親教我的第一單念口簧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這首詩直白,照字面解,無所謂‘寓意’,兒童也聽得明。
    予我印象較深的,是母親隨後教我的杜甫《兵車行》。
    這首詩很悲情,其實並不適合兒童。但4-5歲點識咁多,背咗就算。
    我成年後始終沒有問母親,為何自細就用這樣慘的詩教我。母親基本上apolitical,對社會民情並無特別的關注,教我《兵車行》,恐怕純粹是清末民初她當官的爺爺(母親從未提到過她父親亦即我外公。或因外公有幾房,母親屬小房,與外公很疏遠。)小時候教她,現在她來傳承而已。
    我不知道是否母親教我杜甫罵皇帝的《兵車行》,以及叔叔帶我逛街認識社會,種下了我成年後走‘歪路’的禍根。但想到這兩天接連傳來的長輩訃聞,還想起杜甫另一首悲歌《石壕吏所表達的無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這兩句雖然是哀古時小民在亂世中的命運,但延伸到常人生死之別亦無不可。
    跑馬地墳場門口的對聯:
    今日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
不也是同樣的意思?
    你猜,俄攻烏和以打哈兩仗裏,會否有類似的悲嘆?
    *今午去公院覆診。地鐵順利,但最後一程的綠巴排咗9個字,高峰時怕排咗70-80人,等覆診的老弱辛苦。上到醫院先知,原來入口處的主幹道大塞車。我本來預鬆的既時間,變成反過來遲半個鐘,趕忙同接待處解釋,怕‘依法’被cancel。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250909二夜28°C 87%:父母提醒咗我好多嘢...

    今晨剛要出門赴約,戶外突然倒水,擔傘著Gortex都冇用,只好退回家。不料,正想WhatsApp話遲到,滂沱大雨忽然消失,恍如從未落過,於是重新趕出門。也算是幾年一遇。
    今晨幾個月才一次的聚會,其中一位朋友家有要事不得不割愛。
    七老八十,今後外出只怕越來越多這類因為家事、健康的阻滯。幾十年的朋友,見得一次係一次。大家保重,健康好運。
    母親大概從20初開始,以麻雀/麻將為唯一的愛好。每天的routine類似白領返工:早上九點敲過出門,去友人屋企打,通常係家境好過我們的。徬晚回來食飯。風雨不改。如是堅持到七十幾歲。
    但到了某一天,4個雀友裏,逐漸有人隨著年事,體力轉弱、出入不便,要另外湊腳。再到後來,連擴大的雀友圈都開始短缺。
    至於母親為何必定外出打牌,而不是有時也招待雀友來家,主要是家裏條件不夠。廣州時期,一家3口加叔叔住在父親的鋪頭,除咗冇privacy,也冇家傭可為雀局斟茶遞水。
    來到香港後,境況更差。前後30多年,父母由頭到尾只夠錢租一間房,從未住過獨立的單位。父親離世後,我由美國搬回港,才帶著在美國積蓄的2萬美元和妹妹合資買了第一個2房單位。
    母親70幾難以開枱後,一度去圖書舘借亦舒小說來打發時間。百多冊亦舒,由頭睇到尾,再番轉頭睇。但即便這樣也睇完了,最後還是無聊。
    為了明白自己的母親,我借來亦舒翻看。看了幾頁就多少明白:亦舒筆下的人物最接近她認同的社會身份:30-40歲的中上家庭(以今日打比方,也許丈夫是醫生、律師、會計師、高級公務員...,月入十幾二十萬)、面貌娟好的有閑師奶。無須工作、做家務、湊仔女。錢老公包起,力家傭代勞。自己日常就是與同階層的太太打牌、聊天、shopping。
    此前看李安導演、梁朝偉和湯唯主演的張愛玲小說《色.戒》就覺得:戲裏第一場,與湯唯開枱的3位南京汪精衛政府官太,相信就是母親的憧憬。可惜少點運氣,嫁低了。
    父親是安分守己的傳統中國人,也許不夠進取、達不到母親的預期,但勤勤懇懇、忠於家人,盡了他的力!Nothing I can say.我多少也受他影響。
    父親走得早,既因為健康差,但也與性格內向,70-80年代公共服務面窄、資訊貧乏有關。父親與母親相反。母親善方言,閩北(福州話)、閩南(廈門/漳州/泉州話,同今台灣話)、粵、國(普)、滬5種方言流暢,父親語言能力差,只能講滬、國2語,粵語不比今天的印傭好(我有母親的遺傳,但小時候沒有機會學閩語,只能講粵、國、滬)。
    父親粵語差、英文弱,加上中年才來港,與英治下的政府完全alien。縱使溫飽都勉强,但唔知道可以送我入公校、申請公屋,只能咬住牙根死頂。我57年來港,讀咗10年書,頭6年靠父親自費供私校,後來的4年才算係考到公校,仍然要交費,只不過相當可能平的。10年裏唯一享受過的福利係最後4年攞過幾百蚊助學金。
    顯然因為生活不如意,母親來港後,曾試過自殺。
    我這樣說,也許有人覺得自揚家隱,有虧我父母。但我看作一種社會檔案,沒有太見不得人的事。
    先父離世已將近40年。他無私地養大我。母親先一步從廣州來港後,父親獨自帶著我。來港後,雖然自己的英文只有小學程度,滬腔發音笑死人,也努力自學來教我。我畢生感激他。
    母親如今是百歲人瑞,只不過有意識但無知覺。我只能為她祈禱,希望她少些痛苦。由此也祈求我主,希望輪到自己最後幾年時,得免這個過程。
    今晚本來還想講新聞。但晚了,明天還要去醫院覆診。就此打住。
    Good night, eveyone.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250908一夜28°C 83%:Defense to War, Back to the Future

    今年至今掛過幾次≥8號波?多少年一遇?靠點擊博廣告的媒體為何這次不炒?
    幸而塔巴(普通話諧音:他爸)雷大雨小,虛驚一場。下次的氣旋是否稱“塔馬”?
    *Department of War是美國國防部1789年建國初期採用的名稱,用到二戰後的1947年。1949年改稱Department of Defense(英國英文稱Defence)。
    特朗普如今回歸舊稱,並非單純的復古,而是像Michael J. Fox, Back to the Future也!
    誠然,特朗普是老派,而且老派得來品味不高。但不稱Defense而稱War,寓意甚深,符合他的治國理念。美媒用改名花費10億美元來踩他,只暴露自己的膚淺。
    Defense是被動的:中國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國防軍隊的責任是守家門,外人不來犯,不會衝出門口去打人。
    War是中性的,包括被人打而還手,以及主動去打他人。說到底,戰爭至少要有兩個敵對的陣營,無對手不成戰。
    換言之,特朗普的Department of War不僅要保家衛國,打退進犯者;有需要的話,還會主動出擊,打敗那些並沒有侵犯美國的人。
    因此,這就解釋了。特大總統為何一上場,就向全世界宣佈:1. 加拿大是美國的第51州;2.要向丹麥買進長年冰封的世界第一大島Greenland格陵蘭;3.‘收回’百年前美國人興建的巴拿馬運河。
    因為,美國國防部稱War那158年,尤其是19世紀那100年,美國擴張得好開心:領土由起初靠近大西洋的13州,擴到太平洋沿岸。方法包括:
    A.和平:1.向無力維持龐大海外領土的法國敗家皇帝買入今路易斯安那等中南部州份;2.向同樣財困的帝俄買入今阿拉斯加州(面積可能相當於我們的西藏);
    B.征伐:1.兼併今德克薩斯州(今50州裏最大的州份);2.打敗墨西哥,搶來今加利福尼亞(今矽谷所在)、內華達(今賭城所在)、猶他(今摩門教地頭)等黃金州份;3.打敗西班牙,搶來今佛羅里達州(今邁亞密所在),4.鼓勵東部的美國人以及新來的歐洲移民,由美國東部策馬驅車西進拓殖,霸到既地就係你既。必要時趕走印第安原居民,不排除要殺人。這包括今中部廣大的農業州份。5.1898年在美洲打贏拉美主子西班牙,奪得其東南亞殖民地,包括菲律賓(二戰後脫離美國獨立)、關島(今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
    因此,19世紀那100年,美國的疆土可能擴大了幾倍,比得上帝俄當年東擴,一百幾十年內由烏拉山以西的歐洲部分擴至太平洋沿岸。美、俄當年的擴張都是‘蛇吞象’。
    因此不能排除,特總統將Defense復古‘正名為War後,何時覺得國家利益需要maximize、安全需要進一步的保障,會下令該Department北上加拿大、登陸格陵蘭、進佔巴拿馬運河兩端,名副其實地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這裏的Great兼具Grand與physically Big的意思。
    說到底,War Department不僅是被動地等敵人上門,還有義務主動進擊對手,以maximize美國的利益也。
    你笑特統蠢?你絕對冇佢咁精呀!
    晚了,就此打住。祝各位明天back to normal。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250906六夜31°C 73%:盛事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港團在內地行車出意外,1死3傷。事發地點偏遠,希望傷者能儘早獲得適當的治療。
    *我們作為商港,搞慣經貿活動,以盛事吸客本理所當然。
    但繼年半前花千萬港元請來球王美斯在場邊齋坐,如今再來一個幾百萬元升不了空的熱氣球節。而且,主辦人據說與美斯那次有重疊。
    我們以往搞活動,資源是否來自東亞?現在想請歐美‘過江龍’,容易被鑽空子?
    *今午心血來潮,係時代廣場經維園行到筲箕灣。中途借維園的長櫈做伸展,路經鰂魚涌快餐店時歇歇腳。全程大約3小時,感覺良好,感恩!
    小學時在廣州,功課不多,父母沒時間管我,不時跟外出徒步送貨的叔叔行街。由當時市中心的海珠南路到近郊的越秀山,基本上行勻晒,包括今天旅客必到的上下九、西關、荔枝灣...
    但現在廣州市已擴大了幾十倍,叔叔與我當時步行的範圍,只是廣州市今天的舊區,怕只是一條線上幾個地鐵站的遠近。
    母親說叔叔兒時腦膜炎,燒壞了腦。但叔叔與我講話、帶我逛街…,毫無問題。叔叔大概在上海長大,以滬語為母語,但聽得懂粵語,能以粵語短句回應。我7-8歲去上海一年半學會滬語後,回到廣州與叔叔轉台溝通,愉快得很。他帶我行勻全市,從未‘蕩失’路、回不了家。
    但母親出身官家,有階級觀念,看輕地位、見識不如她的人,包括她認為弱智的叔叔。但其實,我小學時,父親看店,母親外出打牌,唯叔叔教會我逛街認識世界,是我的啟蒙老師。逛街自此成為我的一種功課和社會參與。
    我住在紐約時,也曾經由曼哈頓南端的Battery Park逛到城北125街Columbia大學處--但8.8英里~14公里,加上編報紙辛苦,一週只休一天,要分2-3次走完。只有讀書時住在芝加哥,限於治安,連大學所在的Hyde Park都走不完。
    父親57年帶我來港後,不時寄錢回廣州給叔叔。但聽說叔叔單身一人,生活坎坷,最終下落不明。
    我今午逛港島,是紀念我的親人和啓蒙老師。
    叔叔的名字縮寫GR。謝謝你!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250905五夜30°C 67%:特朗普good days are over?

    特朗普01.20上任後,足足壟斷了全球話題7個月,最近這十天八天才被中國的09.03大閱兵蓋過。但過後,相信特朗普以其flamboyant性格、極端的手段,仍然會是國際焦點。
    要講搶風頭,我們很難與特朗普比:處事四平八穩,對外循循善誘。這是國人的長處,但要上網搶po爭Like,無疑難與驚世駭俗的網紅作風鬥,只能求做好自己的事。
    這兩天,特朗普有兩樁事,頗為難解。
    首先是派軍艦到南美委內瑞拉附近的海域,打擊‘運毒赴美船,過程中擊斃對方船上的11人。說這只是開始,今後陸續有來。
    我只看了港報標題、掃過幾句內文,沒有查閱英美反特的一級媒體。
    我相信美方有關該船運毒的情報是真的,不至於為了反對委內瑞拉的左翼政府而亂入殺人。
    但即便‘毒船’當時在公海,未上船核實毒品和人員身份,怎能就打死所有的人?怎知船上不會有被毒梟挾持或打工謀生的海員、工人?後者無論如何罪不至死。
    當年奧巴馬政府派特種部隊偷襲拉登在巴基斯坦的住處,也放過其妻兒。
    美艦的火力可能百倍於運毒船,加上直升機,完全有能力逼停對方繳械,何須不問情由就開火擊殺?此舉完全罔顧法律和人權。
    若此,特朗普下一步是否派兵突襲委內瑞拉境内的毒梟大本營,格殺勿論,一勞永逸?
    第二樁是特朗普就任以來,每隔幾天就簽發Executive Order/行政命令。我不懂行政法,只見他發佈時意氣風發,以為都經法律顧問過目,上庭也站得住腳。怎知他現在終於說:
    如果加關稅被法院推翻,美國就慘了,比現在更窮。
    換言之,法律顧問恐怕告訴他:總統單方面加外國的關稅,按美國法律,很可能無效。若此,亦即過去半年來針對全世界簽發的加稅決定,純屬一紙空文。美國話說:Back to square one.
    由此看,特朗普至今簽發的EO,是否相當大部分都缺乏法律根據?
    認真搞笑!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250903三午陰33°C 61%:大閱兵的回顧

    今晨天安門前大閱兵,紀念抗日勝利80週年。
    國際聚焦:1.中、俄、朝領導人帶頭,眾星拱月;2.展出先進武器,港稱show quali,美國人叫flex muscle,俄領導人說:落後就要挨打;3.暗含對綠台的‘威懾’。
    回顧80年前的1945:日本天皇8月15日宣佈投降後,9月2日派代表在美國主力艦上與一眾盟國簽字落實。二戰至此完全結束(納粹德國此前已先行投降)。香港結束3年零8個月的淪陷期,宣告“光復”。
    抗日確應從1931年9.18瀋陽事變算起。因為,日軍隨後進佔整個東北地區,更捧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來設立傀儡政權‘滿洲國。故日軍侵華始自1931.09.18(其實09.18之前,日本關東軍就已進佔東北鐵路兩旁的戰略據點,只不過當時與中國軍隊各據一方,並非單方佔領)。
    以瀋陽事變6年後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作為日軍侵華之始,是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對日綏靖的算法。因為,日軍若1931-37年佔據東北不算侵華,則國府不派兵收復東北,不能算不抵抗,而只是出於戰略考慮,所謂不到最後關頭不言戰。
    蔣介石當時拖延抗日,因為怕內地的共產黨多過東北的日軍。毛澤東帶領共產黨據守延安大西北,日漸壯大,指揮紅軍以農村包圍城市,對蔣權位的威脅更大過日軍。
    换言之,蒋介石也是毛澤東《矛盾論》的信徒:以共產黨為主要矛盾,日軍為次要矛盾,先要除去主要矛盾,才能回過頭來解決次要矛盾,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同時對付主次矛盾。
    但二戰以大局論,在幾萬米的高空俯瞰整個歐、亞、非戰場,則自從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珍珠港遇襲,逼使美國參戰後,盟軍主要是以美國作為第一強國的財力、產能、科技、國民意志來打完二戰的下半場,直至取得完全的勝利。
    對美軍主要的助力是:英國人、中國人、蘇聯(今俄羅斯)人的堅忍耐力,以及中、蘇浩瀚的國土、蘇聯嚴寒的冬季…。(法國在二戰初期就向納粹德國投降,變成傀儡政府。只剩民間的游擊隊抗德。)
    與此同時,不得不信邪,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決策者失卻理智、自找死路的選擇,重蹈150年前法國皇帝拿破崙的覆轍。
    希特勒派德軍深入地廣人稀的蘇聯國土。蘇聯借勢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拖延時間,令德軍延綿千里,難以補給。入冬後在零下十幾度的荒野中露宿凍餓。德軍最後不得不自行撤回,沿途屍骸遍野。德國人如果不是迷信希特勒,恐怕早就槍斃這樣的統帥。
    同樣地,人口、面積、資源、產能當時可能只是美國一兩成的日本,派艦隊傾巢而出,去上萬公里外的夏威夷偷襲美國的主力艦隊。整個安排很成功:沿途保密,利用美國人大咧咧的自豪疏漏,甚至刻意選在週一清晨,深知美國大兵的習慣:每逢週末就飲酒追女作樂,翌晨宿醉未醒,輕易重創其太平洋艦隊。但也正因此,逼使美國下不了台,不得不全力參戰,與日本死過。日本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日人當年為何會去挑戰美國,自找死路?最常見的解釋是將上面的常理反過來說:
    正因為深知美國國力厲害,當面打不過,故出陰招:趁其大意,摧毀其足以威脅日本的軍力,確保自己能獨力稱霸亞太地區。
    但日本低估了美國的產能。珍珠港遭到重創後,不出一年,已造出大批艦艇、戰機。半年後就在中途島,擊沉日本幾艘航母,報了珍珠港一箭之仇。
    中途島海戰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捩點:此後美軍發惡,日軍開始挨打。誠然,美軍逐個島嶼搶灘,代價很大,但日本戰敗只是時日問題。
    相對來說,亞洲的陸上戰場,包括中國、印支(中南)半島…進展較慢,主要是以廣大的地區和人口,拖死人口不多、兵源有效的日本。
    說到底,似乎冥冥中有主宰: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都是自取滅亡。西諺所謂: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我作為二戰之末的嬰兒,加上一些家世,對此特別注意。Period.
    不過,美國揚威二戰後,成為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指揮全球,頤指氣使,最終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250902二夜30°C 77%:白色巨塔又一單

    公院洩露病人資料案,睇落都幾大件事,不排除會燒到整個醫管局。
    剛爆出來時,以為是醫生的劣行,例如將病人動手術時的照片上網供嘲笑。
    再看方知犯事者是‘認真’的,並非博Like。
    簡單地說,今年2月,該院有胰臟癌女病人P接受3級女醫C開刀後,懷疑因併發症離世。
    事後,院內同一部門的57歲1級男醫A聯同35歲的2級女醫B,私下將C為P開刀的數據傳給其家人,似乎想表示手術過程有甩漏。
    不只此,有關的數據甚至傳給一些與P非親非故的病人E、F、...,目的似乎同樣是‘煮’C。
    院方接到投訴後,這兩位未經院方同意擅自公開病人私隱的高級醫生,A請辭,B停職。
    院方接著報警,A&B被捕。
    (注:此處醫生的級別:1級>2級>3級)
    至今大致可確定:A&B甘冒大不韙,並非網民貪玩、想威、賣貨…,而是針對同事C。
    若此,又有2種相反的可能:
    1.C的醫術真係有問題,A&B為咗病人,睇唔過眼,捨身犯難;or:
    2.A&B聯手排擠C,想踢走佢,電視劇裏常見的‘白色巨塔’權鬥。
    無論1或2,都並非單純的侵犯私隱。
    但實情如果係1, A&B為何不循公院內部的正途,向上port C?而係私下爆料,既暴露醫院的機密、侵犯他人的私隱,更幾乎得罪嗮醫院所有既同事?
    不只此,有關的傳聞對院方也不利。據說:病人P今年2月術後反應欠佳,C就曾對P的家人說,自己做手術時有甩漏。
    但到了7月,院方就P術後離世的結論是:死於併發症。換言之,無關C的手勢。這一來,不僅C得以解脫,院方也得免醫療事故的指責。
    我不懂醫學,事情再發展下去,肯定超出我的understanding。但醫學界過往多少予人醫醫相護的感覺。這次恐怕也難以擺脫這種偏見。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250830深夜:3大話題

     難得離港幾日,迎來3大話題:
    1.初看文華2人餐埋單8萬+的標題,想不通一餐點食得到呢個數?以為這對網友上房,請名廚到會,當面炮製帝王套餐。原來8萬確係餐費,因為其中的極品法國香檳佔咗7萬。只能話自己見識少。
    男方用餐中途稱如廁遁去,懷疑呃食被捕。原來已有前科:約女上房硬來,罪成判2年9個月,不久前才出獄。
    對於這次的作為,怕只有還以相應的安排,taking into account此前的‘履歷’。
    網上做乜都方便。但做好事易,做壞事亦然。這就是科技的兩面。雖然好事的宗數萬倍於壞事,但壞事一隻老鼠弄壞一鍋粥。
    說回案情,來客order 7萬一支的酒時(十有九係男方點的。女方相信不知道有這樣貴的酒,否則事後無須撲水找數。若此則多少說明男方蓄意而為),餐廳有否含蓄地提醒客人這瓶神級酒的價錢,例如將價錢寫在紙片/平板上出示?
    2.有現役警員被‘騙’到柬埔寨的詐騙園區。幸得以逃脫,致電回港。
    初看標題就愕然:警員以滅罪為天職,現反被匪徒騙倒,是匪徒太勁,還是警員太軟?
    但再想:事主能隻身逃出賊巢,又有Tom Cruise的心智身手,足以拍成港版Mission Impossible,使港警揚名國際。
    若此,這位警員會否刻意自投羅網,以反證詐騙園區可以攻破?果真,不妨請其與內地分享經驗、協助制訂大計,連同柬、泰掃平賊巢,以絕後患?
    3.後日09.01週一新學年開學。今08.30一日內,有12歲男童和14歲男童在中產屋苑墮樓,懷疑與學業有關。其中前者留有遺書。
    每年開學是否都有這種casualty?希望這個新學年到此為止。如何將青少年的這種不幸減到最少,任重道遠。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250824日晚:習&特後會有期

    路透說,中國主席不會出席即將到來的東盟峰會。予人的聯想是:不會與很想見他的美統碰頭。我信:
1.無跡象顯示,美統會應邀出席北京09.03的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
2.中方最近對美不覺有‘暖感’ ,相反忙於在西方陣營外搞‘統一戰線’:與印度解凍、上合峰會... 。
    中美元首,你不來,我也不‘就’ ,fair enough。
    繼續經貿談判,解決實務就好。
    *年來時有國人在外旅遊樂極生悲。除了車禍、地震等意外,有些似乎來自個人,例如博po跣腳、挑戰大自然,應該可以避免。
    這次首見使館提醒:敬畏異國的特殊..環境。
    確有必要:國情、景點不同,即便遊遍國內,也不等於出外無所不能 。
    再說,並非所有地區都有國內的管理。入鄉還宜隨俗問禁。
    *(四)川青(海)鐵路橫越的黃河特大橋,或趕在本月底合龍,據說兩邊的橋相距只差4-5米時坍塌,工人12死4失蹤。似乎是大型項目年來最嚴重的工傷。認真吸收經驗,痛定思痛,可一不可再。
    *新上的治癒類(港劇不玩這類,多少說明港人的哲學)日劇《高牆之內的理發室》值得一提。原来,"高牆"指監獄。奈緒演年輕的女囚犯,在獄中受訓考獲美髮資格,為自願進‘牆’ 來付費幫襯的女士剪髮,小林聰美演中年懲教員,負責在理髮室監工
    每集25分鐘,開頭沒有說是虛構還是現實中有此做法。
    陪訓囚犯為社會服務是好事。但日本真有監獄這樣做?在囚者即便日常行為良好,能放心其手持髪剪,在常人的頭部(旁邊就是頸部大動脈)上下舞動?
    即便為其他囚犯理髮,也令人想到戲裏常見囚犯用小至刺針的利器威脅囚友,又或自殘...
    反過來說,有多少常人敢讓牆後的人手持利剪為你剃頭?
    奈緒和小林聰美都是我喜愛的演員,第一集也看得很開心。但監獄開理髮室是純為治癒而做戲?
    *今天一口氣看完5x40m的新英劇《Hostage頭號人質》。極震撼,是月前英劇COBRA的同類:國安、政治。而且,借勢為英國前幾年的恐襲,轉移對伊斯蘭移民的指責。但今日為時已晚,改日再談。
    除非你討厭英國、政治、國安...,否則此劇值得一看。英劇裏的英式政治,高過美劇裏的美式政治太多。此劇頭一集的議會辯論,就使人想起二戰前夕,邱吉爾在議會裏的抗德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