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原定由巴塞飛羅馬。上機前半小時,班機因羅馬罷工而取消。要取回行李,到航空公司櫃位排長龍問安排。輪到我與家人,說後天才有位,退錢手續要另辦。
但明天要在羅馬上船,只好在機場四處撲即日的機位。但罷工夠堅,即日似乎沒有羅馬航班,連意大利國營的Alitalia也不例外。差一點要坐晚機飛米蘭,再坐通宵火車落羅馬。最後總算找到一個較「好」的選擇:明天清晨六點坐第一班Alitalia飛羅馬,機程個半鐘,每人承惠近300歐元,也就是3000港元。
不止此,下午兩點落實機票,離起機還有十幾小時,總不能在機場打地舖。只好拖著行李回市區,再捱一晚貴酒店,明天凌晨飛的士入機場。這場兩人的飛機地面「河」,算起來要近萬銀,肯定是我一生最「豪」。
保險會賠嗎?賠幾成?
在酒店房間捱時間期間,上rthk即時新聞。原來,意大利工會抗議政府緊縮開支,要百姓勒緊褲帶。我只是有咁啱得咁啱的collateral damage.
回港後應該買六合彩?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131017BCN陰:北京示底線以測試政改?
Corrected 131024 on the road:「改」字added toend of title. Thanks PH for pointing out the typo.
路上匆匆:
三家申請開免費台,偏偏是取名「香港電視」的一家被拒,似乎在回歸16年來最能展示「高度自治」的底線。實在太難看,論者幾同聲一哭,但看來京心如鐵。
此事會否是借來測試港人對北京在關鍵問題上的接受度。若港人吵歸吵,但事實上照舊事過情遷,北京對於港政改最保守可以到達什麼程度也就比較有底。
這樣說,並非挑動市民對抗,而純粹是照事論事。
但王維基不過是一個大嘴巴。論財富、論資歷,700萬人裡,百名不入。控制13億人口、GDP全世界第二的政權用這樣一個「小人物」來祭旗,你真的怕來了個David,而自己只是Goliath?
當然,回過頭來看,當初連有聲無影的鄭大班電台都不讓開,其實就可以「猜」到,更不可能讓音影兼備而政治上不排除會出軌的免費電視台開辦。在北京眼裡,香港今後越來越需要維穩。但王維基真有能耐動搖國本?
這個決定即使是前朝的,習近平只是蕭規曹隨,以示政策的延續,但以港人目前的情緒,不敢修正可能過時的決定,仍有損外界對習個人的信心。
酒店的WiFi很慢,不敢多寫,怕上不了博。就此打住。
Good luck, Mr. W. K. Wong.
路上匆匆:
三家申請開免費台,偏偏是取名「香港電視」的一家被拒,似乎在回歸16年來最能展示「高度自治」的底線。實在太難看,論者幾同聲一哭,但看來京心如鐵。
此事會否是借來測試港人對北京在關鍵問題上的接受度。若港人吵歸吵,但事實上照舊事過情遷,北京對於港政改最保守可以到達什麼程度也就比較有底。
這樣說,並非挑動市民對抗,而純粹是照事論事。
但王維基不過是一個大嘴巴。論財富、論資歷,700萬人裡,百名不入。控制13億人口、GDP全世界第二的政權用這樣一個「小人物」來祭旗,你真的怕來了個David,而自己只是Goliath?
當然,回過頭來看,當初連有聲無影的鄭大班電台都不讓開,其實就可以「猜」到,更不可能讓音影兼備而政治上不排除會出軌的免費電視台開辦。在北京眼裡,香港今後越來越需要維穩。但王維基真有能耐動搖國本?
這個決定即使是前朝的,習近平只是蕭規曹隨,以示政策的延續,但以港人目前的情緒,不敢修正可能過時的決定,仍有損外界對習個人的信心。
酒店的WiFi很慢,不敢多寫,怕上不了博。就此打住。
Good luck, Mr. W. K. Wong.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131015BCN晴:他為港人做過什麼?
在路上已好幾天。由於時差,晚上回房才用酒店的免費WiFi看港報。但AD對海外閱覽收費,我改看它的死對頭。
原來官媒針對菲律賓總統的調子已上升到「冷血」的層次。看來是拋掉幻想,準備鬥爭了。
但此人貴冑出身,父親是民運領袖,母親是總統,基本的家教相信是有的。只不過「二世祖」作風,吊兒郎當,死要面子,說他「麻木」可能比「冷血」貼切些。這種人不配治國,只宜當慈善機構的名譽贊助人,用家族的名氣幫忙籌款。
離港前提到政治顧問的問題,網友留言說,現在就有外交部駐港特派員。這正是我想講的。要問700萬市民,這個中央大員到底為港人做過些什麼,我敢說真正知道的人怕不超過700個。用流行語說,這個機關最接近「黑廂作業」。
但再想之下,似乎明白了:特派員的職責不是為港人解決問題,而是防止外國「插手」香港,是在港的外面加一層「金鐘罩」,以防香港為英美所乘。
原來官媒針對菲律賓總統的調子已上升到「冷血」的層次。看來是拋掉幻想,準備鬥爭了。
但此人貴冑出身,父親是民運領袖,母親是總統,基本的家教相信是有的。只不過「二世祖」作風,吊兒郎當,死要面子,說他「麻木」可能比「冷血」貼切些。這種人不配治國,只宜當慈善機構的名譽贊助人,用家族的名氣幫忙籌款。
離港前提到政治顧問的問題,網友留言說,現在就有外交部駐港特派員。這正是我想講的。要問700萬市民,這個中央大員到底為港人做過些什麼,我敢說真正知道的人怕不超過700個。用流行語說,這個機關最接近「黑廂作業」。
但再想之下,似乎明白了:特派員的職責不是為港人解決問題,而是防止外國「插手」香港,是在港的外面加一層「金鐘罩」,以防香港為英美所乘。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131012六晴:外交本無權,APEC亦非台,本來無涉外,何處惹塵埃
梁振英vs菲律賓總統就人質問責演出「羅生門」。以這三年來看,可信「二世祖」玩嘢多過「狼英」敢「put behind」。但港人恨鐵不成鋼,憎後者更甚。內交無人叫好,外交被指受辱,民望勢將止升回跌。
週三寫下「強行訴求甚至會成為北京在國際上的負累」時,略去了前因後果。網友問:「若一個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爭取權益,憑甚麼擁有此地的主權?」
但翌日有旁騖,昨晚則gym後人累腦鈍,看書打發,拖到現在才回應。
講起看書,網上有加拿大諾獎得主Alice Munro的作品集供下載,但應屬法外情。幸有加國港友來網址Read 12 Short Stories From Nobel Prize-Winning Writer Alice Munro Free Online,得主的作品和訪問錄影合法免費閱賞。看過的友人讚good read。
我週三寫「強行訴求」時想的是:這次APEC之前,由曾蔭權到梁振英與菲方的交涉會否是「自把自為」?但上博後已覺得幼稚。中共最緊張主權。港人或覺得向菲問責屬特區事務,但中共會視為外交,何況對方與華有南沙爭端,更隨美圍堵中國。曾自認是打工仔,梁即非黨員,也肯定不敢越權。
過去3年來,港對菲交涉若經批准,則「軟弱」應屬北京的意思。但特區作為「經濟城市」,對外一向迴避政治。這一上一下都想「息事寧人」。
近年由於對日關係空前惡化,中共怕菲倒向日,難免對其放軟。但純屬幻想。菲律賓無論宗主、宗教還是制度,都近西而遠東,過去這百多年更唯美是瞻。與中國的聯繫主要是華人,但一如東南亞其他地區,菲國華人也因富招忌。如今美國主導、日本帶頭堵華,越南、印度都加入。中國再巴結也不可能勸退菲律賓。
中共建政64年來,對外頭一半慣性極左,後一半慣性過右。1978年前的毛澤東時代拋開實際單講原則,勒緊肚皮反帝,對很多獨裁貪腐的「兄弟國」派錢。改革開放後則倒過來,為了搶經濟,追回虛耗的時間,對外不問對錯只求穩定。居間又不忘漢族外交烏托邦的「王道」夢,癡想以「寬宏大量」來改變國際間只問「亦將有以利吾國乎」的「規律」。
「王道」夢最慘痛的是1962年,與本屬友國的印度為邊界開戰。雙方人員傷亡、被擄數以千計。不料中方獲勝後,主動在「奪回」的領土上撤軍上百公里以示大氣。敗方遂老實不客氣,在這片「中國領土」上設邦移民。至今半個世紀,有幾代印度人生於斯長於斯,中國已不可能收回。
與此相比,港遊客在菲的不幸自然是「小事」,北京或想「化無」。
近日由總理面告菲總統「中國人的感情受到傷害」,許是明白港人惡陸之情即將爆煲,回過頭來稍加安撫,或者也開始對菲死心。
港人有兩種反應:當事人急於逼菲國讓步,對北京轉硬表示贊同;反共者則忙於追究北京此前的軟弱,怕市民對中共抱有幻想。但前者在現階段認可北京代出面,不等於他日不會回過頭來追究此前的軟弱。
事件發展至今至少有四個教訓:
1.在非經濟事務上,港對外無地位可言,只能由北京出面。
2.與中國的非友國交涉時,要準備承受對方對華的不滿。反過來,我們交涉時要考慮到對北京的影響。
3.隨著全球化深化,涉外事故會越來越多。自豪感高於文明度的發展中國家可能不少,應總結菲人質事件的經驗,列出對外交涉的準則。
4.英治時,倫敦派「中國通」來港擔任港督的政治顧問,主要處理對華關係。現在市民怕十有十反對北京派顧問助特首處理外務,生怕變成太上皇。但香港開埠以來一向無須面對國際政治,人才空白。現在來培養至少要一代人的時間。期間類似事件若不時出現,一拖就是一兩年不是辦法。是否可中間落墨?
週三寫下「強行訴求甚至會成為北京在國際上的負累」時,略去了前因後果。網友問:「若一個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爭取權益,憑甚麼擁有此地的主權?」
但翌日有旁騖,昨晚則gym後人累腦鈍,看書打發,拖到現在才回應。
講起看書,網上有加拿大諾獎得主Alice Munro的作品集供下載,但應屬法外情。幸有加國港友來網址Read 12 Short Stories From Nobel Prize-Winning Writer Alice Munro Free Online,得主的作品和訪問錄影合法免費閱賞。看過的友人讚good read。
我週三寫「強行訴求」時想的是:這次APEC之前,由曾蔭權到梁振英與菲方的交涉會否是「自把自為」?但上博後已覺得幼稚。中共最緊張主權。港人或覺得向菲問責屬特區事務,但中共會視為外交,何況對方與華有南沙爭端,更隨美圍堵中國。曾自認是打工仔,梁即非黨員,也肯定不敢越權。
過去3年來,港對菲交涉若經批准,則「軟弱」應屬北京的意思。但特區作為「經濟城市」,對外一向迴避政治。這一上一下都想「息事寧人」。
近年由於對日關係空前惡化,中共怕菲倒向日,難免對其放軟。但純屬幻想。菲律賓無論宗主、宗教還是制度,都近西而遠東,過去這百多年更唯美是瞻。與中國的聯繫主要是華人,但一如東南亞其他地區,菲國華人也因富招忌。如今美國主導、日本帶頭堵華,越南、印度都加入。中國再巴結也不可能勸退菲律賓。
中共建政64年來,對外頭一半慣性極左,後一半慣性過右。1978年前的毛澤東時代拋開實際單講原則,勒緊肚皮反帝,對很多獨裁貪腐的「兄弟國」派錢。改革開放後則倒過來,為了搶經濟,追回虛耗的時間,對外不問對錯只求穩定。居間又不忘漢族外交烏托邦的「王道」夢,癡想以「寬宏大量」來改變國際間只問「亦將有以利吾國乎」的「規律」。
「王道」夢最慘痛的是1962年,與本屬友國的印度為邊界開戰。雙方人員傷亡、被擄數以千計。不料中方獲勝後,主動在「奪回」的領土上撤軍上百公里以示大氣。敗方遂老實不客氣,在這片「中國領土」上設邦移民。至今半個世紀,有幾代印度人生於斯長於斯,中國已不可能收回。
與此相比,港遊客在菲的不幸自然是「小事」,北京或想「化無」。
近日由總理面告菲總統「中國人的感情受到傷害」,許是明白港人惡陸之情即將爆煲,回過頭來稍加安撫,或者也開始對菲死心。
港人有兩種反應:當事人急於逼菲國讓步,對北京轉硬表示贊同;反共者則忙於追究北京此前的軟弱,怕市民對中共抱有幻想。但前者在現階段認可北京代出面,不等於他日不會回過頭來追究此前的軟弱。
事件發展至今至少有四個教訓:
1.在非經濟事務上,港對外無地位可言,只能由北京出面。
2.與中國的非友國交涉時,要準備承受對方對華的不滿。反過來,我們交涉時要考慮到對北京的影響。
3.隨著全球化深化,涉外事故會越來越多。自豪感高於文明度的發展中國家可能不少,應總結菲人質事件的經驗,列出對外交涉的準則。
4.英治時,倫敦派「中國通」來港擔任港督的政治顧問,主要處理對華關係。現在市民怕十有十反對北京派顧問助特首處理外務,生怕變成太上皇。但香港開埠以來一向無須面對國際政治,人才空白。現在來培養至少要一代人的時間。期間類似事件若不時出現,一拖就是一兩年不是辦法。是否可中間落墨?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131009三晴:務實地與中央定界線
大陸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香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台灣鍾孟宏的《失魂》、日本的《字裡人間》齊角逐2月底的奧斯卡外語片獎。你猜到時誰得票最多?
我沒看過《失魂》,但直覺上《一九四二》不如港,更不如日。安倍最近運氣好。以日軍侵華為背景的國片萬一輸給「鬼子」,網民、黑客必起鬨。安倍和馮小剛坐穩了!
*「唔得掂」連日死撐夠位。但今晨三大報頭條難得一致指當局「安撫」家長:《大埔北區幼園原區優先》。司局級官員裡,此人之庸碌實屬空前。還有臉待下去?
*追究人質慘劇遭羞辱,逼使我們正視國族矛盾中的國際現實。
港人惡北,總想自立,以為以己之富,應與各國平起平坐。但外交的前提是主權,各國只賣國家的賬,不看屬地的臉。我們在國際金融市場或舉足輕重,但一講政治就變成nobody。強行訴求甚至會成為北京在國際上的負累。
*這次碰上菲律賓尤其不幸。菲人拉丁性,要面子,但處事不上心,特別是總統二世祖出身,是圍堵中國的中堅。非友國的市長死纏不休,不給點下馬威,有損東南亞大國之名。
(131010四後補:美國時間131009NYT頭版《Kerry Supports Philippines in Dispute With China》,AD131010署名評論《中共亞洲棋局變化 港在APEC失尊嚴》)
現在我們開始明白,包括最講法治的涂謹申,碰到非經濟訴求,唯請北京出面:《人質批梁「未夠班」 促中央介入》《印菲踐踏記者 港府無力捍衞》。我們怕干預,但有些問題非中央解決不了。港人要知己知彼,放下身段,務實地畫與中央的界線。
*何俊仁被指支持度新低,港大這次有解釋了:接受《款待風波》所致。何為人正直,是華叔的弟子。華叔若後繼無人,將有利激進派。
*習近平罕有地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洩露「國家機密」:介紹近身智囊劉鶴說,《「他對我很重要」》。相信全世界的情報機構都忙於「人肉搜查」。
*遲來的變天:《藝發局委員10換9 黃秋生勝》。文化界早已換代加上政治激化,早應如此。
我沒看過《失魂》,但直覺上《一九四二》不如港,更不如日。安倍最近運氣好。以日軍侵華為背景的國片萬一輸給「鬼子」,網民、黑客必起鬨。安倍和馮小剛坐穩了!
*「唔得掂」連日死撐夠位。但今晨三大報頭條難得一致指當局「安撫」家長:《大埔北區幼園原區優先》。司局級官員裡,此人之庸碌實屬空前。還有臉待下去?
*追究人質慘劇遭羞辱,逼使我們正視國族矛盾中的國際現實。
港人惡北,總想自立,以為以己之富,應與各國平起平坐。但外交的前提是主權,各國只賣國家的賬,不看屬地的臉。我們在國際金融市場或舉足輕重,但一講政治就變成nobody。強行訴求甚至會成為北京在國際上的負累。
*這次碰上菲律賓尤其不幸。菲人拉丁性,要面子,但處事不上心,特別是總統二世祖出身,是圍堵中國的中堅。非友國的市長死纏不休,不給點下馬威,有損東南亞大國之名。
(131010四後補:美國時間131009NYT頭版《Kerry Supports Philippines in Dispute With China》,AD131010署名評論《中共亞洲棋局變化 港在APEC失尊嚴》)
現在我們開始明白,包括最講法治的涂謹申,碰到非經濟訴求,唯請北京出面:《人質批梁「未夠班」 促中央介入》《印菲踐踏記者 港府無力捍衞》。我們怕干預,但有些問題非中央解決不了。港人要知己知彼,放下身段,務實地畫與中央的界線。
*何俊仁被指支持度新低,港大這次有解釋了:接受《款待風波》所致。何為人正直,是華叔的弟子。華叔若後繼無人,將有利激進派。
*習近平罕有地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洩露「國家機密」:介紹近身智囊劉鶴說,《「他對我很重要」》。相信全世界的情報機構都忙於「人肉搜查」。
*遲來的變天:《藝發局委員10換9 黃秋生勝》。文化界早已換代加上政治激化,早應如此。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131008二陰:你不道歉,我應肅穆以對
國際會議在鏡頭前純屬做騷,講禮節、擺風度,關起門方說正事,包括拍枱。梁振英與拒就港人質慘劇道歉的菲總統阿奎諾並肩談話,本屬禮節。但點頭以示禮貌即可,笑容可掬顯過火。技術性專業出身,把市場自由想當然地引申到國際政治範疇,一竅不通但又極其自豪,是港人普遍的弱點。
(131009三後補:AD《會面被阿奎諾耍弄 梁振英丟架》)
*要數香港之恥,少不了被控串謀詐騙的政壇大嘴巴。Good: 《逼《陽光時務》交料 廉署終收手被判付訟費》。
*諾貝爾醫學獎三人平分,兩美籍,一德籍,都在美國教書。或有人聯想到港大從英國醫學院禮聘新校長的風波。
*今年諾獎的賠率相信會低。英人Peter Higgs和日人村上春樹分別被視為物理獎和文學獎的Johnny come lately;而看西方傳媒死吹,和平獎非被塔利班槍傷的巴基斯坦爭取平權少女Malala Yousafzai(馬拉拉)莫屬。
(此文上博後同日傍晚:Higgs證實獲獎)
*但所謂《民主社會孕育諾獎得主》,恐怕是顛倒因果。西歐也民主,但人均諾獎遠遜美國,因為美國的學術市場相當於西歐加日本的總和,居間無國界、語言分隔,而且薪水高、經費多,對學者有匯聚效應。
*東亞運撤了吧!小貓三四隻,強弱懸殊,捷報變成諷刺。
*敘利亞銷毀化武的過程可能很長,期間必有反覆、爭吵,但總算開了頭。
*看到麻木?《伊拉克連環炸彈襲擊89死》;埃及被以色列打敗40周年爆發示威,又死了60人。
*Why now?《日公開慰安婦文件》
*x十年一遇:《印度雷殛劈死32人》
*Seeing is not believing: 非洲面積3,022萬方公里,僅次於亞洲,大過3個中國/美國。但看世界地圖覺得比美國和加拿大加起來還小。原來地圖為求整齊,扭曲了各地區實際的大小。
*英治末期,報載有白人在大酒店洗手間遞手巾。但事件見光死,傳聞布政司Ford(霍德)暗裡為其安排出路,以免丟架。同期內,我有一晚在莊士頓道天地圖書對面,見一瘦削的中年白人光著上身,坐在裝修的鋪位門前「dup」石仔。當時還沒有拍照手機,否則會是歷史存照。
20年後,中國飆起與歐美金融海嘯對比鮮明,白人做基層不再是奇聞。AD日前引述英報,稱有西班牙碩士在倫敦洗廁所。昨更頭條報道港缺洗碗工,有食肆以逾萬月薪請有身分證的瑞士籍六旬女工洗碗,晚5朝3。
但新聞處理差,既不為事主的容貌打格仔,予港人同樣的尊重,又不提其身世,為何在港一留30年,本地是否有親人。
(131009三後補:AD《洗碗洋婦居港30年 為好老闆拒跳槽》交代了事主與港的淵源,稱實齡59)
到過瑞士者莫不為當地的物價驚呼。由此看,瑞士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西歐應數一數二。巧的是,AD上述頭條見報同日,有報紙說瑞士將公投,是否為在職者訂立折合約兩萬港元的「基本薪金」,亦即月薪不足兩萬的部分由政府包底。
是否有人轉告這位女士,打道回國安享晚年?
洋人洗碗背後的經濟現象有趣。事主的港人老闆獲引述說:「本地人好難請,嫌三嫌四,試過返一日就走咗!外國人唔識中文,有工就做,安份守己!」有經濟學家稱,最低工資實施後,最無競爭力的一群變得有議價能力。
(131009三後補:AD《會面被阿奎諾耍弄 梁振英丟架》)
*要數香港之恥,少不了被控串謀詐騙的政壇大嘴巴。Good: 《逼《陽光時務》交料 廉署終收手被判付訟費》。
*諾貝爾醫學獎三人平分,兩美籍,一德籍,都在美國教書。或有人聯想到港大從英國醫學院禮聘新校長的風波。
*今年諾獎的賠率相信會低。英人Peter Higgs和日人村上春樹分別被視為物理獎和文學獎的Johnny come lately;而看西方傳媒死吹,和平獎非被塔利班槍傷的巴基斯坦爭取平權少女Malala Yousafzai(馬拉拉)莫屬。
(此文上博後同日傍晚:Higgs證實獲獎)
*但所謂《民主社會孕育諾獎得主》,恐怕是顛倒因果。西歐也民主,但人均諾獎遠遜美國,因為美國的學術市場相當於西歐加日本的總和,居間無國界、語言分隔,而且薪水高、經費多,對學者有匯聚效應。
*東亞運撤了吧!小貓三四隻,強弱懸殊,捷報變成諷刺。
*敘利亞銷毀化武的過程可能很長,期間必有反覆、爭吵,但總算開了頭。
*看到麻木?《伊拉克連環炸彈襲擊89死》;埃及被以色列打敗40周年爆發示威,又死了60人。
*Why now?《日公開慰安婦文件》
*x十年一遇:《印度雷殛劈死32人》
*Seeing is not believing: 非洲面積3,022萬方公里,僅次於亞洲,大過3個中國/美國。但看世界地圖覺得比美國和加拿大加起來還小。原來地圖為求整齊,扭曲了各地區實際的大小。
*英治末期,報載有白人在大酒店洗手間遞手巾。但事件見光死,傳聞布政司Ford(霍德)暗裡為其安排出路,以免丟架。同期內,我有一晚在莊士頓道天地圖書對面,見一瘦削的中年白人光著上身,坐在裝修的鋪位門前「dup」石仔。當時還沒有拍照手機,否則會是歷史存照。
20年後,中國飆起與歐美金融海嘯對比鮮明,白人做基層不再是奇聞。AD日前引述英報,稱有西班牙碩士在倫敦洗廁所。昨更頭條報道港缺洗碗工,有食肆以逾萬月薪請有身分證的瑞士籍六旬女工洗碗,晚5朝3。
但新聞處理差,既不為事主的容貌打格仔,予港人同樣的尊重,又不提其身世,為何在港一留30年,本地是否有親人。
(131009三後補:AD《洗碗洋婦居港30年 為好老闆拒跳槽》交代了事主與港的淵源,稱實齡59)
到過瑞士者莫不為當地的物價驚呼。由此看,瑞士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西歐應數一數二。巧的是,AD上述頭條見報同日,有報紙說瑞士將公投,是否為在職者訂立折合約兩萬港元的「基本薪金」,亦即月薪不足兩萬的部分由政府包底。
是否有人轉告這位女士,打道回國安享晚年?
洋人洗碗背後的經濟現象有趣。事主的港人老闆獲引述說:「本地人好難請,嫌三嫌四,試過返一日就走咗!外國人唔識中文,有工就做,安份守己!」有經濟學家稱,最低工資實施後,最無競爭力的一群變得有議價能力。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131007一秋晴:曾主席認衰,北京謹守保守底線
邱吉爾若再世訪港,怕會說Your weather is too good. But your news is too plenty.
不過,秋爽怕只是這幾天,轉眼又會再熱。而新聞多也煩,一則一句都寫不完。
《北區500人遊行 促幼園優先收港童》《北區幼園明年學額緊張》。限粉令看來撤不了。《內地客「裸佔」南丫島沙灘》。下一個「驅蝗」戰場是郊野公園?
《新地變相劈價四成賣天璽 回贈BSD達七成 折實呎價2萬》,週末《十大屋苑6宗成交》。中價樓會跌多少、多急?無樓中產與有樓中產會否對立?
最近分心,未及回覆網內網外的來函。
日前剛讚曾鈺成的心魔論,當晚就有留言稱,他在上頭眼裡已變質、失卻信任。果然,翌日報載,他被喉舌報《不點名斥「妖魔化中央」》。曾昨公開「認衰」,稱會「認真聆聽,虛心接受,深切反省」。這位網友不簡單。
有趣的是,習近平怎麼看港人的「反叛」?登基這半年來,多維網站幾天天用他上頭,塑造改革的形象。雖然說他帶有毛味、空洞、遭到阻力,但毋庸是「小罵大幫忙」或以示中共非鐵板一塊,大方向仍然是唱好。
由曾主席自省看,喉舌用罵反對派的口吻來針對在港排名前三的自己人,獲大老闆點頭。曾可見的將來會轉趨保守,祈重獲信任。
若此,習目前對港固守保守的底線。下階段會否較寬鬆,要看其權威能否更上層樓、一言九鼎,而他看待香港也比較實際。他無須同意民主,但要看出,港到此階段已無法回頭,只有「欲擒先縱」。港人強烈離心,不但種下港獨後患,靠北水來維持繁榮亦令13億人不滿,族群撕裂,更難贏得台灣人。
不過,秋爽怕只是這幾天,轉眼又會再熱。而新聞多也煩,一則一句都寫不完。
《北區500人遊行 促幼園優先收港童》《北區幼園明年學額緊張》。限粉令看來撤不了。《內地客「裸佔」南丫島沙灘》。下一個「驅蝗」戰場是郊野公園?
《新地變相劈價四成賣天璽 回贈BSD達七成 折實呎價2萬》,週末《十大屋苑6宗成交》。中價樓會跌多少、多急?無樓中產與有樓中產會否對立?
最近分心,未及回覆網內網外的來函。
日前剛讚曾鈺成的心魔論,當晚就有留言稱,他在上頭眼裡已變質、失卻信任。果然,翌日報載,他被喉舌報《不點名斥「妖魔化中央」》。曾昨公開「認衰」,稱會「認真聆聽,虛心接受,深切反省」。這位網友不簡單。
有趣的是,習近平怎麼看港人的「反叛」?登基這半年來,多維網站幾天天用他上頭,塑造改革的形象。雖然說他帶有毛味、空洞、遭到阻力,但毋庸是「小罵大幫忙」或以示中共非鐵板一塊,大方向仍然是唱好。
由曾主席自省看,喉舌用罵反對派的口吻來針對在港排名前三的自己人,獲大老闆點頭。曾可見的將來會轉趨保守,祈重獲信任。
若此,習目前對港固守保守的底線。下階段會否較寬鬆,要看其權威能否更上層樓、一言九鼎,而他看待香港也比較實際。他無須同意民主,但要看出,港到此階段已無法回頭,只有「欲擒先縱」。港人強烈離心,不但種下港獨後患,靠北水來維持繁榮亦令13億人不滿,族群撕裂,更難贏得台灣人。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131006日涼:Good communicator more than top scholar?
連日晴朗乾爽,恍若北美夏末。
昨就HKU新校長Peter Mathieson(馬斐森)任命的爭議,在博文裡隨口問及醫學院的排名,友人來函提到兩種評比:
1.根據topuniversities榜:Johns Hopkins 4;HKU 24;Bristol不入頭50名。頭三名依次是Harvard、Oxford、Cambridge
2. 根據timeshighereducation.co.uk榜:Johns Hopkins 5;HKU 34;Bristol不入頭50名。頭三名依次是Oxford、Harvard、Imperial College London。
這兩種評比裡,英國大學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在英美之間應沒有特殊的偏好。
Bristol在兩種評比裡都遠低於本港的「最高學府」,不等於院長一定不能領導後者。但師生和舊生當然希望有《諾獎得主做校長》(新校長獲OD引述說),以提高聲望。
任命「馬生」縱可能政治壓倒一切,但現在社會政治撕裂,名醫教授從不同文不同語的立場出發,直指同行「無知、無能、無心」,只會令人聯想到反佔中的狠話、硬招,被貼上左的標籤,有理也變得無理。
反之,從任命發佈會的轉播看,馬生的言辭、反應贏反對者成條街。回答或空洞,但也沒有漏洞。不足的只是木口木面。
由此看,此人相當醒目,不能說校方沒考過他。但單憑公關騷難判斷其誠意、品格,不等於有真才大智。如今處世上位靠表達多過實幹,公關術是職場基本功。成功人士多笑容可掬、言辭得體、懂得迎合、避重就輕。張開口得個吉的實幹人才只能為前者做dirty jobs。
以外人看,有趣的是:茫茫人海,HKU怎會找到這位馬生?又與一眾「選侯」咁夾?海外華人是否聽說香港泛政治而不敢領教?大陸學者反過來又肯定被ruled out。怎能讓我們的學術堡壘「淪陷」!
(131007一後補:MP《港大校長三強之一來自史丹福》。看來是遴選方放料,對起初強烈反對任命的教育報「消毒」。)
昨就HKU新校長Peter Mathieson(馬斐森)任命的爭議,在博文裡隨口問及醫學院的排名,友人來函提到兩種評比:
1.根據topuniversities榜:Johns Hopkins 4;HKU 24;Bristol不入頭50名。頭三名依次是Harvard、Oxford、Cambridge
2. 根據timeshighereducation.co.uk榜:Johns Hopkins 5;HKU 34;Bristol不入頭50名。頭三名依次是Oxford、Harvard、Imperial College London。
這兩種評比裡,英國大學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在英美之間應沒有特殊的偏好。
Bristol在兩種評比裡都遠低於本港的「最高學府」,不等於院長一定不能領導後者。但師生和舊生當然希望有《諾獎得主做校長》(新校長獲OD引述說),以提高聲望。
任命「馬生」縱可能政治壓倒一切,但現在社會政治撕裂,名醫教授從不同文不同語的立場出發,直指同行「無知、無能、無心」,只會令人聯想到反佔中的狠話、硬招,被貼上左的標籤,有理也變得無理。
反之,從任命發佈會的轉播看,馬生的言辭、反應贏反對者成條街。回答或空洞,但也沒有漏洞。不足的只是木口木面。
由此看,此人相當醒目,不能說校方沒考過他。但單憑公關騷難判斷其誠意、品格,不等於有真才大智。如今處世上位靠表達多過實幹,公關術是職場基本功。成功人士多笑容可掬、言辭得體、懂得迎合、避重就輕。張開口得個吉的實幹人才只能為前者做dirty jobs。
以外人看,有趣的是:茫茫人海,HKU怎會找到這位馬生?又與一眾「選侯」咁夾?海外華人是否聽說香港泛政治而不敢領教?大陸學者反過來又肯定被ruled out。怎能讓我們的學術堡壘「淪陷」!
(131007一後補:MP《港大校長三強之一來自史丹福》。看來是遴選方放料,對起初強烈反對任命的教育報「消毒」。)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131005六涼:good luck, "u"
港大當局「一致」通過新校長Peter Mathieson(馬斐森)。少數反對阻不了。
兩大報頭條對決:《港大學者排外/恐(北上)利益受影響》vs《盧寵茂﹕馬斐森無知無能無心 多名教授轟新校長不濟/(新校長)空泛答願景 學術地位遜前任》。
Pro派最寄望校長的是:一旦佔中,《當學生是子女保護》幹建制。
邊閱報邊收到來郵,或質疑反對者排外說,或指陳婉瑩教授之見「頗受公眾質疑」。
毋庸諱言,這場爭鬥學術為表、政治為裡。說白了:
the public are not capable of rating academic standards in the west. not even the media. who knows how good is bristol’s medical school compared to say, johns hopkins’?
In the eyes of many intellectual elites and professionals, the safeguarding of hk against the erosion of the ‘evil empire’ comes first.(131007一後補:AD港大出身的名家專欄「今次選校長是香港集體命運之縮影」)
This is a replay of the unsuccessful call of「保衛香港」before the turnover. Only now more mature and capable. For some, the threat is deadly. If we lose, all of us who hold a SAR passport could become「屁民」(asshole?).
And indeed, skimming thru the headlines of the leading ‘resistance’ paper, one has to admit that the mainland itself has much to blame:
《十一長假:爭位毆鬥/垃圾海灘/遊意失禮/隨地小便亂餵動物/食霸王餐》《土豪娶妻500萬禮金捆成羊肉卷》;《為中國市場 蘋果刪翻牆軟件》。
these are the people who snap up baby foods and nursery slots from our babies, iPhones from us, flood our northern territory, replacing our age-old stores with jewellery shops that no hk belongers want......
(131006後補:《內地客紮營轉攻南丫島沙灘 居民:霸廁所刷牙洗澡》。此報並非resistance paper)
in the eyes of some beholders, the north is a place where the ruthless govern the uncivilised. How can we let them destroy the most civilised and freest society of S.E. Asia?
So after the scandal of ‘kowtowing' to the premier to-be under the reign of a scholar of chinese-descent, i don’t blame 'u' for bringing in a westerner to guard against further such incident.
'ur' alumni include almost all the leaders of the pan-democrats. They surely prefer such a choice to a scholar of chinese-descent who still harbors a pan-chinese or大中華view, be him/her of nobel calibre.
But if we expect a non-chinese scholar will minimise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that may be too optimistic. Most of the cross-border ventures nowadays are market-oriented and bring revenue and influence to hku more than the mainland.
To put it bluntly, because of the 1:200 population imbalance across the border, hku crazes the mainland market more than the reverse. I don’t see how a non-chinese scholar can resist the incentive generated from this huge imbalance. He has to put "u", not politics first, right?
兩大報頭條對決:《港大學者排外/恐(北上)利益受影響》vs《盧寵茂﹕馬斐森無知無能無心 多名教授轟新校長不濟/(新校長)空泛答願景 學術地位遜前任》。
Pro派最寄望校長的是:一旦佔中,《當學生是子女保護》幹建制。
邊閱報邊收到來郵,或質疑反對者排外說,或指陳婉瑩教授之見「頗受公眾質疑」。
毋庸諱言,這場爭鬥學術為表、政治為裡。說白了:
the public are not capable of rating academic standards in the west. not even the media. who knows how good is bristol’s medical school compared to say, johns hopkins’?
In the eyes of many intellectual elites and professionals, the safeguarding of hk against the erosion of the ‘evil empire’ comes first.(131007一後補:AD港大出身的名家專欄「今次選校長是香港集體命運之縮影」)
This is a replay of the unsuccessful call of「保衛香港」before the turnover. Only now more mature and capable. For some, the threat is deadly. If we lose, all of us who hold a SAR passport could become「屁民」(asshole?).
And indeed, skimming thru the headlines of the leading ‘resistance’ paper, one has to admit that the mainland itself has much to blame:
《十一長假:爭位毆鬥/垃圾海灘/遊意失禮/隨地小便亂餵動物/食霸王餐》《土豪娶妻500萬禮金捆成羊肉卷》;《為中國市場 蘋果刪翻牆軟件》。
these are the people who snap up baby foods and nursery slots from our babies, iPhones from us, flood our northern territory, replacing our age-old stores with jewellery shops that no hk belongers want......
(131006後補:《內地客紮營轉攻南丫島沙灘 居民:霸廁所刷牙洗澡》。此報並非resistance paper)
in the eyes of some beholders, the north is a place where the ruthless govern the uncivilised. How can we let them destroy the most civilised and freest society of S.E. Asia?
So after the scandal of ‘kowtowing' to the premier to-be under the reign of a scholar of chinese-descent, i don’t blame 'u' for bringing in a westerner to guard against further such incident.
'ur' alumni include almost all the leaders of the pan-democrats. They surely prefer such a choice to a scholar of chinese-descent who still harbors a pan-chinese or大中華view, be him/her of nobel calibre.
But if we expect a non-chinese scholar will minimise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that may be too optimistic. Most of the cross-border ventures nowadays are market-oriented and bring revenue and influence to hku more than the mainland.
To put it bluntly, because of the 1:200 population imbalance across the border, hku crazes the mainland market more than the reverse. I don’t see how a non-chinese scholar can resist the incentive generated from this huge imbalance. He has to put "u", not politics first, right?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131004五陰:最高學府欲「借英隔中」?
當選人的背景揭曉時,我也一愕。看報道,直覺上Peter Mathieson(馬斐森)教授榮升多過港大得人。
而港大歷經候任總理來訪的軒然大波後,再度由英人掌舵,加上學生會即時叫好,本能上使人想到政治。
但自己不熟教育,作為中大生也要避嫌,沒想過寫。有關選擇即有政治動機,那也是港大的權利,應由市民來評說。
當時我並不知道校園裡也有強烈的質疑,更不知道公開叫停的是一位熟人。
首先申報利益:MP今天的頭條人物和剛才頭條上鏡的陳婉瑩教授曾經是我第二長的上司。先是1980年代初,承蒙她以紐約華文報紙星級記者的地位,介紹我到她服務的報館當編輯。接著她回港教新聞後,幫她在大學做過相關的事。先後多次為她打工,合計應有五六年(大陸初開放的80年代初,紐約華文報界突然如雨後春筍,員工如走馬燈。我做過三間報館,記不清服務的年月)。
我87年回港後,陳教授飛越唐人街,晉身紐約英文報界,署名Ying Chan,專長華人社會的報道,終以滿載中國偷渡客的「黃金冒險號」在紐約海邊遇難的調查報道獲全美新聞獎。後來獲母校禮聘,回饋本土。
陳教授就校長當選人的質疑:學術普通,不諳港情,不諳中文,誠意不足。感覺上,重要性正是按照這個次序遞減。
學術地位是幾十年的累積,人過半百,已不可能補救。我當初讀科學時就知道,數理化學者一般25-27歲得博士後,30歲若仍未有行內知名的創見,大概就最多做二流。港大若今後5年被指不夠格,將會是全港的災難。
學術地位是幾十年的累積,人過半百,已不可能補救。我當初讀科學時就知道,數理化學者一般25-27歲得博士後,30歲若仍未有行內知名的創見,大概就最多做二流。港大若今後5年被指不夠格,將會是全港的災難。
至於港情,彭定康的先例說明,上任後可惡補。但人要謙虛肯聽、學得快、有高人助力。現在社會天天出狀況,不容許慢熱。港大每年開支以億計。校長大可請資深記者為助理(剛離職照顧家人的局長政助如何?),每天見人之前,聽取當天中港議題、港大注意事項的匯報,確保掌握政經氣氛、人脈、各種矛盾的深淺。
不懂中文就更簡單。語言向有階級性。不懂英文,申請到大學當清潔工恐怕都不行;但不懂中文絕對可以當講座教授。為校長請貼身傳譯就是。
不懂中文就更簡單。語言向有階級性。不懂英文,申請到大學當清潔工恐怕都不行;但不懂中文絕對可以當講座教授。為校長請貼身傳譯就是。
至於說誠意,不排除是港大找不到人,拖到最後匆匆作決,臨時照搬過時的資料。
看泛民校友李卓人見報的回應,這次有可能是選一個與陸、港無瓜葛的洋人,以免其受「魔掌」牽制。這與有港人欲與台人聯手抗陸,是同樣的道理。
當選人看上去不像威權人物。若此,推他出來的港大「選侯」事後比較容易「話圍」。(131006日後補:AD引述「政界人士」稱指,《弱勢校長方便xxx(校務委員會主席)干政》)
回歸這些年,港大兩位華人校長鄭耀宗、徐立之都因為有親中/親建制之嫌而被逼退,唯過渡期的英人校長得免。港大或以為「借英隔中」除笨有精。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131003四晴:教育的惡性競爭
或純屬巧合,過去那一年,親友裡多名長者離去。今後這一年則反過來,由下一代升大、升中、入學到懷孕、結婚都不缺。
前一種過程很痛苦。但無法避免,一家人都已預咗。有時候甚至因為老人家晚年活得辛苦、家人於心不忍、照顧時力不從心,離開反而鬆晒。
相比之下,下一代的升學對家庭的壓力更大,可持續20年。在東方社會,教育越普及,競爭越惡性。
屯門報幼兒園要門外擔凳仔《早4天紮營》絕對是世界奇觀。上鏡的女家長都講普通話,看來又是北區新移民和跨境學童特多使然。(131004五後補:AD《北區幼園 雙非家長排長龍》,MP《內地中介賣(港)幼園報名位 索價2000「保證有表」 萬元代排8校》)
學校決定一個人日後的發展,幾無社會能夠避免(北歐例外?)。除了學校名氣、文憑級數,同學間的友情和網絡同樣關鍵。市區大專的走讀生與哈佛、牛津生享有同樣的視野、接觸面和照應,那是例外而非常態。
因此,沒有父母不竭盡所能,把子女送進力所能及最好的學校,怕子女日後怨自己,而自己也終生愧疚。
故除非子女學力超班,名校爭住收,或財力無憂,讀國際學校或放洋,避開華人望子成龍(女成鳳)愛攀比、怕執輸的羊群心態,九成幾的父母都要為子女入讀最好的學校而出盡八寶。在華人實用主義下,不惜工本,紆尊降貴,法律踩界,……想得出的都有(圖)。
(後補:131004五《港4歲女赴韓 與全球七萬人爭世界K-pop總冠軍 歷來最年輕》《虎媽月花8,000元培養》。提醒一句:長大後萬一因為年幼時狂舞而有痛症,莫怪他人。)
按申請者所在的地區,六七名有投票權的人馬各獲分配一個地區的個案進行初選,在「Accept、考慮(不記得英文原文)、Deny」三種可能性裡擇一。然後在生殺會上,各人像上庭那樣,就自己負責的個案逐一陳述其決定,試圖說服同事接納。各人聽後,略講一兩句就投票,以多數取決。
因此,申請表若一開始就落在喜好、背景相差太遠的職員手裡,初選很可能就Deny。到了生殺會唱讀時,又涉及office politics。雖然與會者都想自己手頭的個案過關,很少會推翻同事的決定,但萬一初選者不為同事所喜,所做的決定也就會受刁難。
之所以拿電影來說事,因為友人在電郵裡轉來一個近年由香港頂尖名校轉到英語國家寄宿的中學生向全校發表的演講。我近年變懶,碰到較長的文字就pass。但好奇之下,還是看完了此文。相當震撼,以我有限的英文看,完全是native usage。而論內容,還以為是美國勵志、心靈營的名家演講。這種人才學成後若回港,很可能成為社會領袖。
這位港生下學年升大,除了西方名校,也不排除回流。希望不會被人為因素跘倒。
由此又想到同樣即將升大的黃之鋒。不能說90後沒有人。
數風流人物,還看十年十五年?希望我還看得到。
前一種過程很痛苦。但無法避免,一家人都已預咗。有時候甚至因為老人家晚年活得辛苦、家人於心不忍、照顧時力不從心,離開反而鬆晒。
拔萃女小面試的女生個個盛裝博好感(摘自AD) |
屯門報幼兒園要門外擔凳仔《早4天紮營》絕對是世界奇觀。上鏡的女家長都講普通話,看來又是北區新移民和跨境學童特多使然。(131004五後補:AD《北區幼園 雙非家長排長龍》,MP《內地中介賣(港)幼園報名位 索價2000「保證有表」 萬元代排8校》)
學校決定一個人日後的發展,幾無社會能夠避免(北歐例外?)。除了學校名氣、文憑級數,同學間的友情和網絡同樣關鍵。市區大專的走讀生與哈佛、牛津生享有同樣的視野、接觸面和照應,那是例外而非常態。
因此,沒有父母不竭盡所能,把子女送進力所能及最好的學校,怕子女日後怨自己,而自己也終生愧疚。
故除非子女學力超班,名校爭住收,或財力無憂,讀國際學校或放洋,避開華人望子成龍(女成鳳)愛攀比、怕執輸的羊群心態,九成幾的父母都要為子女入讀最好的學校而出盡八寶。在華人實用主義下,不惜工本,紆尊降貴,法律踩界,……想得出的都有(圖)。
(後補:131004五《港4歲女赴韓 與全球七萬人爭世界K-pop總冠軍 歷來最年輕》《虎媽月花8,000元培養》。提醒一句:長大後萬一因為年幼時狂舞而有痛症,莫怪他人。)
但名校通常幾十取一,人為因素必然會擠掉一些完全夠班,但遭遴選者出於性格、學術背景、偏好而排斥的申請者。單憑實力,總有人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
喜劇片《Admissions》就以Princeton(普林斯頓)大學為例,諷刺頂級名校收生的遺憾。我看此片是因為自己在該校工作過,想看看校園。不料片子很差,只看了一半。但收生辦公室一年一度的生殺會議不妨當作笑話。按申請者所在的地區,六七名有投票權的人馬各獲分配一個地區的個案進行初選,在「Accept、考慮(不記得英文原文)、Deny」三種可能性裡擇一。然後在生殺會上,各人像上庭那樣,就自己負責的個案逐一陳述其決定,試圖說服同事接納。各人聽後,略講一兩句就投票,以多數取決。
因此,申請表若一開始就落在喜好、背景相差太遠的職員手裡,初選很可能就Deny。到了生殺會唱讀時,又涉及office politics。雖然與會者都想自己手頭的個案過關,很少會推翻同事的決定,但萬一初選者不為同事所喜,所做的決定也就會受刁難。
之所以拿電影來說事,因為友人在電郵裡轉來一個近年由香港頂尖名校轉到英語國家寄宿的中學生向全校發表的演講。我近年變懶,碰到較長的文字就pass。但好奇之下,還是看完了此文。相當震撼,以我有限的英文看,完全是native usage。而論內容,還以為是美國勵志、心靈營的名家演講。這種人才學成後若回港,很可能成為社會領袖。
這位港生下學年升大,除了西方名校,也不排除回流。希望不會被人為因素跘倒。
由此又想到同樣即將升大的黃之鋒。不能說90後沒有人。
數風流人物,還看十年十五年?希望我還看得到。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131001二晴:「十一」夢話
但去年此時大海難帶走39人。這次又有粵港漁船在西沙遇風沉沒。暫只救起12人,近60人失蹤。事隔兩天,除了營救就只能求神。昨晚看電視,心就一沉。好事者會說是天兆。
魯平提出經濟城市論與民主派要求「八八直選」,時間上應相差不遠。「八八」距今25年。當年在皇后大道東新華社門前紮營的大專生(不記得有沒有中學生),即使四年後2017有真的普選,到時也已年近半百。當年的社會中堅已晉身長者,華叔等個別人士更已離去。
拖到今天,還有多少人相信「經濟壓倒一切」?
誠然就選票看,泛民最多只佔一半人口,建制可借另一半市民來壓泛民。但民主派通常較富理想、熱心公益、關注公義,推動社會十分得力。社會若以埋頭生計、生活的市民為主導,就只能靠生產力來推動,難有質的突破,不足以為楷模。
中國很想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外,為世人闖出第三種發展模式。香港只想當靠13億人豢養的經濟名城,享榮華富貴,無意為中國闖出自己的路?
*學民思潮成員徒手走近今晨十一升旗的地點,看不出觸犯什麼法律、秩序,危及什麼,非得像大陸那樣,派大漢強行推走(圖)。除非怕攝入升旗的鏡頭,大陸轉播時避無可避,被上頭問罪。
我一直在想,黃之鋒這個小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成年後若果有普選,會否像奧巴馬打破美國白人社會200多年的慣例,為港創出奇蹟?
到時大陸會否也比較開放,容許港人北上參政?
*由黃之鋒想到曾鈺成日前的中央破除心魔論。當天就想講,但寫寫就扯了別的。
曾主席輸在外型,像師爺不像領袖。但他的開明,我倒是支持的。年前被記者問及是否黨員時,記得好像是說:你應該去問胡(錦濤)主席,我無權回答。這也就等於說:心照不宣。他如果是真的,那「土共」裡也不見得只有元老那種死硬分子,一見反對派跳出來就懷疑背後是西方舞劍、志在習公。
《基本法》似乎考慮過設副行政長官。曾主席若無更好的任務,市民會否接受?
「十一」夢話,不必當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