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220330三晚23°C 74%:緣木求魚

好似夾定咁。今朝剛寫咗一段,準備夜晚上博,在位者就話:盼傳媒多報道疫情下好人好事 發放正面信息。

在位者或不得不如此講。但請記者合作,仲難過請 Omicron手下留情。你愈叫佢咁,佢愈反。


By nature, 有影響既媒體/記者以「篤」政府和you know who 為榮。

更麻煩的是,人權氾濫,關愛爆棚。記者專挖最催淚的個案、最荒謬的制度疏漏,煲大個題。但從來唔交代:呢個「慘」案佔同類個案幾多%。我肯定只係萬分甚至百萬分之一。

750萬人裡,既然有人中千萬六合彩,也就難免有人反過來撞正百萬分之一的衰運。唔怕講,過去兩年,我有兩個朋友死於車禍,其中一個係香港。

百萬人一遇的慘事,應該同情,呼籲幫手。但報導時不應與主流的萬千個案放在同等高度,以偏概全,扭曲社會,欺騙大眾。


今朝想講既例子係:〈確診數字緩慢回落 抗拒隔離令罰則加辣〉。

起題者將疫情與公衛方面收緊約束拉在一起講,顯然不 Like 後者,借前者來鬧:疫情趨緩,反而嚴刑峻法,本末倒置。

當局抗疫的確一向慢三拍。但根源係香港社會根子裡的大安主義。港人最自豪自己醒目,識得走位執生,一有事,人人會自救,無須政府來管。個人的反應永遠快過、靈活過官僚的安排....。這是自由主義最基本的信念。香港最迷自由經濟,就是基於這個天條。

這種百年來的港式文化,在英殖留下的管治裡根深蒂固。政府上下都避免用權,留待市民去各顯神通,趨吉避凶。用權一來市民憎,二來要執法,為政府和公務員增加工作,得罪市民,還要處理繁瑣的司法程序,公務員又冇得補水,何苦?

反過來,政治上,如今的「進步派」,包括有影響的媒體,也反對危機感,怕政府以「危機」為由,擴權操控市民,變大政府。說白了,今天除了弱勢社群,冇人鍾意積極的政府。

因此,政府慣例係可以唔出手就唔出手。只不過,而家既疫情太厲害,冇法子靠市民自己執生;而且,而家抗疫要跟內地,用最有力的手段,鬆一的都會連累14億同胞。

但正如上述,香港百年來沒有這種積極、強勢的基因,因此做出離幾乎冇樣啱,又慢又鬆懈。藍既黃既、上下中外...幾乎係人都媽!

人地冇得連任唔關我地小市民事,但換一個人就能扭轉香港百年來的陋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