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240908日傍晚28°C 90%:國足冇“擺爛”,無謂譅(saap)氣

    國足日前以共和國史上第二大比數7:0輸給日足,我當晚看到實時就想到Greensleeves頭幾句的歌詞。
    畢竟,70年前建國初期,內地一般家庭連收音機都沒有的時代,我就跟叔叔步行一個小時去廣州越秀山球場看國足練波,就像現在港人去大球場睇曼聯來港友賽前操練--差別是當年免費入場,唔使同人爭,我甚至可以好似而家的攝影記者咁,坐係龍門邊欣賞,差的食波餅。
    說回今天,日足在亞洲數一數二,國足讓2球理所當然。但淨吞7球,而且全場只射過1次門更打飛機,難以想象。
    但以國足這70年來的發展看,我又唔會嬲到好似新華社咁,覺得國足“擺爛”(大概相當於港話“判pear”)。
    國足當晚或者未博到盡,但no big deal。國足怕係共和國75年來,絕無僅有有退無進的一種大眾標桿。這些年來,身型、待遇、聲勢、派頭...與時並進,只不過水平(包括:球技、合作、戰意、戰術、精神面貌)成反比。若此,這次淨吞7蛋並非判pear,而是以本身的水平,與天時地利人和疊加的後果。港語話齋:睇開的啦!
    但有趣的是,港與內雖然俾英治分隔了個半世紀,社會生態差異不小,但足球發展同向。
    香港在二戰前後,直到70年代初,號稱東南亞球王。戰後初期球星有李惠堂,50-60年代有‘三條煙’。當時西方封鎖中國,本港球星以個人身份代表台灣鬥星、馬、泰,通常高一皮。而且清一色係華人。要到80年代先有個別非華裔,例如葡裔既Santos山度士。    
    但最近20/30年,港隊與東南亞各國對陣,最多係五五波,即便主場也不一定有優勢,對著亞洲頭牌的日、韓,以及中亞和中東,只能以勤補拙加運氣搭夠。
    於是回歸前後,港足最緊張的大戰係對國家隊。感覺上,國家隊高大硬朗,港隊低半線。但博盡、主場加點運,也偶爾翻盤,以致港人每逢‘中港大戰’就起哄,多少助長了‘本土’的心態。
    無奈,港足的發展一如國足,今不勝昔。最近這20年,即便近半靠外援,也不覺有起色。
如今更要靠以運動來定義香港精神的風氣來撐住。這兩天遠征3角賽,欣聞奪冠而歸。
    另外2隊是:人口幾十萬的2個南太平洋島國斐濟、所羅門群島。不排除後兩者也有外援。但限於國家規模和偏遠的地理,肯定唔會係歐洲、南美既明星。港隊的外援說不定更勁。
    看來,港足開始從實際出發:與東南亞作賽難以使港人happy,轉而搵較易入手的對手來喚起市民的支持。Right 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