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231023一重陽夜26°C 83%:社會的變遷

    今重陽適逢週一,造就長週末。
    天氣繼續秋高氣爽,方便掃墓。但濕度較低,反過來也增加山火既風險。
    但重陽除咗掃墓和登高,到底有乜意義,真係問起我。甚至懶得Google。
    香港近年似乎有幾個趨勢:
1.多自殺,尤其係一老一少。老人可以理解(唔等於同意或任由其存在),但日前一日內有兩個中一生,此前兩間頭牌大學各有一生。
    而家關愛壓倒一切,對於這類不幸,只能同情關懷協助,例如八大呼籲多關懷學生的心理健康。
    言下之意,似乎不應同時問:生於和育於富裕時代的X、Y、Z…世代,會否也有點過度pampered,心理承受力弱,容易要生要死。
    以前匱乏時代,家庭、學業、感情、打工…不如意事肯定多得多。但人人自細見慣社會環境,包括父、母養家育兒的壓力,覺得社會就係咁,唯有忍氣吞聲頂硬上,希望靠自強晉升,最終跳出苦海。當然,成功的可能只有20%,但絕對冇咁多後生會念輕生。
    如今社會富裕、觀念進步、尊嚴首要、平等至上、創意第一,人際關係稍有不慎,隨時上綱上線為歧視、欺凌、虐待、傷害。
    此外,重複既工作被認為冇意義--雖然現實中,社會上100工種裡有99種,日常99%既工作都係重複既。人人坐地鐵、巴士。你想個車長每次出車都念的創意,出的唔同既招數,例如踩break似跳舞,邊開車邊同乘客講下笑,定係每次都同上一輪咁穩定?同樣既原理適用於所有涉及行政程序既工種,包括你父母而家做緊離養你既工作。
    只有完全唔涉及“量”的極少數工作,才有可能講創意。這通常係精神領域的行業,例如文藝。一個社會如果年輕人十有九只願意做精神領域的工作,個嗰社會遲早玩完。
    再說,而家既師生關係與我番學時倒過來。個時老師至高,學生冇聲出,上堂抄筆記,落堂背筆記,考試照搬,冇人敢問有冇道理。我都唔贊成,但當時冇法子。
    而家既師生關係反轉:學生係交學費/稅款,向老師買教育既消費者。買家永遠是對的,賣方必須令買家滿意。因此,老師上堂要輕鬆,落堂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功課要少,必要時教學生做。學生如果覺得返學冇癮,對老師既壓力好大。萬一覺得受氣,老師更有罪。
    如果舊時教育盲從老師,而家則以消費觀念來出賣教育。
2.多車禍:幾乎日日有傷亡,睇到麻木。除咗鬥威、醉駕、藥駕、疏忽…,也多老駕,好似我呢個年紀繼續揸車搵食。當局有何對策?能否治本?
3.多當街斬人:一則似乎多屬‘社團’出手,二則落手既幾乎都係本地最大既兩個少數族裔。
以前有冇咁多斬人,我冇統計,但而家幾乎十日八日就有一單。
    斬人既刑罰相信幾十年來冇乜變。但而家司法對被告的保障,亦即確保被告獲得公平審判,應該進步咗好多。
    我讀中學時住係欽州街深水埗差館對面。半夜夜闌人靜,不時俾淒厲既男聲嚎叫“阿Sir,我唔敢啦!”嘈醒。係人都知乜事,但當時見怪不怪。而家肯定俾媒體置頂:仲唔對死黑X你!
    社團斬人多,係唔係佢地既業務競爭大過以前?
    至於刀手改為外裔,是否佢地敢死、收得順?如果係,我地似乎也面對西歐富國的移民問題。長遠點解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