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 星期六

190601六=39+45晚:讀史1

祝:利物浦擁躉今晚好運。
哀:韓國團在布達佩斯沉船。
願:Warriors下場好運。但長遠兇多吉少。

回到正題;六四30近了,看來兩邊的人都沒有悔改。
AD疲勞轟炸怕不只一個月。我逆反,一律不看。
相反連看幾天網上翻到的呂思勉《白話中國史》。
書是100年前寫的,截至北洋軍閥。所謂「白話」只是作者撰寫的部分。所引用的大量古書,尤其是上古經典,並無譯文,睇明三成就唔錯。
作者是清末民初的開明派,反帝制主共和,讀史是投入的。在動盪的世紀之交,憂心國事,歷史或者就是他報國的武器。
中共主政後仍教大學,但應該不會太「前進」。57反右那年(也是父親帶我來港那年)離世,可說積福。否則怕過不了隨後連串的浩劫。
我這兩年專看世界史。這次順手翻到,才第一次看中國史,想確認看世界史後,對中國人的一些「偏見」。
沒想到倒有些鑑古知今。作者推崇梁啟超,我也就隨手翻到戊戌政變,再度挑起了與六四的「巧合」。
開明在位者重用一班才子書呆,想大刀闊斧改革。老祖宗穩定壓倒一切,殺一儆百,軟禁在位者,至死方休。
書呆熱血報國,但以為roll out  paper policies就能改變國運,too simple and naïve。
據說是列寧說的:小市民的習慣最頑固。言下之意,改變小市民難過搞革命。
30年後回想,為他們的精忠報國而吶喊,為他們的無知犧牲而痛心。
戊戌1898。六四1989。
與此有關,還想到政變後,康、梁獲西方領事協助,及時外逃,得免六君子的下場。後來,孫中山周遊列國反清,途徑倫敦被清廷挾持,也獲得英國友人援救脫險。
清廷照例抗議,要求西方交還叛逆。西方一句:我們不相信這些人在貴國會獲得公平的審判,就彈番轉頭。
百多年後的今天,類似的事在香港上演。

1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如果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既不可分割、也不可由外國控制的整體,那麼改變它確實有點是痴人說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