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250720日深夜3號波27°C 91%:補充昨晚未講完的話題

    韋帕呢個風好特別:1.掛10號幾年一遇;2.強度、路線、何時抵達…完全predictable;3.撞正星期日,對人身的威脅大減(本文落筆時有33人受傷。新聞冇話嚴重)。但或有人呻公休日被困在家-尤其係40萬外傭;4.有的偏心。睇電視,有的海邊風幾大。但反之,有的地區在戶內望出去,幾乎唔覺有風。唔知係被照顧定被neglect。(250721後補:MP〈近年「最弱」10號波
    不過,總算過去了。聽日希望少的雨,讓我得以番gym。仲有兩堂就斷纜,我唔想走堂呀!
    今星期日,加上歐洲波歇暑,全世界都少新聞。不妨順便補足昨晚提早收筆未講完的特朗普上任半年論定:
    此人誠然大美國主義、強烈反華,但喜怒分明,性格易睇。投其所好,避其鋒芒,或不失為應對之道。
    誠然,從實用主義出發,有違政治正確。是否適宜,還看價值取向。
    此人除了昨天講到的:
    1.虛榮,喜歡被吹捧;同樣重要的是:
    2.絕對的商人/梁惠王。凡事以利為本,有利則來,無利則去,no nonsense.要有他覺得對他/美國有利的話題,他才會注意,否則懶理你。
    3.最初開價純粹基於直覺甚至情緒,不經推敲/計算/調研,並無客觀的根據。有點像話事啤/美國poker開局,各家只有一開一合兩隻牌時,自恃kup手烟,第一次call就開天殺價,想嚇到對方合牌棄權。
    4.但此人的Administration有一個safety valve:他並非古時的帝皇,亂開價後,下面冇人敢出聲。他接著會根據手下提供的情報調整價碼,增加成交的可能—但前提係對他/美國有利。
    5.此人衝動狂妄,但一切唯利,故反應靈活/善變。只要有利,不惜打倒自己,唔怕面懵,無所謂‘原則性‘的constraint,與將理想教條化的自由派截然相反。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250719六夜3號波27°C 91%:佢上任半年你點睇?

    來自東南方向的颱風是香港夏天的常客,港人看得多。但以這次的Wipha韋帕透明度最高:掛1、3、8號波的時間早半日就已公佈。大家由防風變成期待,買定好餸等睇戲。
    機場歷經上次的教訓,這次佈定局,務求滯留機場的外地客獲得妥善的照顧。好事!
    希望弱勢社群不會出意外。但而家興挑戰、敢為,只怕有人迎風博po,遇到萬一。
    *打風之下別無大事,想要談資還得外求。
    今07.19是美統DJT/特朗普上任滿半年。
    我們港人,在10分裏,給他恐怕不會多過2分:瘋狂反華,不知所云,反覆無常…。
    此人日前更俾人𥄫到手瘀腳腫,確診老人病。只不過對外死撐:健康正常!
    你巴不得他就此了結,自己不願走,也被身體拖垮。
    但再想想,這位美統實在百年難得一見,美中關係也可能是50年代初抗美援朝以來最差的,我們恨不得啖其肉,但只怕出於義憤多過實際對策。
    此人上任之初,鬧勻全世界,唯我獨尊,恍若《三國演義》裏的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如此瘋狂,係人都以為必然眾叛親離,身邊只剩幾個極右的擦鞋仔。
    不料幾個月下來,全球風向大逆轉。連一些起初很反他的美國盟友,都開始堆笑,甚至顯得諂媚'叫爸爸'。
    此人對全世界亂扔的關稅炸彈,由最初亂來的高稅率(對中國一度高到145%關稅+100%芬太尼附加稅=245%)反覆修正。近月跌到20-40%。+幾乎所有國家都轉而求和,多交稅來保住對美的出口。此人的競選承諾MAGA,‘初見成效’。
    此刻,各大國唯歐盟和日本仍與其拉鋸,但最後恐怕鬥不過3.5億高富人口的市場。歐盟裏的富國看來會投降,唯個別親俄的東歐國家會死頂。日本則執政黨只剩20%支持率,最後恐怕只能妥協。
    起初與特朗普針鋒相對的加拿大,最近不評論後者開出的35%高關稅,看來知道無法硬碰。
    至今,唯中國靠1.美國人在生活上甩不開的14億人生產力;2.美國貨捨不得的14億人消費力;3.全球獨步的稀土提煉技術,還頂得住對方的進迫。但中國真要鬥到底,不靠美國消費市場,恐怕也要咬緊牙關、勒緊肚皮。說到底,產能過剩,不為美國開工,只怕加劇內捲,變成內部矛盾。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外交上也頗有些上任前沒人想到的斬獲:
    逐漸化解歐盟大國對他的敵意;逼使北約各國增國防開支至GDP的5%;以防止核擴散為名,炸毀伊朗的核設施;取得烏克蘭的礦產。
    特朗普至今最失敗的外交,只是被俄統騙倒,以為靠自己的魅力,能說服對方對烏停戰。其實,俄統打一開始就深明此人的死穴:自大虛榮,最鍾意俾人擦,一擦就飄飄然,咩都有得傾。點知俄統早就決定:邊談邊打,談為虛:藉特朗普來拖住烏克蘭;打為實,搶時間佔領對方最多的土地,加大談判的籌碼。特朗普到最近兩個月方知被騙,嬲到爆,而家反過來想整番對方以報復。
    所以,應付此人,先要讚其叻,令其覺得受尊重,心花怒放,覺得你係朋友,咁就容易話圍。
    此人雖然功利、自大,但老派,講感情。如果一開始就表示與其頂頸、強調對等,新派作風乜都要equal,咁多數撞板。
    晚了,今午外出買餸,拎住幾大袋轉車回家,途中差點扭親,十分勞累。就此打住。
週末快樂。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250717四午34°C 61%:“全軍覆沒!”

    影藝界最近幾乎每天都有前輩離世,大都是敗給頑疾。
    其中一位懷疑因為愛妻癌末,不忍心看下去,自行先走一步。愛妻果然幾日後追隨上路。
    老來看到這類新聞,除了心噏,更明白為何很多老人的一大心願是“好走”:自己少痛苦,少連累家人。最好是哪天一睡不醒。
    願主眷顧!
    當然也希望科技越來越昌明,不久後,人到了年紀,都可以笑著離開。
    這兩天媒體鋪天蓋地講DSE放榜:讚完‘狀元’兜番下底。
    我離校已大半個世紀,當年考試很平凡,家人近年又無應考者,在這方面並無發言權,只能祝各位考生幸運:考得好的升大後繼續努力,考得麻麻的搵到分數之外的出路。
    近年,我唯一定時的外出活動係上政府既gym班。並非愛做運動,而純粹是看到父母的晚年,希望自己儘量縮短最後一段無法自理的日子,自己少痛苦,更少煩家裏人。
    但年來文康改制:報名後要抽籤。但體育班受歡迎,報名人數>班上名額,抽唔中者要‘執雞’:每月有一日晨早8:30,一齊click入網站,搶報班上未有人take的幾個餘額。但一如上網搶演唱會飛,一兩分鐘就見遺。
    既然報名人數>班上名額,為何會有餘額可供執雞?因為很多人為了增加中籤機會,同時抽好幾種班。抽中二班的話,往往會揀一班而放棄另一班,騰出了名額。
    我一般上4-5點的班,上接3-4點班,下乘5-6點班,每次去上堂,都可以見到3點班和5點班的同學。昨午我們三班超過50人,一見面只有一句話,苦笑住講:
    “全軍覆沒!”
    原來,3班50多人雖然都報番原來的班,但幾乎冇人抽中。
    Why?有同學猜:8月的班多放暑假的學生來玩。他們過去一年從未報個呢班,故抽籤時獲優先入選,餘下我地‘舊生’既名額也就近乎0。
    政府資源有限,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我地的舊生十有九係老嘢,報名來學gym其實係自救:做運動來減輕家人和政府關顧的負擔。如果老嘢踎係屋企,健康只會愈下。最後輸既係社會。
    政府有開長者運動班,但似乎同樣僧多粥少。是否可酌量加碼?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250715二夜30°C 79%:“寧縱勿枉”有冇底線?

    頭牌大學有男生用AI製作女生的私密照放上網。我只看標題,沒看內文,不知道私密到何種程度。但網上不時有硬塞進來的黃賭廣告,得知AI可生成任何情節的畫面。只要用真人面容代入畫面裡的人頭,就可以要對方食死貓。
    睇得多就知係移花接木。但一般人只求有談資、有人forward自己,傳開就是king。
    校方得悉後,要這位男生1.立即刪去有關內容;2.向受害人道歉。
    新聞見報1-2天后,才有女議員說:校方做得不夠。
    此說可以理解。否則按同樣的道理,我難道辱罵你之後再道歉就pass?
    女議員開聲後,才有人提到刑事調查。
    這裏並非想毀掉一個高才生的前途。此人也許是貪玩,甚至喜歡對方,以此來滿足自己。但無論如何,總得為受害者求個平衡。
    第二件想講的事同樣涉及不當行為的責任,但話題廣得多,涉及我們歷來對法治根本的信條。如果底線是“寧縱勿枉”,“縱”的一邊是否無底線?
    案子很簡單:疫情期間,有多名醫生涉嫌濫發免針紙被告上庭。第一位罪成被判入獄大半年。媒體標題大致是:4個多月發免針紙數千 診金收入460萬。粗略計,每坐1個月抵50萬。
    你估呢位醫生當時月入有冇50萬?冇既話,博懵豈不是有賺—縱使身敗名裂,甚至被除牌?
    再說,香港又有幾多人月入50萬?
    犯罪若是為財,刑期折現後是否應>>日常收入,按犯罪量以幾何級數計,以嚇阻後來者?否則反正係坐,何不搶到/呃到銀碼/刑期>打工?中青年只要呃到一億幾千萬,坐完5-7年(仲實收七折),出離仲大把世界。
    講番免針紙,醫生除了搏診金,也不排除個別人出於非經濟目的。疫情由2020年初延續到22年底,期間香港的政治氛圍有邊。不排除有人不滿,借免針紙來添煩添亂。
    “寧縱勿枉”是英美法律維護被告、防止執法者監人食死貓的天條,故不像中國說“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絕口不提被告/定罪者有“病”,要“懲、毖”。
    英美法律一面倒偏向被告,相信多少受基督教影響。「聖經」裏,耶穌對高呼要處死一位‘淫婦’的一眾男人說:你們誰沒有罪,就拿石頭砸她吧!沒有人敢出手。因為耶穌說,對婦人動淫念也已經犯了罪。試問現實中,有哪個男人從來沒有性遐想?若此,在神面前,沒有人未犯過罪。
    但時至今日,一面倒地“寧縱勿枉”,是否足予罪行在數量上作對等的懲處?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250713日夜31°C 74%:你估加、歐講唔講得掂特朗普?

    MP250713<去年1,138人自殺亡 03年後新高 30-49歲男性升幅顯著>
    24年日均3人。今25年已過了一半,有回降嗎?
    標題說上次高峰是03年。沒記錯的話,亦即SARS、負資產、百萬人上街那年。
    與24年有何共同之處? 
    壯年男性照理貧病者不多?難道困於感情?心結?
    大馬前總理Mahatir馬哈蒂爾百歲高壽。當年在位時威權,西方記者最憎。但他不久前仍論政,奈他不何。
    巴西被大右的美國‘打單’50%,說明特朗普的關稅率是經貿加政治甚至個人喜好的決定。反之,巴西總統聲言對等還擊,也很說明這位大左派的激情。
    巴西面積世界第五,只比中國細些少,資源冠拉美,挾2億人口,美國也不能輕視。
    但關稅角力,底線是市場規模:誰更需要對方的消費者?關鍵在購買力。美vs巴的人均收入可能差7-8倍。
    至於美國的北鄰加拿大和南鄰墨西哥,分別被打單35%和30%,在一眾被開價的國家裏偏高,相信是因為兩者都曾與特朗普鬥嘴。
    但這次,加拿大得知35%的‘懲罰’後,冇再出聲。唔知係搵緊辦法反制,定私下與美‘溝通’,看用什麼條件來換取降番到30%以下?
    至於墨西哥,照舊是拉美式反應:聲大但怕唔多準。美國無疑需要墨西哥的物資,但有其他國家的供應可代替。反之,墨西哥需要的美國市場,不但世界最大,而且近在咫尺,運輸最快最平,其他國家代替不了。
    按市場規模,歐盟本來是唯一可與美國頂牛的對手。但看27個成員對接納移民和俄烏戰事的態度即可知,歐盟內部左(西北歐的民主社會主義富國)、右(東歐窮國,社會觀比較保守,例如反對LBGTQ…)兩派分歧極大。基於地緣利益(鄰近俄羅斯還是遠離俄羅斯)和歷史經驗(一、二戰期間,西歐和德國、俄羅斯扮演的角色)的東vs西陣營差分,就更難調和。
    不怕說,很難相信歐盟能合力反制特朗普,逼使其軟化。相比之下,特朗普在美一人說了算。
    現在全世界暫時只有中國,以14億人的生產力和消費力加上獨市的稀土提煉技術(可能還加上國家主席對他的魅力),暫時頂得住特朗普的一言堂。
    反之,特朗普也不笨:最近特地請5個非洲國家的首腦去白宮。不是談關稅、地區問題,而是要包下這5國的礦藏,不用說包括稀土,希望建立非洲這張Trump card,打掉中國的王牌。
    看歐、加、墨、日vs美的經貿仗,增廣見聞,值得追下去。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250712六夜29°C 84%:好開局


250711MP本地小學以第一志願升中的Bibi Umama
    前日霪雨,當局傍晚宣佈翌日學校停課,因為天文台預測翌日有可能繼續暴雨。不料,翌日反過來好天,招來怨言。
    特區阿二破天荒站出來,為未見暴雨即決定停課承擔責任,話係佢在位既決定,希望大眾勿錯怪政府其他部門。
    以往,當局沿自97前的習
250712hk01-錫克裔新紮師兄Singh Palvinderjit與任職懲教署的父親

慣:任何事招致批評,如果唔係下面孭,就係話集體既決定。
但係人都知,集體孭亦即冇人孭,只係金蟬脫殼現代版
    這次終於打破陋習,希望係好的開始。真有錯,不待市民嗷,頂上就能主動孭起:
    我衰咗,對唔住,請俾我機會做番好!
    這樣說,並非凡事都上溯到頂層,要人頭落地。而是希望當局誠實,啱就啱,衰咗就衰咗,唔好學嗮的公關辭令、政治偽語,齊齊卸膊自保。
    至於阿二得悉天文台的‘悲觀’預測後,決定better safe than sorry,我覺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社會富裕關愛,父母錫子女到燶。大雨中番學稍有差錯,在雨中仆親撞到或感冒發燒,師長難免怪責政府。
    誠然,兒童臨時停課留家,父母在關顧上要作很多安排,基層家庭壓力尤大。但再好的決定都可能得失一些人。關鍵是事前衡量利害時,將可能的失减到最小,同時動員有關方面兜底補漏。
    我不敢說,當局這次的決定代價是否恰當。但前日16小時內三黃三紅,十年難得一見,換了我,也寧可play safe.
    經一事長一智,如今AI一日千里,量子電腦亦不遠,希望今後對極端天氣的預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予大家更多的安心,讓當局的決定更貼身、成本效益更高。
    同屬港事,近日有兩則暖心的human story,在此轉po,自明:

    2.250712hk01〈錫克教新紮師兄Singh Palvinderjit來自紀律部隊世家〉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250710四夜26°C 94%:終於看了《水餃皇后》

    幾年一遇的霪雨天(250711OC<16句鐘4黃3紅>),在家上網亂翻,終於看到基於港真人真事、劉偉強導演、馬麗主演的國產片《水餃皇后》(在內地似乎另有戲名)。
    女主人公臧姑娘原在山東青島當護士,與老母和一個姐姐(或妹妹)同住,60年代中後期嫁給泰國來青島的華僑,誕下兩女。丈夫年前丁憂返回泰國。她77年獲准帶兩個女兒出境,赴泰團聚。但抵港後方知,由於自己無子,家婆早已在泰國給兒子另娶誕下孫兒,自己三口去泰國是當二房,決定帶著兩個女兒留港自立。
    起初打散工餬口,後來因工傷,學鄰居推熟食車仔,係灣仔碼頭賣家鄉水餃。日常除了交保護費,還要走鬼。後來見雪櫃日漸普及,由推車仔煮水餃改為在街市賣生水餃。
    打開名堂後,獲超市青睞,由一家三口在家包水餃帶到攤檔出售,進而設工場僱工包餃批發。最初供應日本公司,後來擴至本地兩大超市。最後更與外資合作,在上海設廠生產,青島姑娘由香港起家反過來內銷。
    作為戲劇,女主在成功路上少不了波折,賺人熱淚。1977-85年,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日漸富裕,但秩序、公平、關愛與今天仍有距離。女主人公和兩個女兒身處社會底層,語言不通,難免受委屈。但反之,仗義多虧屠狗輩,基層也有人有情有義,不時伸出援手。
    劇中比較特別的兩條線是:惠英紅飾演的包租婆成為女主一家三口的guardian angel;一個警官可能因為原籍山東(香港半個世紀前的警察確有一批山東人,大概是抗戰前因為青島作為列強租界而來港的,或者他們的下一代)成為女主一家三口的摯友,惜連理之想不獲女主接納,在97前的移民潮中帶著自己與前妻的兩個女兒遷居加拿大。
    這部戲也強調女主的民族情:要讓中國餃子像漢堡包、披薩那樣,讓全世界都吃到。不知道現在歐美華人聚居點的超市是否也有急凍的北京水餃。
    戲裏也多次講述女主按港人口味和社會環境改進家鄉水餃,這有點像日本影視,愛講日式料理如何堅持傳統、一絲不苟。例如:港人吃慣雲吞的薄皮,嫌山東水餃皮厚。女主於是請教街市的生麵鋪。原來,廣東雲吞皮慣性用鹼水,諸如此類。
    女主馬麗原來在內地相當紅,此片演得好,賣相也討好--起碼似‘師奶/大媽’。但1945年出生的真人臧姑娘,2019年在港離世,太可惜。
    意料之中,此片在港不太賣座。港人看戲求娛樂,不想看苦情;認真的話,可能只愛‘本土‘,例如黃子華的《破.地獄》。香港富裕後,覺得內地落後動盪,變得自戀,甚至可能想避開上一代的事。
    《水餃皇后》不是主流港人的故事,要我這種年紀和背景的人才會有同感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250708二夜31°C 74%:"25%", take it or leave it?

    即日的新聞一個字講嗮“25%”:特朗普致14國‘打單信’裏佔多數的關稅率,最高的是40%。
    韓國說會繼續與美磋商。現政府偏左親華,但直覺上,我猜會對美讓步。
    日本相信陷入兩難:執政黨的支持度只剩20%,開放美國農產進口肯定要下台,不對美讓步則汽車等輸美難競爭。
    我不明的是:老撾、緬甸為何以40%位居14國之冠?不會加入內政因素吧(老撾行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兄弟;緬甸是軍政府,與中國合作)?
    國際上,特朗普關稅戰的下一個目標是歐盟。歐洲國家慣性維護農業,是特朗普攻堅的對象。但後者上任將近半年後,歐盟已由‘拒美’轉向‘合作’,相信是多少明白特朗普的性情和手段。現只剩法國出於民族性(浪漫vs美國人求實用),仍堅持‘抗美’。但曲高和寡,最後只能隨歐盟妥協。
    特朗普‘搞掂’歐盟和日本後,相信又會回過頭來搞中國。挺金磚組織的國家會多‘享’10%美國關稅,顯然與該組織‘偏左’,以中、俄為大戶有關。俄統這次就因為受西方制裁,未赴巴西與會。這次作東的巴西總統更是國家元首裏的大左派,只不過手法不像以前的委內瑞拉總統那樣極端。因此,特朗普反過來支持巴西下台後被指叛亂的右派前總統。
    至於以色列總統提名特朗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純粹因為後者在以色列vs哈馬斯/巴勒斯坦的爭鬥上一面倒幫他“大蝦細”,只能說是最不道德的提名。
    如果要我投特朗普和平獎一票,他首先要講掂俄統對烏停火、少對烏領土需索,以換取北約不東擴到烏克蘭,讓後者作為國際緩衝區。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250707一 七七88週年近午31°C 75%:以民為重


    山東艦列隊今晨離港。希望下次有第三艘航母過訪。
    今年是抗日勝利80週年。今天是1937年日軍藉盧溝橋事變入侵中原88週年。
    達賴十四世1959年離家,66年後90高齡仍能清醒過生日。我雖非藏傳佛教信徒,也祝老人家好運。
    南海周邊國家以菲律賓最‘熱衷’於鬥中國,而日本又最熱心‘幫’菲律賓。這兩國正是中國之東‘第一島鏈’一北一南的‘門衛’。日本如今擬出售6艘舊驅逐艦,到時菲律賓在南海島礁與華的衝撞只怕難免走火。日方打算南北呼應?
    今天“01”稱:<中央派員支援 八個字改變網約車命運:必須站在人民一邊>。
    報導若屬實,我倒贊成這個原則。
    至於如何界定“人民”,我想涉及市場/消費時,一般指“用家”,講到的士時指乘客。
    我並非持份者,莫說靠的士/網約車收入,連坐的士都只限於生病和風雨天。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250706日夜31°C 71%:馬斯克郁得到特朗普?


    借07.04國慶上街反特是美國人的例行公事,即便有過百城市也改變不了什麼。
    自由派罵完就回過頭去過活,美國可藉此自詡其寬宏,被罵者也依舊做他的想做的事。
    後者有沒有可能因為國民上街而倒台?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機率或小過0.1%。
    比諸投資,西方的民主制只求止蝕,不求增值。好處是避免革命、少流血,但不保證持份者安居有進。
    特朗普真有點挑戰性的,恐怕是前死黨馬斯克組“美國黨”。此人狂傲,但不狂妄,目的不是當選執政。因為,共和、民主兩黨是200年的傳統,可見的將來都倒不了。
    馬斯克只求手握可左右兩大黨的關鍵票數,例如500多席的眾院20席、100席的參院5-6席,逼使兩黨為了爭取與美國黨聯手來控制國會,採納該黨的一些政策。

    馬斯克與特朗普相同的是強人心態。在這方面與美國主流的Thomas Jefferson式liberal、progressive勢不兩立。TJ派堅信腐敗∝(成正比)權力。設計政制時,首要限制用權,寧可低效,也不留漏洞給位者濫權。故此,歐美即便選出有為者當政,亦不能放手施展,效率遠不如中國包括香港。
    與特朗普不同的是,馬斯克是laissez faire自由派,如同經濟學上的放任市場,反對政府干預,相信一切由個人自決,讓人人各顯神通,方能發揮最大的潛能,創出最大的富強,得享最大的快樂。
    這亦即jungle law或稱social darwinism:森林裏的動物,由松鼠到獅虎,靠物種本能來求生,讓弱肉強食為大自然孕育出最適合生存的物種。因此,兔子要打醒精神避開狐狸、豺狼…。其中的弱者躲不過大型動物被食,是物種進化的天經地義。人世間則老弱等死,讓精壯、聰敏者有最大的空間發揮。最多請後者捐出3%財富來照顧老弱…,維持社會的安寧。
    特朗普基本上也相信jungle law。但極度精英主義,相信國家應由有能力者,例如他和團隊居之;而以他的能力魅力,應享有國王般的權力。而國民就如王牌公司(例如Warren Buffet的Berkshire Hathaway)的passive investors,安心過活,靜待分紅增值,無須理會公司如何經營,該公司也省得交代。
    對外,特朗普覺得全世界都搵美國呢個世界首富的笨。就如香港舊時,豪門派工人去街市買餸,人人都呃佢秤,覺得佢唔志在。因此,特朗普對各國拋出高關稅,為國家‘討回公道’,賺番夠本。
    馬斯克反對特朗普在於內政。此人靠科技成為世界首富:電動車Tesla、社交媒體X、太空業務SpaceX。科技創新,以美國觀點看,首要自由,選題、接收、表達無障礙。上網看什麼、講什麼,政府無權干涉—除了揚言殺人放火強姦。這類似美國所謂的libetarian。但特朗普是80後的老派,相信道德上要有規範,也許還受到宗教的影響,例如反對LBGTQ。
    但如果特朗普與其勢不兩立,我懷疑馬斯克的黨能否生存--縱使有足夠的錢來搞政治。
    寫到這裏已夠長,該休息了,準備迎接新的一週。
    餘下的等網友自己發揮吧。Good night and have a good week.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250705六1號波30°C 77%:美逼各國減對華經貿換取較低關稅

    减税削福利的“Big Beautiful(反對者謂之Bad) Bill大而美法”成事,是美統上任將近半年來內政上最大的勝利。
    但靠高壓逼使參院過關後,眾院的同黨議席較多,必然放行。整件事只說明美统夠惡,黨內無人敢逆其意。
    BBB真正的成敗還看落實的效果。直覺上,美民省稅之喜不足以抵銷削社福之痛。
    更重要的是,美國累計已有幾萬億美元的赤字,必定因BBB而大增,利用美元作為全球通貨的地位,逼使80億人分擔。這是美統刻意的endgame,我們如何抗衡?
    在關稅問題上,繼英國之後,美統對貿易伙伴用先開高價,最後約以半價成交的策略,逼對手限制中國對該國的投資、轉口。中國必反制。這場仗有得打。
    與此同時,美統對一眾尚未議定關稅的貿易伙伴開出高價‘打單’信,逼對方讓步求降低。看加拿大先硬後軟即可知,即便很抗拒美統高壓的歐盟、日本…,最後難免要後退一些。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250703四夜30°C 80%:‘馬克思'再世?

    航母日: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艦隊今起開放供港人參觀。“萬人”空巷,向隅者眾。幸虧電視新聞報得比較詳細。
    又一宗社會悲劇:一對三四十歲的姐弟,姐有精神病,弟要搵食兼照顧,懷疑因此酿成自主的双屍命案。制度再好、社會再富,百萬計的人口基於偶發性,仍難免有漏網之魚。
    即日國際上的另一宗重大意外是:過去兩季協助利物浦英超2連冠的28歲葡萄牙國腳與家人開車趕路時,失事離世。
    美國籍的世界首富"馬斯克"近日揚言組黨趕美統下台。此人難道是"馬克思"的來世,把姓氏最後兩個音倒過來?
    共產主義祖師爺會否是等了將近200年都未見大同社會實現,忍不住投胎南非,再移居資本主義王國從內顛覆,以達成全球共產的歷史終點,美國日裔學者Fukuyama福山所謂the end of history(只不過福山當年以為勝出統治世界的是資本主義)?
    美統兩個月前還與這個‘特洛伊木馬’稱兄道弟,近日如夢初醒,揚言撤銷後者的歸化公民權,將其趕回南非出生地
    但美國土產的三大車廠不善於生產電動車。世界首富若將他創辦的Tesla也帶去南非,美國產電動車真空,令中國電動車獨大,美統又怎戴得落MAGA的大帽子?
    不過,馬斯克若真是馬克思再世,又怎知美統特朗普不會是古時的魔王re-incarnate?
    論為人之瘋狂、手段之狠辣,這兩人看來不相上下。只不特朗普如今位居頂峰,要保持形象,有所不為。看馬斯克主持特朗普政府臨時組建的DOGE(政府效率部)時炒人不眨眼,他真要當美統,刀下亡魂恐怕更多。
    馬斯克為特朗普助選之前,很喜歡中國,相信是相對歐美的拖拉、無效,欣賞中國的科技、效率、實在、團結、no non-sense。但如今,中方並未與特朗普鬧翻,電動車更完勝Tesla(國產電動車產量過剩,近月在內地新車當舊車賣。‘內捲‘風之烈,驚動到官府),馬斯克作為特朗普的死敵,怎麼看中國?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250701二深夜28°C 84%:加、日為何被DJT single out

    七一本欲外出購物(優惠雖好,但怕逼),被上午的霪雨攔門,只好留家煲劇輯書。幸虧新上畫的日劇《TOKAGE(日文蜥蜴,大概讀tokgaaker)警視廳特殊犯搜查組》還可以。
    男女主角反町隆史和栗山千明演警察裏的下屬和上司。這兩人我只喜歡後者,討厭前者永遠扮演不羈的英雄,尤其是本劇裏的電單飛車男。但近年日劇少刑偵,加上男配角吹越滿、椎名桔平我也熟悉,click入試試看。
    此劇刑偵不夠嚴謹,嫌誇張催淚。而且不知是否學刑偵英劇,每集90分鐘,比一般日劇長1倍。幸虧不悶,角色間的互動算不錯,反町不算過火,權且給7分。
    第一集講銀行黑幕。希望下週的第二集也能讓我看得完。
    隨著DJT定下的經貿談判期限07.09逼近,哪些國家會被霸王開刀備受關注。
    加拿大被DJT終止經貿談判後,撤銷原定對美徵收的數碼稅。這是加拿大‘抗美保國’被還以辣招後,第二次back off。
    愛國不難,難在客觀地衡量與對手實力的對比和對方的性情。撞著一個粗略計大自己10倍、講利不講心、手段極狠的對手,硬碰之前要認真想清楚。
    其實,此人並非完全不講情。由於自己是強人、轉數快,自視高、喜歡人捧、欣賞‘同類’。遇到他覺得級數夠高、作風相近、可以結交的人,仍多少有情講。反之,以自由派作風與他鬥,撞著他極右,或不惜踩死你。
    至於他說日本缺米,但死也不買美國米,誓要還以顏色,我日劇看得多,或可講幾句。
    保護‘國粹’是日人至深的hang up,這包括所有的文化傳統:各種“道”(茶道、花道、柔道、劍道、相撲、武士道精神…)、傳統工藝(和服、陶瓷、漆器、和紙、木建築…)、料理(=烹飪,例如拉麵、壽司、刺身、懷石料理...)、演藝(歌舞伎、人偶劇、大鼓、落語=中國相聲…)、傳統節慶(例如;大隊男人各圍‘尿布’抬神竈的遊行)、農業(深耕細作…)...。
    稻米是其中一樣‘國粹’。那不是有沒有米吃的問題,而是要保存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和農村結構,有點像我們所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那種值得低頭敬重的生活方式。
    在港吃日本料理即可知,日人一般只吃短圓的米,台灣稱蓬萊米,美國稱short grain。至於亞洲大陸人吃的long grain,日人可能像港人吃日本餐,只在光顧中華料理時才吃。
    因此,美國想對日出口大米,即便日人放行,也要大量改種short grain才行。
    但我猜,自種蓬萊米對日人是國粹甚至國魂的一部分,不能放棄。這不是經貿問題。即便美國的short grain比日本自種的便宜一半,日人也不會願意少種,改為進口;又或者改吃中、越、泰盛產,價錢照理便宜過自種short grain的long grain。一旦如此,用中國話說,日人覺得自己“國將不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