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230203五晚18°C 79%:由通關早1日想起

    昨天「預測」週二全面開關,今晨正式宣佈就提早到週一。昨天預告後不放棄,繼續向上爭取,成功將日期提早了1日?
    還是說,早就確定下週一,只不過講遲1日,等今日正式公佈時得以提早,俾大家更開心。
    相較前朝,今朝的風評連升不止。除咗夠運,撞正上頭抗疫大轉彎,會否是:
1.執行力:好多人怕唔啱聽,但會否是武官決斷和落實較AO爽脆,冇咁多hang up?
2.宣傳力:改朝換代前,恐怕冇人估到,武官比英文叻叻聲既AO更識得冧小市民。而家連特首辦既公關阿頭都係2019年幾乎日日出鏡既軍裝警,唔再靠傳媒人。
    上述之1.使人想起,為了應對西方的霸凌,中國和日本幾乎同一時間學西方謀自強:中國係鴉片戰爭中失去我們香港後,捱過太平天國之亂,1861年起搞洋務;日本1853年被美國「黑船」艦隊逼開國門後,1868年起搞維新。將近30年後的1894年,中日比拼學習的成果:中國慘敗,被迫割讓台澎,留下北京至今對外最頭疼的問題。日本進而在1905年打敗歐洲強國沙俄,但雙方以中國的東北為戰場,輸的還是中國。
    日人「西化」不猶豫,因為武士治國,講求實際。Samurai上陣,賭的是命,抽刀間不容髮,落點絲毫不能猶豫;
    但中國朝臣都是科舉狀元,論政比的是文才、口才,可以老生常談、天馬行空。今晨御前理論無果,今晚撰萬言宏文,明天上朝再拗過,就看皇帝最終聽誰的。
    即便皇上同意引入西學為用,也是由以筆為槍的文官落實,阿G 阿jor。日本武士相反。16世紀初,葡人初到貴境,出示火槍。日人一看,靠刀頂唔住,立即買下一枝。葡人翌年再來,發覺日人已有可用的仿製品,進而批量生產。未聞日本武士見到西洋火槍後,曾否就祖宗大法,爭論應否被西洋的「奇技淫巧」迷惑、是否「日學為體,洋槍為用」。
    誠然,武官並非必然實在過文官。但看BBC的“Yes, Prime Minister/Minister”可知,港人繼承這個英國制度時,忘了自己少了英國文官一個關鍵的質素。英國閣員的公務員助手,1.是英國人,有英國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大憲章、James I,Oliver Cromwell…的代議制發展過程是英國人的常識。2.多屬牛津出身的文科精英。我們的AO很多出身英國文學系,除咗英文叻,對中西歷史、政治的認識不比一般華人多多少。
       因此,英國文官隨時提醒閣員上司,輿情的微妙處,公衆對不同方案可能的反應。我們在英治下相反。司级殖民官深知華人AO不諳政治,自行選擇政策的政治取向,交由AO執行。後者作為華人,家庭遠離政治,入行後又無須孭政治,純屬技術官僚。久而久之,更以此為榮。
    以為官員政治中立才是得政,是不明所以。任何決策都有政治/階級後果,因而偏向。多起公屋、少起私樓就是偏左的「社會主義」。反之是偏向自由競爭,汰弱留強,能者為王的右傾。因此,中年以上的港人普遍多謝70年代初港督麥理浩偏左的社福建樹。換了80年代夏鼎基/彭勵治當財爺,篤信芝加哥經濟學派的積極不干預,則是Reagan-Thatcher的右傾時代。
    政治永遠是存在的。英國人厲害的是,深知港人難民心態怕政治,因此避談,自己關其門來搞掂,以致我們以爲英治下的政策是neutral的。我們如此simple and naïve,才會搞到2019年上街搞「革命」。
    至於武官搞公關,識得冧市民。原因可能也很簡單:紀律部隊身在前線,近距離接觸常人包括衰人,對市民的反應比較敏感,知道點講「人話」。唔似AO,整文件、開會多過見常人,講親嘢都好似背法律文件。因此,武官敢用口語冧人,但AO就好難stand down to conquer。
    這樣說,並非捧今朝踩過往,而係覺得,今後睇問題要換個範式/paradigm。
    晚了,就此打住。
    最後,希望大家為陳日君主教的健康祈福。91歲的人,這次來回梵蒂岡累病了。求上天眷顧。
    我並非他的fans,也不是同意他的政見,純粹是出於人的感受。
    我也邁向80,深感老人健康的局限,求上主眷顧。人早晚都是要要走的,但都希望少點病痛,少連累家人,同樣不想增加醫護的負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