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200719日晚30°C 79%:Asia’s Epicentre(07.20晨更正)

   7.20日:C108(爆疫半年來首次破100),其中L83(=77%C),U48(=58%L)。八成確診本土,其中無頭公案接近六成。
   更misleading的是:108的確診數並非一如過往,由前一天下午4時到今午4時的24小時數,而是臨時改變申報制度,只由昨午4時計到凌晨12點,期間只是8小時(200721更正:昨晚計錯數,以爲係16小時)而非24小時。
   若此,按比例計,今午4點前24小時的確診數,其實相當於:
   108 x 24/8 = 324
   若此,7.21下午4時公布的每日數據可能~400。
   不是危言聳聽,我們已成爲亞洲的震央。港人無論去邊都被強制隔離個種。
   
   不過,仲係個句,本地個案L多唔係末路。但48個無頭公案,只要有一成即5條的上游形成無法預見的傳播鏈,例如最近的安老院、茶餐廳...每條鏈1傳10,而且係樹狀結構,就絕對爆煲。
   這是最起碼的數理分析。Sophicated的,
   R(傳播風險) = I(輸入個案)x WI(輸入個案的傳播風險,﹤1。W=weight,台灣叫加權) + K(已知源頭的本地個案)x WK(有源頭本地個案的傳播風險,﹤1) + U(不明源頭的本地個案) x WU(不明源頭本地個案的傳播風險,﹤1); in which:
   WI + WK + WU = 1 (數學上稱爲normalization.)
   But按3種確診傳播風險的大小:
   WI « (almost negligible compared to) WK
   WK ﹤WU
   WI、WK、WU的實數可以用empirical的數學公式來計算,在公式裏納入:病毒傳播的能力、戴口罩人口的比例,人口密度、社會習慣,例如聚集的頻率、羣體規模...)。以今天社科的數理化,這3個公式應不難導出。至於這3個數字的大小,隨便舉個ballpark figures:
   WI=0.03, WK=0.15, WU=0.82,加埋=1.0。
   當然,比empirical公式更好的是a priori公式,由人口和社會活動的dynamics,用數學爲WI、WK、WU各自導出一條公式。這條公式不會是線性的(linear),不排除會包含複雜的函數,由三角幾何、序列series、微分積分,甚至.....。
   推導這個a priori公式會很有趣。當然,恐怕大多數人會嗤之以鼻,覺得故弄玄虛。
   當年寫論文,也有這個爭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兩種傾向:
A.「實數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法:借助電腦的超人計算能力來求實數,與實驗數據作比較。相信數據越接近,電腦程式就設計得越準確。但此外不深究背後的物理原理。
B.物理本源法:按物理原理,用物理公式來推導出原則上的答案。最後才將所得的數學公式(一大堆符號,不是實數)加上所研究的物理系統的數據(例如香港疫情,包括人口、人均面積、居住環境...)輸入電腦,得出實數來與實驗對照,看公式是否符合現實。我當時就只停留在推導數學物理公式的層次。
   當年若不是成日做無關論文的事,其實有時間寫程式,兼做電腦計算,看自己的公式是否經得起考驗。我其實都幾中意寫電腦程式,用最短最快的方法離得出答案。當時仍屬文革期間,毛澤東仍然是紅太陽,鄧小平還在踎躉,劉少奇更已被鬥死,沒有人敢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我在美國做論文,當然沒有這個hang up.我的論文恩師應該也不會反對我兼寫程式。
    與恩師一別,不經不覺又十多年。到此地步,我甚至不敢去信問恩師好。只能祈求他一家安好,希望還有機會相見。Take care, Prof. Fre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