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250809六深夜29°C 82%:80年前不應用原子彈逼日本投降?

    80年前入夏後,日本在二戰期間佔領的太平洋島嶼都已被美軍解放,最接近本土的沖繩也已被攻陷,美軍登陸本土指日可待。
    但日人憑著軍國主義的意氣、對天皇的死忠,揚言必要時,不惜在本土重演在沖繩的finale:與美軍拼到最後一人,然後集體自殺以謝天皇。這裡說的不僅是軍人,還包括一些平民。
    在這個背景下,80年前的今天,繼3天前的南部城市廣島,當時唯一擁有原子彈的美國,在離廣島不遠,但同樣遠離日本首都東京和第二大城大阪和古都京都的長崎上空扔下第二顆原子彈。粗略計,兩顆原子彈每顆即時帶走10萬人,随後死於輻射後遺症的,可信也以萬計。
    長崎被炸後第6日的8月15日,天皇首次對國人‘玉音放送’(廣播,宣佈無條件投降。
    1945年4月美國初次在大平洋的middle of nowhere試爆人類第一顆原子彈時,從升起的蘑菇雲規模確認其威力無與倫比,但無從估計其殺傷力。要到8月實際對人類聚居點出手,方知其後果。
    答案明顯不過:殺傷力大到難以承受,挨炸的固然生靈塗炭,施炸的也背不起近乎滅絕人類甚至文明的罪責。更不要說,隨後的科技將1945年時的原子彈威力加大了十倍甚至幾十倍(最後所知最大的這類WMD是氫彈,一顆相信可帶走幾百萬人。現在沒有國家/政權擁有)。
    因此,戰後人類的共識是禁止使用核武器—除非有喪心病狂者先行使用,國際社會也就不能排除:為了保護人類社會,要下狠心剷除之。
    禁止使用核武器絕對有理。但由於頭兩顆原子彈效果太震驚,國際社會在西方人主導的心態下,反核由人類社會應當做的事,推到‘宗教’般絕對。80年前美國逼使日本放棄抵抗的這個last resort,被視為evil。
    碰上日本文化看待生死特別傷懷(To be fair, 日人對死亡的哀傷出於其自古的自然信仰,並非為了二戰博同情的做作),加上作為美國鐵盟的特殊感情,日人為全人類承受了這兩顆原子彈後,幾乎由二戰的加害者反過來成為二戰最悲慘的受害者。每年8月6日和9日,國際上都為日人而哀。但你幾時聽過國際尤其是歐美,悼念二戰期間被日軍殘殺的東亞人,不僅是華人?
    歐洲人尤其是西歐人,對一、二戰的生靈塗炭刻骨銘心,反戰(一、二戰都打不到美國本土,美國人一般沒有歐洲人那樣對大戰的切身感覺,反戰感弱很多)到近乎變態,如今普遍不接受美國用原子彈炸日本。
    西方這種自由派、民主左派對歷史的修正,其實與中國當年紅衛兵針對一些歷史問題的絕對主義是同樣的病態。歷史的對錯只能以當時發生的條件來判別。不問當時的約制,而以後世通常比較開放富裕的情境、政社經條件、道德標準去論斷,不僅冇腦,更是極左。試問,中國100年前有哪樣做法合乎今天社會和法律認可的準則?
    美國1945年如果像今天那樣政治‘正確,試爆原子彈後發現威力太大,為日人以至人類著想,捨棄不用,改為派幾十萬美軍在本州搶灘,日軍必豁出去與美軍拼。日人固然死傷無數,但以你看,美軍要賠上多少人,才能登陸東京,與日人打巷戰,攻佔軍部,逼對方投降?又有多少日本平民會為天皇「盡忠」?天皇到時是否更屈辱
    換了你是1945年的美國人,你會寧可扔原子彈還是派兵搶灘?
    這不是為美國人說話。如果當年發明原子彈的是中國人,是同樣的道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