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230110二晚18°C 90%:商界猴急,只怕重蹈覆轍

    通關才2天。內地客仍在申請赴港簽證,下週才到埗,再下週過年先會旺場。商界已急不及待,呻無人掃貨,力促〈方便「打針團」來港〉,唱好〈新年港股科網內房大反彈  大型展覽陸續登場〉。若此,清靜咗3年後,恐怕通關幾個月就又見「本地情」。
    內地這次防疫大拐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國民「情緒」。港豈不引以為戒?
    香港慣性靠對外開放來發達,我們當然需要內地客。關鍵在日均人數vs本地人口的對比。太少不夠養活本地人,太多則港少數人賺大錢的同時,刺激更多人的排外情緒,庫房的收益恐怕不夠補貼政治上的損失(例如維穩、國安的開支,人口外移的損失)。
    官方大力說服我們,這次驟然轉向1.路線正確;2效果良好;3.其後的發展都在意料中。但清零堅持了將近3年,突然在十日八日內幾乎180°放開,14億人驚喜之餘,恐怕絕大多數都愣住。記得1976年秋逮捕四人幫翌日,各大城市好像有群眾上街遊行。這次因為怕傳染病毒,否則驟然放開,肯定上街開P。
    內地向Pfizer輝瑞洽購新冠專用藥Paxlovid的談判破裂。日前傳聞賣家紅著臉離場。如今據路透社說(專門針對非民主國家的美國半官方電台美國之音轉述),中方要求的買價低過委內瑞拉等中度發展國家,賣家不允。
    原來,公衛藥物出口價視乎買家的財力和人口,大概國家越窮、人越多就越平。Pfizer不願意再降價,相信是覺得中國已非中度發展國家。但中方自視爲發展中國家,靠人口世界第一來殺價又可以理解。反之,西方覺得14億人已成為全球最強大的購買力,更反過來成為中國對外的武器,加上軍力世界第三,覺得中國應該多給點錢。
    中國近日強調,很多省市的疫情已到頂。換言之,此後有跌冇升。中國出於馬克思觀,慣性看好。但境外怕沒有這樣樂觀。若引入西方藥太貴,那就自主研發吧。希望一年內,中國有自主高效的mRNA疫苗和新冠專用藥。到那時,香港也無須只靠西方藥物來防疫。
    中國過去這10年堅持科技+自主,但專攻硬件(包括硬件用的軟件)。不料來了疫情,一拖3年。少了強力的疫苗、藥物,高樓、高鐵、高架橋、高端設施...幫不了忙甚至丟空生鏽全國幾乎停擺。今後,軟硬均衡在所難免。
    今天有一宗意想不到的政治happening:或聽說香港可能修例,排除海外律師參與國安案,BBC說,〈黎智英律師團急欲晤英揆 尋求黎獲釋〉。我也許因為不懂政治,第一反應是:中方啋你都戇!何況,目前的印度裔英揆特别拒華:11月初在印尼峇里島開G20時,是唯一未與中國領導人面談的大國首腦,可信係刻意。
    以國際角度看,黎智英獲釋離港,我只想到一種可能:國與國對等交換在對方境內的公民。但黎智英有英國籍嗎?真的要交換,恐怕美國還近磅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