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220112三晚17°C 75%:Bid my friends well

昨日間聽說一位我這個年代的文化人走了。同日稍後,獲多名熟人證實。但今日未見報,包括逝者當過老總的老牌媒體。

起初不解,後來再想,事件來得比較突然,許是想安排妥當再隆重發佈。

友人來訊認證事件時說,自己最近還有一位好友X離世。我記得朋友裏也有這個名字。同日稍後證實,果然是我從前認識的那位X。離港後失聯。原來他學成後回港教研。

一日內少了兩位同齡(+1歲/-1歲)友人。看來,我快要學早期的西方老人,每天看報,先看是否有obituary。都說人到晚年,訃聞日漸成為友人間唯一的消息。No news is good news這句話愈來愈精確。另一句當然就是:God bless everybody.


今本地5宗確診:4宗與早前相關,1宗源頭未明。當然,今後爆成點,關鍵在後者。但本地確診連續10日8日都穩在個位數,唔算太衰啩?

不過,成功的背後係封區、追蹤之迅猛,逐漸追上內地。造成千百市民不便,行政費怕要千萬。但抗疫壓倒一切。林鄭講到明:想通關先要本地清零。

縱使西方背景既精英痛於來港的21日酒店隔離,令他們與海外親友長期隔絕,但而家中式零容忍vs西式與毒共存兩條路線明爭暗鬥,香港作為中國特區,唔通唔跟中央,反而跟與中國對著幹既美歐咩?拗離嗮氣啦!

有報紙話,〈倘逼小女打針 前朝議員C:考慮離港〉。祝佢好運!與新時代唔啱key,應該去海外搵新天地,好過留係度谷住泡氣!

講起政治移民,日前報載,泛民既鐵嘴鷄原來去咗台灣。我此前以為大狀都喺‘返’祖家,原來唔止一位名狀師揀台灣。但前者可以理解:做戲(我講係真正上舞台,唔係figurative speech)一流。去莎士比亞家鄉唔通演Taming of the Shrew乜?

台灣既強項係文化,冇銀紙,有taste,有人味,與對岸有如鏡像。但弱點係處處要用中文。連去衙門辦事、填報都全中文,甚至要直寫。香港讀番書、靠英文開飯既精英,唔止無用武之地,甚至會覺得老土。香港大狀如果係台灣被告上庭,怕自辯都難。

最後一記:今晨起床後看手機,昨夜北美傳/轉來一則weixin:美國開人類植入經基因改造豬心的先河。但其實,今天的美國人更需要植入豬腦。言下之意,… 

近年不時收到這類‘關心’美國的weixin。最近又連珠炮發,或可作為中國對美態度的風向標,反之怕亦反映一些國人的口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