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210525晨二30°C 75%:May God bless...

香港繼續日確~0,無奈打針谷唔起。唔及早通關,連任也就冇行。市民唯一既好消息係:入營既伙食據說已獲國泰進至茶餐廳級。由此念到,如果打完針係接種中心即食澳牛,肯定會見多好多後生。

台灣繼續日確>300、疫苗少過荒漠甘泉。至於再入世衛,對岸話over my dead body.女統的歷史地位或會被這波疫情tarnish,但應不影響綠營下屆繼續執政。藍營可信正逐漸升上神枱。不過,對岸若真想在下屆任內「一勞永逸」,咁又係另一回事。

印度死亡突破30萬,媒體自然要炒。但其實,印度人口~4x美國,死亡~美國1/2,亦即人均~美國1/8。要鬧都鬧去年既Donald Trump先。唔係佢掛住鬥爭,美國點會搞成咁。印度會繼續爆,最後話唔定全球最弊,但至今還未有耐。

講到台灣,想起周前港有名人係機場見報,話送伴侶赴台移民。言下之意,自己會番離繼續努力。改朝換代下,港人去台唔奇。記得我講過,如果唔係家人,我都會去,靜的,空間大的,有後yard,大街轉入就係小巷,城市布局、人文氛圍似東京。

本來,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也有此布局。我細時甚至住過上海虹口的弄堂,滬語就係咁學番離既。只不過而家再也住唔起、人超多,發展主導,所謂火紅年代,悠閒免問,啱的黃金年齡段的人。當然,上去就更要同境外很多channel斷絕往來,出入微信、TikTok…就好。

講番上面個名人。記得去年接掌一個香港開埠以來就係制度奠基石既專業團體,爲此頻見報,闡釋該團體在新時代下的使命。與此同時,舊電池要爲新時代下自己作點準備,亦份屬當然。問題是:按舊朝傳統,當回祖家,講Queen’s English, hang around Trafalgar Square,每日下午按時tea and biscuits…。點會走去用中文,講「國語」、台灣話…,出外辦事,連文件都係中文直寫既台灣(唔怕講,用電腦打咗30幾年中文,但至今未真正試過直打。只在日劇裏見過日本作家在屏幕的稿紙上直打,就像我40年前寫雜誌報紙)?I hope your family will be OK there. Best wishes。

我去台灣行遠路的夢仍在。希望疫情完結台灣開放入境後,仍有力行幾日。至少可以由台北沿着次級公路行落台中,沿途停幾晚。願主賜福。

董老話移民既人冇遠見。我雖無意移民。但怕都屬於呢類。卑微無大志,只求一盅兩件。香港美好的前途,我怕已冇時間睇。只望在路邊飲杯咖啡茶,猜過路的人從何而來、往何處去。至於世間風雲,看在心裡就好。相信God 自有主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