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250710四夜26°C 94%:終於看了《水餃皇后》

    幾年一遇的霪雨天(250711OC<16句鐘4黃3紅>),在家上網亂翻,終於看到基於港真人真事、劉偉強導演、馬麗主演的國產片《水餃皇后》(在內地似乎另有戲名)。
    女主人公臧姑娘原在山東青島當護士,與老母和一個姐姐(或妹妹)同住,60年代中後期嫁給泰國來青島的華僑,誕下兩女。丈夫年前丁憂返回泰國。她77年獲准帶兩個女兒出境,赴泰團聚。但抵港後方知,由於自己無子,家婆早已在泰國給兒子另娶誕下孫兒,自己三口去泰國是當二房,決定帶著兩個女兒留港自立。
    起初打散工餬口,後來因工傷,學鄰居推熟食車仔,係灣仔碼頭賣家鄉水餃。日常除了交保護費,還要走鬼。後來見雪櫃日漸普及,由推車仔煮水餃改為在街市賣生水餃。
    打開名堂後,獲超市青睞,由一家三口在家包水餃帶到攤檔出售,進而設工場僱工包餃批發。最初供應日本公司,後來擴至本地兩大超市。最後更與外資合作,在上海設廠生產,青島姑娘由香港起家反過來內銷。
    作為戲劇,女主在成功路上少不了波折,賺人熱淚。1977-85年,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日漸富裕,但秩序、公平、關愛與今天仍有距離。女主人公和兩個女兒身處社會底層,語言不通,難免受委屈。但反之,仗義多虧屠狗輩,基層也有人有情有義,不時伸出援手。
    劇中比較特別的兩條線是:惠英紅飾演的包租婆成為女主一家三口的guardian angel;一個警官可能因為原籍山東(香港半個世紀前的警察確有一批山東人,大概是抗戰前因為青島作為列強租界而來港的,或者他們的下一代)成為女主一家三口的摯友,惜連理之想不獲女主接納,在97前的移民潮中帶著自己與前妻的兩個女兒遷居加拿大。
    這部戲也強調女主的民族情:要讓中國餃子像漢堡包、披薩那樣,讓全世界都吃到。不知道現在歐美華人聚居點的超市是否也有急凍的北京水餃。
    戲裏也多次講述女主按港人口味和社會環境改進家鄉水餃,這有點像日本影視,愛講日式料理如何堅持傳統、一絲不苟。例如:港人吃慣雲吞的薄皮,嫌山東水餃皮厚。女主於是請教街市的生麵鋪。原來,廣東雲吞皮慣性用鹼水,諸如此類。
    女主馬麗原來在內地相當紅,此片演得好,賣相也討好--起碼似‘師奶/大媽’。但1945年出生的真人臧姑娘,2019年在港離世,太可惜。
    意料之中,此片在港不太賣座。港人看戲求娛樂,不想看苦情;認真的話,可能只愛‘本土‘,例如黃子華的《破.地獄》。香港富裕後,覺得內地落後動盪,變得自戀,甚至可能想避開上一代的事。
    《水餃皇后》不是主流港人的故事,要我這種年紀和背景的人才會有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