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221031一Halloween午26°C 52%:極左當旺

    空穴來風的喜訊?港人裡的全國僑聯副主席在報章撰文說:二十大後內地放寬入境檢疫是〈必然趨勢〉,指增加對外航班。這位先生月前亦曾唱好。按內地資訊發放的嚴謹度看,應有所本吧?
    但星LZ10.30引述港MP社評稱〈中国舆情对疫情处置的不满已濒临“爆煲”〉。MP真有此社評?翻查MP昔日的內容要付費。還望訂閱者確證。
    今週一,首爾梨泰院萬聖節街道派對154死是當然的全球焦點。人手一機的社交媒體時代,煽情博點擊牟利是無可抗拒的潮流。最「出色」的標題有〈人踩人疊六層 她當著我的面睜大眼嚥氣  聞尖叫築人鏈死命撞出去〉。
    公眾場所的安全大致有4方面的責任:1. 現場環境(例如地勢險要、地質不穩。梨泰院的巷子狹窄,有斜坡);2.私人設施的管理(例如:危樓、火險),3.官方的管理(例如:這次梨泰院無人流管控)。4.場內個人的行為(例如:歡鬧、醉酒、吸毒、爭吵…)。
    但如今全球颳左風,凡事只罵官與商,公眾一概no fault。因此,這次輿論基本上只講官方不管控人流。這絕對正確,但只攻官商不及其餘不足以預防下一次。
    這並非說右派對。但客觀上,近年為害的主要是左派,甚至因為社會風氣過左,刺激Donald Trump、Bolsonaro等極右派捲土重來,令國家左右兩極分化。
    但極左是極強的信念,不會稍斂。只要看氣候激進派接連進襲博物館名畫和LBGT連在伊斯蘭地區都出擊就知,他們玩得正過癮。極左大旺從而刺激左右開打,可見的將來都難以解決。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221030日Halloween 26°C 53%:報復性失控

    今年的金秋特別長,至今應已持續了2周。風和日麗,早20°出頭,午27-28°,夫復何求!
    不過,~5.5k的日確更持續了怕不止1個月。今後10日開關迎客後,怕至少會飆到8k。坐穩了!
    今天只有一件大事:韓國爆疫3年來,首次藉Halloween(萬聖節)復辦當街入夜派對。10萬年輕人昨晚湧到首都夜生活區梨泰院除罩狂歡。人群在窄巷裡互相推擠,亂中踩死151人,包括19名外國人,傷82人。其中中國人4死2傷。
    嚴重性僅次於2015年伊斯蘭朝聖者在聖城麥加的人踩人意外。沙特稱769人死、934人傷。但外界咸信死了2,000多人,因為有過千人失蹤。
    本港最嚴重的同類意外是93年末代港督彭定康時期的除夕蘭桂坊倒數,21死63傷。
    首爾的悲劇不用說是:坐了3年疫監後,報復性狂歡的失控。港人要提醒自己:下次進一步鬆綁,難免會湧上街「報復」,最怕忘我。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221029六晨26°C 61%:建制on your mark, 2.0

摘自台美報WJ
    即日語錄:〈社會主義是拿命換來的 新時代亦然
    大報收費的北京專欄宣告〈新一輪主場外交〉。我無權看內文,但「主場」一詞可圈可點。近年西方無時無刻不對華施壓,中國外交官在世界各地幾乎天天反擊,號稱「戰狼外交」。如今中國主場亦即搶先出拳,不是待對手打過來才舉手自衛,值得關心國情的朋友一讀。
    其實,中國外交近年已多次主場,關鍵在來賓。若限於幾個中亞前蘇聯共和國,外界怕不會重視。
    建制要忙了。預計主管港澳的常務副總理揭曉後,毗鄰港澳的廣東省書記也已換人。要趕緊上去拜訪,盡早掌握今後發展的輕重緩急。
    總的來說是香港對外開放的力度、融入大灣區的進程,就近的是對上通關的展望、本港下階段鬆綁的可能性。若入冬前難以0+0,目前的0+3還有什麼可以完善的,以創聖誕新年的出入境高潮?
    午後後補:防疫見聞:
    1.廣州一街兩制():西華路左側屬越秀區有疫禁堂食,右側屬荔灣區無疫可堂食,人人只行荔灣側。
    2.拉薩封控將近80天後,有說百計漢族民工周三26日下午在街上聚集,要求回鄉。理由是:每天只有几个小时可以在小区活动,連續3個月不能出區開工,坐吃山空。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221028五 晚25°C 76%:病毒變溫和,政治代科學決定大局

    日確由5.5k飆上6k同日,以重症和疫歿數字穩定為由,解除飲食業的營業時限,顯然是為了下週開關迎賓。想閉關的話,就會倒過來以日確持續高企為由,說疫情嚴峻,以民為重。
    下週的金融峰會和七欖是閉關3年後重開的頭炮,中國對外開放的象徵。到時賓客多西人,遠道而來,慣享自由,難道要酒吧凌晨打烊趕他們走,製造衝突,被迫拉人,讓西媒借勢罵香港確已淪爲威權社會?
    我完全贊成開關,而只是指出背後的代價:想迎客、接單、博好感…,就要咬緊牙關,承受播疫的後果。想有生意、有朋友又無疫,神仙才做得到。
    當局強調日確數還是重症數,藉此來收緊還是鬆綁,這就是政治。最終,民生經濟爲重,政治蓋過科學。
    現在可以開關一博,因爲病毒不斷變種後,殺傷力降到與流感相若。長新冠或只佔染疫者的1%。社會當然要肩負起治療長新冠的責任,但不能因爲有個別的風險,就令全民被裹挾。
    當然,病源若殺傷力高達四、五成,可能滅絕人口,那就沒有選擇:爲了保存社會,最終怕要戒嚴軍管。
    不過,防疫vs開關,人算不如天算:港財爺去沙特為金融峰會拉客,不料在當地確診,要就地隔離7日 ,怕會缺席港峰會的開幕禮。據說還有貴賓確診無緣與會。會後可能又會有嘉賓確診,要在港滯留—除非厲害到租私人飛機飛走。
    下周是3年來最熱鬧的!下月還有單車賽...然後就是聖誕新年的進出境熱潮...對疫情重燃要有心理準備。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221027四午28°C 55%:今後5年,國安第一,經濟第二?

    二十大後,外媒隨股市炒作中國的經濟與未來總理:
    1.新党章未写入此前預期的“两个确立”和“人民领袖”。
    2.今年頭三季税收锐减 赤字新高。第四季也不理想。
    3.二十大报告強調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未提出经济发展新规划。未來5年,国安先於经济?
    4.核心决策层不見“市场派”,政治將進一步介入市场,令经济加速“国进民退”?
    5.引述市井閒言:”今后五年经济会更糟,股市要跌回10年前。”理由?“今年上海经济都垮了,他还能升做二把手…”
    但也有人說:預料接任總理的常委主政浙、江和滬期间务实开放,获商界肯定。(以上見星LZ
    與此同時,疫情回升,本土病例連續兩天破千,新疆、青海、甘肅、山西、河南等地嚴防擴散。網傳:山西「大同封城半月食物緊張,醫院淪陷!」,甘肅「蘭州隔離人員露天過夜,夜晚不到10°C」,青海「個體戶三、四個月沒收入,學生三、四個月沒上課。」
    對外方面,意料之中,英新揆与美统扬言合力抗华「惡性影響力」。不過,美11月初就中期选,僅有39%國民支持現任總統。民主黨萬一失卻两院的控制权,美統餘下的任期先要安內,「攘外」力度有限。
    滬人日前「開飲」吸入式疫苗。防疫力度若可比BNT等洋貨,盼特區盡早引入,造福市民。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221026三晚23°C 73%:迎賓

    實時頭條:疫情邁向3年,與上通關無期。幾十年來最知名的一間旅行社HT門市全停,有傳下週清盤。會否有同行跟進?
    精英小眾的金融峰會下週就上演,接著是預料有千計西人來港捧場的七欖。為了顯示香港頂住疫情開關的誠意,這兩個盛會可望在防疫上獲得「照顧」。已知:峰會確診者可乘專機離港;七欖場內可飲食。可信到時場內也很難認真執行防疫措施。 難道球場內要佈置上千名「大白」,隨時提醒球迷由開場到散場都戴足口罩,否則開罰單?
    但市民如今超進步,借進步來抒發對「暴政」的痛恨,事不論好壞,必定借失益者的口來呻,間接否定有關的政策。當局公佈以上「優惠」後,招來不少進步的「關注」。言下之意,兩個盛會優待外人、權貴,歧視我們本土。說得誇張些,難道在新時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重演? 
    不怕說,對於不反不快的人士,還有一個可以媽當局的理由:兩大盛會後,本地確診很可能大增,又要收緊729萬人的社交距離。總之,開放則疫情升,事後又辛苦一輪;唔開放則唔餓死都悶死,任你擇一,但一眼針冇兩頭利。
    這樣說,並非話優待賓客一定啱。但疫情即將滿3年,維持局面的選擇越來越少。內地相信也在謀出路。
    說到內地,巧的是,與港開金融峰會幾乎同一時間,10月30日至11月2日,北京迎來二十大後首位應邀訪華的貴賓:同屬破例連任3屆總書記的越南領導人阮富仲。
    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进口来源。但越南作為東亞增長最快的國家(近年快過中國),也是中國強勁的對手。由於西方忌憚中國,限制中國的製造業,不少投資由中國轉向越南。
    而且不怕說,越南由於古時被大中華overshadow,不是藩屬就是郡縣,基於民族自尊,十分忌華。鄧小平主政期間,與中國兩次開戰。而且可信,兩次都是越南不忿中國挑起的。如今更有海島之爭和經濟角力。
    這兩年中越關係已算比較好,少了明鬥。但暗鬥不少。越南人性情上有中國人的一面:勤奮靈巧。但強悍,在中南半島稱雄,65-75年連50萬美軍都被搞得焦頭爛額。
    希望這次北京迎賓,能夠在緩和關係上更進一步。
    就迎賓,最後講一件10年前的事。星洲ZB引述本港hk01說,新晉頂層7人的蔡奇生於與台灣對望、同講閩南話的福建,而且,2012年在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内,曾到訪國民黨執政時的台湾一周,沿途在博客留下《台湾行日记》,由7月6日自杭州飞高雄寫到7月12日搭机返杭。
    而且,他在台有親人,探望了當時将近90岁、住在高雄左营眷村(已婚退伍軍人宿舍)的二舅和二舅在台的後代。換言之,他二舅在中共入主大陸前是國軍,說不定曾與共軍開戰。後來隨國民黨撤台,大半生是台灣的「外省人」(兩蔣時代的稱呼),在台成家。後代是今天的台灣人了。
    蔡奇可能是最高7人裡,唯一在台有親戚,因此足證兩岸「血濃於水」的。但綠營怕嗤之以鼻。
    希望蔡奇的這個台灣淵源有助於兩岸死結的開解。雖然,和平解決的可能性以目前看近乎零,但至少能多少考慮到台灣2,300萬人認同有所改變的現實。勉強無幸福。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221025二晚24°C 67%:大事不少

    國事:新華社說,習近平對批評寬容。二十大關鍵字眼:「集中、統一、鬥爭、團退」。官媒:部分领导人“主动退位”(上屆7常委這次3上4下)。发改委措施挺外资,包括便利外商往来。江蘇入境由「7+7」微調為「7+0」,住7天酒店就完成,無須再居家7天。但對西方入怕吸引力不大。
    港事:公務員守則刪「政治中立」(221026後補MP〈「中立」緣起90年代 葉劉:當時公僕需忠於英〉)。刊憲授權醫衞局長宣告出事的2萬免針紙失效。恆指未反彈,我猜錯。星ZB說:市場恐中國新领导层繼續清零、嚴管科技和房地产業。1-9月9,252人申請做优才,骤增1.7倍(有多少出身內地?)。27歲石姓內地工程男被捕,涉嫌二十大開幕前夜,在立會告示板張貼針對中央的煽動字句海報(罕見有暫居本港的內地人針對國事。因為港法與內法有別?)。
    國際:Rishi Sunak辛偉誠獲英王委任為首相。但執政黨民意大落後,工黨必逼其大選。前任Liz Truss以45日成為英國史上最短命的首相。你「辛」苦了!

221025二晨24°C 56%:晨早的閒人話題

    1.中國GDP第三季增3.9%>预期—但這次或適逢二十大,延遲發佈。
    2.前晚,上海有兩女拉「不要  要 不要  要 不要  要」的紅字橫幅遊街,隨行者在旁唱《國際歌》(台美報WJ視頻)。當時未受干預。
    3.歸隱已10年的前總書記胡錦濤從二十大主席團前排提早退席,是因為想看大會文件?(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視頻
    4.英國首次有少數民族鐵定出任首相,而且祖籍是前殖民地。更巧的是:這位印度裔(注意:不是巴基斯坦裔,將印裔與巴裔混為一談是大忌)在倫敦當選執政黨黨魁那一刻,適逢祖家大年初一,十幾億人同慶。
    戀殖的港人或想問:幾時輪到我哋?如果你想知:呢位印裔候任首相的祖父由印度移居東非,第二代由東非移居英國後生下他。換言之,准首相Rishi Sunak(官譯:辛偉誠)是印度移民的第三代,在英自小受精英教育,父母都是專業人士。
    當然,社會愈來愈平民化。話唔定十年後,一般港人移民教養出的平民子女也能登科。俾心機啦!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221024一晚25°C 70%:清零不能動,微調更較真

    中國剛邁入新時代,港股就暴瀉6.36%,擺明玩政治。但對手又豈會不知,怕早有準備。我賭明天收復大半失地。敢賭的話今天撈底,明天穩賺。
    但政治市前後不過幾天,不反映港股和內股的「食力」。外界看淡港與内防疫不鬆綁,經濟難復原?
    歷經二十大,應該比較看得清:「清零」是最高的決定。此後無謂再爭什麼躺平,也不必再提共存。非如此不歡的話,不如另謀出路!這並非鼓勵你移民,而是就事論事:死拗無益。
    但清零總路線之下:
    1.肯定會不斷地微調、嘗試,讓內地居民享有最大的生活和生計自由,也方便外人來華。說到底,14億人要發展、學習。二十大已澄清:a.「內循環」並非閉關自守;b.今後對外要更開放。
    2.為了讓香港彰顯中國對外開放的誠意,防疫會微調得更大更多。來往西歐、五眼、日韓的航班出入境的檢疫,可信很快就會達到「無慮」的程度。
    這是我的想當然。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我呃你十日八日都難。
    上博前,收到一個有趣的視頻:日前曼城中國領館外示威的錄影。重點不在衝突,而在...
    唔知有冇人想移民英國做警察呢?

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221023日晚24°C 72%:Right on, Siobhan!

    謝「秋颱」。打風不成送來整整一周的金秋。風和日麗,日間~28°C,做什麼都適宜。
    今後烈日可能還會惡幾天,但也不過~30°而已。冬天更近。
    香港過冬,最冷也不過8-9°C。只不過沒有暖氣,加上港人即使冬天也愛開窗透氣,一年也有幾天會雪雪呼凍。長者最忌著涼。
    *恭喜Siobhan何詩蓓,久別復出就在短池世界盃連奪400自與200自兩金。
    好狀態。頂尖對手都到齊了嗎? 
    明天再拼100自。Good luck!
    莫自滿,繼續努力。港人的女兒,大家都撐你!
    何時再有50m池的世界級賽事?
    *港澳為國選拔航天載荷專家。官說反應踴躍。但我猜應徵者十有九是出身內地的科技學霸。有科技博士學位的港澳生恐怕頂不住長時間近乎參軍的體能訓練和紀律、保密要求。有志的港人現在開始操,兩三年後應有機會。
    *我記錯今天,錯過了我第一個上司李怡先生昨天在台的公祭。
    自己年紀也到了。以前就聽說,老人久未聞親友的訊息,往往一得悉就是噩訊。因爲,老人晚年幾無活動,彼此間無可說的事,越來越自我閉塞,唯有噩訊會通告。
    作爲老人,相應也很自然地留意訃聞。近日印象最深的是:
    1.黃梅歌后靜婷在台灣寓所睡夢中離世,享年88。我叫慣她席靜婷。原來,本姓郭,「席」是母姓。少女時在港,爲了家計做歌女,為免公開父姓,借母姓來過橋。
    原來,〈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是静婷的經典。拉美西班牙文歌“Historia de un Amor”翻譯過來的tango曲子。上YT聽了靜婷的原唱。那可能是1970年灌錄的,音色很美,但沒有用tango的rhythm情調演繹,有點可惜。附上她當年唱片封面的照片以為敬。
2.我80年代初在紐約時,最愛看的推理單元劇《Murder She Wrote》女主角Angela Langsbury在洛杉磯家安詳離世,高壽96。《Murder》裡的女主角有Agatha Christie筆下Ms. Marple的影子,也帶有那種幽默輕鬆,但場景移到美國最近似英國花園環境的東北部New England地區。
    新英格蘭是400年前清教徒移居北美逃避英王的第一個落腳點,景色優美,氣候溫和(對港人來說,當然太冷了),也是美國最有文化底蘊的地區。美國十大學府,除了兩間在加州,其餘都在新英格蘭。
    此前以為Angela Langsbury在英國開始演戲,後來為拍片移民荷里活。原來,她父母是英國人,而且有些地位。她生於英國,二戰期間的兒童時期,隨父母移居紐約,在紐約讀中學大學並開始演戲。可能成名後才搬到荷里活。英國一直視為國寶,冊封她爵位,尊稱Dame。她在《Murder》裡也有英國人的氣質,說話輕柔含蓄,不像美國人直來直往,口音也沒有那樣blur。
    希望在網上找到畫面比較清晰的《Murder》,再看一兩齣。

221023日午28°C 68%:北京開謎

    中午,北京開謎:未來五年,中國頂層的7人預料分工如下(見港ST):

總書記 習近平
總理 李強
人大委員長 趙樂際
全國政協主席 王滬寧
意識形態、黨務 蔡奇
常務副總理 丁薛祥
中紀委書記 李希

    7人裡,兩李、蔡、丁新加入。
    誰會是總理最好記:只須把上屆的姓名去掉中間那個字。
    還有比較好記的是:新晉的4人裡,蔡奇、李強、李希分別是3大行政區「北、上、廣」的現任書記。
    至於誰接管港澳,按上屆做法,應該是被指接任常務副總理的丁薛祥。但這屆會否不同?等著瞧吧。
    至於還有什麼可說的,我自問不懂國情,等著看KOL的分析吧。
    不過,信五分就好,再加自己那五分人腦的猜想。私人的學習,並非發佈,猜錯也沒啥大不了。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221022六晚27°C 65%:No rose garden

    看二十大今午選出的中委,明晨公佈的7常委將會有4名新人接替過去5年的李、栗、汪、韓。至於明年3月兩會後誰來接任總理,看7常委的排名當有分曉。
    同樣看中委名單,主管港澳的副總理、北京的港澳辦主任和駐港的中聯辦主任都會換人。至於何時公開人選,與市民關係不大:路線早就定下,有最高領導看著。古語云:鐵的衙門,流水的官。
    香港的疫情反而令人一楞:日確突然飆升逼近6k。還有2周就是2個盛會,眼前怕只能一邊監察疫情,一邊以平常心看待日確。
    疫情拖了將近3年,我作為出街不多的長者,終於也難逃其影響:教了我十幾年從未缺席的老師確診,要請人代課。老師不止比我年輕得多,體格更非我可比。而且由於職業需要,打足針,每次出勤後都主動驗核酸。如是仍然中招,可見:打針、戴口罩都不足以預防,而只能防重症、減死亡。
    我們既不能望疫苗係金鐘罩、鐵布衫,也不應反過來否定打針係廢既。如今的人讀書多、資訊更多,人人都聽聽埋埋唔知幾多訊息。但有時訊息越多越虛無。我係社交平台都見過唔只一次有人話:疫情係蓋茨呢班仆街巨富呃錢既陰謀。言下之意,蓋茨用疫情嚇世人,借勢賣疫苗賺大錢。
    乜疫苗係蓋茨投資既乜?或者啦!我懶得去查。
    但轉傳呢種訊息既,唔係文盲、邪教信徒、無政府主義者,而係大學畢業、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正常人」。
    所以,有時正如英劇《The Capture 2》說:今天正因為太多訊息難分真假,有很多人相信世間冇真理,所有嘢都係呃人既。
    世界變成咁虛無,亦科技進步到某個程度的悲劇。因為,大家都相信,網上任何假嘢都做得出離,大家都唔信大家;又或者反過來,索性鬥玩假訊息,因為世界75億人,總有人會信。玩下之嘛,使乜咁認真?
    但我好在冇咁sophisticate。日久看得多,對付疫情反而多了些信心,逐漸以平常心看待。打足4針,每日服用維他命C,甚至用鹽水漱口。若做足個人可以做的仍然中招,那是天意。記得以前常唱的一首聖詩:God never promise you a rose garden。到時可信臥床幾天,飲水食感冒藥,事後應無長新冠之虞。
    放馬過來啦!你非來不可,我也沒辦法。如果幾百萬市民染疫都復原,我也有信心頂得住!
    今天比較反映國情的新聞是:內媒KOL上月對過百城市14-35歲國民的問卷調查發現:〈逾半年輕人「俯視」西方〉(港ST)。換言之,國家的新一代傲視洋人,自信十足。
    這很切合二十大的主旋律:新一代站起來了,不再怕鬼佬,挺直胸膛,平視甚至敢藐視對方。
    外交部副部長說:中國在外交上敢於鬥爭,也善於鬥爭。此前中國就已喊出戰狼外交。若此,今後與美歐的來往有戲得看。
    至於說總理換人,記得月前曾南下視察深圳,一再強調要在疫情期間恢復經濟,使人想起鄧公當年開放改革受阻,南下深圳造勢。當時就有有閒言說與抗疫唱對台。也許,那時大局就已底定,深圳之行是臨別秋波。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221021五 25°C 76%:A hero is born. A law has died.

    就政府宣布7名被捕醫生簽發的2萬張免針紙無效,高院此前推翻最初的裁決,認爲有關議題關乎公益,市民郭卓堅即非利益方,也有權提請司法覆核,即可預料政府會敗訴。
    但今午令我眼界大開的不是這位家傳戶曉的「長洲覆核王」再次打低政府,而是他在鏡頭前長長的發言:有理念,熟悉法律觀念,並非性格執着,愛打官司,專反政府,更非代泛民出頭的dummy。
    你可以說,這就是公民社會的特色,臥虎藏龍,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都可能有不知道哪來的小人物,叻過幾十萬一個月的大官。
    不過,我不像郭老說的,覺得是市民的勝利。那只是政府太低級的錯誤。這樣明顯的漏洞都不發覺,被人踢爆,活該!
    如果市民有資源,大可用AI掃描政府所有的法規、程序,挑出所有的疏漏、矛盾,逐一與政府玩他一鋪。
    那當然很花資源,很分社會的心。但逼政府學乖。提升水平,也是一種進步。 

221021五晴 24°C 67%美、台對陸唱心戰雙簧

    二十大太勁,人人都要想搭順風車,最反陸的美台也不例外。
    美軍說陸最快今年就攻台;台国安局长說,陸來年或“以战逼谈”。換言之,台海最快可能這兩個月就開打。
    美軍和台國安有情報,你我沒有。但我們有人腦。
    最高領導第3個五年任期一上場就開打,萬一不順利,那不是整個任期都毀了?你會這樣笨?
    用人腦想當然,當用任期上半段整軍研武,對台軟硬兼施,以示仁義盡至,留待最後階段才出手。只要有足夠時間在任滿前打完,千秋功業就能銘記於史。
    至於任滿前留多少時間,陸vs台大巫vs小巫。當然,美方會介入。但除非出兵,若像目前的烏克蘭戰事,只出武器,台海打一年,勝負應有定案。以俄攻烏前車之鑑,陸攻台即便一年打不完,恐怕也要收手。尾大不掉只會拖死自己。若此,第三任最後兩年出手怕就足夠,恐怕也比較合乎邏輯。
    當然,這是想當然,無情報以爲據。不必當真。
寫完本文後才看到,美台上述的雙簧也許是為〈美台商會會長證實 美台擬聯合生產武器〉造輿論,以證確有需要。更近的目的是:台灣下月中期選舉,綠營的優勢較前兩年顯著縮小,很需要借陸軍打過來的驚嚇來拉票。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221020四25°C 70%:二十大後14億人「2+5」?

    港疫情頑強,日確持續在5k上下徘徊,萬一拖到11月初金融峯會和七欖,過後不排除會升破8k,事後有排壓。若此,真有「0+0」,怕也要等到12月。
    這我倒是同意特首對不滿《施政報告》不提「0+0」的議員說:〈你考慮少,我要顧全社會〉。
    不怕说,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考慮」恐怕是:特區不能與上面「清零」的總路線相差無幾乎太遠。否則,14億人何以堪:會鬧的香港人有肉吃?
    百年來的慣性,港人總覺得自己獲優待理所當然。港人有著數係客觀的事實,問題是差距不能太明顯。
    11月兩盛會後爆疫是閉關將近3年後,貿易港重開的代價,只有gut聲吞咗佢。
    今天最利好的消息不是北京的盛會,而是美財經社Bloomberg「傳」:上面正商議入境檢疫由目前「7+3」大躍退到「2+5」,住2日酒店,接著5日居家。
    不是自我貼金,本博一直覺得:清零作為總路線雖然不會放鬆,但多少會「微調」以配合經濟、民生、對外關係的需要。若「7+3」->「2+5」屬實,豈止是微調?
    當然,如今的人看準了人權無限。以前對上位者是施壓,叫壓力團體,現在爭利的方法更有效:博同情,凡事「呻」定先,叫窮,叫苦,叫不公。還是上面那句:會鬧的孩子有肉吃!因此,上頭無論多寬鬆,得益者首先不是表示開心,而是找不足,歎幅度小,多毛病,來得太遲,問題又已惡化,幫助不大…。總之,要繼續加大好處,沒完沒了。
    因此,內地真宣佈「2+5」時,香港的旅遊、零售業肯定會說,吸客的作用不大。但我相信,在深圳河南北有聯繫的人會響應,過關的人顯著增加。西方的內地人相信有不少會趁聖誕新年回去探親。
    是耶非耶?月內就有分曉。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21019三晚24°C 58%:《施政報告》我只好奇...

上午去覆診,走了大半個小時,下午上gym班,晚飯後累了,想好的話題怕也寫不完。

飯後,幾集15分鐘的NHK晨間劇《飛舞吧!》看得很「幸福」,算是一點舒緩,但不等於恢復寫博的精力。怕只能隨便寫幾句了。

新特首今晨公佈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搶人才、加快建屋、發展北區、23條立法...都是既定的方針。晚年的老人純屬旁觀者。

我好奇的反而是:為何不是下週中公佈,將本週的焦點留給二十大?難道香港有慣例或法律,規定十月第三個星期公佈?還是說,早在二十大決定日期之前就已選定了今天,不便在二十大公佈後來改,以免被人說閒話。

近日我最關注的新聞,是發明復必泰疫苗的德國藥廠BNT東主說,利用研發疫苗的mRNA技術,有可能在2030年研發出癌症疫苗。

注意:是預防癌症的疫苗而不是有了癌症後治療的藥物。成功的話,人類歷史將會改寫。

目前,人類每年花在癌症研究、診治上的資源,以千億美元為單位。即便如此,每年仍然被癌症帶走百萬計的人。很多並非風燭殘年,而是仍有精力,為家庭、事業打拼的盛年人。

而且,其中不少,在患癌的最後階段相當痛苦。最好的醫生都束手無策,家人悲痛欲絕。最後,求醫的與施醫的,都只能求早點解脫。

我日前才得知,一個我剛出道時很好的同事,比我年輕不止十歲,年中被癌症帶走。

她當年中學剛畢業就來工作,開朗熱心,大家都喜歡她。丈夫是與她幾乎同一時間加入公司的同齡人。兩人都身體健碩,現在應該已經抱孫了。誰會想到,癌症會選中她。

癌症疫苗是人類幾十年來的夢想,如果可見的將來真的能夠實現,那是最大最大的一個福氣。當然,一種疫苗可能只預防幾種癌症。想要預防所有的癌症,恐怕要打十種八種。但試問,到時有誰會不願意?

希望BNT的宣佈有足夠的科學根據。因為,不時有醫學研究報喜,但其中不少被發佈人或媒體overblown,成為不切實際的期望,或短線的股價飆升。

望上天眷顧。也希望我看得到。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221018二3號 22°C 58%:曼城戰況...唔好意思,唔係講緊英超

    昨10.17就看到BBC和美台報說,視頻顯示英國曼城即日,中國使館有人拉門外的港獨示威者入內推打(見BBC中文網站)。但gym後回家,飯後為時已晚,上博的話題已夠多,沒上。
    今晨上網,港建制報引述「內地網民」說:
    有示威者之所以落入使館範圍,因為最初在門外與使館人員爭奪示威的標語、圖像時,被在場的英警拉開分隔。但英警錯將該示威者歸入領館人員那邊,以致進入領館範圍。但閘內的人要將此港青推出閘門時,此人臥地拉住對方的衣服,以致要扯開他,形成肢體衝突的視頻。
    是耶非耶?有興趣的網友可過訪BBC判斷。
    使館人員反應強烈,可信是因為示威者高舉醜化的中國領袖畫像,正當北京世紀盛會,孰不可忍。
    但反過來,又不能不說呢班人有策略:刻意在你最著緊的時刻,挑你最顧忌的踩,講最難頂的話(視像所示,示威標語包括「賀你老母」,畫像是有人被吊死),令你無法忍受,出手招人話題。我地反正後生,精力旺盛,冇得輸!你有地位名聲,在西方形象欠佳,郁親都俾人針對。
    中華幾千年傳統,不習慣這種西式民主的挑釁,少了西方人尤其是英國人那種自嘲、挖苦,比較容易俾人捉到痛腳。
    英國保守黨最近大力針對中國。這次事件肯定會炒一番。不過,黨內正面對政治上的生死存亡:1.是否換黨魁因而首相?2. 即使換首相,大概也難保執政黨地位。
    若此,曼城事件或雷大雨小,炒幾天後,以茶杯風波了結。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221017一晚3號27°C 42%:統一避不了

    *二十大Day 2:除了香港,比較值得關心的是台灣:
    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粗略計過去這40年,對台從未承諾放棄武力。二十大只是重申。
    年來新近的是:近年多了軍事行動,對台逼近紅線。
    但這客觀上是對台灣綠營當道,急劇拉大與大陸的區間,加速完成「獨立」的國族認同。更要命的是,台灣此舉獲美歐力撐、軍事支援。
    大陸顯然擔心回不了頭。等到不得已時才出手,只怕美歐真的介入,引發大戰。
    未來5年,我猜頭一半會專注於落實二十大的目標,不致出手;但5年的下半截就難說。
    「統一」是中國人2,000年的歷史‘obsession’。中國自秦始皇首次統一,此後2,200年,居中只有不到400年的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其餘1,800年基本上都是一個中國—除了南宋那幾十年偏安於江南。
    統一中國被視為民族的千秋大業,幾百年來的頭號心願。你做領袖,也會想在任內完成統一,為國為民,銘記於史,與秦皇漢武比肩。
    就領袖人物統一中國的宏願,看毛澤東的詞最容易了解: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烏克蘭說,俄軍用自殺式無人機襲擊首都的民房。言下之意,違反人權!
    打仗用自殺式無人機可以理解,但應該攻擊軍事目標嘛!明知襲擊民房會被罵,會否是電腦輸入目標時出錯或導航失准?
    記得30年前巴爾幹半島戰事期間,美國總統克林頓下令用導彈炸毀南斯拉夫首都的一幢大樓,以為是作戰指揮部。怎知樓內有中國媒體駐守,3位記者遇害。當時中國是江澤民主政,與美方的關係還算不錯。
    但話說回來,烏統藝人出身,是烏版黃子華,精於宣傳。知道自殺無人機的話題太沉悶,今天推出個轉發性十倍於此的花邊:
    據說,30幾年前,烏克蘭有3歲女童被酗酒的父母鎖在屋外,長期被迫鑽進家中的狗窩保暖,與狗同眠,由此成長為四肢爬行、對人只知吠叫的類動物。8歲才被發現帶回安置。如今38歲(),仍未完全回復人的行為。
    這個烏克蘭故事值得你上Fb轉發了吧?
    至於稚齡女童鎖在屋外幾年:1. 怎可能沒人發現?2.日常吃撒睡怎麼解決?2.在零下的冬天怎可能生存?4.這對父母事後有沒有被追究責任?…Well,this story is for the just cause of Ukraine. That’s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狗女的消息我是在政治上對俄攻烏有切膚之痛的台報上看到的:〈「四肢走路、只會吠叫」烏克蘭女被狗養大 翻拍紀錄片〉
    *港人移居溫哥華後,在當地出生的第二代Ken Sim(沈觀健)以大比數當選這個有16.7萬華人,佔市人口27%的加拿大第二大城首位華裔市長。
    Mr. Sim為競選市長而成立的的地方政黨簡稱「ABC」,全稱A Better City(優化城市黨),被指親中右傾。所謂“右”指社會政策保守,相對於左翼傾向窮弱、小眾的“進步progressive”。
    有港媒發現,Ken Sim原來是本港前行會召集人陳智思的表弟。
    但有人快樂有人愁:由於Mr. Sim被指親中,溫哥華內的台裔移民擔心他主政後,親中勢力膨脹,擠壓親台社群。
    如何既親中,又照顧到台裔的關切,很考華人市長的智慧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221016日晚30°C 46%:200萬人有你份?

    二十大開幕,對香港一般市民來說,會議的大原則:對港全面管治、愛國者治港…已很清楚,但細節還待專家來說。單憑自己,看不懂,也說不清,解錯了更不好。
    回到本地,今天最驚人的說法是:中大醫學院院長推算,有200萬人患「長新冠」亦即染疫復原後的長期後遺症,女長者尤其高危。症狀包括:記憶力變差、脫髮。
    200萬人亦即每3.5人就有1人。果真,街上碰口碰面,甚至家人裡都有長新冠。
    科研不時有這類驚人的發現,令人憂心忡忡。但背後的學問高深,寫成新聞時,只用一兩句白話總結其發現,難以交代:推算時用了那些假設?這些假設為何適用於香港?用來推算的算法algorithm(亦即電腦程式)是否切合實際?
    有時候,即便研究者細心解釋,記者除非受過有關的科學訓練,否則也不一定聽得懂,最後還是只能用一句eye-catching的話來總結,以提醒大眾,盡到公知的責任。
    3.5人裡有1個患長新冠的社會後果著實很驚人。「長」者,手尾也,亦即復原後,可能一年半載甚至幾年都唔斷尾,要定期複診,不排除會影響學業、事業、家庭、與親友的關係…。
    試想,多了200萬人有長期病,社會、經濟損失多少?醫療負荷和開支會增加多少?果真,就如研究者說,要趕快設立長新冠專科診所。
    我近月記憶力也進一步變差,很多事在想到的時候記不起。舉個例,下月世界杯在中東開打。我可能想到年底那個盛會,但想不起叫做「世界杯」。要一個半個小時後才「醒起」,但那時早已不是講世界杯的時候。
    若此,我難道也患了長新冠?但不怕說,我由於一直不覺得有類感冒的跡象,絕少接受檢測,因此也從未證實中招。現在回想,我難道曾經中招並已康復,得了長新冠?
    還是說,記憶力衰退是老人癡呆使然?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221015六晚29°C 46%:還要堅持大半年?

    二十大由明天週日開到週六,接著的週日選領導層,預料總書記將順利連任。換言之,下週全國聚焦北京,非急勿擾。
    防疫方面,央媒三呼清零後,此前比較樂觀的本港唯一人大常委說,二十大後,回內地前先在港「逆向隔離」技術問題多,但入境檢疫或可由目前「7+3」改為「4+3」,少住3天酒店。
    若此,港人北上不會增加太多,但會有較多內地人經港回家。
    不止此,美媒WSJ繼準確預報二十大後不會鬆綁,昨14日引述IMF(國際貨幣基金會)駐華代表說,中國或要2023下半年,才有條件退出動態清零。說白了,到時才可望大幅度鬆綁。
    理由是:目前主流的變種傳播力強過前兩年的,內地沿用以往的防控方法,需時較長。
    IMP代表是經濟專家。此說是否有足夠的科學根據還待證實。
    但若可信,內地至少還要堅持清零大半年。香港縱會較為寬鬆,但與內地只隔一條深圳河,唇齒相依,與西方主導的「躺平」大氣候會有明顯的差距,在社經上繼續受到外界的壓力。西方人說,你不鬆,我就光顧你的競爭對手。市民則抱怨生計難、生活悶,樓股淡。要做好心理準備。
    現只希望,WSJ作為財經權威,是美媒裏的右派,對中國特別挑剔。明年下半年才解除清零說是錯報。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221014五午28°C 57%:北京立交招話題2.0

昨10.13北京四通橋所見,取自英國BBC網站

10.14中午後補:台灣聯合報在美國出版的華文報《世界日報》引述海外的內地人說:
    上北京四通橋掛橫匾的是獨自一人,網名「彭載舟」,真名「彭立發」,黑龍江省泰來縣人,研究電磁學。在微博裡自稱是熱愛自由、喜愛科學與哲學的工匠。
    報道說,此人掛橫匾時就被發現,被執法人員制止移走。
    但除了掛橫匾,此人甚至上網號召10.16罷課罷工起義,完全不可想象。
    四通橋位於北三環高架橋與中關村大街交叉口,屬海淀區,一旁為人民大學及友誼賓館,周邊有大學院校及中關村科技聚落。這個路口也是地鐵4號線「人民大學站」所在。

10.14上午上博部分世紀性的二十大後天10.16週日在首都揭幕,預料奠定中國今後幾十年的發展方向。
    英國的公營媒體BBC 10.13週四說:首都西北區一條立交橋(立體交叉橋)“四通橋”上,一度被掛上兩條不知從何而來
橫匾。
    左邊的長條分上下兩行,用紅字寫著:
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
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

    右邊的短條只有一行,同樣是紅字,寫的是:
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
    橫匾很快就被移走。但網傳照片顯示,橋上冒起大片黑煙,似乎著火。
    十幾二十年前,內地不時有這種異行,在境外見怪不怪,但近年已基本絕跡。如今在世紀盛會前夕爆出來,人人都愕然,心裡會問:
1.誰搞的?
2.為什麼?
3.掛橫匾這麼大的工程,當時怎麼會沒有人發現,及時煞住?
4.整個過程必定被CCTV記錄在案,說不定此刻已找到事主(或者不止一個人)。怎麼處理,以免盛會分心?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221013四晚26°C 71%:二十大後沒得鬆

央媒日前配合九中全會,堅持清零、反對躺平。看來我過份樂觀。要信美媒WSJ說的:二十大後防疫不會鬆綁。

但我總覺得:核心定下的總路線縱不變,但會否在民生層次上微調,讓憋了將近3年的大眾換口氣,既不影響最高的目標,又得以舒展民間的活力、舒暢大家的身心?

當然,我很可能又猜錯,月底應該就有分曉。

*連香港都似乎配合內地的大氣候,今天日確彈上5.6k。月底前應無望0+0。

至於預告限聚由4人擴至12人,no big deal。就週日中環所見,4人限聚早就沒人理。再不鬆綁,下月的七欖難道豎起透明塑膠板,將觀眾席分割成12人的包廂?不怕說,賽後必爆疫,日確8k-10k已算少。

反過來,專程來港捧場的上萬西方人,也會將疫情帶回歐美,增加當地的負擔。這種「負」的全球化多少抵消了過往資、物、人往來的「正」全球化。我們享受了幾十年的正全球化,現在大自然要我們回吐一些,無可厚非。

*正如事前foretold,七中全會確立了「兩個確立」:「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內地的政治文件,以境外看,堆砌自創的辭藻,沉悶、空泛、難解。除了學者、記者、情報人員等「中國通」,可說沒有平民會看。即便想看也看不懂。

港人對內地政治語言感到alien,進而在感情上與內地格格不入。即便撇開內地集體主義vs外界個人主義的分歧,也難以認同內地的方方面面,反之,排斥可以理解。年青一代本土意識強,這是重要的根源。

但有時候,用點耐性,內地的政治術語也不一定那樣天書。例如上面「兩個確立」的原文:略去套色的字,簡化成「確立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思想的指導地位」,會不會比較好解?

當然,略去紅頭文件裡的字眼,有可能被指「閹割」中央指示。在中共掌國頭30年,不堪設想。但今天你作為平民,為了看懂國情,私下這樣處理,應不至於被追究吧?

若此,七中全會只不過是說: 14億人要以習近平為核心、遵從習近平思想的指導。Period。這應該也就是二十大核心的指示。

注意:我這樣說是解題,不是要說服你接受這個說法。你如果聽明白後更反感,那我沒辦法。

*10.5在台病逝的香港政論家李怡,定於10.22下周六在台北公祭火化。他女兒發佈的訃聞說,父親在世時,〈永遠想讓強勢虛心、弱勢見希望〉

訃聞說,李生「回到天主懷抱」。換言之,李生皈依了天主。記得李夫人此前離世,亦採用天主教儀式。若此,李生與夫人當會在天國重聚。我們在世,當為他們祝禱。

但疫情加上反修例官司,李生生前的很多同道,怕就只能在港與李生Zoom別了。

願上主降福,大家平安....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221012三25°C 62%:低級錯誤

    本港昨日2大焦點:
    輕者:日本重開自由行首日,加上日圓空前「低水」,「餓日」族湧去朝拜。TVB記者在東京連發視頻,介紹當地3年來的變化,包括「新」宿站、「新」鳥居…。其他兩個電視台相信也不甘後人。希望在日的朋友玩得開心,在港的朋友看得愉快。
    重者:就7名被捕醫生涉嫌濫發的2萬份免針紙,高院認為法例未授權衛生局長宣佈無效,還待下週四司法覆核裁決。
    法院此舉本於法律。有人基於法律提出申訴,亦無可厚非。問題在於政府未依時依法,完成廢證的程序。
    本屆政府7.1上任以來,好評遠多於惡評。這是首次的大紕漏,而且純屬行政疏漏,與人無涉。
    以我這樣外行都懷疑:政府廢除一批發給市民的證書,只需主管口頭上說一句,不須正式公佈,例如在憲報/Gazette上發聲明?個人宣佈脫離什麼關係,都要登報聲明,敬告全港啦!
    這樣顯淺的行政步驟都忽視,也就自討苦吃。
    中央若否定此前的一些文件,我想肯定會用釋法,在法律上一勞永逸。
   目前疫情固然令人翳悶,社政氣氛也難言舒暢。特區這次的低級錯誤,真的是無心之失?
    最後,由今天到下週四法院覆核,這2萬份免針紙「依法」仍然有效。持有人應可照樣使用,出入各種場所。下週四即便被廢除,也不能追究此前的使用經過。法治應該是這樣吧?

221012三晨26°C 41%:俄換司令後怕不易應付

      "Oh, what a beautiful mornin’! Oh, what a beautiful day! I got a beautiful feelin’ . Ev’rythin’s goin’ my way."(美國百老匯老古董音樂劇"Oklahoma"插曲)
     連續第二天金秋,陽光燦爛,秋高氣爽,登高最好。可惜我怕無此體力,更要去醫院覆診。
    但世界之大,有人快樂有人愁。
    俄大橋被炸後更換攻烏總司令,戰略顯著改進:先是炸烏城市以報復,緊接著炸能源,擊中對方的要害。
    原來:烏長於發電,除了自用,更賣給歐盟。俄軍來攻後,百業停頓,賣電就更重要。如今被切斷收入,民生更困難。歐盟開始入冬,波蘭等向烏克蘭買電的東歐國家即將面臨取暖的問題。俄羅斯的油氣原來厲害過飛彈。
    但炸電廠不傷及人命,西方難以用人權來指責。
    這樣說並非支持打人,而是說打你的人精了,你要更精才得免捱打。
    俄軍若從2月底開打起,就空襲基建要害、軍事基地,烏方怕捱不到今天。
    美歐應烏求援,火速運送防空武器,最快運抵的可能一周後就能上陣。且看俄軍有何新招。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221011二午28°C 44%:大客駕到,港敢款待?

    俄大橋遇襲後,空襲烏首都等逾10城市以報復是意料中事。傷亡相對不大。
    但俄與烏都揚言陸續有來。最怕俄真的用核武,令美歐下不了台,觸發三戰。
    北京正值世紀盛會,難免為此分心。俄出狠招前,總要先知會盟友吧!
    新加坡華文的LZ(聯早)今頭條說〈习近平主政10年 外交从韬光养晦走向斗争时代〉。
    星洲年來或礙於美歐,與華拉開了距離。星洲秉持小魚在鯨魚嘴邊浮游互相依存的李光耀生存哲學,近西遠中難以厚非。上述標題或可作如是觀。
    星洲若親西方,與港的競爭會更明顯。香港弱於科技,更要靠「海歸」和大灣區。
    但LZ今天有一條港聞更重要,未見於港媒:
    近日令港再度成為國際話題的,不是疫情、反修例案、移民,而是首見俄巨富天價的遊艇遠道開來港海停靠。顯然因為美歐因為烏克蘭戰事而制裁俄國,充公境內的俄資遊艇。
    俄羅斯嚴寒,幾無不凍港,更遑論陽光海灘。俄資遊艇不回國而改來盟友處曬太陽,可以理解。但澳門防疫嚴,船員難上岸,來0+3的香港最啱。
    但真正重要的不是俄艇,而是俄資也想來泊碼頭。說不定,俄艇正是載大客來為俄資探路!
    美財經通訊社Bloomberg今11日引述港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甄灼宁說,一些大型俄企欲來港籌資、開業。
    問題是:香港的銀行,包括國企,難以繞過美歐制裁。幫俄資的話,用美元、西方通貨的交易肯定會被卡。
    港金融界最愛外水,但敢接這條大魚?恐怕還要上頭先閉門做好安排。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221010一晨23°C 57%:香港精神勝利


炎夏以來首次日間見23℃,日前內地預報的冷鋒抵達了。
港運動大將闊別後復出,在紅館大師賽僅負外人封亞,賽後稱〈只要盡力任何事都有可能〉。
此語政治正確,人人愛聽。至於729萬市民各自心裡想成就什麼,當然包括現實中的 Mission Impossible啦。不必講明吧!
港記、港媒突出本地英雄的勵志語,許是希望同道勿氣餒,繼續奮鬥,最終的勝利必定會到來!
當局也已深明此道,不公開挑明招話題,而是順應市民的心理,稱以港人的成就、香港精神為傲。
但對香港整體來說,爆疫近三年,最值得高興的也許是:首見逾8,000人入場〈破世界紀錄〉,恍若下月初七欖的預熱。
七欖入場觀眾是紅館的2-3倍,西方人居多,在場內停留大半天,無罩歡呼,賽後蒲吧盡興,播疫的風險高得多。但說到底「預咗」(預料之中),寧可在事後再壓下去,好過繼續封關不餓死也悶死。到時又要辛苦醫護和防疫人員,抱歉!

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221009日午29°C 64%:法治之餘

二十大預備會議開幕。看近日傳來的訊號:非必要勿擾,一切待二十大完成,第三個五年啟動再說。

國安案首見有5名未滿21歲人士依法判入教導所,得免監禁。同案餘下2人下月25日再審,相信已成年。希望上述5名少年都得以更生。

近月,2019年以來帶政治性的案子加快清理,被告人也普遍認罪。看來當事人都明白無法爭辯,不如求情減刑。這與當年的氣氛相比,是根本性的改變。

擺明形勢比人強,執著些無可爭辯的事來申訴,縱或贏得風骨的美名,但不會改變最後的結果。2,500年前民主的雅典都未因為蘇格拉底堅守「真理」寧死不屈而變得更進步,2,500年後的香港會不同?

可信很多局外人私下都在想,激情已去,國安定調,如何為千計面前還有大半生的涉案青年,謀求一個既不逃避法律責任,但仍然可以過好下半生的出路。相信即便中央也不想這許多港青就此被封煞出路,學業、事業、感情、家庭…都無望,除非移民,留港只能自暴自棄甚至「與你死過」。

很多這些青年當時無疑很決絕。但除了三兩個極端到要取人性命的,絕大多數是受當時持續地反覆推高的政治情緒感染,把問題越講越嚴重,形成上旋的氣壓,最後大家都覺得:我們作為社會的未來,再不「起義」,香港就淪亡!

講得誇張些,這跟200多年前,巴黎人振臂一呼,上街堵路,衝入軍火庫搶武器,與政府軍打巷戰,是同樣的原理。只不過今天在法治社會,平民要搶軍火庫沒有那樣容易,因此才自購裝備來與警察打巷戰。

當年法國人備受路易十六驕奢淫逸之苦。港青今天不滿的主要是一些政治理想未能實現,與房屋、晉升等社經因素的怨氣互動,令問題看來變成死結,唯顏色革命才能解決。

但可信3年後的此刻,當時熱衷上街的青年也有不少明白當初自己simple and too naïve。中東一眾阿拉伯國家的「之春」,沒有一個為國民帶來了新春,軍政府、專制政府/王室依然故我。烏克蘭反覆的顏色革命並未解開國民的國族、左右之爭,反而招來北方的大軍。

對於涉案的港青,社會尤其是在位者,應以國家未來五十年的time span為慮,予以更生的選擇。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逼千計的青年入窮巷,國家損失人才、徒添怨恨,並非上策。

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221008六晚28°C 74%:俄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公衛大員近日改吹冷風,懇請市民多打針少等0+0。理由是流感來襲,新冠更有新變種B.2.75。

流感與B.2.75縱有其事,但如此高調,甚至據聞勸專家就0+0「收聲」,許是配合二十大:會後鬆綁已有定案,此時專注世紀盛會,無謂多言分心,「相煎何太急」!

但美國的WJS(《華爾街日報》)認為內地明年才會鬆綁。是耶非耶?周內應有分曉。

但我看好。就日前政協常委署名撰文看,至少在疫情期間,香港似乎回到開國初期的定位: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港的防疫手段較接近世界主流,從而得與大世界暢通往來,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窗口。內地繼續高強度防疫,即便上海、深圳亦難以像香港那樣,讓外人大量進出。但内地即便大方向不變,亦會適度調整手法,至少對內較貼近民生、恢復較快的成長。

*俄羅斯2014年奪得克里米亞半島後所建通往俄羅斯本土的橋樑,今日被炸毀。俄方說是汽車炸彈所為,烏方說只是開始。的確,克里米亞的俄軍總部月前就曾被襲擊。

烏方藉游擊隊、間諜…施襲份屬正常(俄羅斯總統精神導師的愛女月前在國內死於汽車炸彈,據說亦烏克蘭地下人員所為)。中國抗戰期間,八路軍也派特工偷襲日軍。但要塞、交通要道一再被襲,警衛、情報疏漏,再次證實俄軍水平低下,與蘇軍二戰期間死守斯大林格勒幾個月,拖死德軍,甚至扭轉歐洲戰場戰局的堅毅,完全相反。

上策:想個藉口撤軍,退還4區給烏克蘭;中策:繼續虛晃,秘密和談;下策:以目前的水準打下去,最後像三十年前的蘇聯,從阿富汗撤軍認輸。但俄統Putin以強悍的形象稱霸於世,與蘇聯意志疲弱的「投降派」末代領導人Gorbachev截然相反。俄羅斯在這兩人領導下,難道殊途同歸?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221007五29°C 70%:有事二十大後再說?

今晚是staycation第二。靠手機上博,只求留個記錄。

下午在家擦爐頭,很開心。並非因為擦污跡,而是珍惜自己每次還做得到的事。在上一代身上看到,我總有一天,本來很簡單的事再也做不到。現在每次做得到,都要好好享受、盡力。

久未看新加坡的《聯合早報》。最近想起,回過頭去看。的確,就中國新聞來說,好過大多數港報。還可以順便看看東南亞的事。

60-70年代在外讀書時,前後有好幾個馬華同學,都會講會看華文(中文)。而且出身粵語華人聚居的Penang/檳榔嶼/檳城,與香港仔尤其容易結緣。

而且,南洋人熱情。記得有一次請我們香港仔去他們家開餐,門口貼著selamat datang,也就是歡迎。吃了什麼?好像有沙爹米粉。

但我最近才醒悟,「沙爹」其實是將「沙茶」的閩南話寫成文字。因此,台灣忠於中文,叫沙茶;南洋就像香港,音譯成「爹」。沙爹醬=沙茶醬。但台灣的沙茶與馬來的沙爹,味道肯定有差別。

當年,我們這些香港仔事後好像沒有回請馬華同學。香港人比較自我,沒有那許多人情,比較像西方人吧。

校內的馬華同學都是在大馬讀完大學,出國讀研究院的,最後都獲頒最高學位,事後又幾乎都回國就業,大概是教大學。

我離校後,與馬華同學再也沒有聯繫。40多年來,只有一次在港見過其中一個,可能是出差探親吧。

我去過一次檳城。記得坐的士經過其中一個馬華同學的府邸。是司機告訴我的,大概是作為旅遊景點介紹吧。

希望這些馬華同學過得開心。大家現在都年過70.Take care and good luck. 我也想去西馬(東馬在婆羅洲)兜個圈,見識見識。

《聯合早報》網頂〈二十大前日增本土病例破千 中国多地高压清零 一人确诊全市封城〉。報道寫得很清楚,內地病例顯著增加,主要是國慶長假帶動。

港報〈滬2600萬市民檢測「不漏一人」;十一假今結束 京民返工要48小時核酸;防疫情外溢 旅遊城市封控惹抗議 張家界遊客遭收身分證 西雙版納持槍「大白」擋民〉。

MP:地點據說是雲南的西雙版納

記得開放改革初期有句話:一放就亂,一收就死(字眼有出入)。還是對立與統一,事情不可免地在天平的兩邊盪來盪去,不可能停留在中間不動。藝術是怎樣控制擺動的幅度,使社會能接受,又有效地壓低疫情,保護人民的健康。

港日確>4k,拒絕再跌。有說當局勸專家少push 0+0。看來有話也留待二十大後再說,勿太刺激。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221006四晚29°C 78%:復常壓倒一切?

因李怡先生離世想起,此博今起回復用白話,方便海外的舊友。引用他人的粵語時,會嘗試註解。

我在語言上是白話黑話,講得通的就是好話。粵語雖然是我的母語,但只是溝通的「工具」。講得通就好,講不通就換一種。只要我會講的語言,我都願意用。真的講不通,就用手勢。記得30幾年前第一次去日本旅遊,特地去很小的居酒屋見識。牆上掛著的餐名清一色是日本「雞腸」。我最後逐一看各個顧客面前的小菜,覺得合意就指“One/ichi”。

本博今後的內容也不再以香港為主,會較為意識流,反映我的喜好多過香港的狀況。

香港是我的居所,但不是我牽掛的全部,甚至不是我關注的「核心」。

財司說今年會負增長。記憶中未聞△GDP<0。高調報悲許是為「復常壓倒一切」定調:莫再爭論!

近日多多少少證實」:二十大後,亦即本月下旬起,不僅香港,連內地也會鬆點綁,14億人已伸長脖子在等。疫要抗,但不能「余與病毒俱亡」。

近日看BBC和新加坡華文的《聯合早報》,同意說,俄羅斯打烏克蘭事實上已經戰敗。看似無比凶狠,但外強中乾,令打一開始就基於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偏向俄方的中國感到尷尬。原則上繼續挺俄,但要巧妙地降溫,減少被美歐制裁俄國波及。甚至有傳言說:20大後,會再次適度地向美國傾斜。

現在回想,俄軍的敗績在2月底開入烏克蘭時就有跡可循。俄軍號稱世界第二、三位,但軍車在狹窄的公路上延綿幾十公里,恍如80年前的二戰甚至100年前的一戰。對方一施襲,數以百計的軍車和車上的軍人軍備避無可避。

20-30年前美軍打伊拉克、打阿富汗…,熒幕上只見夜空中不時有流星閃過,接著地面起火,有目標被導彈擊中。日間只見幾輛美國軍車。即使50年前50萬美軍打越戰,也未見過軍車長蛇陣。

近日這邊俄羅斯完成對烏克蘭東邊和南邊4個親俄地區的兼併,那邊烏克蘭說反攻收復了部分親俄地區的重地,俄方沒有否認。可信俄軍仍然居於下風。

但俄方一再強調,不惜用核武捍衛領土,暗指新兼併的烏克蘭4區。普統看來是敢於不惜代價的人。最怕烏克蘭反攻到某個地步,他真的豁出去。到時,美歐既不能還以核武觸發3戰,但又要令對方知難而退,費煞思量。

這次攻烏,普統被看穿了2的底牌,幾十年英明一朝喪:他的兇悍原來只是用暗殺手段對付反叛的記者,真要打仗並沒有優勢。若此,怎能繼續令國民服膺、鎮住大局?誰會來挑戰他?國運堪憂。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221005三晚28°C 75%:李怡先生(1936-2022.10.05)


中午時分,Fb公佈香港政論家李怡()今日在台離世,享年87(有說86)。晚間新聞引述已移居英國的香港作家陶傑說,李生被新冠帶走。

去年年底,港報說李生在台接受心臟手術後康復。還以為他大步「攬」過,可以完成他在網上連載的自傳或者說政治自白。

李生在港中學畢業後,就從事文字工作,70年來怕寫了幾千萬字。最後40幾年寫的最具影響力,但也是他在思想上與自己上半生決裂,從而受到巨大壓力的原因。

移居台灣前,他最後的園地是《蘋果日報》評論版。如今《蘋果》已關、創辦人和一眾老總繫獄。李生作為前主筆,不涉官非已屬大幸。不料,上天留給他的時間有限。

剛得悉,他近日對友人說:如今每過一天,便賺一天。可見他對前面的日子已心裡有數。若確是被新冠帶走,那大概是因為年老體弱,被病毒帶出併發症。

李怡先生是我步入社會的第一個上司,受他照顧了四年,學了很多,也見識了很多,以致自此放棄讀書時的本行,變成終身與文字為伍。不打李生的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仍有聯繫。最後一次見他,記得是十幾年前,一位老前輩請我們幾個當年一起編月刊的同事晚飯。李太梁女士也在座。但座上七八人,如今一半已不在。我應該是餘下的人裡年紀最大的,該準備了。

李生始於愛國,終於疑國甚至「反」國,用李生自己的話說,是「覺醒」。今天在港看來不太可解。但他成長於50年代,成熟於60-70年代,時正China shakes the world。有人在青年時熱血沸騰,但成熟後看多了,熱情冷卻,質疑甚至推翻當初所信,其實並不稀奇。

用宗教一說就明。很多人少時信教,成年後反教,反過一般無信仰的人。原因通常是:看到宗教的負面(例如:宗教組織斂財濫權),質疑宗教的真實性(不科學),覺得宗教束縛人…,剝奪人的自主自由。

在上述例子裡,將宗教換成政治意識形態,就很明白了。因此,起初強烈愛國,後來覺得盲信,改為質疑甚至挑剔,是很可以理解的。

李生的轉變本來是個人的思想問題,就如信徒不再信教,大可脫教,不再去教會、進寺廟。

但不幸的是:李生主編的《七十年代》月刊是粉紅色的,溫和地愛國,內裡隸屬紅色陣營。換言之,李生當時是陣營的僱員,而且並非宗教的平信徒,而是神父/方丈。上面的主教/大師難以容忍下屬對信眾講道時,挑戰教義。

1970年代,紅色陣營在港辦的媒體以《七十年代》最出名。這變成紅色陣營辦媒體來鼓勵讀者質疑自己、質疑上邊。講得好聽是窩裡反,講得難聽是「特務間諜」(國共鬥爭、抗戰期間確又有這種事)。

說白了,李生在《七十年代》寫的政論越多人看「影響越差」。掃地出門在所難免。換了在上面,哪有這樣便宜?

1981年起,李生離開粉紅色圈子,以個人名義繼續出版《七十年代》,實拜香港在英式法治下的保護傘。此後的言論、成就,都已記錄在外。不贅。

新聞說,告別儀式將於10月22日下午2時在台北舉行。

李怡先生作為香港人,希望有人可以在港舉辦紀念聚會(在群聚規定許可範圍內)。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221004二重陽晚29°C 濕度 73%:搵百萬原來話咁易

從未staycation,今晚竟然得以免費嘗試。只不過冇游水池、咖啡廳、gym,甚至冇WiFi ,要靠手機上博。
日確再微跌。你估宣布0+0後,下一個 target係乜呀?
世間事,總有的好難明。假冒公安既電騙,俾人話身有屎,要交百萬為單位既數來交代。但身有冇屎,自己唔知既乜?有咁多身家,好多事主仲係高知,甚至有大學教授,但來電者話乜就做乜。
而且,類似的騙術頭尾怕有十年,一再被拆穿,但仍然有人不斷上當。錢咁易搵,真係引人犯罪。
但一般香港人同公安大纜扯唔埋。即使上去玩,涉及到法例,通常不過是聲色犬馬,點會郁親就幾百萬?
除非有人真的在上面有「瓜葛」,涉及灰色地帶,才會被這種來電嚇親,以為政策有變或者被人找差錯,需要巨額保證來澄清。
這許多人會相信公安會越境來電查案,也多少反映了內地的法治。希望海外的香港人不會有一天收到自稱香港警方來電,稱事主涉及重大法律程序,須以巨款明志,亦「依法」繳納。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221003一晚29°C 75%:本周宣布0+0?

日確仍在~4k徘徊。但除非意外地飆升,鬆綁大局已定。今天說本週就宣佈0+0。可信:要及早為下月初的金融峰會和七欖派定心丸!

下一步或是北上通關逆隔離。

但要反對總是有理由的:上述兩盛會多西人,唔戴罩愛蒲吧,事後實勁升。酒吧得益,但醫護辛苦,這就是現實。但捱兩三個星期,又肯定可以壓下疫情。如是起落循環。

但港人在心理上要逐漸形成可容忍的疫情,例如日確上限<7,000~人口的1/1000。

英國FT說,美國的Moderna疫苗想賣給中國,但中方要求提供疫苗的mRNA技術,Moderna不允。

Moderna的二價疫苗最近已在美國和日、韓等地開打,可同時防禦原始的新冠病毒和目前傳播最廣的BA.5變種。FT沒有說,Moderna推銷的是只防禦原始病毒的疫苗還是最新的二價疫苗。香港至今未聞購買二價疫苗,看來不打算輸入。是因為價錢還是另有原因?

中方至今的兩大疫苗復星和國藥用滅活病毒的原理研發。mRNA技術較新,防疫力較強。中方若以14億人的市場來交換Moderna的‘方子’,可信還未掌握mRNA技術。

由此可見,小、軟、‘生‘確是中國科技的缺口。

有北上期間曾患病入院的人士覺得,與歐美相比,內地醫療不足。內地堅持清零,許是因為醫療和疫苗都弱,擔心若較為寬鬆,醫療系統守不住,疫歿難以估量,不得不硬清零。

疫苗若功效弱,又或者可說明,以內地舉世無匹的領導力、行政力,為何不強制國民注射。因為,如果疫苗約只有50-60%的功效,亦即粗略計,2人打針只有1人有效,另1人仍會染疫。強制打針不但功效不高,甚至會反過來被國民質疑強制的政策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221002日29°C 83%:今天最恐怖的傳聞

今天最恐怖的傳聞是:台灣《聯合報》在美國出版的《世界日報》引述Newsweek說:由於俄統聲言在烏克蘭問題上不惜動用核武,美統考慮將其「斬首」,亦即physically除去此人。例如:當年奧巴馬派特種部隊突襲拉登藏身處,格殺勿論。

但此語不能信。這位美統幾乎每隔幾天就叫錯人、記錯事。再說,俄統的保安與亡命之徒拉登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傳聞美、俄都曾考慮:在對方的高空引爆核彈,藉所產生的電磁脈衝(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癱瘓其電力網,這也不等於除去人的肉體。

現在難的是:美軍Strategic Command(中央戰略司令部,通常位於深層地底)有文職人員獲引述說:目前是50多年來,人類最接近動用核武的時刻。苦在不知道怎樣才能令俄統相信:不收手的話,美國就出核武,從而不得不收斂。

這的確是問題:俄統形象強悍,說用核武,世人不敢不信。但美國縱使被罵霸權,真要用核武,至少要知會國會,以致無法突襲,甚至有人反對、洩露天機,反過來被對手先下手為強。

說白了,俄統嚇得住世人;但美統嚇不住世人。美國與俄國打核心理戰,輸在國體。

221002日29°C 83%:20大後鬆一鬆應非誑語

日確終於跌了10%。商界一再借人才、新加坡來催0+0,但只看金錢不提疫情,與醫官各執一端。

客觀上,國慶+重陽過後,週末若不反彈,0+0就冇走雞。(今午路過中環,席地的外傭幾乎都無罩,更大都超越限聚令。)

連唯一的人大常委都引述「內地朋友」,預告20大後會鬆一鬆。若此,最快本月下旬就可見。到時除了香港0+0,也希望與內地的通關進一大步。

靜心想,3年下來,即便內地怕也到了臨界點,有必要由「抗疫壓倒一切」過渡到「防疫與復常交互前進」。

以增長2%來換取疫歿0,絕非上策。中國人最大的長處就是刻苦耐勞堅忍,結合中式實用主義,才創出30多年的人類經濟奇蹟。

綁住幾億人的手腳,有勁無處使;讓千萬計的青少年無法全心學習,後果難以估量。錢浪費了可以賺回來,但民族失去時間就永遠失去。中華民族已失去了太多的時間。

比較清末的洋務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即可知,清朝1840年鴉片戰爭慘敗於英人,割地賠款,接著嘗試搞洋務,但半個世紀後的1895年,用西洋買來的艦隊與日本海軍開戰,照樣慘敗,同樣割地賠款,而且越賠越厲害。

日本1853年被美國艦隊逼開國門,時已鎖國200多年,國民對西方一無所知,沒有一艘蒸汽船。但1868年起師法歐洲,政經社全面改革,花了27年後就在渤海橫掃清朝,進而在1905年打敗俄國,與英法美德等強國平起平坐。

日本由1853年屈辱開國到1895年大敗中國,前後花了42年。當然,日本反過來變成軍國主義者,令中國淪為其魚肉。

軍事並非一切,但19世紀中與日的一滯一長,足以說明中國人荒廢了很多歲月。

希望國人19世紀的延宕不要再延續到21世紀。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221001六28°C 84%:好想去台灣走走

國慶日,警方嚴陣以待下,市面平靜。但日確~4k持續不下,女籃世盃決賽被美國壓住,有貨輪在越南水域懷疑船員食物中毒,全船 12人死、9人危。

MP今羅列中國近年引以為傲的成就:

〈海陸空到虛擬世界 航天矚目 鐵路5G世界前列:「探月探火」;路橋建設創紀錄;第3航母下水 電磁彈射升級;高鐵網覆蓋廣 最快「磁浮」面世;水稻育種 量質大升;潛水器破深潛紀錄;超巨型天文望遠镜助研宇宙〉。

再次說明:國策是科技強國。但著重大型、硬件、軍用。較少在民生、生化、醫衛、教育…等小型、軟體、眼看不見的方面著力。

例如:新冠19肆虐全球即將三年,未聞中國在預防和診治方面有重大的發明,以廉宜的代價造益世人,尤其是發展中地區。全球至今要靠歐美的疫苗與藥物,商業上與影響上都被西方壟斷。

但中國科技重大硬軍,予人menacing的口實,利弊難說。期待回過頭來,追回貼近人民的科技空檔。

*俄如言兼併烏東與烏南4區。美歐軍事上無表示,顯被普統聲言不惜核衛「領土」震懾。這對大陸他日統台有何啟示?

烏克蘭為此加速入北約,欲令北約軍力陳於俄邊境。西vs俄鬥爭日益尖銳,怕難免再次開打。

370政府僱員用7「濫醫」免針紙。拒打針為呃假定出於政治?執法時宜有區分。

而家連賽車都派13人出征,香港升格為體育城市,港人以體育成績作為港人質素、本土認同的標誌。

*最近日劇冇齣可睇,被迫翻閱其他地區的,注意到《台北女子圖鑑》

。久未看台劇,就當做看看久違了的台北。果然是翻拍日劇《東京女子圖鑑》,連女主角桂綸鎂都像極了日劇花旦玻瑠。講小地方的青年男女嚮往首府(東京/台北)繁華多采、發展機會,高中畢業後湧去升大、搵工。

但在節奏慢的鄉鎮長成,去到節奏超快、競爭激烈的大都會,經濟、精神壓力很大。有人夢碎,但更多人頂硬上,唔想回鄉俾親友睇死。這種小青年去大都會闖蕩的故事,內地更多,三十年前就有「北上廣」、北漂。

但久未見台北,突然十分想念。我在台北無親無故,只去過旅遊十次八次,藍綠都不親。但或因兒時住過上海,一直很喜歡大街裡的小巷。台北市區是日治時期(1895-1945)規劃的,仿照東京的街道佈局,大街裏有小巷,我特別嚮往。這也許是我做不到香港本土的原因,香港的街道太沒有privacy(現在唯一有大街小巷的地區大概是長洲、大澳)。

但相信基於政治,香港客入境台灣,防疫待遇等同大陸客,不能0+0。希望今冬可以撤銷所有的隔離,趁現在還有體力逛街,再次去台北、台中、高雄走馬看花。明年再去住一頭半月。

《台北女子圖鑑》的女主角由台南上台北求職,暫住姨媽家,地點竟然是遊客必到的永康街。多年未去,只記得鼎泰豐了。

想去台北,不怕說,還有一個理由:怕自己和台灣的時日都有限,希望還能感受目前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